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谢明立  储凯 《表面技术》1998,27(2):18-19,24
用化学镀方法在模具材料表面沉积-层镍-磷合金镀层,通过改变镀层的磷含量、镀后时效处理温度、时效处理时间等参数,用扫描电镜观察镀层组织形貌及用维氏硬度计测定共硬度变化规律,从而得到出了最恰当的时效处理工艺及最佳磷含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铁含量的超厚功能性Ni-Fe合金镀层的显微硬度和摩擦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氯化亚铁含量的增加,镀层中铁含量显增加,镀层显微硬度随之增加;Ni-Fe合金镀层磨损量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大,磨损率随铁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当铁含量在12%-20%之间时,磨损率随镀层中铁含量的增加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氯化物电镀Zn—P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昭  胡滢 《表面技术》1999,28(3):5-8
研究了Zn-P合金电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镀层含磷量的影响,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可得到磷的质量分数为0.1%左右的Zn-P合金镀层。对镀液、镀层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证明经银白色钝化后的Zn-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是纯锌镀层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由NiSO4.6H2O、FeSO4.7H2O柠檬盐及稳定剂等组成的镀液,用化学法施镀Ni-Fe合金时,镀液的酸度,温度和铁盐的浓度等因素对镀层沉积速度及镀层组分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次磷酸盐体系电镀镍磷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改变次磷酸盐体系的工艺参数制得不同的镍磷合金镀层.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简称EIS技术)和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技术,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时镍磷镀层在0.5 mol/L NaCl中性介质中的耐蚀性规律和耐蚀机理.结果表明:电镀镍磷合金镀层耐蚀性随镀液pH值的降低而升高,并随镀液中次磷酸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并在次磷酸盐浓度为110 g/L时到最大值;而继续增大次磷酸盐浓度镀层的耐蚀性又降低;低温(40℃)制得的镀层比高温(60℃)下制得的镀层更耐蚀.  相似文献   

6.
光亮剂对化学镀镍磷工艺及其镀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化学镀镍光亮剂。试验结果表明,光亮剂在化学镀镍过程中没有参与反应,却对磷的沉积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显著地提高了镀层中的磷含量;当光亮剂的加入量达到5~6mL/L时,镀层中的磷含量可提高到35.63%~39.03%,同时可得到全光亮的镍-磷合金镀层,有效地改善了镀层的表面质量,且出光速度快,镀液稳定可靠。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高磷镍-磷合金镀层的分析表明,镀层为非晶态结构。显微硬度,磨损率以及耐蚀性测试结果表明,镀态下镍-磷合金镀层的硬度,耐磨性和在10%盐酸中的耐蚀性随着光亮剂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所通过生产实践和实践证明化学Ni-P镀层耐蚀性不仅取决于镀层的磷含量,而且与镀层的组织结构,成分均匀性,表面形貌,热处理温度以及镀液的组成,操作条件,预处理的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碱式化学镀法在Q235钢表面施镀Ni-Zn-P合金镀层,研究了P含量对Ni-Zn-P合金镀层组织和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含量的增加,Ni-Zn-P合金镀层的表面组织由不均匀、漏镀到连续致密的胞状组织。镀层中Ni含量在80wt%左右,P含量逐渐增加,而Fe含量明显减少,可见镀层对基体覆盖程度增加。镀速随还原剂浓度增加呈升高趋势,镀液的活性也随之升高,但是,还原剂浓度过高会导致镀液自发分解,因此控制还原剂浓度在15~20 g/L时为宜。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Zn-Ni合金镀液中主盐的组成、电镀工艺参数对Zn-Ni合金镀层中的含镍量及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是影响Zn-Ni合金镀层中含镍量的主要因素.在电沉积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控制电流输出的电镀电源,通过调整施镀电流密度,制备出了由2种组成不同的Zn-Ni合金薄层交替叠加而形成的Zn-Ni合金多层镀层.SEM表面及断面显微分析结果表明:Zn-Ni合金多层镀层表面无缺陷,断面呈清晰的层状结构.   相似文献   

10.
电沉积Ni—W非晶合金及Ni—W—SiC复合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电化学和络合物化学理论为依据,利用“诱导共沉积”效应,选好合适的络合剂,在金属表面电沉积Ni-W及其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组成,pH值,温度和电流密度对Ni-W合金层及其复合层电沉积的影响;讨论了热处理温度对非晶态Ni-W合金层及其复合层硬度的影响以及非晶态合金镀层的结构和结合力,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可得到W含量大44%的合金镀层。W含量大于44%的合金层及其复合层呈非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11.
确定了化学镀获得不同结构Ni—Mo-P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及镀液配方,探讨了络合剂、pH值、钼酸根浓度以及添加剂等参数对化学镀Ni—Mo—P合金镀层成分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柠檬酸钠作为主络合剂、醋酸钠作为辅助络合剂的络合剂体系对Ni、Mo实现共沉积有着较好的作用;Ni—Mo-P合金镀层中Mo和P含量有一定的制约关系,随着镀层中Mo含量的提高,镀层结构由非晶态向晶态转变;镀液pH值在一定范围内(pH值6.5~10)时,pH值的升高可提高沉积速度;镀液的钼酸根浓度和pH值对沉积速度的影响呈波浪形,存在一个极大值;随着沉积速度的提高,镀层的耐蚀性能也会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2.
化学镀Ni-B合金镀层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XRD和TEM方法研究了5种化学镀N i-B合金镀层镀态下的微观组织结构,以及还原剂KBH4含量对镀层微观组织的影响。XRD分析表明,N i-B合金镀层主要为非晶态结构。TEM分析表明,N i-B合金镀层为非晶与纳米晶组合的混晶态结构,而且随镀液中KBH4含量的增加,N i-B合金镀层中的非晶态组织增加,纳米晶态组织减少,经历由纳米晶态→混晶态→非晶态的转变过程。采用XRD和TEM相结合方式,才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Zn—Fe—P合金共沉积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3PO3作为磷源制备Zn-Fe-P合金镀层,发现Zn-Fe-P合金镀层中Fe、P含量存在着同步效应。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合金镀液中Fe^2+和H3PO3的阴极电化学行为,发现镀液中的Fe^2+和H3PO3彼此促进了对方的还原反应,并从量子化学的角度对镀层中Fe、P含理的这种同步效应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结果表明,由于铁的4S轨道半径小于锌的4S轨道半径,从而导致了铁的4S空价轨道与磷的3P空价轨道的重叠积分SFe-p大于锌的4S空价轨道与磷的3P空价轨道的重叠积分SZn-p,于是产生了镀层中Fe、P含量的同步效应。研究还表明,铁族金属中Co、Ni与P的相作用关系类似于Fe与P的相到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用电沉积法在不同镀液温度下制取了Cr-Mo合金镀层。於60℃5%H_2SO_4、40℃10%FcCl_3·6H_2O、30℃3%NaCl水溶液中,对在不同的镀液温度下所制得的镀层进行了腐蚀浸泡试验,测定了点蚀电位、镀层内应力、表面显微硬度以及耐磨性。结果表明,在30℃镀液温度下所获得的Cr-Mo合金镀层,其耐蚀性和耐磨性均优,具有实用性,这同此种镀层的内应力较小、钼元素含量较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Fe—P非晶态合金电镀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远声  龚敏 《腐蚀与防护》1998,19(3):105-107,122
在以氯气化亚铁和次磷酸钠为主盐的电解液中获得含P量Pp=10%~14%的Fe-P非晶态合金镀层,测量了镀层的差热分析同线和经不同热处理后镀层的显微硬度,据此分析了加热对镀层结构的影响,直流电镀所得Fe-P非晶合金镀层很脆,使用交直流迭加电流进行电镀可以使镀导脆性大小减小。  相似文献   

16.
磷含量在化学镀层中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酸性化学镀镍-磷合金电解液,通过改变不原剂浓度,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磷含量的镍-磷合金镀层,以研究其中磷含量对镀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镀层耐蚀性,硬度等性能与磷含量有直接关系,文他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7.
稀土对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在酸性镀液中制得的镍磷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探讨了稀土离子(La^3 、Y^3 )和稀土氧化物(CeO2、Y2O3)对化学镀镍磷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通过正交试验取得了稀土复合镀镍磷合金的最佳配方。同时,研究了在镀液中加入稀土元素后镀层的热处理工艺及强化机制。结果表明,酸性镀液中所得镀层为非晶态结构的胞状组织,稀土与镍共沉积在镀层中可提高镀层硬度、耐磨性,加入复合稀土元素的镀层耐磨性优于单一稀土镀层。稀土元素增强了热处理强化的效果,并使镀层与基体间产生新相FeNi3,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碳纳米管铅锡复合减摩镀层的内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电沉积方法在紫铜片上制备碳纳米管铅锡合金复合减摩镀层;用阴极弯曲法研究了电流密度和镀液温度对碳纳米管铅锡复合镀层内应力的影响;在不同碳纳米管浓度的镀液中制备了复合镀层的试样,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各复合镀层的内应力.结果表明,碳纳米管铅锡合金复合镀层的内应力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但随镀液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保证电流密度和镀液温度不变,碳纳米管的含量为2g/L,复合镀层的内应力降至最低;碳纳米管在镀层中的弥散分布起到了应力传递作用,减少了应力集中而产生的微裂纹.  相似文献   

19.
Ni—P—B4C化学复合镀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扫描电镜、光镜及X光衍射仪对Ni-P-B4C化学复合镀层状态、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随镀液中B4C粒子添加量的增加,镀层中B4C含量及镀层表面瘤状生成物也增加。复合镀层中B4C粒子均匀分布于Ni-P基体。B4C粒子的存在未改变Ni-P基体的物相组成及其变化。同时测定了复合镀层的性能,结果表明,随镀层K4C含量增加,硬度提高,结合力下降,耐磨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利用在标准Sargent镀Cr电解液中添加Na_2MoO_4的方法,制备了Mo含量小于10%(重量比)的Cr-Mo合金镀层,讨论了镀液组成及工艺参数对镀层的成分、电流效率及其显微硬度的影响.并利用电子探针(EPMA)、X-射结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对Cr-Mo合金镀层的成分、微观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作者还在SRV试验机上测试了Cr-Mo合金镀层的抗微动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