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现有磁流变阻尼器功耗大、输出阻尼力低的问题,以磁流变阻尼器的低功耗化及轻量化为优化目标,建立磁流变阻尼器结构参数与优化目标之间的关系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得出最优解;对优化后的磁流变阻尼器进行试验研究,验证所选参数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磁流变阻尼器的平均功耗降低了46%、最大阻尼力增加了30%;磁流变阻尼器的功耗与阻尼力之间存在相互平衡关系,为磁流变阻尼器的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磁流变减振器及其在汽车半主动悬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磁流变液的特性及磁流变减振器的工作原理。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汽车半主动悬架磁流变减振器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对汽车半主动悬架磁流变减振器今后的研究工作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琳  李彦希  陈志武 《机床与液压》2006,(10):100-102,106
磁流变气动控制技术是克服传统气动伺服系统缺点、提高定位精度和运动平稳性的一种新技术,是一个崭新而前景广阔的研究领域。本文根据磁流变气动控制技术,构建了新型的磁流变气动位置控制系统,建立了其动力机构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仿真与实验,对动力机构进行了性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一定的控制策略后,磁流变气动位置控制系统可以获得较传统气压伺服系统更好的稳定性与定位精度。这也为磁流变技术在气动控制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磁流变液制成的磁流变阻尼器具有相应速度快、阻尼连续可调、功耗小、阻尼力大、动态范围广、频响高、适应面大等特点,本文从参数建模和非参数建模两个方面对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模型进行讨论分析,着重对8种参数模型进行了分析,指出不同的设计应采用不同的模型方案,以发挥各自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根据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的可控可逆特性,在传统磁流变阀阀芯上缠绕三组励磁线圈,与阀体一起组成4个可变阻尼间隙,形成一种外侧圆环阻尼间隙多级调压型磁流变阀。采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多级调压型磁流变阀进行了磁场仿真,得出了磁力线分布和磁感应强度大小。基于仿真后处理数据对磁流变阀进行了结构优化,得出了该磁流变阀的最佳结构参数,并对结构优化前后阻尼间隙处的磁感应强度以及进出口阀压差进行了对比分析。相关优化设计方法和思路对磁流变阀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磁流变弹性体(MRE)具有比磁流变液更好的控制性能;它在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国内外MRE夹层梁的动力特性研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MRE夹层梁的材料本构模型、理论建模方法和实验分析研究成果。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磁流变夹层梁的固有频率可通过控制外加磁场的大小及位置进行增大或减小。同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基于磁流变液工作间隙形状对磁流变传动装置传动性能的影响,分析3种不同工作间隙形状的盘型磁流变传动装置结构和传动性能上的差异。通过磁场有限单元法对传动装置进行有限元分析,对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尺寸进行优化,建立圆弧形工作间隙的转矩方程,并通过计算对3种不同形状间隙的转矩大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流为3 A时,3种形状的磁流变液转矩分别为55.77、71.40、74.73 N·m,锯齿形工作间隙和圆弧形工作间隙的转矩分别是平面形工作间隙转矩的1.28倍和1.34倍。  相似文献   

8.
磁流变抛光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桂文 《机床与液压》2008,36(3):173-175,182
磁流变液是近年来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应用磁流变抛光技术对光学材料进行确定性加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国内外磁流变抛光技术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磁流变抛光技术在光学加工中的应用,分析了其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并对磁流变抛光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圆盘型磁流变制动器的理论设计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流变液是一种新型智能材料,其屈服强度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可以在毫秒量级内发生变化,利用磁流变液剪切应力可以进行动力的传递。本文在理论上探讨了盘式磁流变液制动器的制动机理,并探讨了制动器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技术问题,导出了设计计算公式,为盘式磁流变制动器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型智能材料磁流变液,设计了一种混合工作模式的磁流变液减振器。该减振器结构上采用间隙式节流通道,外加磁场方向与磁流变液的流动方向垂直。在MTS实验机上对该减振器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低频条件下,获得了较大的阻尼力输出,其增幅最大可达165.55%。  相似文献   

11.
王盛学  李著信  张镇  陈鑫 《机床与液压》2012,40(3):33-35,83
减振器油液外泄漏会使减振器性能下降.从减振器油液泄漏的特点出发,分析油液动力黏度、腔内压力、油液温度、导向器间隙对减振器漏油的影响,并提出采用观察法和示功图判定减速器是否漏油.研究结果可为减振器漏油故障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AMESim软件平台搭建简单的装载机动臂系统及油缸模型,对影响油缸沉降量的几种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了单一因素对油缸沉降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它们的组合对油缸沉降量的影响,给出了减小油缸沉降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杜迎慧  张凯娟 《表面技术》2017,46(7):122-127
目的由于磨削粗糙度较小,磨削纹理对材料摩擦学特性的影响常被忽略,故研究磨削表面纹理方向与润滑油的匹配性问题。方法利用有限元仿真研究,分析了工件运动方向与表面纹理方向呈不同夹角(θ=0°、30°、45°、90°)时,对固体间接触面积A和摩擦因数μ的影响,并选择了3种黏度差距较大的润滑油进行了单因素匹配性研究。结果利用有限元仿真模型,获得了不同黏度润滑油润滑时的最佳纹理安装角度。使用32号润滑油润滑,θ=0°(运动方向与纹理方向垂直)时的摩擦因数和接触面积均最小;使用68号润滑油,θ=0°时的摩擦因数最小,而且此时的接触面积也最小;使用150号润滑油时,θ=30°时的摩擦因数最小,此时的接触面积较小。结论表面纹理方向对固体间接触面积的影响主要由润滑油膜连续程度决定,表面纹理方向对摩擦因数的影响由油膜连续程度和固体间接触的阻碍作用双重决定。随着润滑油黏度的增大,表面纹理方向对固体间接触面积和摩擦因数的影响逐渐减小。实际生产中的零件安装,必须关注纹理方向对润滑效果的影响,并注重与润滑油的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都红涛  颜廷厚 《轻金属》2007,(12):19-21
建立了以精制亚麻油和DOP测定高白氢氧化铝填料吸油量的方法。选择粗、中、细三种样品,对影响测量的温度、搅拌方法、搅拌时间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用亚麻油、蓖麻油和邻苯二甲酸二辛脂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对比测量。通过对国外产品进行测量,验证了测量结果与国际著名公司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提高1400轧机工艺润滑油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1400冷轧机现用轧制油所存在的问题,对其使用的油品进行了组分分析和性能测定,并根据表面吸附理论提出了增加润滑性能,消除退火油斑、延长使用寿命的一些新见解。所调制的轧制油在工业应用中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涂油金属电极电化学不均匀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丝束电极,对涂油金属的电化学不均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丝束电极表面电化学状态是均匀的,涂油金属的腐蚀电位及油膜电阻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油溶性缓蚀剂的加入,可以使涂油金属的腐蚀电位正移,可以减少或消除油膜低阻区。  相似文献   

17.
采取防止和减少淬火油外来污染、合理使用和管理好淬火油、定期检测淬火油冷却性能等措施,可以减缓淬火油变质和老化的速度,从而提高淬火油的使用寿命;对已发生变质和老化的淬火油进行再生,可以恢复其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低黏度0W-16机油的减摩性能。方法 选取3种减摩剂MoDTC、GMO和油酸酰胺,分别按一定比例加入到0W-16基础油中,获得单剂油样,并选取2种0W-16全配方机油(A-1油和A-2油),利用SRV-IV试验机测试润滑油样的减摩性能和极压性能,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油料元素光谱分析仪分析机油油样结构,并利用3D光学表面轮廓仪表征缸套块磨痕形貌。结果 对于单剂油样,0W-16基础油分别加入MoDTC、GMO和油酸酰胺后,平均摩擦系数由0.198分别减小到0.088~0.116、0.167~0.178和0.179~0.194,缸套块磨痕平均深度由3.59 mm分别减小到0.44~0.52 mm、2.11~2.24 mm和3.19~3.44 mm。对于0W-16全配方机油,在摩擦润滑试验低温区,A-1油比A-2油摩擦系数低,随着温度升高,A-1油和A-2油的摩擦系数进一步减小;摩擦润滑试验后,A-1油和A-2油的缸套块磨痕平均深度分别为0.13 mm和0.18 mm。在极压试验中,A-1油和A-2油的极压值分别为1500 N和900 N。结论 在0W-16基础油中分别加入3种减摩剂后,MoDTC的减摩和抗磨作用最好,油酸酰胺的减摩和抗磨作用最差。对于0W-16全配方机油,在摩擦润滑试验低温区,A-1油中的无灰减摩剂和MoDTC产生协同作用,表现出更低的摩擦系数;随着温度升高,A-1油和A-2油中的ZDDP与MoDTC产生协同作用,进一步降低摩擦系数。在极压试验中,A-1油中的ZDDP与其他添加剂产生协同作用,表现出更大的极压值。添加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对油品节能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钱敏 《机床与液压》2017,45(8):108-110
由于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导致困油现象产生,直接影响齿轮泵的使用寿命和运行中的稳定性。简要概述了齿轮泵产生困油现象的主要原因,综述了解决齿轮泵困油现象的主要方法,并通过Pro/E对其困油容积进行了虚拟测量,得出泵内齿轮啮合运转时困油容积的体积变化。合理地解决齿轮泵困油容积的体积变化就能消除困油现象。基于此种解决途径,提出一种双齿轮非同步运转方法,以解决齿轮泵困油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介质恒压堵塞型油液污染度自动检测仪的内部机械结构组成和油液污染度检测的具体流程。利用FLU?ENT流体分析软件对油液污染度检测仪的取样缸接头和滤膜之间的管路系统、测试缸接口处的压力进行仿真,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油路系统中的压力损失较小,在合理的范围内,对油液污染度检测影响较小,证明了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