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概述表面及微区分析,其目的是要对固体表面和内界面或微区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及对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子态进行研究。内界面主要指晶界,相界和层错等界面。在一个什么样的厚度,算作表面分析的范围,目前尚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一般,表面指的是固体表面几个到几千个原子的薄层,即百万分之几到万分之几mm厚的浅表层。这一原子层的结构、成分和性质与其他部分可能有所不同,物体表面的这些特性,对它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影响极  相似文献   

2.
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在许多领域(如电子学、光子学、远程通信、生物工程、医学、宇航和能源)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大多数纳米结构主要是原子的表面重排。因此纳米材料表面及界面的表征对了解其特性和功能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用于了解纳米材料表面和/或界面的许多新方法取得了可观进展。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当它以低浓度存在于一个体系中时,它会吸附在体系的部分或全部表面或界面上,使这些表面或界面的表面自由能或界面自由能发生显著变化,减少扩展体系的表面或界面所需的功。界面是指两个不同相混合物之间的分界面。表面指一个相是气相时的界面,一般气相为空气。在卤化银感光材料的制造和应用过程中涉及许多界面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例如乳剂涂布于支持体的过程,在乳剂层中卤化银颗粒发生显影的过程,油溶性成色剂的分散过程等。为了促进  相似文献   

4.
周昌智  李明轩  毛捷 《声学技术》2007,26(5):1006-1007
1引言利用超声在固体表面镀层、界面胶层的反射和透射现象研究这些薄层的参量是无损评价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产生了许多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方法,比  相似文献   

5.
感光材料中的表面活性剂李路海,李宗石感光材料(特别是卤化银类)在生产、运输、贮存、使用及后期加工中,存在许多与表面和界面有关的问题,诸如成色剂油乳分散困难、乳剂涂布发花、胶片表面静电荷聚集过多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感光材料的制作和使用。研究发现,表面...  相似文献   

6.
偶联剂处理SiC纤维增强PTFE复合材料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共混冷压成型法制备了SiC短纤维(未处理和偶联剂表面处理)增强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和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了表面处理对PTFE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拉伸断面形貌进行观察,探讨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偶联剂处理SiC纤维表面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减摩耐磨性能均比未处理的有所提高。拉伸断面的SEM分析表明,未处理SiC纤维与PTFE的界面黏结较差,界面出现了许多空隙,偶联剂处理后,SiC纤维与PTFE界面黏结较好,在拉伸过程中多数SiC纤维被基体牢固黏附而难以拔出。  相似文献   

7.
程青民  黄旭江  许开华  张翔 《材料导报》2011,(Z2):433-435,449
综述了国内外界面改性增强塑木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包括界面改性增强的作用机理、木纤维的表面改性、塑料的表面改性和添加界面相容剂等,并展望了塑木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研究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8.
弹道电子发射显微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导体材料的发现和使用导致人们需要对其表面和界面性质进行全面的了解。诸如研究表面的基本特征,负载在表面上的沉积膜的影响,界面的电子穿透性,超晶格载流子的迁移率,量子阱深度等等。常规的表面分析技术并不能用来研究表面下界面的结构和电子性质。而肖  相似文献   

9.
碳纤维表面处理对C/PLA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硝酸表面处理前后碳纤维增强聚乳酸(C/PLA)复合材料的界面状态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碳纤维的硝酸表面处理对C/PLA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以及粘结机理。研究表明,硝酸表面处理可使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强度大幅度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剪切强度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XPS研究发现,央纤维与PLA基体间有化学反应发生。界面化学反应程度的增加是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此外,碳纤维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也对界面粘结强度的提高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国内外界面改性增强塑木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包括界面改性增强的作用机理、木纤维的表面改性、塑料的表面改性和添加界面相容剂等,并展望了塑木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研究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生物玻璃涂层植入材料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手段,研究分析了生物玻璃涂层植入动物骨组织后,涂层表面与骨界面的显微变化及元素分布,生物实验结果,羟脯氨酸和氨基已糖含量与骨折后羟脯氨酸和氨基已糖含量变化的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北京大学、中科院表面物理实验室、中科院金属所、复旦大学真空物理实验室共同承担并由谢希德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七·五”重大项目“表面与界面的结构和电子态研究”已按计划完成,并通过了专家委员会的验收,综合评价为  相似文献   

13.
肖何  陈藩  刘寒松  肇研 《复合材料学报》2021,38(8):2554-2567
目前我国在高性能碳纤维研发生产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选用不同批次和牌号的国产ZT7H碳纤维,对其进行去浆和上浆处理,并制备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探究国产H1型上浆剂对ZT7H碳纤维表面形貌和微观界面性能的影响及不同牌号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差异。研究表明,H1上浆剂增加了碳纤维表面粗糙度和极性组分含量,增强了湿热老化前后复合材料的微观界面力学性能。同时,碳纤维织物的编织方式对其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和界面性能有很大影响。实验证明,国产ZT7H碳纤维的性能已超过东丽T700碳纤维,但其加工工艺性仍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4.
(四)表面和界面分析技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近年来在集成电路以及微电子学的主要领域中取得的巨大进展,不仅是器件物理、材料及其制备和处理加工技术发展的结果,而且也是微分析技术发展的结果。实际上,无论从器件物理和材料科学的理论及基础研究开始直到制备和工艺过程的研究,还是从材料的特性测定和对表面、界面现象的了解和控制到生产流程的工艺质量检验和监控,进而直到最后的老炼和使用过程的可靠性研究、失效原因的分析都和近代微分析技术密切相关。微电子学中的许多要求,诸如材料纯度、工艺处理的清洁度、缺陷数量以及均质性等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真空热压扩散法在聚晶金刚石表面制备Ti层,探究金刚石表面金属化过程中的界面生成机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钛层的表面形貌、界面结构和界面间的物相组成,采用能谱仪对界面进行了元素分析,计算了聚晶金刚石与Ti层之间界面的扩散带宽度及生成TiC的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研究结果表明:在聚晶金刚石表面形成了平整、致密的Ti层,在聚晶金刚石与Ti层界面之间存在C、Ti和Co元素的扩散,在结合界面处产生了一定宽度的元素扩散带,同时在金刚石表面生成了点状TiC。真空热压扩散法实现了金刚石与Ti层的化学结合,可以提高金刚石与Ti层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16.
氧化预处理提高钢硅烷处理效果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钢表面进行了氧化预处理,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钢/氧化层/硅烷层/环氧涂层体系的界面结合特征,通过与未经氧化预处理的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氧化层对硅烷聚合方式、界面构象以及成键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钢表面氧化后,拉伸剪切破坏主要发生在硅烷/涂层界面,而未经氧化预处理的试样,弱相界面位于钢/硅烷界面.氧化层可以抑制硅烷自身的缩聚,促进硅烷在钢表面的定向吸附,显著提高钢/涂层界面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酚醛树脂作为炭纤维表面处理剂, 可以显著提高多种炭纤维和环氧树脂界面强度。通过XPS、AFM、SEM和层间剪切强度等方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酚醛树脂表面处理剂对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炭纤维表面元素和化学键组成的影响, 以及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断面微观形貌的变化。XPS和AFM分析结果表明酚醛树脂和炭纤维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 而且酚醛树脂处理剂浓度越高, 和炭纤维表面发生反应的基团也越多, 表面越光滑平整, SEM和层间剪切强度研究表明酚醛树脂处理后的复合材料界面粘结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而且界面粘结性能强烈依靠处理剂浓度。   相似文献   

18.
《新材料产业》2009,(9):I0003-I0003
实验室密切注视国际学术界发展的新动向,适时拓展研究方向。开展了计算凝聚态物理、表面物理与工程、半导体光电子物理、表面与超薄膜磁性、光子晶体等5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表面界面与电子态声子态理论,微结构和介观体系理论,化合物半导体表面的结构与电子态,半导体异质界面,用STM/AFM研究表面结构,硅基光电子材料与低维量子结构,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反渗透复合膜材料研究领域存在的膜材料品种单一、膜性能相对较差、膜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等现状,重点开展了界面聚合反渗透复合膜材料及其表面修饰方面的研究工作.从功能单体与制备工艺入手,研究开发高性能反渗透复合膜材料;采用表面改性技术,对界面聚合反渗透复合膜材料进行表面功能化修饰,研究开发界面聚合反渗透复合膜材料的表面改性实用技术;以期为我国反渗透复合膜材料及其产业的发展提供核心材料和先进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20.
微观结构表面接触角模型及其润湿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润湿性是固体表面的重要性质之一,固液界面润湿性与表面微观结构、界面能等有关.研究了微观结构固体表面固液界面润湿性以及界面能、液滴重力、微观结构参数对润湿性的影响.分析表明,Young、Wenzel、Cassie、Cassie-Baxter等4种接触角模型分别把固体表面看成光滑、粗糙(液滴完全填满)、粗糙(液滴不填充)以及粗糙(液滴部分填充),后3种模型可用于实际固体表面,并可在3种状态下实现转换.设计了方柱凹坑、圆柱凹坑等微观结构表面,调控横径比、纵径比、深径比等微观结构参数,可以改变固液界面润湿性.研究发现,液滴重力对表面接触角存在稍许影响,界面能的大小决定着材料表面的疏/亲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