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本文根据环境空气颗粒物水溶性离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探讨其校准方法,提出了采样流量、测量线性、示值误差、重复性、检出限等校准项目和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该校准方法能准确可靠地对环境空气颗粒物水溶性离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为溯源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站的颗粒物自动监测设备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过程较为复杂,通过新型的车载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与城市环境监测自动站颗粒物监测系统的比对,探讨了车载系统用于自动站颗粒物设备的质控比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碳气溶胶,包括有机碳与元素碳对陶质文物的表面腐蚀、彩绘脱失的影响,本文中于国庆黄金周期间(10月1~14日)对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PitNo.1)和馆外(Outdoor)进行连续两周采集的碳气溶胶进行有机碳、元素碳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国庆黄金周期间(10月1~7日)馆内碳气溶胶明显高于馆外,有机碳与元素碳分别为馆外的2.3与1.6倍,馆内碳气溶胶占气溶胶组分的42.1%,表明受到大量游客的影响;10月8~14日期间馆内碳气溶胶略低于馆外,且与馆外浓度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4.
文中探讨了在污染物超低排放情况下,烟气排放监测系统测量颗粒物示值误差的校准方法,为工况条件下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测量颗粒物示值误差的校准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国标中增加的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03)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江苏省计量院积极加大仪器设备投入力度.新建臭氧检测仪校准装置.用于对臭氧检测仪开展校准.全力为环境空气质量监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总有机碳分析仪校准用标准物质的研制方法,采用重量-容量法制备,进行均匀性检验和稳定性试验。试验证明,总有机碳分析仪校准采用标准物质定值1000mg/L,相对扩展不确定度1.8%,100mg/L标准物质相对扩展不确定度2.0%。因此,该标准物质可用于总有机碳分析仪和在线总有机碳监测仪的校准、分析方法确认评价、生产部门和检测部门实验室质量控制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粉体技术》2015,(2):10-15
为了了解西安市餐饮业大气颗粒物浓度和分布特征,利用安德森8级撞击采样器采集6家不同餐馆颗粒物样品,并用热光碳分析仪对其中的碳气溶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家餐馆中,面庄、火锅店和韩国菜馆中颗粒物质量浓度较大,烤肉店中有机碳质量浓度最大,并且有机碳与PM1.1的质量浓度比值为99%,其他烹饪方式的有机碳占颗粒物的比例小于20%;餐馆室内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呈双峰模式,主峰集中在小于1.1μm范围内,以PM1.1为主;有机碳粒径分布呈单峰模式,集中在0.43~0.65μm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原位法表征碳/碳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单丝顶出和束顶出法分别测试了细编穿刺碳/碳(C/C)复合材料不同层次的界面粘结性能,研究了生产工艺对不同层次界面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顶出试验的力学模型,并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界面上应力的分布情况,对可能的界面破坏模式进行了预测,为最终优化C/C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套基于放射性碳及稳定碳同位素比定量估算大气细颗粒物PM2.5(动力学直径da≤2.5μm)中有机污染物来源的方法,并用该方法初步估算上海市宝山地区大气PM2.5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宝山区冬季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来自石化产物,占到了总量的64.7%,而非石化产物只有35.3%;其中石化燃料产物分担率中主要是机动车尾气的贡献,非石化燃料产物分担率中可能主要是二次扬尘。  相似文献   

10.
抗氧化碳-碳复合材料涂层的界面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碳-碳(C/C)复合材料的碳化硅抗氧化涂层系统的组成和成型工艺,给出了抗氧化性能试验和动态环境试验结果.经微观结构分析,认为在C/C基材表面反应生成的碳化硅涂层是化学转化涂层,与C/C基材是有机结合,并且具有成分连续变化的过渡界面,构成了一种功能梯度倾斜材料,使固渗碳化硅具有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研制的总有机碳分析仪校准用标准物质以国家一级纯度标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和无二氧化碳纯水为原料,采用基准方法重量-容量法准确制备,特性量值为5、10、50、100 mg/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标准物质,其主要用于总有机碳分析仪器日常校准、计量检定或分析方法的确认与评价等。通过实验验证,制备的标准物质具有较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U=2.6%(k=2)。该系列标准物质将申报国家二级标准物质,可用于总有机碳分析仪的检定校准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一个主要的原因,科学家都需要监测实验室纯水系统中的总有机碳。他们都希望可确保水中的有机物保持在实验测试的要求内。现阶段只有ELGA的PURELAB Ultra可以提供一个在线,实时的总有机碳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多地大气灰霾频发,环境空气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PM_(2.5))的监测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环保工作重点。本文介绍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与英国相关计量部门(UK)在PM_(2.5)质量浓度溯源方法方面开展的双边比对工作,着重介绍了比对方案设计、自动法和重量法PM_(2.5)测量仪器比对过程及结果分析等内容。比对结果表明,在PM_(2.5)重量法标准装置和建立的计量标准方面,NIM与UK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在"PM_(2.5)质量浓度计量领域"具有与国外实验室等同的测量及校准能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等离子火炬作为高温热源,研究了细编穿刺碳/碳复合材料高温烧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烧蚀区域从火焰中心到边缘的变化,材料的烧蚀特性从中心区域的以热力学烧蚀为主向靠近边缘区域的以热化学烧蚀为主过渡;碳基体和碳纤维的抗热力学烧蚀性能相当,而抗热化学烧蚀和抗氧化性,碳纤维则明显优于碳基体。  相似文献   

15.
紫外荧光法是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自动监测的常用方法。本文介绍了对两台该类型的自动分析仪器进行的性能比对试验情况,并对零漂、跨漂和实际测量值等主要指标的比对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比对仪器的性能接近,均可用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紫外荧光法是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自动监测的常用方法.本文介绍了对两台该类型的自动分析仪器进行的性能比对试验情况,并对零漂、跨漂和实际测量值等主要指标的比对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比对仪器的性能接近,均可用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制药用水总有机碳分析仪具有高灵敏度和精确度,我们依据JJG 821-2005总有机碳分析仪检定规程和中国药典对药厂使用的HTY-DI1000型的TOC分析仪进行校准,并对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运用先进的RP5400碳颗粒物连续分析仪和TEOM1400a气溶胶质量测量仪于2004年冬季对北京大气PM10及碳气溶胶进行了连续观测,得到了PM10、有机碳(OC)、无机碳(EC)和总碳(TC)的日变化特征。观测期间OC、EC、TC、PM10的浓度和OC/EC比值分别为(21.2±16.0)、(8.9±5.1)、(30.2±20.4)、(172.6±98.3)μg.m-3和2.3±0.9。OC,EC和总碳(TC=OC+EC)分别占PM10质量的(12.4±6.4)%、(5.6±2.3)%和(18±9.2)%。OC,EC和PM10浓度变化范围较大,变化趋势相似,明显受风速影响,风速较大时浓度较小。PM10和OC浓度在夜间明显高于白天,但是EC浓度白天和夜间差别不大。EC在早上交通高峰期间达到最高值,显示了机动车排放源的明显贡献。OC/EC比值在夜间(2.4~2.7)明显高于白天(1.9~2.0),这主要是由于机动车白天排放较多,而夜间机动车相对较少以及燃煤排放较多。北京观测到的TC浓度和OC/EC比值均高于美国、日本的同期观测结果。分析表明北京冬季PM10中有机碳和无机碳以一次性排放为主。应用比值法估算出北京冬季PM10中碳气溶胶的来源主要是机动车(75%贡献)和燃煤(25%)。由此可见,北京PM10中碳污染较为严重,且机动车排放占了较大贡献,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王蕾  崔俊峰 《硅谷》2012,(21):47+39-47,39
设计一套集空气质量参数实时采集、数据智能分析、基于WEB技术动态展现为一体的环境空气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对环境空气质量数据与仪器运行状态参数的实时在线连续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传输,自动生成数据报表并及时对故障与异常数据进行短信报警,同时动态显示环境空气监测数据与污染指数。  相似文献   

20.
张遥奇  任昀  李娅  贺俊宾 《计量学报》2020,41(1):115-120
为满足实验室纯水机内置在线监测仪表的现场校准需求,建立了一套由高精度电导率仪、总有机碳分析仪和可调流速缓冲装置组成的标准测量装置。通过将纯水机在线监测仪表的测量结果与标准测量装置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实现了纯水机在线电导率/电阻率和总有机碳监测仪表的现场校准。对11家实验室纯水机进行现场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纯水机在线电导率仪器相对示值误差在-2.4%~15%,测量扩展不确定度为1.7%(k=2);总有机碳仪器相对示值误差为-98%~125%,测量扩展不确定度为4.8%(k=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