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会路由提高了WMNs的可靠性和吞吐量,但同时由于节点候选集中存在恶意节点,导致网络性能下降。对于如何及时识别、隔离网络中的恶意节点的问题,建立了一种节点可信度评估模型。基于贝叶斯网络算法,考虑到非恶意因素带来的网络异常行为,引入不确定交互因子,改进了直接信任的评估方法,利用熵为信任值的计算和更新分配权重。引入反映节点真实参与度的行为积极因子并结合信任值得出节点的可信度,对可信度处于待定状态的节点进行未来可信度的预测,以甄别潜在的恶意节点。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机会路由ExOR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可信度的机会路由算法BTOR。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检测恶意节点,在各项性能指标上比原路由算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信誉机制的域间路由安全协同管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宁  邹鹏  朱培栋 《软件学报》2010,21(3):505-515
如何抑制虚假路由的传播和恶意路由行为的发生,是域间路由安全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对自治系统路由行为进行可信性评价和监督是其中的关键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评价自治系统路由行为可信性的分布式协同信誉机制.该机制基于历史路由的有效性统计结果,采用后验概率分析的方法,由多个自治系统按照自组织协同的方式完成对目标自治系统的信誉计算,并将信誉计算结果作为度量该自治系统路由行为可信性的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够抑制不良路由行为,有效提高域间路由系统的总体安全性,还能够为路由可信性分析和故障诊断提供依据,支持渐进式部署,  相似文献   

3.
针对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对网络传输安全的要求,研究了一种基于改进的信任评估模型的节点可信安全路由协议。采用惩罚因子和直接信任值交互次数更新,防止恶意节点的暴力攻击以及伪装攻击;采用基于推荐节点的推荐信任可靠度,阻止恶意节点对其他节点的群体诽谤。仿真结果显示,与IASR中典型的信任评估模型相比,采用的模型在恶意行为防御性能上优于IASR信任评估模型;与实时可靠的THTR路由相比,采用的路由方法在丢包率、平均端到端时延、吞吐量以及路由开销上有着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对域间路由系统的基本问题能否找到有效而又彻底的解决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域间路由系统行为模型的准确刻画.随着Internet网络规模的扩展和应用的多样化,域间路由系统体现出复杂巨系统的特征.从复杂系统理论出发,研究了Internet域间路由系统中各个自治系统在其成长消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影响因素,基于HOT理论建立了域间路由系统的动态演化模型--CMV-HOT模型.CMV-HOT模型将自治系统分为核心层AS、传输层AS以及边缘层AS三类,通过对域间路由系统的内部规律和外在表现的分析,从复杂系统的角度对域间路由系统的演化过程进行模拟.通过与真实BGP路由表数据的比较,CMV-HOT模型在节点度分布、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以及聚集系数等关键参数上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模型能同时满足幂率特性和小世界特性,在网络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BGP节点在交互路由信息的过程中,不对AS_PATH属性的真实性进行验证,致使恶意节点可以通过发布伪造路由对特定自治域施加恶意影响.尽管已有多种方案提出,但都不能有效应对伪造AS_PATH类型攻击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协同查询的域间路由路径真实性验证机制DAIR.该机制的参与节点通过查询全局邻接信息和对等节点的邻接信息,验证更新报文AS_PATH属性的真实性.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DAIR能够有效地防范自治系统遭受AS_PATH伪造或篡改攻击,且仅需少数核心节点参与即可获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P2P环境下基于层次域的全局信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等计信任模型是目前提高P2P系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分析各类信任模型的特点和节点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域的全局信任模型,采用邻近原则和信任度划分节点域,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奖惩机制,具有较好的信任收敛度和对恶意行为的防范效果.  相似文献   

7.
移动自组网络拓扑结构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使得传统的路由协议容易受到恶意节点的各种攻击。文章提出一个直接信任与推荐信任相结合的信任计算模型。通过基于波动的系统云灰色预测模型计算直接信任,利用不同类型的推荐节点计算推荐信任,动态确定直接信任与推荐信任的权重得出总信任值。以该信任模型为基础,文章设计了基于波动识别的可信组播路由协议BTCMRP。该协议通过信任计算可以识别并排除网络中的恶意节点,有效应对路由攻击。在路由维护中提出了转发组节点复用机制,解决了多源网格结构中组播路由开销过大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提出的基于信任的组播路由相比,BTCMRP协议提高了投递率,降低了路由开销和平均延时。  相似文献   

8.
信任模型是目前提高Peer-to-Peer网络系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分析各类信任模型[1]的特点和节点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域的全局信任模型,采用邻近原则和信任度[2]划分节点域,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奖惩机制,具有较好的信任收敛度和对恶意行为的防范效果.  相似文献   

9.
印敏  沈晔  蒋磊  冯径 《计算机系统应用》2016,25(11):193-200
从节点行为对网络安全的影响角度看,恶意节点将直接导致路由破坏或者毁坏数据.因此,在节点行为检测和信任度评估时,必须首先重点关注其安全性行为特征,以便降低恶意行为节点的信任值.归纳了网络中九种常见的节点行为类型,分析了各行为状态的行为特征,建立了特征模型,提出了检测特征参数和关联检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节点行为检测特征参数和关联检测模型,在静态及网络变化时,对不合作节点、恶意节点的行为信任值评估定级均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有效排除这些节点的网络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网格域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域间信任关系评估模型,具有同时兼顾服务的上下文和信任的时衰性的特点,并针对网格环境中的恶意节点和恶意推荐行为,给出相应的应对机制。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解决网格环境中的恶意行为,对恶意节点进行惩罚。  相似文献   

11.
在网格域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域间信任关系评估模型,具有同时兼顾服务的上下文和信任的时衰性的特点.并针对网格环境中的恶意节点和恶意推荐行为,给出相应的应对机制。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解决网格环境中的恶意行为,对恶意节点进行惩罚。  相似文献   

12.
移动P2P网络的开放性和松耦合特性使得节点恶意攻击行为普遍存在,而现有基于声誉的信任模型大都基于“信誉值高的节点评价推荐越可信”的假设,无法识别恶意节点动态策略性攻击行为。针对这一问题,将社会网络相关理论引入信任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社会距离的信任模型(SD2Trust)。该模型区分了服务可信度和推荐评价可信度,用多维结构同型性描述向量刻画节点网络地位和行为特征,根据社会距离确定推荐节点集和推荐信誉计算权重,综合信任考虑了诋毁风险。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对抗恶意节点动态策略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3.
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网络的路由行为依赖于开放环境下自治移动节点间的相互合作.在对MANET路由信任关系及其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节点的路由信任度量表述为基于转发行为经验的二项事件后验概率计算问题,利用概率模型解决节点的主现路由信任度量与数学评价问题,实现路由信任关系的量化与预测.以此为基础,将MANET信任路径转化为路由参与节点信任的合成,从而将端到端信任路由选择转化为最大生成树的求解问题,实现了信任路由的度量与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信任度的自组安全互操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伟  蔡嘉勇  贺也平 《软件学报》2007,18(8):1958-1967
提出了基于信任度的自组安全互操作方法,引入信任度描述自治域和用户正确参与协作的概率.自治域对用户的信任度由二者的直接交互经验以及其他域对用户的评价共同决定,满足信任策略要求的用户允许执行角色.用户的恶意历史行为将会降低其信任度,从而影响执行角色的范围.自治域对其他域的信任度由对用户的评价与直接经验的偏差根据加权主要算法反馈更新.自治域的恶意评价影响其推荐信息的可信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抵御欺骗和恶意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传统的C/S模式,P2P网络具有非中心化、扩展性好、性价比高、健壮性强及负载均衡等优点。但是,由于P2P是一个“瞬态网络”,其动态性与不确定性也使P2P网络系统面临巨大的网络安全挑战。信任模型是目前提高P2P系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各类信任模型的特点和网络节点的行为特征,提出一种按全局信任值分层(域)管理的信任模型,根据交易、动态调节节点信任域,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奖惩机制。此模型对P2P网络中的假冒、联合欺诈、诋毁等恶意行为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加速节点全局信任值的收敛。实验结果表明,本模型较现有模型在恶意提高节点信任值的防范方面和全局信任值收敛速度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具有较好的工程实施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资源共享系统中节点的恶意行为,提出一种基于证据理论的群组信任管理模型,在节点间服务与被服务的过程中建立信任关系,抑止恶意节点的破坏行为.首先根据改进的直方图法计算节点直接信任值,利用改进的冲突信任加权证据组合规则计算推荐信任值;然后融合本地信任值和其它节点推荐信任值完成对目标节点的最终信任评估;最后进一步通过服务节点选择算法选择可信度较高的节点作为服务提供节点,避免服务请求节点得到错误或破坏性的资源.通过仿真实验对此模型在对抗恶意攻击时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信任的动态性刻画和信任信息的聚合能力是信任模型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然而现有信任模型存在难以描述节点行为的动态变化特性、忽略信任的模糊特征和上下文环境影响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直觉模糊集合理论的动态信任模型DIFTrust,通过兴趣域划分机制刻画节点信任关系存在的上下文环境,基于直觉模糊集合理论刻画信任的模糊特性,以及利用时间窗口机制和自适应权重向量刻画信任的动态衰减特性,解决具有直觉模糊特征的节点动态信任关系的描述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描述节点的信任特征,在防止恶意节点策略性行为改变等方面优于现有PeerTrust和DyTrust等模型。  相似文献   

18.
由于域间路由系统的大规模性和拓扑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分析宏观路由行为成为一个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域间路由仿真模型,用于分析域间路由系统的宏观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地反映域间路由系统的宏观行为特征。仿真结果发现,在域间路由系统中,小范围短时间的不稳定路由行为经过广泛传播,会导致整个路由系统出现不良系统行为。  相似文献   

19.
针对混合流媒体分发系统中难以选取可信合作节点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任度的可信合作节点选取模型。优先选择全局交易信任度高、综合性能强和历史在线时间长的节点作为合作节点。在信任计算中引入衰减因子和推荐信任度,使模型具有抵抗恶意攻击的能力;通过保证金与数字签名,进一步约束合作节点的行为,增强了模型的可用性。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模型能有效识别恶意节点,提升分发系统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20.
节点间的信任关系对MANET网络路由协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由于MANET网络的特性,难以通过传统的方式建立节点间信任关系。提出一个适用于MANET的信任评估模型CETM(Contribution and Evaluation Trust Model),用来度量MANET节点间信任关系,并将此模型应用于AODV协议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安全路由协议TAODV。仿真结果表明当网络中存在少于一半的恶意节点时,CETM能有效抵御如诋毁等恶意行为,从而显著地提高了交易的成功率。基于CETM的TAODV建立在可靠的节点信任关系之上,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