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也飞速的发展,它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软件的可信性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可信软件测试问题进行了研究,简单分析了可信软件的特点,并对可信软件测试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对可信软件测试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创建一个安全可靠的软件环境是软件工程的最终目标,也是信息化社会的迫切需求。可信软件已成为现代软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3.
一个面向方面的可信软件开发平台TS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软件规模和复杂度的增加,软件失效和故障问题日益加剧。如何在开发阶段利用开发环境为实现软件可信性提供有效支撑,从而确保软件运行行为与预期保持一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借助面向方面的设计思想,把可信性作为一种方面融入软件的开发环境,研究实现了可信软件开发平台TSCE。该平台能够在软件研制过程中,一体化地提供可信性需求定制、可信代码自动生成、可信代码自动织入等辅助开发手段。利用该平台,开发人员不用额外编写可信性实现的相关代码,便可在部署运行阶段使软件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判断能力和故障预警与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4.
移动设备的大量产生,使人们将目光转移到移动端软件开发当中,通过研发出各种各样的移动端软件,能够有效满足人们的生活、学习、生产需求,极大程度地推动了社会经济增长。本文对Java 语言在安卓系统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优势进行探讨,分析了Java 语言对安卓系统软件架构的影响,并以加密软件的开发为例对基于Java 语言的移动端软件的开发流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并且有利于生产及生活的智能化发展,而系统软件的开发需要软件工程技术的支持,并且要着眼于实际用的需求,对计算机系统软件架构以及功能进行有效的设计。由于计算机系统软件开发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及特殊性,所以实现对系统软件的控制及管理至关重要,要加强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应用,进而不断提升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关注目光投入到了计算机软件领域,而软件构架凭借其在软件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更是得到了大家的重视。本文以软件构架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从软件架构与软件框架的概念谈起,阐述了软件架构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软件架构的现状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关注目光投入到了计算机软件领域,而软件构架凭借其在软件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更是得到了大家的重视。本文以软件构架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从软件架构与软件框架的概念谈起,阐述了软件架构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软件架构的现状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软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软件设计的核心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算法+数据结构=程序”的设计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对系统的总体结构的设计和规范。软件架构在软件系统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软件架构也是软件工程中迅速发展的一个研究实践领域,有很多的文献讨论了如何构架一个好的软件系统。软件架构师作为软件架构的设计者是关系到软件成败的关键因素。然而,有关软件架构师的角色定位以及教育培养问题,仍然比较模糊,没有一致的结论。作者近年来在软件架构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负责起草了全国…  相似文献   

9.
张闻乾  王伟  陈怀民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7,15(9):1241-1243,1252
无人机的飞控系统日益复杂,机载软件的开发难度增大,如何开发稳健的飞控系统软件成为一个技术难题;面对这个问题,首先针对某型无人机飞控系统的质量属性要求,研究了软件架构技术和机载软件的特点,给出了机载软件架构的一般步骤,设计了此型无人机的机载软件架构,并描述了此架构的分解结构、分层结构和数据流结构;试验表明,此软件架构能很好的指导机载软件的开发,从根本上提高了机载软件的鲁棒性,保证了飞控系统软件的高可靠性和灵活性,达到了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0.
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形式化表示与可满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璇  李彤  王旭  于倩  郁湧  朱锐 《软件学报》2015,26(10):2545-2566
可信软件的可信性由其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共同来体现,其中,非功能需求的实现是可信软件获得用户对其行为实现预期目标能力的信任程度的客观依据.针对可信软件的重要性以及对可信软件的迫切需求,在可信软件的早期需求工程阶段,提出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驱动的过程策略选取方法.首先,对可信软件需求进行定义,提出由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中的可信关注点构成可信需求,非可信关注点的非功能需求则定义为软目标,用于表达质量需求,基于模糊集合论和信息熵对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进行排序并获取可信关注点和软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驱动的过程策略选取方法.传统的软件早期需求工程阶段的目标是为了获取满足需求的技术及设计决策,与此不同,本文对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进行分析的目标是获取过程策略,从过程角度解决可信软件生产问题.由于非功能需求间复杂的相关关系,尤其是因为存在冲突关系,故提出了基于可满足性问题求解方法推理过程策略的方法,选取满足可信软件非功能需求的过程策略.最后,通过第三方可信认证中心软件的案例,说明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可信计算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信计算是目前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它是在计算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从科学计算、容错计算到可信计算,介绍了可信计算的起源和发展,重点分析了可信计算属性、可信计算机系统和可信平台的体系结构等关键技术,并对目前可信计算的研究现状和可信软件系统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软件的可信性是可信计算的研究热点之一。首先描述了可信计算平台和可信平台模块的基本概念,接着结合安全中间件和可信计算模型,在现有的PC体系结构下,提出了一种具体的基于中间件的可信软件保护模型,着重介绍了新模型的体系结构和系统组成,最后通过实例对软件保护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新模型具有通用性强和易于实现的特点,对于软件可信性保证的研究以及软件可信保护系统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监控的可信软件构造模型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在开发阶段通过提高系统的可监控性从而提升软件可信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这些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在借助面向方面设计思想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监控的可信软件构造模型TSCM,并以基于监控的可信软件开发环境TSIDE为背景分析了模型的实现要点和应用实例,最后分析了模型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4.
可信编译理论及其核心实现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译器是重要的系统软件之一,高级语言编写的软件都必须经过编译器的编译才能成为可执行程序。编译器的可信性对于整个计算机系统而言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如果编译器不可信,则很难保证系统所运行软件的可信性。可信编译是指编译器在保证编译正确的同时提供相应的机制保证编译对象的可信性,对可信编译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前景。阐述了可信编译器的概念,介绍了编译过程正确性的形式化定义,对可信编译的主要研究进行了概括。在全面分析可信编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编译器自身可信性和确保编译对象可信性两个方面,对可信编译器设计和实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分类和总结。最后,讨论了可信编译有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关注的目光投入到了计算机软件领域,而软件构架中的非功能需求凭借其在软件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更是得到了开发人员的重视。该文以非功能需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从软件架构的概念谈起,阐述了非功能需求的发展历程,并详细介绍了非功能需求的常见指标,最后提出非功能需求的区域化支持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6.
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软件体系结构作为软件的整体结构,从整个系统的角度来看,除了包括由构件、连接件和约束构成的软件结构之外,软件体系结构还应包括软件完成的业务、执行业务的组织、组织的位置、运行软件所需的信息和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内容。软件体系结构对软件性能和质量的影响是致命的,它与具体的开发过程紧密相关。文章从系统的角度阐述了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基于此概念,说明了以体系结构为中心的开发过程,并结合软件体系结构与软件过程的关系说明了软件体系结构对软件质量的影响,最后总结了研究软件体系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计算模式的演变与大规模软件构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模式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分析了计算模式演变的基础上,指出了传统意义上研究开放分布式技术的缺陷;针对分布式计算模式对开放性等的进一步需求,引出了大规模软件构架的概念,并阐述了它的内涵。在大规模软件构架技术中,对软件体系结构在较高层面上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相对于开放分布式技术,其包含着更加丰富的内容,这对目前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和软件工程过程的研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提出,以大规模软件构架技术作为支撑,融合软件Agent技术将是未来软件开发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18.
传统软件开发模型存在开发效率不高,不能很好地支持软件重用等缺点。在多个大中型软件项目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模型(ABSD)。ABSD模型把整个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过程划分为体系结构需求、设计、文档化、复审、实现、演化等6个子过程,讨论了各个子过程所要完成的工作,给出了ABSD模型在劳动和社会保险领域的一个应用实例。实践表明,采用ABSD模型进行软件项目开发,具有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可移植性强、重用粒度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TPM的运行时软件可信证据收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亮  郭耀  王华  邹艳珍  谢冰  邵维忠 《软件学报》2010,21(2):373-387
扩展了已有的软件可信性证据模型,引入了运行时软件可信证据,从而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软件可信证据模型.为了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可信证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软件运行时可信证据收集机制.利用可信平台模块(trusted platform module,简称TPM)提供的安全功能,结合“最新加载技术(late launch)”,在操作系统层引入了一个可信证据收集代理.此代理利用TPM,可以客观地收集目标应用程序的运行时可作为软件可信证据的信息,并保障可信证据本身的可信性.该可信证据收集机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支持面向不同应用的信任评估模型.基于Linux Security Module,在Linux中实现了一个可信证据收集代理的原型.基于该原型,分析了一个分布式计算客户端实例的相关可信属性,并且分析了可信证据收集代理在该应用实例中的性能开销.该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网构软件是一种面向网络环境的新型软件形态,其构建依赖于对开放、动态和多变环境中各网络节点软件实体之间的有效协同,然而,目前的软件构造方法都是基于静态可信,即:都是研究软件制造过程中的可信度,一旦软件制作完成,在运行过程中,软件的可信度是否会改变就不在研究范围之内。针对网构软件的开放、动态和多变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监控的可信网构软件构造模型,该模型随着网构软件的运行,随时根据网络节点状态等相关因素动态评估网构软件的可信度,并根据监测结果改进网构软件和监控参数,为网构软件提供动态可信支持,并逐步提高网构软件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