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Mo粉和Si粉为原料,采用熔浆法在氮气环境中制备了C/C复合材料的Mo.Si—N系抗氧化涂层,并对涂层1400℃预氧化热处理前后的组织结构和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o.Si—N涂层除具有与Mo.Si系涂层相同的SiC底层和MoSi2/Si主结构层外,还形成了厚度不均匀的Si3N4/SiC/Si表面层。Mo-Si—N系涂层具有1400℃稳定抗氧化能力和1450℃长时间氧化防护潜力;经1400℃预氧化热处理后,涂层的最高抗氧化温度达到了1500℃,氧化12小时后重量损失率小于1wt%。  相似文献   

2.
张天助  陈招科  熊翔 《稀有金属快报》2013,(11):659-664,675
为提高C/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采用两步刷涂一烧结法制备了ZrB2-SiC基陶瓷涂层。首先利用反应烧结制备ZrB2-SiC—ZrC过渡层,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ZrB2-20%SiC-5%Si3N4、ZrB2.15%SIC-20%MoSi2、ZrB2.15%SiC-20%TaC3种外涂层。利用XRD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涂层的相组成和显微形貌,并采用氧乙炔焰烧蚀仪测试了涂层在2500℃、60S的抗烧蚀性能,探讨了涂层的高温烧蚀机理。结果表明:利用反应烧结制备的过渡层与基体结合紧密,且与外涂层无明显分层现象,起到了良好的过渡作用;由于Si,N4及MoSi2起到了烧结助剂作用,使ZrB2—20%SiC-5%Si,N4、ZrB2.15%SiC.20%MoSi2外涂层结构较为致密;ZrB2—20%SiC-5%si3N4、ZrB2—15%SiC~20%MoSi2涂层表现出了较好的抗烧蚀性能,其中ZrB2-20%SiC-5%Si3N4涂层线烧蚀率及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075mm/s、0.0081/s,ZrB2—15%SIC-20%MoSi2涂层线烧蚀率及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018mm/s、0.0064g/s,而ZrB2-15%SIC-20%TaC涂层由于结构较为松散,未能起到有效的氧化防护,导致涂层被烧穿。  相似文献   

3.
以Mo粉和Si粉为原料,采用熔浆法在氮气环境中制备了C/C复合材料的Mo-Si-N系抗氧化涂层,并对涂层1400℃预氧化热处理前后的组织结构和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o-Si-N涂层除具有与Mo-Si系涂层相同的SiC底层和MoSi2/Si主结构层外,还形成了厚度不均匀的Si3N4/SiC/Si表面层.Mo-Si-N系涂层具有1400℃稳定抗氧化能力和1450℃长时间氧化防护潜力;经1400℃预氧化热处理后,涂层的最高抗氧化温度达到了1500℃,氧化12小时后重量损失率小于1wt%.  相似文献   

4.
以Mo-Si-B4C混合粉末为涂层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在铌合金表面原位反应烧结制备MoSi2-B4C复合涂层,研究涂层组织形成过程及界面反应特征,考察涂层在1450℃下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烧结的升温阶段,MoSi2相就已完全形成,而在保温的初期阶段,部分B4C颗粒又与邻近的MoSi2反应生成了SiC和Mo2B5。烧结过程中,涂层中的Si和B向基体合金扩散,形成了由NbSi2 + NbB外层和Nb5Si3内层组成的互扩散区。涂层在1450℃至少100h内可有效保护基体,表面生成了致密的SiO2-B2O3氧化膜,而互扩散区内NbB的存在有效阻碍了氧化过程涂层中Si的内扩散。  相似文献   

5.
二硅化钼涂层对碳化硅电热元件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oSi2粉末自烧结方法,在SiC电热元件表面制备一层致密的MoSi2高温抗氧化涂层,并对其高温抗氧化性进行测试。抗氧化试验在空气中1500℃炉温下进行118h和32次热循环,结果表明,带有MoSi2涂层的试样表面致密光洁,且试样抗氧化性能随MoSi2涂层厚度增加。SEM和EPMA显微分析表明,MoSi2涂层与SiC基体结合较好,没有起层和剥落,涂层中Mo分布均匀,损失约为20%。  相似文献   

6.
SiC/Si-MoSi2/MoSi2涂层的抗氧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液硅渗透和料浆烧结法在石墨基体上制备了SiC/Si-MoSi2/MoSi2抗氧化涂层,并研究了涂层的组织结构以及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涂层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SiC内层、Si和MoSi2组成的中间过渡层、MoSi2外层,呈现出良好的梯度分布特征.涂层在1700℃的高温下具有极好的抗氧化性能和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应熔体浸渗工艺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和SiC/ZrC抗氧化涂层,并利用XRD、SEM和ED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浸渗粉料中Si/Zr质量比对抗氧化涂层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考察了SiC和SiC/ZrC涂层在1 400℃静态空气气氛中的抗氧化性能,初步探讨了SiC/ZrC涂层的抗氧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浸渗粉料中Si/Zr质量比由4.5∶1.5降至2∶4,制得的SiC/ZrC涂层表面涂层致密性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而涂层厚度则逐渐减小。当Si/Zr质量比为3∶3时,制得SiC/ZrC涂层C/C复合材料表现出优良的抗氧化性能,在空气气氛中1 400℃氧化6h后增重0.5%左右,而SiC涂层C/C复合材料在相同条件下氧化5h后失重率达到26.71%。SiC/ZrC涂层优异的抗氧化性能与其表面形成的一层致密、连续的ZrSiO4-SiO2-ZrO2玻璃膜有关。  相似文献   

8.
金属钼表面Mo-C-N-Si涂层的制备及其高温氧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属钼表面制备了Mo-C-N-Si涂层,研究了涂层在1600℃大气环境下的氧化特性,采用SEM和XRD分析了涂层的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Mo-C-N-Si涂层以MoSi2为主相,SiC和Si3N4为次相,存在Mo2C+MoxN中间层;由于扩散和氧化反应,涂层在氧化初期形成SiO2氧化膜层、MoSi2主体层、Mo5Si3层和Mo2C+MoxN层等四层结构,氧化后期转变为Mo2C+MoxN层和Mo3Si+Mo5Si3层的双层结构,导致涂层失效。由于C、N的引入,涂层抗热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C/C坯体对RMI C/C—SiC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PAN基炭纤维(Cf)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浸渍炭化(IC)方法制备了不同炭纤维增强炭基体的多孔C/C坯体,采用反应熔渗(RMI)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渗Si前后坯体的密度和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不同C/C坯体反应溶渗硅后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为SiC相、C相及单质Si相;密度低的坯体熔融渗硅后密度增加较多;密度的增加与开口孔隙度并不是单调增加的关系,IC处理的坯体开口孔隙度低,但渗硅后复合材料的密度增加较多;IC坯体中分布分散的树脂C易与熔渗Si反应,CVI坯体中的热解C仅表层与熔渗Si反应,在Cf和SiC之间有热解C存在;坯体密度相同时,IC处理的坯体中SiC量较多,单质Si相含量少且分散较好,而CVI坯体中SiC量较少,单质Si相的量较多;制备方法相同时,高密度的C/C坯体,渗硅后C相较多。  相似文献   

10.
C/C复合材料抗烧蚀TaC涂层的制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报道1种制备C/C复合材料抗烧蚀TaC涂层的新技术。用红外光谱、XRD及SEM分析和表征醇基钽膜,用XRD和SEM分析和表征TaC涂层。制备出的醇基钽是非晶态结构,在C/C复合材料上将这种凝胶铺展形成致密的多层膜。在石墨化炉中多层膜被转化为TaC涂层。在1200℃时,形成的涂层中含有TaC和Ta2O5。高于1400℃时涂层中只有TaC存在。1600℃时所形成的涂层是1种连续致密的层状结构,1400℃时所形成的涂层是1种多微孔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砂型铸态球铁中硅碳比对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总结出获得高塑、韧性铸态球铁的最佳硅碳比范围,并对球铁一次结晶石墨化过程中硅与碳两元素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将球铁中的硅碳比作为单独的成分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学术界对高硅碳比灰铸铁形成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熔融渗硅对二维编制炭/炭复合材料摩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改善航空刹车副用炭/炭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对二维编制C/C复合材料的摩擦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比了试样渗Si后及渗Si前的实验结果,着重研究了试样不同的渗Si量对摩擦磨损行为及特性的影内。结果发现渗Si的试样比没有渗Si试样摩擦曲线线型好,并且摩擦试验过程中的振动现象也得到了解决。但摩擦因数随着所生成SiC含量的增加,由0.35→0.32→0.28呈下降趋势;磨损量随着所生成SiC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有大量的不均匀的SiC颗粒生成时,C/C复合材料的摩擦表面将会被剥落,并从材料的微观性能及摩擦机理方面给予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Si/C/N纳米粉体在水介质中的分散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添加表面活性剂、机械搅拌、调节pH值等手段,对长期暴露于空气中的Si-C-N纳米粉体在水介质中的分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的Si-C-N纳米粉体悬浮液的平均粒度可达25.5nm,接近粉体的本征尺寸,稳定时间达12天.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1200℃~1600℃温度范围内,于不同的NH3流量条件下,合成了Si/C/N纳米粉体,研究了粉体的制备工艺、成分、相组成与其微波介电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H3流量增加,粉体中N含量升高,随着合成温度的提高,粉体的晶化程度增强,主要为β-SiC相.在SiC晶格中固溶有N原子,且N原子的固溶量随合成温度升高而减少.Si/C/N纳米粉体中SiC微晶含量,以及SiC微晶中固溶的N原子浓度对粉体的ε',ε(")和损耗因子tgδ(ε"/ε')起着重要作用.N原子固溶所导致的极化驰豫损耗和漏导损耗是Si/C/N纳米粉体具有吸波性能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6.
高Si/C值铸铁的性能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高Si/C比铸铁的机械、铸造与切削加工性能,并系统提出了推广、应用该种铸铁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碳当量一定的条件下,提高Si/C值来生产轨道车换向箱箱体;经使用证明,该材质比原牌号的抗拉强度提高了1~2级,最薄壁处无白口、应力小、无裂纹、尺寸稳定性好;在生产中取消了热时效处理。  相似文献   

18.
通过镁和氧化亚硅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制备细硅,并采用湿法混料及高温热解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用硅/石墨/裂解碳复合负极材料。利用XRD、SEM、电化学测试考察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并结合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可逆性和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材料首次可逆容量为880 mAh/g,循环40次后为780 mAh/g,容量保持率可达88.6%,该方法显著改善了硅基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纳米结构的硅均匀分散在碳基体中,很好地抑制了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同时石墨和裂解碳也充分保证了复合材料良好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19.
Si/C对灰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碳当量w为3.8%时,Si/C对灰铸铁金相组织与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C从0.5→0.7→0.9变化时,铸铁的组织由P+Le GE→P F GD变化;当Si/C为0.7时,拉伸强度达最大值357.1MPa;对铁液不进行传统的孕育处理,只调整Si/C,也可能得到HT250以上的高强度灰铸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