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OM、SEM和TEM对9NiCrMo钢经调质(QT)、两相区淬火(QLT)后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两相区淬火(QLT)试样的逆转变奥氏体含量,研究了调质(QT)、两相区淬火(QLT)工艺对9NiCrMo钢强度和韧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两相区淬火处理过程中,二次淬火(L)温度对试验钢中析出稳定逆转变奥氏体的量有影响;本试验中,两相区淬火温度为750 ℃时,试验钢中析出稳定逆奥的量最多,即该温度下试验钢的韧性最好;两相区热处理能很大程度改善9NiCrMo钢的回火稳定性,利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2017,(5)
对40NiCrMo7钢进行了850℃淬火,然后分别在620℃650℃、680℃和710℃回火3 h。研究了回火温度对40NiCrMo7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NiCrMo7钢在上述温度回火后,其显微组织均主要为回火索氏体,而且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硬度和强度降低,而冲击韧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Nb在快速感应加热条件下对C95油井管用调质钢显微组织的影响。将不同Nb含量的试验钢感应加热到850℃~1000℃后立即淬火,结果表明,不含Nb试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与淬火温度服从 Arrhenius关系(D=8.98×102 exp(-5.8×103/T)),而含Nb试验钢存在一个临界温度Tc ,且Nb含量增加Tc升高,超过临界温度Tc 后服从Arrhenius关系,Tc 以下Nb显著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扫描电镜分析表明,Nb不仅减小了奥氏体晶粒尺寸同时还减小了马氏体板条束尺寸,650℃回火后含Nb试验钢的回火硬度较高,不含Nb试验钢的回火硬度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而含Nb试验钢的回火硬度随淬火温度升高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两种不同成分的低碳钢在600 ℃条件下经不同时间回火处理后的硬度变化,并对600 ℃回火18 h的样品析出物进行组织观察、TEM观测及粒度统计。结果表明:C-Nb钢和C-Cu-Nb钢在600 ℃条件下,短时间回火硬度趋势相反,长时间回火硬度趋势平缓,说明Cu和Nb的析出过程独立存在,析出时间和规律不同;Cu-Nb钢中Nb析出物颗粒尺寸明显大于C-Nb钢,说明Cu的添加促进了Nb析出物的长大。  相似文献   

5.
对γ+α两相区淬火后的试验钢板进行300~600℃的回火处理,研究了回火温度对F500级海洋平台用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0℃×1 h回火试样拉伸过程中出现屈服平台,并且回火温度越高不连续屈服现象越明显;回火中,马氏体板条束合并长大,部分位错发生静态回复,密度降低,多边形铁素体含量增加,基体上有大量20~40 nm富Nb的(Nb,Ti)C析出;500~550℃回火可以获得优良的强韧性能,达到F500级别海洋平台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700MPa级低碳贝氏体钢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700MPa级贝氏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对钢的屈服强度的影响明显,而对抗拉强度的影响较小。回火温度为600℃时的屈服强度比未热处理的增加127MPa,同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增加,屈强比提高。热处理前的贝氏体板条比热处理后的细小,热处理前的析出物主要是尺寸为40~60nm之间的(Nh,Ti)(C,N),热处理后的析出物主要是10nm以下的(Nb,Ti)(C,N)以及20~40nm的ε-Cu。  相似文献   

7.
采用OM、SEM、T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淬回火工艺对微Nb高Mo型H13钢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Nb的加入能改善钢的室温冲击性能。试验钢经淬、回火处理后的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和少量残留奥氏体及未溶碳化物。试验钢在1030~1060℃淬火并在600~630℃的较高温度回火后,有优良的强韧性配合,此时含微量Nb的NM2钢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当淬火温度超过1090℃时试验钢的硬度急剧提高,从而恶化钢的综合力学性能。试验钢在550~570℃范围内回火时出现了明显的二次硬化,主要是由于在该温度范围内渗碳体溶解加速,同时钢中的特殊碳化物M_23)C_6、M_6C和MC等析出量增加,所以选择回火温度时尽量避开此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8.
宋建萍 《热处理》2008,23(2):27-30
针对不同含硅量、经淬火和低温回火的NiCrMo高强度结构钢,通过准静态拉伸试验、低温冲击试验和微观组织分析,建立了力学性能-微观组织-硅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与基础钢相比,高强度钢中加入1.7%(质量分数)左右的硅,能使钢的Ac1、Ac3和淬透性提高,使珠光体转变曲线右移,硅在钢的回火过程中能有效抑制£碳化物的析出和长大,从而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OM、SEM、EDS、相分析、硬度测试和冲击性能试验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Nb含量为0、0.067%和0.270%(质量分数)的H13试验钢淬回火后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Nb后试验钢淬火硬度有所下降;淬火温度提高后,含Nb试验钢的晶粒尺寸小于0Nb试验钢,但含Nb试验钢中存在部分未溶碳化物;3种试验钢回火后的二次硬化峰均出现在510 ℃。经1050 ℃淬火、不同温度回火后,0.067Nb试验钢的冲击吸收能量高于0Nb试验钢。0.27Nb试验钢受到大尺寸碳化物的影响,淬火温度在1080 ℃以下时,冲击吸收能量不及另两种试验钢。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500~650 ℃回火对36NiCrMo16 合金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于580 ℃回火时,该钢强度、塑性和韧性随着回火温度升高而呈缓慢的线性变化;在高于580 ℃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合金屈服强度快速下降,韧性迅速升高.在540~620 ℃范围内回火后,该钢都能获得满足技术条件要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要得到合格的铸件,在保证合格钢液成分的同时,钢液的浇注温度是浇注工艺的关键因素。针对本车间的生产情况及生产的铸件,通过计算从钢液出炉到浇注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并结合生产经验,对车间不同铸件浇注温度以及铸件的浇注顺序的控制提出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板带轧机工作辊温度模型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地计算轧制变形区的发热量 ,通过联立工作辊与轧件的热平衡方程 ,获得工作辊温度计算新模型 ;全面分析工作辊温度与轧制工艺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气门在发动机中处于高温、腐蚀性的介质中,本身受到机械冲击、摩擦等作用,要求气门具有高的抗腐蚀性、耐冲击性、耐磨性等性能。通过测温方法可以确定发动机最高工作温度和气门的硬度最低位置,从而确定它的材质和制订最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参数,来满足它的服役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几年来我们生产石棉辊筒的经验,阐述了一些具体技术参数的控制,并根据几件生产实例计算了其内外层结合的温度,最后探讨了几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唐钢1810mm生产线采用的温度模型,并开发了温度模拟工具。对两种机架间冷却水设定模式进行了温度模拟。结果表明,优先使用下游机架间冷却水的控制效率更高,并能降低能耗。利用温度模拟,准确判断出终轧温度异常变化的原因,采取措施后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6.
A series of TbDyFe films were prepared by DC magnetron sputtering. The effects of substrate temperature and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the phase structure and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The an-nealing treatment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XRD indicate that the films deposited at a temperature lower than 525℃ are amorphous and have an easy magnetization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film plane. An RFe2 phase is formed in the sample annealed at 550℃ and the residual phases observed are Fe and rare earth oxide.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Hc and Mr/Ms of the film annealed at 550℃ obtain the maximum values,for which the formation of the RFe2 phase is mainly responsible. An annealing treatment leads to a rotation of the sample’s easy axis from being parallel to the film surface to becoming vertical.  相似文献   

17.
穆海玲  李清燕  裴新华  赵骧 《轧钢》2012,29(3):17-19
借助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了热轧温度、卷取温度对IF钢织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IF钢带钢厚度方向表层、1/4厚度处、1/2厚度处的主织构均为{001}<110>。该织构平均密度随F0机架入口带钢温度升高而明显降低,在850℃出现略微升高现象;随F6机架出口带钢温度升高而降低,在834℃出现明显升高后又降低的现象;随卷取温度的升高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磨削温度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概要介绍了磨削温度理论的研究现状,叙述了热源模型的发展与现状,简述了其计算方法以及温度测量技术,并对磨削温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张博睿  李志伟  张丽强  余伟 《轧钢》2022,39(5):34-39
板坯除鳞残留的氧化铁皮严重影响热轧后带钢的表面质量,而合理的除鳞温度可以有效清除氧化铁皮。以510L板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有氧化铁皮和无氧化铁皮条件下板坯出炉至除鳞过程的温降,分析了不同出炉温度对除鳞效果的影响,通过调整板坯出炉温度,实现了对除鳞温度的控制。结果表明:板坯在1 180 ℃和1 220 ℃下出炉后的整体冷却趋势相似,在无氧化铁皮条件下,出炉后0~10 s冷却速率约为1 ℃/s,出炉后10~90 s冷却速率约为0.4 ℃/s;在有氧化铁皮条件下,出炉后0~10 s冷却速率约为0.2 ℃/s,出炉后10~90 s冷却速率约为0.08 ℃/s;由于一定厚度的氧化铁皮有利于保持板坯表面温度,因而只要在无氧化皮条件下达到所需除鳞温度(Fe2SiO4熔点以上),即可保证整个板坯满足最佳除鳞条件。结合实际生产,考虑除鳞水作用下的瞬时温降影响和板坯输送过程短时间耽搁的情况,得到板坯出炉温度在1 210 ℃时,可保证板坯除鳞温度约为1 190 ℃,高于Fe2SiO4的熔点温度1 173 ℃,有效避免了红锈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曹菊艳  段志毅 《铸造技术》2007,28(9):1269-1271
采用攀钢生产的X90方钢材料,通过先进的切割下料、加热、锻造、淬火及低温回火工艺得到锻球,其金相组织袁面为细针状马氏体+微量残余奥氏体;心部为珠光体+马氏体+微量铁素体;锻球淬硬层厚度为20~30mm,淬硬层硬度为59~61HRC,各面之间具有较小的硬度差值1~2HRC,工业性试验表明,平均单耗为0.68kg/t原矿,破碎率〈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