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ABAQUS/Explicit平台建立了6061铝合金环件冷轧模型,研究环件轧制过程中金属的变形规律,包括环件的咬入和锻透情况、应力-应变分布情况、轧制力与轧制力矩等。研究表明,环件的最终成型质量好,壁厚误差在0.1 mm以内,直径误差在1mm左右。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Φ9.5 m级2219铝合金整体过渡环研制难题,提出了铸锭制备、环坯制备、环轧成形各个环节精准控制策略,形成了大规格环件整体形-性协同极限制造技术路线,并成功试制出Φ9.5 m级超大规格2219铝合金环件,获得了均匀细化的微观组织结构和优异的综合性能.锻环微观组织均匀,未出现明显各向异性,无粗大残余结晶相聚集,晶粒细小且分布均匀;锻环沿圆周均布各处力学性能存在着一定的波动,但综合性能大幅提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三向力学性能无明显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热轧制工艺对7050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热轧制工艺考虑温度和热轧制的变形量,力学性能考虑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硬度。通过拉伸实验采集不同热轧制情况下的力学性能指标,并观察相应情况下的金相结构;采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7050铝合金力学性能变化情况做出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可以高精度地预测7050铝合金的力学性能,该方法能改善其热轧制工艺。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专利RU2260488公布了,采用航空和舰船工业铝合金制造装甲车辆用装甲板材的轧制工艺和设备。该方法中用于制造装甲板的铝合金属于Al-Mg-Mn系,Mg的含量不低于4%(质量分数)。制备工序包括:1)将铸锭热轧为板材;2)在250~290℃进行温轧,总变形量为65%-80%。该工艺制备的38mm厚的板材可防738~742m/s的7.62mm穿甲弹的打击,板材同时还具有高的抗腐蚀能力和良好的焊接性能,其强度和延性也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针对铝合金电阻点焊的工艺不稳定性和低电极寿命问题,分别采用多环圆顶电极(MRD)和平头电极对2 mm厚5182-O铝合金进行电阻点焊对比试验。通过对焊点进行拉剪与正拉强度稳定性测试,对焊点、电极表面形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平头电极,MRD由于圆环的存在使氧化膜在电极压力的作用下被挤压到圆环附近,从而使氧化膜规律性分布,通过环形触点在合金内部形成导电,电流均匀通过,提高产热效率;而且增大材料与电极间的接触面积使产热减小,提高电极寿命。因此,MRD可有效克服铝合金表面氧化膜带来的问题从而提高工艺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质量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在部队使用过程出现铝合金机匣表面变色的问题,分析了变色原因,并经过技术攻关——改进铝合金件阳极氧化工艺进行验证试验,解决了铝合金件阳极氧化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7.
叶海潮  范武林  秦国华  林锋  郑许  杨扬 《兵工学报》2020,41(8):1623-1632
蛇形热轧是能够保证板材中心发生充分变形、破碎铸造状态下粗大晶粒为加工组织的铝合金厚板制备关键工艺,为此研究了板材在蛇形轧制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翘曲变形及其控制问题。通过研究铝合金板材轧制的机理模型,构建铝合金板材的蛇形轧制有限元仿真模型,得到有限元仿真值与参考值、测量数据吻合较好,应力、应变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6.92%和7.33%,而翘曲因子也只有13%左右的误差;基于有限的训练样本组合,建立等效应变和翘曲因子的耦合预测模型,得到预测值与相应仿真值的误差不超过6%;在翘曲因子不超过规定阈值的约束条件下,建立使等效应变达到最大的轧制工艺参数优化模型,通过轧件等效应变构造个体的适应度函数,提出了轧制工艺参数优化模型的遗传算法求解方法。利用该方法不仅实现了铝合金板材轧制工艺参数的合理设计与选择,而且提高了板材轧制过程的仿真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高超声速风洞建设的需要,开展了串联式超声速环形引射器系统的状态模拟及方案论证。结合已有的风洞尺寸,采用一维处理方法,针对试验马赫数4、6、8,对Φ2m高超声速风洞两级串联式超声速环形引射器进行方案设计,得到各级质量流量、前室总压和临界截面马赫数等参数。结果表明:Φ2m高超声速风洞采用串联式超声速环形引射器方案能保证风洞的正常运行,但气源系统和场地要求苛刻,风洞运行成本偏高。  相似文献   

9.
介绍采用实型铸造工艺技术生产轿车靠背座椅聚氨酯泡沫塑料发泡模具铸坯件(铝合金),对实型铸造铝合金所用的涂料、型砂、浇注系统及浇注温度等进行了工艺试验,并在生产中应用成功。  相似文献   

10.
环件轧制的极限参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给出了环件轧制的每转极限进给量、极限进给速度、轧辊极限半径和环件毛坯极限壁厚的计算式,并与实验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小焊接炸药装药量,采用间隙配合的Q345燕尾槽钢板与TA2燕尾槽钛板,分别作为覆板和基板。燕尾槽的上底面、下底面和高分别为2,3,1 mm。所有燕尾槽的间隔为3 mm。间隙配合的钛板和钢板通过爆炸压接以及热轧得到尺寸为7.0 mm×300 mm×750 mm的钛-钢复合板。用力学性能检测以及微观形貌观察分析复合板界面结合质量。结果表明,间隙配合的燕尾槽钛板与钢板经爆炸压接-热轧工艺实现冶金结合,复合板界面结合良好,界面呈直线形,无金属间化合物生成,复合板弯曲性能良好。爆炸压接-热轧法制备钛-钢复合板相比爆炸焊接法可节约62.7%炸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用于火工品闭气塞检测的自动装置。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技术实现了对工件的几何尺寸和表面缺陷的自动检测。详细介绍了该装置的检测原理、方法和实施途径。经对工件实际测试和结果分析表明:该装置能够显著地提高检测效率和加工质量,其分辨率可达到4μm。  相似文献   

13.
系统地研究了铝基复合材料阻尼行为与增强相、界面等其内部结构因素的关系 ,阐明了铝基复合材料阻尼的频率和温度特性。  相似文献   

14.
Mg-Zn-Zr-Y合金的雾化沉积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雾化沉积是一种新兴的快速凝固技术。本文首次将雾化沉积工艺用于镁合金的研制,获得的Mg-Zn-Zr-Y合金坯料具有微晶组织,其平均晶粒直径为10μm左右,致密度较高,孔隙率在10%范围内。经过随后的热轧达到完全致密化,组织进一步细化,从而改善了该合金的力学性能,与常规工艺相比较,屈服强度提高25%,同时具有较高的塑性(δ_(12)=18%)。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0.6 m跨超声速风洞试验过程中模型可连续变滚转角,提升0.6 m量级风洞的试验效率和试验范围,研制了一种滚转机构。介绍了该滚转机构、中空内置力矩电机以及控制系统软硬件的设计,对涉及到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给出了结论并进行了风洞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分别采用滚转机构与常规测力中部支架作为模型的支撑机构时,试验数据重复性好;滚转机构控制精度高(滚转角≤±3');载荷、工程性、可靠性均满足风洞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6.
传统数据计算与存储成本高,并行程序编写困难,针对该问题,在综述Hadoop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利用Hadoop分布式处理技术和虚拟化技术设计、搭建了云数据计算与存储集群平台,实验证明,此平台与传统单机计算方式以及物理机集群计算方式相比具有较高性能,同时资源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7.
努力跟踪世界航天控制先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4月,它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研制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究所。该所专心致力于航天控制技术的研制,研究和设计了发射国内外各类卫星的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被称为火箭的“神经中枢”,其功能是使火箭按照预定轨道飞行期间保证姿态稳定和进行控制,并使有效载荷精确入轨。40年来,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在制导技术、姿态控制技术、仿真技术、箭上综合设计技术、智能测试和控制系统等高  相似文献   

18.
滚转导弹广泛采用脉宽调制(PWM)模式控制继电式操纵机构,因此研究PWM模式在滚转导弹控制中的应用。给出了两回路驾驶仪设计增益与弹体振荡频率、阻尼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低频PWM所带来的控制耦合效应特性,讨论了耦合大小与弹体时间常数、自旋频率之间的等量关系。通过频谱分析,得到通道耦合干扰的频谱特性。制导与控制指令经PWM后频谱保持不变,但引入了与自旋频率、调制频率和弹体振荡频率相关的高频干扰。为消除控制耦合的影响,根据以上结论,提出这类导弹自动驾驶仪频带设计的一般准则,对这类导弹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有参考意义。数学仿真和半实物仿真结果表明,合理设计自旋频率、调制频率和驾驶仪频率,可以有效抑制控制耦合,提高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19.
改性单基发射药温度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浸渍-钝感-包覆"工艺,制得了改性单基发射药。采用密闭爆发器和857-30 mm制式弹道炮研究了该发射药的燃烧性能和内弹道性能。分析了改性单基发射药的结构。结果发现,与制式单基发射药相比较,改性单基发射药无论是常温还是高低温,初速至少提高5%。所制得的改性单基发射药在857-30 mm制式弹道炮上具有低温度系数的特点,这是由端面封堵拉链状结构的形成及药体表面变软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防护装甲采用螺栓紧固、挂架支撑等方式安装在装甲车辆上所产生的防护面积降低、工艺复杂等问题,提出采用胶粘挂装技术安装防护装甲。根据安装结构特点,确定胶粘剂的种类和制备工艺。通过研究胶粘接头不同胶粘层厚度和不同胶粘面积对挂装强度的影响,实现防护装甲胶粘挂装结构的优化设计。通过模拟跑车宽频振动试验、环境极限温度适应性考核试验,验证胶粘挂装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胶粘层厚度为2~3 mm, 多点、小面积施胶,每平方厘米胶粘面积可承载大于3 MPa的剪切力,-50 ℃和70 ℃的极限温度下强度不低于常温条件下的70%,满足动态宽频振动挂装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