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种基于SSM的多源组播路由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满足参与方同时为收发方的组播通信模式,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特定源组播的多源组播路由协议SSM-MSM,该协议利用特定源组播形成的单向组播转发树维护一个与之并行的用于多方通信的双向转发树,其路由状态、树建立和控制消息开销和组播包转发时延较小,可综合几种已有的基于SSM多方通信方案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传统组播基于host-group的工作模式,在访问控制、地址分配以及协议复杂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在分析传统组播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如何利用源特定组播SSM技术,来解决或改善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组播服务多采用静态分配组播地址的现状,从IPv6特定源组播(SSM)模型出发,提出适应快速组播服务发布需求的基于自身配置的SSM模型组播地址配置方案(HBMAA),使得组播源主机可以在申请到单播地址的同时动态获取到一组组播地址,从而简化了组播地址的分配工作。此外,通过对该配置方案应用基于DHCPv6的组播服务真实性验证体系(SSVA),为主机的组播地址建立对应的动态组播验证策略,使组播服务具备了更好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动态组播代理的移动组播算法原理,提出一种移动组播协议,采用新的快速组播切换机制,以时间量度和距离量度为依据,动态选择组播代理。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避免组播转发树的频繁重构,降低组播切换延迟,具有次优的组播传输路径,可以与现有网络协议相融合。  相似文献   

5.
一个单源的应用层组播协议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奕  张卫 《计算机应用》2005,25(2):259-261
提出了一个单源的应用层组播的协议SSALM。SSALM协议采用树优先的构造策略,在组成员之间构造基于源的组播分发树,并在源树的基础上建立叠加网。成员可以独立地加入组和退出组,并在组播树中进行切换。给出了该协议的主要算法和实现模型。在现有的Internet环境下使用该协议能有效地节省网络带宽。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新的组播模型,特定源组播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地关注.它解决了传统IP组播组地址冲突、缺乏访问控制等问题,适于单源组播的应用.仿真实验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网络技术研究方法.NS-2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网络仿真平台,支持各种网络协议仿真,但是并不支持特定源组播.为此,分析了使用NS-2进行IP组播模拟的实现原理,通过扩展NS-2实现SSM协议的仿真实验.模拟结果显示该仿真实现与SSM的规范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李小勇  张卫 《微机发展》2004,14(11):80-83
指定信源域间组播(SSM)主要是为了解决域间组播地址变化问题而提出的,它有效地解决了ASM域间组播路由的复杂性,并且有更好的会话完整性和安全性。但仍然面临严重的状态可伸缩性问题,网络中大量的活动组将需要路由器巨大的存储和处理开销,可伸缩性也是SSM组播所面临的巨大瓶颈之一,限制了它的发展。文章分析了SSM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案,以及对SSM性能的评价和SSM当前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就SSM中状态的可伸缩性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并描述了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用户移动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移动模式的自适应移动组播算法。移动主机根据移动模式和当前移动状态自适应地选择双向隧道机制或者远程加入机制完成组播切换。该算法的优点是,当移动速率较小时,以较小的组播树重构代价实现组播数据的优化传输,而移动速率较大时,可以避免频繁的组播切换,减小组播树重构代价。  相似文献   

9.
指定信源域间组播(SSM)主要是为了解决域间组播地址变化问题而提出的,它有效地解决了ASM域间组播路由的复杂性,并且有更好的会话完整性和安全性,但仍然面临严重的状态可伸缩性问题,网络中大量的活动组将需要路由器巨大的存储和处理开销,可伸缩性也是SSM 组播所面临的巨大瓶颈之一,限制了它的发展.文章分析了SSM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案,以及对SSM性能的评价和SSM当前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就SSM中状态的可伸缩性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并描述了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0.
程龙  曹争  许春嵘 《计算机工程》2007,33(12):128-130
域间组播是大范围内部署组播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hord查找协议的简单有效的域间组播方案。该方案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负载平衡性,能够很好地支持任意源组播(ASM),并为主机移动组播提供了方便。不仅描述了该组播方案的构建,还分析了该方案所具有的特点及其自身的安全特性。  相似文献   

11.
在高端路由器基于硬件的路由查找设计方案中,TCAM(Ternary 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因其性能优良而被普遍采用。但通常的TCAM路由查找方式因组播报文路由查找的特殊性,会导致更多的TCAM存储空间被占用以及查找功效的降低。又因其无法流水线操作,限制了组播报文路由查找速度,从而使得该方法将不再适用。提出一种基于分段式存储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支持流水线操作,能够实现线速查找组播报文,而且节约了存储空间从而提高了功效。该方案在863重大课题“大规模接入汇聚路由器(Access Convergence Router,ACR)”中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今天大量的组播应用要求安全组播服务来支持组播通信的安全,然而现有的因特网不支持这种服务。为此建议了一种非集中式密钥管理的安全组通信模式。该模式处理子组及组成员的动态性非常有效,并且有很好的扩展性和很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如何进行组通信是CSCW研究中基础性的问题,在CSCW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CSCW中的组通讯主要采用集中式的算法,即由服务器来负责组成员之间的通讯,这种算法效率很低;如果服务器采用组播的方式发送,可以一次就实现多点发送,效率很高,但需要网络提供对组播的支持,而现在的Internet上存在大量不支持组播的路由器。介绍了改进后的可靠扩散算法,给出了改进后的可靠扩散算法在实际CSCW系统中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案,并将它与采取点对点逐个发送方式以及采取组播方式时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混合式组播——分布式仿真中一种新型信息传输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分布式仿真的信息过滤机制要求使用组播方式传送信息犤1犦,但是当前网络硬件对IP组播的支持很有限,远不能满足实际系统的需要。为此,该文引入了在性能上介于“点对点传送”和组播之间的混合式组播,提出了混合式组播优先的组播组分配算法以解决可用组播组数量偏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进 《计算机工程》2007,33(2):111-113
扩展RSVP从设计之初就考虑了支持组播技术,而CR¬-LDP没有提供支持组播的机制。虽然已经有了关于MPLS组播的规范草案,但其中只是对组播路由协议的选择以及与组播的各种可选项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没有提出如何使用CR-LDP实现组播机制。通过对CR-LDP的消息进行扩展,可以在MPLS网络中建立组播路径和LSP,从而实现具有流量工程特征的组播路径。该文对如何使用CR-LDP实现组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多媒体通信中带度约束的多播路由算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刘莹  刘三阳 《计算机学报》2001,24(4):367-372
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发展,多播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多播路由是要寻找连接源节点和一组目的节点的一棵多播树,这个问题在数学上归结为Steiner树问题,它是一个NPC问题。在实际网络中,网络节点具备不同的多播能力,有些节点不支持多播,有些节点支持多播,但为了保证网络速度和节点负载平衡,支持多播的节点要限制其复制信息的数量,即节点的多播能力受限。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多播树变得更加困难,该文用节点的约束来表示敏个节点具备的多播能力,节点多播能力受限情况下的多播路由问题被称为带度约束的多播路由问题,其仍是一个NPC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求解带度的约束多播路由问题的双层遗传算法。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最优多播树应是一棵满足度约束的最小生成树,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包括在最优生成树中的Steiner节点。遗传算法 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内层算法用于求解满足度约束的最小生成树;外层算法进行全局搜索。该文将算法在稀疏图上进行实验,为了更好地模拟真实网络,稀疏图中每个节点具有不同的多播能力,并且多播目的节点数目相比于网络节点数要小。实验对算法进行了三方面比较:(1)解的质量;(2)计算时间;(3)算法的收敛性。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遗传算法能够找到费用较小的多播树,但是当网络规模增大时,算法的求解时间也较长。  相似文献   

17.
陈超  薛尤贵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24):215-217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组播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应用层组播由于比IP组播易于实现且扩展性优良,因而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应用层组播实现方案,它是一种两层结构体系:1、域间层次,每个自治域中设置组播代理,通过在代理间构建叠加网(OverlayNetwork)实现应用层组播;2、域内层次,在每个自治域内建立基于因特网间接通信基础框架(i3)的组播。最后用代理型应用层组播桥接每个域内的基于i3的组播,形成一种支持移动性的、适合大规模使用的应用层组播系统构架。  相似文献   

18.
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必然会逐渐取代IPv4.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IPv6会与IPv4共存.在对以往一些组播过渡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linux的内核编程来实现一个基于双核模式的组播过渡系统.将该系统部署在IPv6域与IPv4域的边界,能实现两个域之间的组播通信.同时,该组播过渡系统只有在需要进行转换时才开始工作,从而提高了转换器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网络处理器的分布式硬件转发”的第五代路由器将在新一代互联网尤其是其骨干网络中得到广泛部署,网络流媒体等新型应用的快速发展对网络设备的多播支持能力提 出迫切的要求。本文对高性能路由器多播系统结构,控制板PIM协议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重要数据结构、多播报文转发算法,网络处理器的多播转发表结构、多播转发过程
,控制板对网络处理器多播转发的配置方法和二者的交互行为以及相关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N.  C.   《Computer Networks》2006,50(18):3666-3685
The rapid growth of multicast applications initiated the need to realise multicasting in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WDM) networks in an efficient and cost-effective way. However, most of the applications need to support dynamic multicast sessions wherein the membership of the multicast group changes with time as nodes join or leave the session dynamically. In addition, with the advancements in the multimedia and other real-time group applications,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cast trees satisfying Quality of Service (QoS) requirements of the member nodes is becoming a problem of prime importance. In this paper, we deal with on-line QoS multicast routing in WDM networks. As members leave the sessions, it will be mandatory to rearrange the trees in order to save costs, at the same time accounting for the disruption caused to the ongoing transmissions because of the rearrangement. We try to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disruption by considering only certain portions of the multicast tree and limiting the rearrangement to only those portions. A region’s usefulness to the overall tree is judged by a novel concept of Cost-to-Service Ratio (CSR) and a region is selected for rearrangement based on its CSR value. Extensive 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rearrangements based on CSR can reduce the disruption to the member nodes by 20–85% compared to rearrangements based on the best known metric (Quality Factor) in the literature, for the same cost performance. We also demonstrate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the trees generated by our on-line algorithm compared to that of static algorit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