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种分布式系统的用户认证授权机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用户认证和授权问题提出了一种对用户集中认证、分散授权的解决方案。通过借鉴网格环境中的虚拟社区授权服务的体系结构,构造了统一身份认证和资源访问控制的系统框架,并实现了单点登录、细粒度用户访问控制的安全机制,对该方案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从OpenID入手分析了在当今企业云计算中统一认证的重要性,对原有的OpenID协议进行扩展和改进,设计了一种基于OpenID的企业用户身份统一认证模型,能够就企业用户进行分级认证和多重身份登录,旨在实现商业领域云服务系统统一认证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减轻用户的操作负担,通过一个实际的光纤工程项目结果来说明该模型能够提升云服务统一认证的效率,是一种可行且实用的认证模型,可以投入实际应用中.  相似文献   

3.
韩叶茂  胡坚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2(11):3602-3605,3637
为了解决复杂Web应用系统中用户认证与权限管理的问题,对OpenID协议进行了研究。分析了OpenID认证流程以及OpenID扩展通信协议。在此基础上,根据OpenID的特点结合基于角色的控制访问(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提出了基于OpenID的单点登录与授权系统的实现方法。该方法能够提供认证与权限管理的功能,实现简单,具有较高的重用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4.
云计算中身份认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长春  田晓丽  张宁  杨宇君  李铎 《计算机科学》2016,43(Z6):339-341, 369
对于云平台中用户之间的安全性认证问题,在分析openstack云平台的平台架构、安全认证组件keystone、云计算中身份认证的主要安全性问题及当前云环境中主流的身份认证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云平台下的统一身份认证机制及统一身份认证技术的漏洞,着重分析了OpenID身份认证的工作原理,提出了OpenID当前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并得出了一些改进方案。最后以OpenID改进技术为基础,在openstack平台上实现了身份认证技术。  相似文献   

5.
OpenID:一种开放的数字身份标识管理及其认证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penID是一种互联网上轻量级的基于URI/URL的数字身份标识管理体系,它能减少用户注册和管理账户的麻烦,为用户提供互联网范围内的单点登录功能,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互联网数字身份标识管理和认证通用解决方案。综述了OpenID的理念,分析了基于OpenID的认证框架与传统身份认证体系相比所具有开放、去中心化和以用户为中心等特点,并详细介绍OpenID的认证流程和OpenID的应用与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方忠进  夏志华  周舒 《计算机科学》2013,40(12):205-207,228
随着气象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数据的云存储和即时共享问题也日益突出。针对云计算环境下气象数据存储与共享面临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方授权的属性加密的访问控制模型。该模型采用一种适合云环境下大数据的属性加密方案,解决了气象部门用户多类性情况下的资料细粒度访问控制问题,同时引入全局ID概念和多方授权机制,解决了不同机构用户在气象部门各资料存储机构间的访问权限问题。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Web服务中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服务分布式、异构的本质。使得对服务请求者进行身份认证和授权变得复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SAML,XACML,RBAC等关键技术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模型。该模型采用SAML辅件技术实现Web服务的单点登录;用XACML实现RBAC模型,简化授权管理,同时达到对资源的细粒度访问控制的目标;用扩展的SAML语法支持XACML信息的安全有效传输。  相似文献   

8.
周密 《计算机时代》2009,(10):21-23
Web服务的分布式与异构性,使得对服务请求者的身份认证和授权复杂化。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SAML、XACML、RBAC等关键技术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模型。该模型采用SAML辅件技术实现Web服务的单点登录;用XACML实现RBAC模型,简化授权管理,同时达到对资源的细粒度访问控制的目标;用扩展的SAML语法保证XACML信息的安全有效传输。  相似文献   

9.
针对企业中多个应用系统造成的数据不能共享、多次身份认证和用户信息独立管理的问题,采用基于CAS的统一身份认证、LDAP目录服务和基于Liferay Portal的系统集成,设计了企业单点登录平台,实现了统一的身份认证、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资源授权以及不同应用系统的集成。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企业中多个应用系统造成的数据不能共享、多次身份认证和用户信息独立管理的问题,采用基于CAS的统一身份认证、LDAP目录服务和基于Liferay Portal的系统集成,设计了企业单点登录平台,实现了统一的身份认证、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资源授权以及不同应用系统的集成。  相似文献   

11.
Identity management is based on the creation and management of user identities for granting access to the cloud resources based on the user attributes. The cloud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IAM) grants the authorization to the end-users to perform different actions on the specified cloud resources. The authorizations in the IAM are grouped into roles instead of granting them directly to the end-users. Due to the multiplicity of cloud locations where data resides and due to the lack of a centralized user authority for granting or denying cloud user requests, there must be several security strategies and models to overcome these issues. Another major concern in IAM services is the excessive or the lack of access level to different users with previously granted authorizations.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security services and threats. Based on the presented services and threats, advanced frameworks for IAM that provide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s in public and private cloud platforms. A threat model has been appli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authentication frameworks with different security threats. The proposed models proved high efficiency in protecting cloud platforms from insider attacks, single sign-on failure, brute force attacks, denial of service, user privacy threats, and data privacy threats.  相似文献   

12.
OpenID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身份识别框架,同时又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网上身份认证系统,它具有开放、分散、自由等特性。但是,当前已有的一些OpenID协议在有效保护用户隐私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如身份提供商可以通过每次使用了解用户登录的依赖方信息。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盲签名的OpenID协议设计思路,将OpenID依赖方的网站标识符进行盲化。首先基于国密算法SM9设计一个身份基盲签名方案,并证明该方案的安全性依赖于SM9签名方案;随后基于上述盲签名方案,设计一个OpenID协议;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和理论分析论证所提出的OpenID协议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用户间社会关系身份认证方案存在用户信任度计算不合理、身份票据缺少认证权重、认证阈值无法随着用户间熟悉程度改变而改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云计算环境下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移动终端认证方案。该方案从通信产生的信任度与属性产生的信任度两个方面综合计算用户间的信任度,并根据用户间的熟悉程度为身份票据设置动态权重和动态认证阈值,最后改进了身份票据的生成、认证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改进了已有的用户间社会关系身份认证方案存在的不足,对于移动终端的资源消耗仅为已有方法的三分之一,更加适合在移动云计算环境中使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属性基加密方案中单授权中心计算开销大以及安全性较差等问题,通过引入多个授权中心以及安全两方计算协议等技术,提出一种支持细粒度属性级撤销和用户级撤销的密文策略属性基加密方案。引入多个属性授权中心以颁发并更新属性版本秘钥,同时秘钥生成中心与云存储服务器之间进行安全两方计算等操作,生成并更新用户密钥,从而进行细粒度属性级撤销。在云存储服务器中,对用户列表中的用户唯一秘值及唯一身份值进行操作以实现用户级撤销,同时通过多个授权中心抵抗合谋攻击,并将部分计算工作外包给云端。分析结果表明,与基于AND、访问树和LSSS策略的方案相比,该方案有效增强了系统的安全功能,同时显著降低了系统的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15.
为便于对云中资源的管理,云计算环境通常会被划分成逻辑上相互独立的安全管理域,但资源一旦失去了物理边界的保护会存在安全隐患。访问控制是解决这种安全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云计算环境多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用户信任度的访问控制模型(CT-ABAC),以减少安全域的恶意推荐的影响并降低恶意用户访问的数量。在CT-ABAC模型中,访问请求由主体属性、客体属性、权限属性、环境属性和用户信任度属性组成,模型采用动态细粒度授权机制,根据用户的访问请求属性集合来拒绝或允许本次访问。同时,该模型扩展了用户信任度属性,并考虑时间、安全域间评价相似度、惩罚机制对该属性的影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CT-ABAC模型能够有效地降低用户的恶意访问,提高可信用户的成功访问率。  相似文献   

16.
OpenID Connect协议是最新的单点登录协议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用户身份认证领域,其安全性受到了人们的重点关注。为增强OpenID Connect协议的安全性,首先引入数字签名及非对称加密技术,对其进行改进,重点关注改进后协议的秘密性和认证性;其次基于符号模型,应用应用PI演算对改进的OpenID Connect协议进行形式化建模;然后为验证改进后协议的认证性和秘密性,分别使用非单射性和query对认证性和秘密性进行建模;最后把改进的OpenID Connect协议的应用PI演算模型转换为安全协议分析工具ProVerif的输入,应用ProVerif对其进行形式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OpenID Connect协议具有认证性和秘密性。  相似文献   

17.
Due to the privacy concerns prevailing in today’s computing environments, users are more likely to require anonymity or at least pseudonym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must be traceable or revokable in case of abuse. Meanwhile, an authorization mechanism that controls access rights of users to services or resources is frequently needed in various real-world applications but does not favor anonymity. To cope with these problems, we explore an anonymous 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method that very efficiently supports fine-grained authorization services without losing strong but traceable anonymity. The efficiency of our method comes from atomizing authorization within a group and issuing multiple authorization values for a group membership. The cryptographic basis of our method is the famous short traceable signature scheme. Our method allows a user to selectively disclose authorization according to need and also provides revocation and update of authorization without revoking membership or anonymity. To prevent users from forging authorization, our method enables the users to prove their authorizations while hiding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ization values from other users. We formally analyze security and compare the related methods in terms of efficiency and functionality. We show that our method is secure against misidentification, anonymity-break and framing attacks and is efficient within a reasonable bound while still providing various functionalities such as fine-grained authorization and authorization revocation, commonly required in m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8.
王中华  韩臻  刘吉强  张大伟  常亮 《软件学报》2016,27(6):1523-1537
为了解决目前云环境下用户与云端之间进行身份认证时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和不足,本文首次将PTPM(Portable TPM)和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应用到云环境中,提出一种用于实现用户与云端之间双向身份认证的方案.和现有方案相比,新方案具有以下特点:在通过建立身份管理机制实现用户和云端身份唯一性的基础上,首先利用PTPM不仅确保了终端平台的安全可信和云端与用户之间认证结果的真实正确,而且支持用户利用任意终端设备来完成与云端的身份认证过程;其次,新方案基于无证书公钥签名算法实现了“口令+密钥”的双因子认证过程;最后,通过安全性理论证明和性能分析,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案在保证EUF-CMA安全性的同时,显著提高了用户和云端之间身份认证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