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了对热处理用温度数字显示仪表进行环境试验的必要性,环境试验包括热冲击试验、腐蚀试验、振动试验、温度循环试验和高温高湿试验.并对不同温度测量仪表进行了可靠性环境试验及试验前后的误差测定,为仪表的可靠性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耐水煮试验、高温高压试验、附着力试验、盐雾试验、耐化学腐蚀试验、浸泡试验、DSC/TGA试验、抗1.5°弯曲试验,研究设计温度130℃的热力管道内防腐涂层性能,并进行一个采暖季的实物服役验证。结果表明:内防腐涂层在高温、高压环境均有良好的表现,在耐酸、耐碱、耐盐等苛刻环境中未出现起泡、鼓包等现象,可以应用于设计温度130℃的热力管道;经一个采暖季的服役,涂层完好无损,服役前后附着力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免充氩焊接保护剂和传统的充氩气保护对S30403不锈钢无缝钢管进行TIG打底焊,通过焊接工艺试验、探伤试验、拉伸试验、侧弯试验、冲击试验、晶间腐蚀试验、金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两种背面保护方式对S30403不锈钢无缝钢管焊接接头工艺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免充氩焊接保护剂的结果能够满足NB/T47014—2011中规定的要求,与传统的充氩气保护方式相当,在实际生产中可替代充氩气保护。  相似文献   

4.
采用OM、SEM、EDS、相分析、硬度测试和冲击性能试验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Nb含量为0、0.067%和0.270%(质量分数)的H13试验钢淬回火后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Nb后试验钢淬火硬度有所下降;淬火温度提高后,含Nb试验钢的晶粒尺寸小于0Nb试验钢,但含Nb试验钢中存在部分未溶碳化物;3种试验钢回火后的二次硬化峰均出现在510 ℃。经1050 ℃淬火、不同温度回火后,0.067Nb试验钢的冲击吸收能量高于0Nb试验钢。0.27Nb试验钢受到大尺寸碳化物的影响,淬火温度在1080 ℃以下时,冲击吸收能量不及另两种试验钢。  相似文献   

5.
成城 《轻金属》1999,(3):28-32
铝电解厂整流所送电前的准备工作及试验工作,是保证一次送电成功,长期稳定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单体供配电设备试验项目、继电保护调整、空载试验、均流试验,每一步必然按国家验收规范要求进行。而空载试验和均流试验又是全面考核、试车投产运行的关键,要根据具体条件,制定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案。在试验前,进行有关数据的估算,对试验可能出现的关键数据要事先做到心中有数,试验中必须注意观察、分析、记录各项数据,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事故原因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简要说明了碳分母液二次碳分回收粗氢氧化铝的意义,主要研究了粗氢氧化铝的酸溶解试验、制备高、低αK偏铝酸钠试验、拜耳法精液添加试验、4A沸石母液溶解试验、一次脱硅过程添加试验,讨论了粗氢氧化铝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7.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标准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伸试验是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中最常见的试验方法.不同国家的拉伸试验标准对拉伸试验设备、试样尺寸、温度范围、试验速度、试验结果处理与修约的规定不尽相同,我们主要对RCCM、ASTM、LSO与GB相比较,列举了它们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正交试验是用正交表安排试验方案和分析试验结果,并从中找到最佳工艺方案的—种科学试验方法。这种试验法具有试验次数少、周期短、费用低等优点,适用于多因素的工艺试验。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全国大力普及正交试验法,对日本战后的经济飞速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正交试验法已成为科技工作者的必备知识。  相似文献   

9.
钟成梁  胡思源 《金属学报》2013,18(9):1025-1030
基于国内、外文献并结合作者的临床科研实践,在试验目的与试验设计、受试者的选择、治疗方案、试验流程、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试验的质量控制和保证等方面,总结了中药新药防治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技术要点,以期为本病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管理体系涉及医疗机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临床专业科室和研究人员。医疗机构需建立药物临床试验的组织管理体系,相关职能部门依规对研究利益冲突、合同、财务、试验用药品、实验室、源文件、质量与培训等进行管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负责对临床试验项目的行政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文件与信息管理。临床专业科室和研究人员应将受试者的权益、健康和安全作为临床试验的首要关注问题,遵循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方案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1.
1.IntroductionBased on the concept of an invariant plane strain (IPS), phenomenological theory of martensite transformation (PTMT) is established[1-3]. In this case, an invariant plane is obtained by self-accommoda-tion effect between different martensitic variants, and the formula which reveals this self-accommoda-tion effect can be written as …  相似文献   

12.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及扫描电镜(SEM)观察并定量分析了γ(fcc)→α(bcc)马氏体相变的表面浮凸。结果表明:{259}f马氏体表面浮凸为双倾动、帐篷(∧)型,{557}f马氏体的表达浮凸为“孤立岛状”浮凸群,{225}f马氏体表面浮凸为具有层状结构的“三角形”浮凸群;{259}f马氏体表面浮凸的宽度、高度及浮凸角度均大于{225}f马氏体“三角形”浮凸群,{557}f马氏体表面浮凸群的高度最小,其浮凸角也最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现场试验,通过对精密箱型结构件应用动应力分析和VSR工艺前后残余应力测量,确定现行VSR工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详细地描述了振动时效的工艺和原理。应用相关标准对电极立柱进行了振动时效并对振动效果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本次试验参数选择正确,完全达到了消除应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研究了Cu-18Al-9Mn-3.4Zn(摩尔分数,%)形状记忆合金的马氏体晶体结构、亚结构以及马氏体相变宏观形状应变特征.结果表明:该合金的马氏体晶体结构为18R结构,亚结构为层错;单变体马氏体表面浮凸呈"( ) "型,浮凸高度为400~500nm,浮凸宽度为2 000~2 400 nm;多变体马氏体表面浮凸呈"N"型和"山尖"型,浮凸高度为200~400 nm,浮凸宽度为1 000~1 800nm;浮凸角均为8°~12°;马氏体相变符合G-T模型的双切变特征,惯习面为(113)面.  相似文献   

16.
马氏体相变是无扩散的位移型相变,对于一个给定的材料,由切变产生的表面浮突是马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对应唯一的切变角。因此,通过实验确定的切变角与马氏体晶体学表象理论(PTMC)预测的理论切变角进行对比,可以验证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本文列举了几个例子来验证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在这些例子中,首先原子力显微镜被用于精确测定马氏体相变的浮突角,然后基于表面浮突角计算出相变切变角,最后将计算的相变切变角与PTMC预测的理论切变角进行比较,由此验证马氏体相变切变机制的正确性。本文所举例子足以否定刘宗昌教授的马氏体相变切变机制缺乏实验依据的观点和马氏体相变非切变机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大型铝合金薄壁环类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残余应力的累计,残应力的存在使零件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会导致零件发生畸变等现象。本文从振动时效原理入手,通过零件的工艺分析,论证了振动时效方法对于降低和均化残余应力的可行性;并且按照国家标准设计振动时效方案,通过对比振动时效前后的应力和畸变,论证了振动时效对于控制畸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首次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Cu-Zn-Al合金中的马氏体浮突和贝氏体浮突进行了定量观测。在此基础上,将AFM的测量结果与马氏体相变表象理论(PTMC)进行了对比,发现马氏体浮突角与PTMC理论相符合,而贝氏体浮突角与PTMC理论不符合,说明贝氏体相变机制与马氏体不同,不可能是切变机制;同时发现贝氏体浮突是一组贝氏体亚单元所造成的浮突组成的浮突群  相似文献   

19.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并配合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板条马氏体的宏观点阵变形特征及其相变晶体学。结果表明:板条马氏体的同位向束的表面浮凸即“浮凸束”,是由若干个平行排列的“切变基元”堆垛而成,“切变基元”浮凸为不规则“N”型;单变体板条马氏体即马氏体板条的表面浮凸呈不规则“篷帐”型;马氏体板条的浮凸高度远低于{31015}f孪晶马氏体。建立了板条马氏体切变基元的形成模型。  相似文献   

20.
焊接构件热振复合时效的数值和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刚度DH36低合金高强钢焊接构件广泛应用于海洋平台工程. 此类结构刚性大,固有频率高,振动时效(VSR)消应力处理效果不明显. 为了提高非固有频率振动下的消应力效果,提出了热振复合时效(TVSR)的新工艺. 对55 mm厚DH36焊接板材进行了VSR与TVSR的对比研究. VSR处理后横向残余应力峰值降低22.6%,纵向残余应力峰值降低6.7%;经相同振动工艺参数、150 ℃下TVSR处理后残余应力峰值分别降低41.3%和43.6%,效果明显优于VSR处理效果. 采用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TVSR的作用机理,升温可提高非固有频率振动下的构件的振幅,降低材料屈服强度,提高消应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