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性乳液丙烯酸树脂具有优良涂膜性能,但丙烯酸树脂因其自身结构的限制,存在一定的缺点。而有机硅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耐候性、电绝缘性以及憎水性等优良性能;含氟化合物具有优异的耐酸、耐碱、抗腐蚀、耐候性和憎水、憎油、抗粘等优异性能,通过引入含氟基团来改变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结构,不仅保持了丙烯酸树脂的优点,还增加了氟碳树脂的耐候性和耐沾污性的优点,所以用有机硅和有机氟改性制备得到的水性丙烯酸可以拥有更杰出的涂膜性能,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但是由于我国在有机氟硅乳液生产工艺方面数据缺乏,还需改善聚合工艺、聚合方法,使改性后的氟硅乳液具有更好的聚合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基于以上原因,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乳液聚合制备性能突出的有机硅氟改性乳液,并研究了聚合的最佳工艺所需要的试剂用量。旨在研究采用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对水性丙烯酸乳液进行改性,制备出具有优良耐热性、耐候性等其他优良性能的聚丙烯酸乳液,并对其涂膜各项性表征。实验结论如下:有机硅、有机氟在实验过程中成功参与了水性丙烯酸单体的自由基共聚,且聚合产物单一。通过对有机硅氟改性的乳液稳定性、耐酸碱性、涂膜耐候性等性能的测试可以得出,有机硅最适宜的加入量在6%~8%之间,有机氟最适宜的加入量在12%~14%之间。确定了有机硅和有机氟的最佳加入量,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含氟丙烯酸酯和高级脂肪醇丙烯酸酯为原料,采用自由基引发乳液聚合方法,以二元单体共聚合成了含氟高分子乳液。在进行乳液聚合时,对乳化剂、引发剂及用量,分散体系等作了优选。同时,确定了合理的反应温度、时间及氮气保护等要素.  相似文献   

3.
含氟化合物的乳液聚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含氟丙烯酸酯和高级脂肪醇丙烯酸酯为原料,采用自由基引发乳液聚合方法,以二元单体共聚合成了含氟高分子乳液,在进行乳淮聚合时,对乳化剂,引发剂及用量,分散体系等成选,同时,确定了合理2的反应温度,时间及氮气保护等要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氟硅大单体与小分子乙烯基单体的自由基共聚,有望获得含氟硅的梳形接枝共聚物.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正十六烷(HD)为助乳化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氟硅大分子单体(V-PMTFPS)的细乳液共聚反应研究。详细考察了共聚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MMA转化率的影响,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方法对共聚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MA可与V-PMTFPS很好地共聚,且转化率较高,获得了有机硅接枝型共聚物,可为利用大单体技术制备含氟硅共聚物材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探讨电厂粉煤灰在含氟废水处理方面应用的可能性。文中给出了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并在对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粉煤灰对氟吸附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以有机氟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等为共聚单体,制备含氟丙烯酸酯乳液。探讨乳化剂种类、乳化剂量、反应温度、引发剂量、恒温时间和氟单体含量等各种工艺条件对乳液聚合性能的影响,并对制备的乳液进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接触角等表征,结果表明在使用R-A/R-D复配乳化剂,乳化剂用量为0.24 wt%,反应温度为85℃,引发剂用量为0.3 wt%,恒温时间为2.5 h,氟单体含量为20 wt%时制备的乳液具有很高的转化率和较低的凝聚物含量,乳液转化率达到99%,凝聚物含量为0.19 wt%。制备的乳液涂膜后,乳胶膜具有很好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7.
载铁硅胶去除水中氟的吸附性能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载铁硅胶的制备及其在含氟水中的吸附除氟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配体交换固液分离、深度除氟材料。实验研究了该种分离材料在高氟水中的除氟效率和条件,结果表明,在含氟30~40mg/L左右的水中,除氟率高达99.50%以上,可使水中氟含量降至0.01mg/L以下。经测定,载铁硅胶对氟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可达7.99mg/g。水中常见共存离子对氟的吸附率无影响,表现出该种材料对氟吸附的高度选择性。得到了一种对含氟地下水和工业氟污染水的效果显著的除氟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为主要原料,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了核壳单体的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的用量、含氟单体的用量对乳液聚合过程以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法(FT-IR)、激光粒径分析仪、透射电镜(TEM)对乳液及乳胶膜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接触角(CA)、热重分析(TG)和拉伸测试表征了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胶膜的表面性能、热稳定性能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m(MMA)∶m(BA)=1∶1,核/壳单体比为3∶2,乳化剂用量为3%,引发剂的用量为0.6%,含氟单体的用量为10%时,制备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且含氟基团富集于壳层,乳胶膜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不含氟乳液,达到"低氟高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氟/丙烯酸酯互穿网络聚合物乳液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氟涂料的成本和固化温度,采用互穿网络的方法以聚四氟乙烯为种子乳液,用丙烯酸酯单体对其进行溶胀,加入聚偏氟乙烯后,滴加剩余单体聚合制备乳液.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采用阴离子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和以硫酸铵为引发剂得到具有互穿网络核壳结构的乳液,并且聚偏氟乙烯的加入起到了增容作用;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涂层接触角达到60°以上的配方,超过国内含氟涂料的疏油接触角.  相似文献   

10.
在冰盐浴条件下,含氟活泼亚甲基化合物与芳基重氮盐反应,以中等到优良的产率合成了一系列含氟芳香族腙类化合物.用三氟乙酰乙酸乙酯衍化生成的芳腙与肼类化合物,以甲醇为反应溶剂,室温下反应,方便地制备了含三氟甲基的吡唑啉酮类化合物.所有产物的化学结构均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现代光谱方法表征确认.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有机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原理.对有机反应过程的自由基、正碳离子、负碳离子等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指出影响有机活性中间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电子效应、空间效应、溶剂效应等。  相似文献   

12.
室温磷光性有机物由于三重态激子的参与和相对较慢的衰变速率,使其具有较长波长及长寿命的特性,让该类型化合物在光学器件、光催化反应、生物成像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构筑室温磷光有机体系主要是通过促进自旋轨道耦合和抑制三重态到基态的非辐射衰变来完成。对近年来室温磷光有机体系的发展进行归纳和总结,针对如何设计室温磷光有机体系提出了几种方法,并分析其原理,对未来室温磷光有机体系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探讨增溶剂β-环糊精(β-CD)用量、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反应温度、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用量、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β-CD的加入对单体最终转化率影响不大,且单体的转化速率随着β-CD用量的增加而降低;APS含量为0.6wt%时,所得共聚乳液转化率高,稳定性好;最佳反应温度为80℃;转化率随DFHMA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实型铸造涂料的组成对涂层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涂料中的有机粘结剂可使涂层获得较高的常温强度,用铝矾土作耐火填料可使涂层获得较高的高温强度.有机粘结剂和无机粘结剂含量的合理搭配可有效地保证涂层的常温强度和高温强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水解法研究了不同热水解温度和酸性条件下,制革污泥中重金属总铬的转移特性及浸出毒性变化.结果表明:pH对制革污泥中Cr的溶出起主要作用,H2SO4调节pH为2.5和1.5时,常温水解预处理对污泥中Cr的转移率分别达到了56%和91%.热水解温度的提高不利于Cr向液相转移,当pH=2.5时,180 ℃热水解后的水解液中Cr的质量分数比常温条件下降低了70%以上.热水解处理促进污泥中Cr的稳定,且随着热水解温度的升高,Cr的浸出毒性显著降低, 180 ℃热水解Cr的稳定化率达93.2%,而常温下只有50.8%,因此,可采用常温H2SO4浸取+热水解联合处理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Cr的转移和稳定化效果均较好,污泥中Cr向液相的转移率高于90%,固相中Cr的浸出毒性显著降低,稳定化率超过95%.  相似文献   

16.
应用动态高温X射线衍射技术 ,研究了AlPO4 分子筛的热稳定性及随温度变化的X射线衍射峰强度 ,常温下考察了不同吸附时间下X射线衍射谱峰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A1PO4 分子筛作为催化剂载体的原始样品 ,在经高温预处理后 ,分解了残留在孔道内的有机物质和经脱附消除了水汽的影响 ,其结晶性能趋于最佳。在 90 0℃时骨架仍没有明显破坏 ,在 10 0 0℃时转化为磷铝致密相。AlPO4 分子筛吸附水汽并没有改变其基本的化学结构 ,此吸附过程是可逆的。此外 ,AlPO4 分子筛在低角区的X射线衍射谱峰强度对吸附水汽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17.
对有机物分子或中间体内原子或基团间的电子效应,即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以及空间效应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重点探讨了上述效应对有机物或中间体稳定性,以及对亲电、亲核和自由基等类型反应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效应对有机物或中间体稳定性及反应活性有较重要的影响,空间效应亦有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Structure of emulsifiers or functionality and molecular weight determines its rheology,emulsification and stability of emulsion explosives.Rheology of typical emulsifiers was studied by automatic rheometer.Relations between rheology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ypical emulsifiers were analyzed.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viscosity of emulsifiers didn’t change with shear rate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appeared properties of Newtonian fluid.Viscosity of different component emulsifiers declines with temperature in different modes.The change of strain doesn’t affect modulus of emulsifiers.Loss modulus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frequency in oscillation and storage modulus does non-linearly.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is,the lower change amplitude of loss modulus with frequency will be.The emulsifiers with imide and amide functionality for emulsion explosives have better shear properties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better shapingness and stability at room temperature than other emulsifiers with ester and Sorbin Monoleate(SMO)functionality.  相似文献   

19.
The equation of phase equilibria in nano-sized crystal of metals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terms of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are calculated and the critical grain size for the stable high-temperature phase at room temperature is obtained. As an example, the critical grain size of β-Co at room temperature is determined at 35nm when the excess volume is 10%. The result agrees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 of Katakimi et al.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ability of β-Co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为了得到高强度Q460钢梁高温下的抗火性能,采用有限差分法推导了高温下高强度Q460钢梁的截面温度计算方法并计算了温度分布,提出了钢梁各个组件温度的修正公式。基于常温下钢梁的整体稳定临界弯矩,根据Q460钢材的高温力学性能参数,分析得到了高强度Q460钢梁高温下临界弯矩和整体稳定验算参数;并利用等效刚度法考虑了温度不均匀分布的影响,研究了高强度Q460钢梁在不均匀温度下的极限承载力、临界温度和稳定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