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智能电网示范工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结合国内外电网发展现状和我国实际情况,阐述了对智能电网示范工程进行评估的重要性,提出了智能电网示范工程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框架。该体系按照全面性、客观性、实用性、典型性的基本原则来构建,包涵技术性、经济性、社会性、工程管理、实用化和创新性等6个维度的一级到四级指标,并确定了智能电网示范工程评价标准。通过对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的智能化水平、工程建设、运行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为下一阶段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做充分的理论、技术和实用化准备。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智能电网风险评估的综合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金融风险、技术风险、安全风险、管理风险以及外部风险等5个方面的一级指标以及相对应的二级指标,重点分析了智能电网面临的技术风险和安全风险.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法相结合,获得各层因素的权重和综合风险评价矩阵,并结合实例分析,对目前我国智能电网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详细阐述了我国坚强智能电网的核心价值、主要特性和关键技术领域,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智能电网建设的实际需要,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多指标综合评估体系,构建了坚强智能电网多指标综合评估体系的初步框架,确定了坚强智能电网评估的基础类、技术类和效果类三大类指标,并初步...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智能电网评价体系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智能电网综合评价可对智能电网的整体特性进行全面评估,其评估结果可反映当前的发展水平,发现电网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找出与目标的差距。文中详细分析了国际上已经提出的IBM智能电网成熟度模型、美国能源部(DOE)智能电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美国电力科学院(EPRI)智能电网建设评估指标、欧盟智能电网收益评估体系等,从发展水平、评价对像、指标范围、应用情况等方面与国内的"两型"电网指标体系、电网发展指标体系、智能电网试点项目评价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电网综合评价体系的思路、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为加快我国智能电网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智能电网评估指标体系中电网企业需求指标集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陈睿  何光宇 《华东电力》2012,(7):1125-1129
智能电网评估指标体系应能综合反映智能电网生态圈中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其中,电网企业的需求指标集是智能电网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电网企业各层次的需求,得到电网企业的多层需求体系结构,并选取合理指标,最终构建电网企业的需求指标集。所构建的电网企业需求指标集可以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指标集一起,组成智能电网的战略指标集,评估智能电网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智能电网建设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新华  严正 《电网技术》2013,(8):2238-2243
智能电网引领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合理准确评价智能电网总体发展建设水平、衡量地区电网智能化差异势在必行。以主成分聚类分析法为理论基础,对智能电网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多元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降维和去相关性处理,消除原指标间的二次加权,为各评价指标赋予主成分权重,同时利用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聚类分析,结合指标大类的实际意义与评估方向,提出分类指标体系设计思路,梳理原指标体系评测变量的内在脉络,最终利用综合主成分评价函数定量考察特定区域智能电网发展建设水平并作横向比较,为智能电网发展提供有益参照。相关算例验证了智能电网主成分评价方法体系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智能电网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智能电网评估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估智能电网发展水平和效用、指导智能电网趋优运营的载体,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文中将指标体系划分为战略指标集和过程指标集2个层次,其中,战略指标集是智能电网的宏观表象,过程指标集则表征其中的微观因素,两者形成紧密的指标链。从智能电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出发,建立多层、多级的需求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国外智能电网的发展过程,分析了智能电网的本质和内涵及为社会带来的收益。并围绕智能电网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智能电网的系统视图,分析了智能电网所应具备的性能和主要特性。在技术层面上分析了智能电网所需要的关键技术支撑,给出了智能电网的评价体系和指标,以辅助智能电网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基于反熵权法的智能电网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智能电网发展所面临的特殊情况,从发电侧、电网侧、用电侧构建了智能电网绿色高效的评价指标,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反熵权法。通过四类典型指标对反熵和熵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和对比,说明了反熵赋权更适合于智能电网评价。从分析各地区智能电网发展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反熵权法的智能电网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五个地区智能电网进行评价,并与熵权法进行对比,说明了基于反熵权法的智能电网评价方法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国内外智能电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智能电网区别于传统电网的高效性、适应性、互动性3个方面特点,深入研究了我国智能电网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从准确反映电网设备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智能电网设备利用率上限值、实际利用率、相对利用率等高效性指标计算方法。根据系统性和独立性原则,从智能电网发电、输电、用电3个环节入手,全面分析智能电网环境效益,提出基于智能电网节能减排效益评价的适应性指标计算方法。从外部环境、盈利能力、社会贡献、市场状况、业务基础、人员技能等6个维度,提出基于智能电网增值服务评价的互动性指标。所提指标体系可为进一步拓展与完善智能电网综合评价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智能电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敬敏  施婷 《华东电力》2012,(2):193-197
基于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阐述了建立电网智能性评估指标体系的必要性,根据智能电网的发展重点和建设目标,以量化指标为主,从可靠性和电压质量、发展灵活性和协调性、设备利用率和技术装备水平以及经济性和社会效益5个方面建立一个多因子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以期能够较为客观、全面、系统地评价智能电网的实际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对智能电网运行状态的全面评估和控制,通过对智能电网主要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实现的主要技术构成,据此设计了一种适合于智能电网的风险预警校正系统。介绍了风险预警校正系统根据系统风险状态进行评估校正的原理,说明和解释了该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定位,并详细分析了该系统实现的技术要点。所设计的风险预警校正系统可适应大量新能源入网的未来电网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智能电网发展格局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电网企业、发电企业、设备供应商等各利益相关方合力共建。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动态矩阵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一种评价我国智能电网相关方在行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及利益水平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估方法,实现对智能电网行业发展格局和各个利益相关方关系特征的直观描述,可为政策的制定及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分析支撑。  相似文献   

14.
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大力推动智能电网建设,作为智能电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需求侧管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章以智能电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背景,给出了一种基于智能电表的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系统,从体系结构、主要功能、系统特点、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设计与研究,给未来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与深化应用提供了一种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王红凯  顾志伟 《电力信息化》2012,10(11):101-104
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智能电网信息安全建设的起点和基础,文章结合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技术特点与发展情况,分析在智能终端、无线通信信道、密码技术、应用代码、嵌入式系统等方面具有智能电网特色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常规评估、渗透测试、针对性评估等风险评估方法。按此方法得出的评估结论,可作为智能电网信息安全优化及整改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亟需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评估方法,对智能电网进行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以便为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指导,为智能电网的运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文章系统研究了智能电网信息化应用能力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从5个层次构建了智能电网信息化应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并提出了层次分析法中随机成对比较矩阵生成的一个抽样方法,最后,给出了智能电网信息化应用能力的评估算法。  相似文献   

17.
智能电网建设方案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智能电网(Smart Grid)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力系统的重大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阐述了智能电网的内涵和特点,指出了建设智能电网在信息数字化、广域测量技术、灵活交流输电技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数字化变电站等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对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国内外智能电网建设背景的差异分析,阐述了在当前中国构建智能电网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