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脑电的脑机交互能帮助肢体运动障碍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和康复训练,但是,由于脑电信号存在信噪比较低、个体差异性大等问题,导致脑电特征的提取与分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准确性和效率.因此,在减少脑电采集通道数目、增加分类数目的前提下,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对运动想象中的脑电信号进行分类.首先,基于已有方法进行探索实验,建立由3层卷积层、3层池化层和2层全连接层构成的卷积神经网络;然后针对想象左手、右手、脚的运动和静息态设计与开展了实验,获取了相关脑电数据;之后,利用脑电数据训练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分类模型,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平均分类识别率达到了82.81%,且高于已有的相关分类算法;最后,将已建立的分类模型应用于运动想象信号的在线分类,设计与开发了脑机交互应用原型系统,驱动人-机器人之间的实时交互,帮助用户利用运动想象控制仿人机器人的抬手、前进等运动状态.进一步的测试结果表明,机器人对用户控制命令的平均识别率达到了80.31%,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可以对运动想象脑电数据进行较为精确的实时分类,可以促进脑机接口技术在人-机器人交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技术为精准识别在线健康社区抑郁症患者奠定了基础.首先构建了基于TCNN-GRU深度学习的抑郁情感分类模型,进行在线健康社区实验数据集进行抑郁情感分类标注后,通过TCNN-GRU模型判别用户的抑郁症倾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抑郁指数的概念,通过对抑郁指数和患者抑郁程度两者关系的深度挖掘,由此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在线健康社区抑郁症用户画像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循环神经网络模型以及混合模型相比,TCNN-GRU模型在抑郁情感分类上能获得了更优的结果,基于深度学习的在线健康社区抑郁症用户画像模型也能够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准确识别用户的抑郁情感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3.
针对在超网络上提取局部脑区指标作为特征,忽视了全局的拓扑信息,继而影响网络拓扑的评估,降低分类器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脑功能超网络的多特征融合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抑郁症数据集上构建超网络,其次将局部脑区特征和子图特征进行融合。最后采用基于多核的SVM分类器进行分类。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选取28例正常被试和3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分类准确率,平均可达91.60%。获得的异常区域包括左侧舌回、左侧尾状核、左侧丘脑等重要的抑郁症病发区域。故而该基于脑功能超网络的多特征融合分类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分类正常人和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4.
为了判断基因是否对抑郁症患者的功能脑网络存在影响,以及是否与抑郁症疾病状态之间存在相互效应,本实验选择了GSK-3β基因,利用功能脑网络的特性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再根据统计检验方法,构建分类模型.结果表明,SVM和神经网络在特征数目为25-30左右,分类模型的正确率比较高,疾病状态分别达到了77.30%和73.50%,基因型分别达到了77.35%及76.30%.由此可见,基因对静息态功能脑网络存在一定影响,也证明了基因与抑郁症疾病状态之间存在相互效应.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睡眠问题日益突出,及时检测评估睡眠质量有助于诊断睡眠疾病.针对目前市面上睡眠监测类产品发展参差不齐的现状,本文搭建了一个基于双通道脑电信号的在线实时睡眠分期系统,利用第三方接口脑环获取脑电数据,结合CNN-BiLSTM神经网络模型,在PC电脑端实现了在线的实时睡眠分期与音乐调控功能.系统使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BiLSTM相结合的算法模型对脑电信号进行自动特征提取,CNN能够提取高阶特征, BiLSTM可以捕捉睡眠数据前后的依赖性和关联性,睡眠分期准确率更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模型在Sleep-EDF公共数据集上的四分类任务中取得了92.33%的分期准确率,其Kappa系数为0.84,本系统的实时睡眠分期功能在自采集睡眠数据分期实验中取得79.17%的分期准确率,其Kappa系数为0.70.相比其他睡眠监测类产品,本系统睡眠分期准确率更高,应用场景更多样,实时性和可靠性强,并且可以根据分期结果对用户进行相应的音乐调控,改善用户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提取和分类视觉疲劳所引起的脑电特征,以此提醒过度用眼的工作人员及时休息,提出了多通道受限玻尔兹曼机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算法结合的深度学习混合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枕叶区10个通道的脑电信号进行自动提取内在特征和分类。在基于SSVEP的视觉疲劳脑电数据集上进行评估,深度学习混合模型的平均准确率达到88.63%,比传统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高10%。实验结果证明了深度学习混合模型取得的分类效果较好,并且克服了传统手动提取特征方法不全面的不足,对疲劳脑电的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作为临床精神科中的两种重性精神疾病综合征,两者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因此临床上对于二者的区别常常依靠量表和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判断。脑电图(EEG)作为一种高时间分辨率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可以作为两种疾病的一种潜在生物标记物。通过采集两种疾病临床静息态(睁眼和闭眼)的脑电数据,训练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来对两种疾病进行分类,以试图找到一种区分两种疾病的客观手段。研究采集了70名精神分裂症和70名抑郁症患者静息态的EEG,通过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输入形式,即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下的EEG数据转换到频域,再将频域数据转换成灰度图的形式输入卷积神经网络。不同于以往传统机器学习的方法,深度学习可以对数据进行自动的特征提取,而不需要人为筛选特征。而后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对模型进行评估,并将数据增强的方法应用于EEG,来提高模型的性能。通过数据增强的方法可以使模型对两种疾病的分类准确度达到87.50%,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4.09%和91.67%。实验结果表明卷积神经网络结合静息态脑电数据可以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进行较好的区分,EEG可以作为两种疾病的一种潜在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小波包熵和BP神经网络在意识任务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小波包熵和BP神经网络在识别左右手想象运动中的作用.采用脑-机接口2003竞赛中Graz科技大学提供的脑电数据,计算C3、C4电极8~16Hz频带脑电信号的小波包熵,将其作为反应想象左右手运动的特征量,用BP神经网络对大脑想象左右手运动任务进行分类,最大分类正确率可达88.57%,与使用线性判别式算法分类结果相比,效果更好.脑电信号小波包熵随时间的变化与事件相关去同步和事件相关同步现象相一致,可在线识别左右手想象运动,为大脑运动意识任务的特征提取及肢残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具有在线自学习能力的脑电信号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电信号具有时变性、个体差异性且容易受身体状态、心情、体位等因素影响的特点,传统的BP网络分类器难以适应动态脑电特征的变化致使在线分类效果急剧下降;文章提出一种具有在线自学习能力的脑电信号分类方法;该方法将BP网络作为传统Ada-Boost集成学习框架下的弱分类器,形成BP_AdaBoost基本网络分类器;进而,引入遗忘因子改进AdaBoost算法,通过改变样本的初始权重增强其时间相关性,获得BP_AdaBoost分类器;并进一步借鉴半监督的思想增加基于K近邻规则的自评判反馈环节,提高获取新增样本确切标签的能力,适时增加训练样本信息;最后,以国际BCI竞赛数据集为基础,采用Hilbert-Huang变换提取脑电特征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分类方法对时间、个体均具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和稳健性,与传统BP神经网络相比分类正确率提高约23.42%。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高强度劳动人群频繁猝死的情况,文中设计了一套基于单通道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的疲劳检测系统,以实现对该类人群疲劳程度的准确判定,起到预警效果。系统利用TGAM(ThinkGearm AM)脑电模块采集原始EEG数据,通过蓝牙方式将数据传送至上位机,在上位机中提取EEG的4个基本节律成分(δ,θ,α,β),以节律信号的相对频带能量作为表征疲劳状态的脑电特征,并利用Fisher判别分析(Fisher Discriminant Analysis,FDA)和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PNN)两种方法对脑电特征进行分类,给出评估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单通道EEG的疲劳检测系统能够实现准确率较高的疲劳状态检测。  相似文献   

11.
脑电信号分类问题是脑-机接口应用中的重点,而脑电信号分类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寻找合适的特征.目前虽然有支持向量机、浅层神经网络等方法可以对脑电信号有效的分类,但是这些方法大都需要大量先验知识寻找数据的特征.由于脑电信号容易受到噪声干扰,尤其是在烟瘾渴求这种高级认知过程中,不同被试个体间具有很大差异,很难找到具有代表性的有效特征,脑电分类的准确率很难提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采用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对烟瘾患者在不同烟瘾渴求状态下的脑电信号的进行分类,与传统分类方法比,卷积神经网络不需要手动提取特征,能够直接训练原始的脑电信号数据,可以满足在实时反馈的烟瘾治疗过程对获取分类结果的快速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种灵活、无创、非侵入式的大脑监测方法,广泛应用于运动想象脑机接口系统中,运动想象脑电图识别精度是决定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脑电图采集时间长、个体差异大等原因,导致单个受试者可用于模型训练的样本数量少,严重影响了卷积神经网络在脑电图识别任务中的表现。为此,本文提出一种镜卷积神经网络(mirro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MCNN)模型,使用集成学习与数据扩增方法提高运动想象脑电图识别精度。方法 在训练阶段,基于源脑电通过互换左右侧脑电通道构造镜像脑电,并与源脑电一起用于源卷积网络训练,有效扩增了训练样本;在预测阶段,复制已训练源卷积网络作为镜像卷积网络,将测试集中的源脑电输入源卷积网络,构造的镜像脑电输入镜像卷积网络,集成源卷积网络与镜像卷积网络输出的类别预测概率,形成最终类别预测。结果 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通用性,基于3种不同运动想象脑电图识别卷积网络模型分别构造镜卷积网络,并在第4届脑机接口大赛2a与2b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原始模型相比,运动想象四分类和二分类准确率分别平均提高了4.83%和4.61%,显著提高了识别精度。结论 本文面向运动想象脑电图识别,提出了镜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集成学习与数据扩增方法提高运动想象识别精度,有效改善了运动想象脑机接口性能。  相似文献   

13.
Brain healthcare, when supported by Internet of Things, can perform online and accurate analysis of brain big dat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multivariate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which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recent boom in neurofeedback applications and clinical practices. However, it remains a grand research challenge due to (1) the embedded intensive noises and the intrinsic nonstationarity determined by the evolution of brain states; and (2) the lack of a user-friendly computing platform to sustain the complicated analytics.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design of an online EEG classification system aided by Cloud centering on a lightweigh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 The system incrementally trains the CNN on Cloud and enables hot deployment of the trained classifier without the need to restart the gateway to adapt to the users' needs. The classifier maintains a High Convolutional Layer to gain the ability of processing high-dimensional EEG segments. The number of hidden layers is minimized to ensure the efficiency of training. The lightweight CNN adopts an “hourglass” block of fully connected layers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neurons quickly toward the output end. A case study of depression evaluation has been performed against raw EEG dataset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1) Healthy and 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 with an accurac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98.59% ± 0.28%], [97.77% ± 0.63%], and [99.51% ± 0.19%], respectively; and (2) Effective and Noneffective treatment outcome with an accurac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99.53% ± 0.002%], [99.50% ± 0.01%], and [99.58% ± 0.02%],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can be completed several magnitudes faster when EEG is collected on the gateway (several milliseconds vs. 4 seconds).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不同个体的脑电信号差异大且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问题, 结合去基线干扰及脑电通道选择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卷积神经网络的情绪分类识别算法. 首先进行基线信号的微分熵(differential entropy, DE)特征的选取研究, 将数据处理为多通道输入后使用连续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分类实验, 然后选择最佳电极个数. 实验结果表明, 将实验脑电信号微分熵与被试者实验脑电前一秒的基线信号微分熵的差值映射为二维矩阵后, 在频率维度组合为多通道的形式作为连续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 在22通道上唤醒度和效价的分类平均准确率为95.63%和95.13%, 接近32通道的平均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Accurate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emotions in designed spaces is essential for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who aim to maximize positive emotions by configur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features. Previous studies at the conjunction of neuroscience and architecture confirmed the impac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features on human emotions. Recent development of biometric sensors enabled researchers to identify emotions by measuring human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e.g., the use of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to measure brain activities). However, a gap in the knowledge exists in terms of an accurate classification model for human emotions in design variants. This study proposed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 based approach to classify human emotions. The approach considered two types of CNN architectures as CNN ensemble and auto-encoders. The inputs of these CNN algorithms were 2D images generated by projecting the frequency band power of EEG onto the scalp grap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lectrode placements. This transformation from time-series EEG data to 2D frequency band power images retain the spatial,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features from participants’ brain dynamics.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was validated using multiple metrics, including precision, recall, f-1 score, and Area Under Curve (AUC).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uto-encoder based approach achieved the best performance with an AUC of 0.95.  相似文献   

16.
为了点对点自动学习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空间与时间维度上的情感相关特征,提高脑电信号情感识别的准确率,基于DEAP数据集中EEG信号的时域、频域特征及其组合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模型的EEG情感特征学习与分类算法。采用包括集成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线性判别分析和贝叶斯线性判别分析算法在内的浅层机器学习模型与CNN深度学习模型对DEAP数据集进行效价和唤醒度两个维度上的情感分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效价和唤醒度两个维度上,深度CNN模型在时域和频域组合特征上均取得了目前最好的两类识别性能,在效价维度上比最佳的传统分类器集成决策树模型提高了3.58%,在唤醒度上比集成决策树模型的最好性能提高了3.29%。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患者意识障碍的检查和检测耗时耗力且非连续,采集脑卒中患者的脑电信号,以研究有意识障碍与无意识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的自动分类。对脑卒中患者的脑电图提取多达9种定量脑电特征,构建脑网络,将这些脑网络的连通性特征输入到分类器中,实现对脑卒中患者是否有意识障碍的分类。为解决非平衡数据集分类时严重偏向多数类的问题,设计集成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实验结果显示基于现有分类器的脑卒中意识障碍的分类正确率在70%左右,敏感度在40%以下;而基于集成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的分类准确性可达96.79%,同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5.45%和100%。实验结果表明集成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非平衡数据集的脑电分类准确率显著提升,并促进脑卒中患者意识障碍的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18.
陈景霞  郝为  张鹏伟  闵重丹  李玥辰 《软件学报》2021,32(12):3869-3883
提出一种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简称EEG)数据表示方法,将一维链式EEG向量序列转换成二维网状矩阵序列,使矩阵结构与EEG电极位置的脑区分布相对应,以此来更好地表示物理上多个相邻电极EEG信号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再应用滑动窗将二维矩阵序列分成一个个等长的时间片段,作为新的融合了EEG时空相关性的数据表示.还提出了级联卷积-循环神经网络(CASC_CNN_LSTM)与级联卷积-卷积神经网络(CASC_CNN_CNN)这两种混合深度学习模型,二者都通过CNN卷积神经网络从转换的二维网状EEG数据表示中捕获物理上相邻脑电信号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而前者通过LSTM循环神经网络学习EEG数据流在时序上的依赖关系,后者则通过CNN卷积神经网络挖掘局部时间与空间更深层的相关判别性特征,从而精确识别脑电信号中包含的情感类别.在大规模脑电数据集DEAP上进行被试内效价维度上两类情感分类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的CASC_CNN_LSTM和CASC_CNN_CNN网络在二维网状EEG时空特征上的平均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93.15%和92.37%,均高于基准模型和现有最新方法的性能,表明该模型有效提高了EEG情感识别的准确率和鲁棒性,可以有效地应用到基于EEG的情感分类与识别相关应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