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与时间相关的数据库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时态数据库设计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数据库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数据依赖的处理.数据依赖是数据库设计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通过它可以规范属性之间满足的固有的语义约束.为了更有效的研究时态数据库中各种依赖以及各属性之间的关系,以便将进一步规范化,本文提出了全序时态左部属性、全序时...  相似文献   

2.
时间是信息的重要属性,时态数据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双时态数据库有很多优点,但是双时态数据库需要较高的储存空间,另外,有效时间和事务时间的二元时间结构,给本体表示和时态数据的查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时态数据的本体表示方法,并用本体语言表示出了应急系统中的具体时态数据。最后,通过语义检索验证了时态数据本体表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时空数据库相关理论和方法,达到优化空间数据库模型及更新模式的目的;基于面向对象思想,将版本信息和有效时间、数据库时间加入空间数据要素表和属性表中,通过时态来区分历史数据、现时数据和成果数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时态数据库的极小子结构逻辑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逻辑是知识表达的重要方法,但由于时序性知识与时间属性知识交叉应用的复杂性,其对时态数据库支撑一直不尽如人意.目前时态数据运算体系不完备,时态关系演算缺乏系统和有力的逻辑与代数理论支持.为此,文中从子结构逻辑出发,针对时态数据库及其信息处理中关键的知识推理、时态操作与函数依赖等内容,构建了一个极小的(最小的)子结构逻辑系统TDLrmin,其恰好等价于传统的数据库函数依赖Armstrong规则.TDLmin系统能在逻辑语义模型中对时序性、时间属性进行表达,而在句法逻辑系统将时间剥离,从而既表达了时态知识,对时态操作进行处理,又降低了逻辑系统的复杂度,使得逻辑系统的时间复杂度为P-time (O(n2)).而该逻辑系统还可与传统的Allen方法进行对接,使得相关时态查询所需的时间代价为传统非时态查询的时间加上一个复杂度仅为O(n)的线性时间,从而使得系统具有更强的普适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时态数据库中数值型属性(项)的周期规律挖掘已经得到了研究,提出的方法能够计算时态数据库中某个非数值型属性的周期,并通过执行改造了的Apriori算法挖掘该属性的周期规律,与此同时,算法也能够提取时态数据库中其他属性的带时态信息的关联规则.提出的方法通过选取两个时间粒度,对时态数据库中的时间属性进行了两次划分和标记.通过划分和标记计算选出的某非数值型属性的周期;并用标记集合代替原时间区间,进行标记集合求交,根据求交的结果得到带时态信息的频繁项集.通过时间区间标记集合求交得到频繁项集的方法是一个特色.算法的这一特色使得Apriori算法的迭代过程迅速收敛,提高算法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6.
时态工作流将时间作为一个维度引入工作流描述.通过对一个典型工作流元模型的分析,得出时态属性是工作流各要素及其关系的普遍属性;定义了时态信息的规范表示和一组时态数据演算,并对时态工作流中主要元素进行了形式化描述;用一个例子说明如何运用上述成果进行过程建模、并处理工作流中的时态数据.结论表明时态工作流能综合处理过程的效率问题和角色、数据、应用程序的时间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时空数据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目前时态数据模型和时空数据模型的发展,现已共识时态是任何信息的一个重要属性,但是时态数据库中时态关系代数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在关系模式上显式化时变语义来进行简单结构的时态数据建模,而时空数据建模中时态对象代数是在对象结构上显式化时变语义来进行复杂结构的时态数据建模,并深入探讨了时空数据模型中地理信息的时间维表达方式,指出了各种时空数据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时态数据库中增量关联规则的挖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态数据库(temporal database)中的时态数据是数据信息中重要的一类,此类数据中存在着大量未知的涉及数据的变化趋势及数据增量之间相互关系方面的知识.给出了时态数据库中的相邻关系(adjacency)和增量(increment)的定义,提出了基于定量属性离散化及编码化的增量关联规则的基本模型(model of discretization & code-based increment association rules);并针对时态数据库中的属性大多为连续定量属性的特性,比较了"部分完备法"(partial completeness)、基于分类信息熵的离散化(entropy-based discretization)、C4.5、基于粗集理论的全局离散化(rough sets-based full discretization)及其改进等多种定量属性的离散化方法,结合定性属性的挖掘算法,提出了具有时间约束的增量关联规则挖掘算法TIDM;最后,讨论了互斥属性集的概念、基本特性及处理互斥属性集的基本方法,对于诸如企业风险管理的管理决策等应用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时态中间件的高效双时态索引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时态数据库中间件不支持包含事务时间和有效时间的双时态数据索引,通过使用适当的数据变换和查询变换,可将双时态数据转化为R树可索引的数据.基于4R技术,提出了作为时态中间件TimeDB组件的双时态索引模型B4Rindex.实验证明,利用该模型对双时态数据进行索引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新的有别于将时间直接代入关联规则挖掘过程的方法。该方法分别针对确定的有效时间与不确定的有效时间两种情况,通过计算时态数据库中同一对象的元组中指定属性的有效时间之间的同时关系,将所有两两之间具有同时关系的归为一组,从而可以略去元组中的时间因素,并将时态数据库转化为事务数据库,然后即可利用传统挖掘算法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11.
基于BCDM的双时态关系代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双时态概念数据模型BCDM是一种重要的时态数据库模型,基于BCDM模型,建立了一种双时态关系代数.首先,对时态数据库事务时间和有效时间进行规范化的定义,给出BCDM中时间元素的规范化定义和演算描述;而后,定义时态映射,用以描述BCDM中的双时态元组,并形式描述时态映射的演算;最后,用时态映射定义的元组对双时态关系进行定义,并由此给出双时态关系代数运算的形式化描述.  相似文献   

12.
双时态理论在空间数据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空间数据库的发展需要,该文将时态信息管理领域中的双时态理论引入到其中,形成了一个可处理时间事务信息的时空数据概念模型。该模型在配电信息系统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BCDM的含有变量的双时态关系代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BCDM(双时态概念数据模型)中,时间变元Now和UC的存在解决了时态记录的频繁更新问题;但是时态变元的存在又给数据库的操作带来某种不确定性甚至是错误,同时引起关系代数运算的歧义。基于BCDM,通过绑定时间变元,用时态映射的集合定义时态关系,由此建立了一种含有时间变元的双时态关系代数体系。该关系代数体系在双时态运算下是封闭的。  相似文献   

14.
时态数据库中时间特征主要由有效时间和事务时间描述,论文扩充了4R索引的双时态数据,使其能处理有效时间初始值大于事务时间初始值的所有双时态数据,同时扩充了4R的查询功能使其不仅可以查询当前和历史数据,还可以查询将来的情况,并改进了相应的索引方法。  相似文献   

15.
XML作为Web上新的数据发布语言,将成为web下一代"数据表达"和"数据交换"的统一标准.然而XML文档很少是静止的,它经常会被修改.引入"时态表达"后,时态XML文档能够记录一系列的修改痕迹以及数据的变化过程.本文提出了将双时态XML数据模型映射到双时态XML文档的四种映射方法,最后通过实验对比了这些映射方法及其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16.
时态数据处理多是基于关系数据库平台,时态数据库模型也以时态关系数据模型为主.关系数据模型难以处理具有复杂类型的数据对象,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还缺乏商业化应用平台.现有关系数据库平台大多增加了面向对象基本功能,形成了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因此将对象关系数据模型进行时态扩充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具有可行性.首先在现有时态关系数据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象关系双时态数据模型,而这种数据模型适合于在现有数据库平台上实现;其次,在该模型框架内,讨论了时态对象关系模式与时态关系模式相互间的联系与转换,这也是由时态关系扩充到对象关系的基本要求;再次,分析了时态模型中时态变量复杂语义和相应绑定算法,这是时态数据库能够有效运行的基本课题之一;最后,研究了基于时态变量复杂语义的时态对象关系数据操作代数,从而为时态对象关系模式的查询进行了必要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共享数据库系统的时态数据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该系统的时态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定义了该时态数据的业务逻辑.描述了时态数据库查询的表示模式,最后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快照和差异视图抽取时态数据。并给出了上述方法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8.
对共享数据库系统的时态数据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该系统的时态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定义了该时态数据的业务逻辑,描述了时态数据库查询的表示模式,最后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快照和差异视图抽取时态数据。并给出了上述方法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9.
Effective timestamping in databas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ny existing database applications place various timestamps on their data, rendering temporal values such as dates and times prevalent in database tables.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several dozen temporal data models have appeared, all with timestamps being integral components. The models have used timestamps for encoding two specific temporal aspects of database facts, namely transaction time, when the facts are current in the database, and valid time, when the facts are true in the modeled reality. However, with few exceptions, the assignment of timestamp values has been considered only in the context of individual modification statements. This paper takes the next logical step: It considers the use of timestamping for capturing transaction and valid time in the context of transactions. The paper initially identifies and analyzes several problems with straightforward timestamping, then proceeds to propose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aimed at solving these problems. Timestamping the results of a transaction with the commit time of the transaction is a promising approach. The paper studies how this timestamping may be done using a spectrum of techniques. While many database facts are valid until now, the current time, this value is absent from the existing temporal types. Techniques that address this problem using different substitute values are presented. Using a stratum architectu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ifferent proposed techniques are studied. Although querying and modifying time-varying data is accompanied by a number of subtle problems, we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hat provides application programmers with simple, consistent, and efficient support for modifying bitemporal databases in the context of user transactions. Received: March 11, 1998 / Accepted July 27, 1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