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三维物体变形的形态学方法,给出了此方法的理论证明,用一个统一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变形内插的关系,较好地解决任意形状物体的变形。实验表明这种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变形方法,克服了现有方法的缺点,实现简单,并可推广至一般的造型系统中,为计算机图形学开辟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并行分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中文分词方法都是属于串行分词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并行分词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多级内码理论设计的,它大大提高了分词的速度,并行分词方法还便于设计成集成电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H.261标准为基础,介绍了常用的对输入码流译码的方法——Huffman译码树。针对H.261标准中译码的主要部分,对块层的ac系数进行译码提出了另一种译码方法——二次解码,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给出了实现该方法的算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增添扩展规则的tableau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含等词tableau方法——等式合一方法,并证明了它的可靠性和完备性。在该方法中,将tableau分成两个阶段,等词单独处理,通过提取等式合一问题并求解解替换封闭tableau,进一步限制了tableau的搜索空间,提高了tableau的推理效率。同时,为了研究等式合一方法的有效性,在解替换求解方面,提出了提取不等式析取,并在启发式的帮助下计算等价类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等式合一方法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5.
ADVISOR软件的混合仿真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该文首先介绍了前向仿真方法和后向仿真方法,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优缺点。接着描述了美国电动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的混合仿真方法,它是以后向仿真方法为主,前向仿真方法为辅的混合仿真方法。然后以一混合动力汽车模型为例,分析了ADVISOR的工作原理。最后具体分析了一个典型仿真模块一车轮模块的模型,比较了其中的前向路径与后向路径的差异,具体说明了混合仿真方法的实现。该文对ADVISOR软件的应用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了面向对象和Petri网两种建模方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对象Petri网的建模方法。主要研究了面向对象Petri网方法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并通过实验对该方法进行了正确性论证以及资源分配情况的定量分析。该方法为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化分析方法,使得复杂的嵌入式系统描述更加模块化,具有可重用性,大大提高了嵌入式系统建模和分析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ASM的彩色视频中运动物体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梅  徐涛 《计算机应用》2007,27(1):234-236
ASM是一种基于统计模型的目标定位方法。在多种目标跟踪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ASM的彩色视频中运动物体的定位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彩色视频中各种不同的颜色信息,同时为提高ASM方法的通用性,将原有的一维搜索空间扩展到二维邻域搜索空间,提高了定位过程的抗干扰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定位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上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研究领域中的三种主要方法,即面向内容的方法,面向过程的方法及信息系统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同时,本文还考查了这些方法用于多准则GDSS设计中的需求分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继电控制线路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继电控制线路系统传统设计方法的弊端,提出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该方法分析了电气原理图的特点,采用网络拓扑方法描述电气原理图的连接关系,并且提出电气元件逻辑关系的描述方法、元件自动匹配方法和电气设备间电缆最短长度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设备端子排和电缆表的自动生成,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优化。实践证明,基于上述方法开发的CAD软件能够自动完成大部分设计工作,提高了设计效率,为用户节省了系统费用。  相似文献   

10.
从源码中挖掘设计模式实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提升软件系统的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提出了一个设计模式挖掘方法。其中,使用类关系图表示软件系统和设计模式,采用子图匹配的方法从软件系统中提取出候选设计模式实例,过滤了大量非设计模式实例组合,提高了设计模式挖掘效率;提出了度量指标,将软件系统和设计模式向量化,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候选设计模式实例进行分类,提高了设计模式挖掘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证明此方法效率和有效性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