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对TC18钛合金进行真空去应力退火处理,研究TC18钛合金真空去应力退火前后力学性能及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观察去应力退火后的金相组织和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经真空去应力退火后,TC18钛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降低,冲击韧性、断裂韧性、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提高;残余应力消除效果显著;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显微组织呈现规律性变化;当温度达到650℃以上时,α相明显减少,亚稳定β相显著增加,导致其强度下降,与力学性能测试结果相吻合;合金塑性提高,与断口形貌分析一致;最后,得到TC18钛合金的真空去应力退火制度为600~650℃和1~4h。  相似文献   

2.
《铸造》2016,(6)
采用正交实验法与钻孔法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参数对某柴油机缸体残余应力的影响,分析了退火工艺中各个参数对残余应力影响的主次关系,获得了各参数的优水平,并通过补充实验进一步分析了保温温度与保温时间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去应力退火不仅能够降低缸体残余应力幅值而且能使残余应力均匀化;退火工艺中保温温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保温时间,然后为升温速度,最后为降温速度;残余应力值幅值随保温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但保温温度达到630℃以后继续升高温度残余应力变化不再明显;保温时间的延长有助于残余应力的释放,试验中缸体残余应力释放的时间约为6.5 h;此缸体的最佳退火工艺为以80℃/h的速度将温度上升至630℃,保温6.5 h,然后以35℃/h的降温速度随炉冷却至200℃空冷。  相似文献   

3.
利用感应加热系统对激光沉积修复试样进行去应力退火局部热处理,研究了局部热处理的保温温度和时间对试样温度分布和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感应加热系统的局部加热效果明显;随着局部热处理保温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加热区温度分布更加均匀;600℃去应力退火热处理后,残余应力平均降低30.6%以上,高于500℃去应力退火热处理后的应力消减幅度,局部热处理后由残余应力引起的端部变形量由2.67 mm消减为0.54 mm。试验验证了基于感应加热的局部热处理可有效消减修复应力和变形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去应力退火工艺(T=250、350、400℃,t=1~4 h)对AZ31镁合金焊接接头进行真空热压去应力退火处理,采用盲孔法研究镁合金焊接接头退火前后的残余应力变化规律,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接头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经真空热压去应力退火后,镁合金焊接接头残余应力消除效果显著,且退火温度越高,残余应力越低,应力松弛效果越好,350℃时,接头应力松弛率达到85%以上;保温时间对接头残余应力的松弛影响并不显著;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接头显微组织呈现规律性变化,当温度在350℃以上时,晶粒显著长大,且β-Mg17Al12相显著增加;保温时间越长,晶粒平均尺寸越大;最后得到AZ31镁合金焊接接头的真空热压去应力退火最佳工艺为350℃×1 h。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对冷轧TA18薄壁管进行真空去应力退火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了无缝管表面轴向残余应力在退火前后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冷轧TA18管外表面轴向保留了较大的残余压应力;经真空去应力退火处理后,残余应力有了大幅下降。其应力松弛随退火温度的提高,效果变佳;随保温时间的延长,残余应力先快速下降后趋于稳定。在正交实验范围内,经450℃保温2 h并随炉冷却后,管材外表面轴向上的残余应力已基本消除,且仍为压应力状态。经Zener-Wert-Avrami公式计算后表明,管材退火时的应力松弛受回复过程控制,从金相组织观察中进一步证实了在实验范围内没有出现再结晶。去应力退火阶段,TA18管织构基本不变,仍保留着冷轧时沿TD方向倾斜的双峰基面织构状态,进一步降低了织构对残余应力测定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钨极氩弧焊对310S耐热不锈钢进行焊接试验,并对其接头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残余应力仪、拉伸试验机等测试热处理前后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与残余应力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600℃进行退火处理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残余应力被消除的程度逐渐加大;由于去应力退火温度未达到其再结晶温度,因此,热处理后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焊后热处理对L245NCS微合金钢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履带式电加热法对L245NCS微合金钢焊接接头进行了不同退火温度和不同保温时间的焊后热处理,采用小孔法测量焊接残余应力。结果表明,560℃退火保温3.0 h焊后热处理方案和620℃退火保温1.5 h焊后热处理方案对降低焊接残余应力均较明显,其中560℃×3.0 h焊后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的松弛率在50%左右,620℃×1.5 h焊后热处理方案消除残余应力的松弛率基本高于80%,说明延长保温时间并不能有效地降低焊接残余应力。620℃×1.5 h焊后热处理方案对于消除L245NCS微合金钢焊接残余应力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不同热处理参数下的2219铝合金TIG焊接头残余应力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了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及冷却方式对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接头残余应力下降幅度增大;当退火温度为350℃保温时间2 h时,焊缝附近区域及焊缝中段横向应力及远离焊缝区域纵向应力方向发生改变,残余应力横向分布规律发生变化。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焊接残余应力下降幅度增大。炉冷具有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感应加热系统对激光沉积修复试样进行去应力退火局部热处理,研究了局部热处理的保温温度和时间对试样温度分布和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感应加热系统的局部加热效果明显;随着局部热处理保温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加热区温度分布更加均匀;600℃去应力退火热处理后,残余应力平均降低30.6%以上,高于500℃去应力退火热处理后的应力消减幅度,局部热处理后由残余应力引起的端部变形量由2.67 mm消减为0.54 mm。试验验证了基于感应加热的局部热处理可有效消减修复应力和变形量。  相似文献   

10.
在井式空气炉内按GJB 3763A—2004标准的最高温度和最长保温时间对TC18和TC21钛合金进行了去应力退火,研究了空气炉去应力退火对TC18和TC21钛合金吸氢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去应力退火前相比,TC18钛合金经空气炉去应力退火后氢含量有所增加,而TC21钛合金氢含量反而降低。经去应力退火后,TC18和TC21钛合金的氢含量分别为0.0029%和0.0025%,远小于材料规范要求的氢含量(<0.015%);随表层至中心(深度变化),氢含量未见明显的规律性变化,里层氢含量与表层氢含量相差不大。从吸氢量考虑,该两种钛合金均可采用空气炉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相似文献   

11.
罗暑生 《铸造技术》2005,26(3):211-213
通过在实验室与生产条件下所进行的判断性试验确证,机械阻碍应力对铸造残余应力的大小、分布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其影响机制就在于影响了铸造应力的产生与形成的全过程.其本身作为一类应力具有"临时性",而其对残余应力的影响是永久的.  相似文献   

12.
残余应力对铸件质量影响很大。为了解铸件内部的残余应力,以应力框铸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铸件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铸造凝固过程的三维瞬态温度场、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铸件温度场和残余应力的分布。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该项研究为提高铸件质量、确定振动时效工艺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应力、应力集中和残余应力等相关内容,分析了残余应力对性能的影响,并详细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应力调整和消除的方法,举例介绍了加工工艺和加工工序的合理安排对应力产生的影响,最后强调了镀前应力消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借助了SMA-1型形状记忆合金综合性能测试仪的(ε-R-T)曲线,绘制成50.8%(原子)Ni-Ti合金应力一温度相图,进而讨论了该相图的特性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淬火强化和表面喷丸强化工艺对7075高强铝合金试样引入结构和表层集中残余应力,研究循环载荷下具有不同残余应力状态的铝合金试样表层残余应力松弛规律.结果表明,淬火引入了单调的表面残余应力和显微硬度,而喷丸引入了表面残余应力梯度和显微硬度梯度.残余应力沿试样厚度方向分布的应力梯度为应力松弛的主要影响因素,可用于表征应力松弛程度.喷丸引入的表层残余应力均匀且梯度大,主要发生应力松弛;而淬火引入非均匀的结构应力且梯度较小,主要发生应力重分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在Pro/E环境下实现渐开线齿轮精确造型的方法和步骤,提出了从原理出发,利用方程建立渐开线,从而保证了渐开线齿轮齿形的准确性。利用Pro/E与ANSYS接口技术和ANSYS软件,通过ANSYS转化成由节点及元素组成的有限元模型,运用完全牛顿-拉普森方法进行了弯曲和接触应力的静力学求解,证明了新的弯曲单元法和接触单元法的精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为齿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膜致应力对应力腐蚀裂尖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膜破裂理论是目前定量预测核电高温水环境中镍基合金应力腐蚀开裂速率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模型之一,其中应力强度因子是衡量应力腐蚀开裂速率的重要参量。为进一步了解氧化膜破裂机理及裂纹扩展驱动力特性,提出了膜致应力强度因子。为了深入了解膜致应力强度因子在 EAC 裂纹扩展过程中裂尖的力学状况,在不考虑外载的情况下,从理论和数值模拟两方面分析研究了EAC 裂尖基体金属区域的应力应变分布状态,得出了膜致应力强度因子对裂尖Mises应力、等效塑性应变、拉伸应力、拉伸应变及拉伸应变梯度的影响规律,为提高定量预测高温高压水环境中镍基合金及不锈钢 EAC 扩展速率精度奠定基础,进而完善了氧化膜破裂机理。  相似文献   

18.
铸焊构件热残余应力振动时效振动应力实施技术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振动时效中结构振动模态决定附加振动应力分布;操作人员应依据结构残余应力分布特点选择合理的振动模态进行结构时效处理。合理的振动时效工艺应强度与残余应力匹配的大幅值振动应力和较低的循环加载次数。  相似文献   

19.
Equations are derived expressing the rate of incorporation of additives in electrodeposits in terms of diffusion and adsorption parameters. Full diffusion-control is demonstrated for incorporation of sulphur from thiourea, and joint control by diffusion and adsorption (of the Langmuir type), for its incorporation from p-toluenesulphonamide and saccharin.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modified-ψ衍射几何条件下,铍材表层中存在不同应力梯度时的d-sin^2ψ曲线的形状,确定了铍材表层内的应力梯度对常规的X射线应力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通常的sin^2ψ≤0.5的应力测试范围内,应力梯度对测试曲线有明显的影响,应力测试值因应力梯度的存在而偏离真实值,选择合适的靶材以减小X射线对铍材的穿透深度,可以减小应力测试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