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巴东黄土坡滑坡区的临江1号崩滑堆积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崩滑体2.5年间地表及深层位移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知崩滑体各部位的地表和深部均有明显变形。运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将临江1号崩滑体前缘和中部的地表及深部30组变形监测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崩塌体深、表部变形呈现线性函数关系的结论,为该黄土坡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变形破坏趋势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三峡库区巴东县黄土坡滑坡临江崩滑堆积体的物质组成、软弱面特征、与基岩接触面的关系以及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数值分析和稳定性计算,阐述了三峡库区蓄水后的坡体稳定性变化,为进一步对黄土坡滑坡进行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南部山区土—岩界面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地质分析的方法,总结出该滑坡变形特点及其成因,得出结论如下:(1)该滑坡为土—岩界面滑坡,滑面上部为土岩界面,下部为含碎石粉质粘土层内错动带;(2)滑坡的形成是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下水及人类工程活动多种因素的影响;(3)土—岩界面为此类堆积层滑坡主控滑动面。  相似文献   

4.
乌蒙山区由砂岩、泥岩、页岩等组成的缓倾角红层软岩分布广泛,软质岩石与硬质岩石形成的互层状结构体易形成滑坡。针对该类滑坡,以花生地滑坡为例,采用地质分析与离心机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降雨作用下滑坡地质演化和灾变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红层软岩具有易软化蠕滑,风化崩解等地质力学特性。岩体损伤与水软化效应耦合作用是影响红层软岩斜坡稳定性主要因素,斜坡岩体受地震、河谷下切等地质作用产生深部裂隙,同时裂隙的贯通促进降雨入渗,导致滑带饱水软化、加速蠕变变形至失稳。最终在暴雨形成水动力失稳破坏。滑坡地质演化和灾变过程可分为原始斜坡→岩体损伤劣化→水软化蠕滑→降雨诱发失稳破坏4个阶段。研究成果为降雨型红层软岩斜坡稳定性机制分析及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工程滑坡灾害对工程建设和生产生活等都带来极大危害,本文对福建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龙岩段某工程滑坡进行详细勘察,分析滑坡段工程地质特征、滑坡形成及滑动机理,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查明滑坡稳定性及其对道路的影响程度,得出不同状态下滑坡体的稳定系数及剩余滑动力,并根据滑坡体与设计路线的关系,提出了滑坡体内和周界外设置截排水沟,拦截地表水、疏导地下水、清除坡体裂隙岩土体,放坡减载、在坡体中下部路基外侧设置抗滑挡土墙等综合防治方案,通过工程滑坡治理方案实施和现场监测成果,证明工程滑坡的稳定性分析与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合理有效,将为今后类似工程滑坡的稳定性分析与灾害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根据黄土坡滑坡的自然地理和地质构造概况,结合黄土坡滑坡区崩滑体特征,着重分析了黄土坡滑坡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认为黄土坡滑坡是一个多期次的大型崩滑复合体。  相似文献   

7.
基于吴家湾滑坡的地理位置及地质环境条件 ,从滑坡周界、滑坡体与滑带的物质结构特征、滑床、滑坡变形破坏迹象等 ,深入分析了吴家湾滑坡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吴家湾滑坡的形成条件及主要控制性因素。本文归纳的吴家湾滑坡形成四个方面的主要条件及两个方面的主控因素 ,为其后进行稳定性研究及整治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绥江县汤家山滑坡为一由冲、洪积物组成的松散堆积层滑坡。以该滑坡滑带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对滑带土的物理性质、微观结构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的物质成分为砾石、砂、粉砂和粘土,而滑带土主要由粉砂和粘土矿物组成,该滑坡为典型的松散堆积层—基岩接触面滑坡;与滑坡体物质相比,滑带土具有粒度明显变细、含水量变小和密度增大的特点;滑带土边界发育的微孔隙和微裂隙为地表水的入渗提供了有效通道;滑带土的粉粒和粘粒具有明显的定向排列特征,滑带表面发育有两组线形擦痕,反映该滑坡体局部可能发生过至少两次滑动。滑带土的整个力学行为可以概化为排水条件下正常固结土发生了首次剪切变形,后期在边坡开挖和降雨的联合作用下老滑坡体局部沿原有剪切面又产生了二次滑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研究了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体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滑坡的结构及变形特征。从滑坡形成条件、诱发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滑坡的形成原因及诱发坡体失稳的主要因素。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了滑坡体各工况条件下的稳定系数,根据计算结果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提出一些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抗滑桩治理滑坡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英 《山西建筑》2010,36(21):113-114
以对某滑坡体的治理为例,简述了滑坡地带的地质特征及形成原因,重点归纳了抗滑桩治理滑坡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实践证明采用抗滑锚固桩治理,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以三峡水电工程库区大型山体滑坡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研究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1) 通过对大量古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发育时间的研究,寻求滑坡时空分布的控制因素,揭示滑坡发育演化与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关系;(2) 通过对大型基岩滑坡滑带发育演化过程的研究,提出滑带形成演化的典型四阶段模式及其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3) 以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为例,通过对泥化夹层和滑带结构的精细地质分析和测试,重建滑带形成演化过程,研究千将坪滑坡发育及滑带形成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构造运动和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耦合作用是三峡库区发育多期大型古滑坡的主要动因;层间剪切作用和水岩相互作用的耦合是基岩滑坡滑带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应重视三峡库区新生滑坡的研究,特别是对重点地层的层间剪切带地质力学特性的研究,将是发现和预测新滑坡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江西地质灾害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证了水土流失、地面塌陷、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震、瓦斯爆炸等地质灾害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其防治对策。结果表明,这些地质灾害的形成,除了与岩土性质和结构、地质构造有关外,主要受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率、地下水动力条件、大气降水、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川藏铁路沿线主要不良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认识川藏铁路沿线主要不良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为铁路规划、选线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保障铁路安全施工与运营,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对铁路沿线不良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为川藏铁路沿线潜在问题提出研究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川藏铁路沿线不良地质极为发育,具有"五高"(高海拔、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高水压、高地温)、"两活跃"(断裂带活跃、冻土边坡和隧道洞口段冻害破坏活跃)七大显著特征。活动断裂带第四纪以来活动明显且地震频繁,还可诱发地质灾害链,是铁路建设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浅表层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空间分布受活动断裂带控制,灾害在地震后较长时间内仍具有高风险,而冻土边坡热融滑塌与冰湖溃决型泥石流也是铁路沿线典型的工程地质问题;热、冻灾害可使岩石和建筑材料力学性能发生劣化,影响隧道服务寿命。在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压及动载荷多场耦合作用下,隧道内突水突泥、塌方冒顶、软岩大变形和岩爆灾害机制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灾害防控方法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地下采动条件下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采煤引起的顺层滑坡是一种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论文分析了地下采煤诱发顺层滑坡的机理和采动滑坡的特点,从滑面形态变化的角度分析了地下采煤对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运用极限平衡理论给出了采动影响下的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系数的估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逆坡开采的推进滑体稳定性系数不断的减小,当开采到滑体恰好达到充分采动...  相似文献   

15.
大型基岩顺层滑坡滑带形成演化过程与模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大型基岩顺层滑坡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及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危害较为严重的滑坡类型,滑带的性质对于这类滑坡具有控制作用,大型基岩顺层滑坡滑带形成演化过程与模式成为这类滑坡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以三峡库区为例,在分析基岩顺层滑坡分布与滑带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将滑带形成演化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原生软岩、层间剪切带和滑带;通过滑带形成过程中原生软岩、层间剪切带和滑带的性质对比,研究滑带形成过程中的物理性质、岩石矿物组成和含量、微结构和连接特征、矿物微观演变、物理化学性质和物理力学性质的演化过程,最后总结得出滑带形成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库水位周期性升降作用下,库水消落带节理岩体的损伤劣化很可能导致库岸边坡向不稳定的方向发展。基于此,开展了断续节理砂岩的水–岩作用试验,结合力学试验和微细观结构检测综合分析其劣化规律及机理。结果显示:(1)在长期水–岩作用过程中,断续节理岩样的抗压强度、变形模量劣化趋势明显,而且存在明显非均匀性,其中前3个水-岩作用周期的阶段劣化度明显较大,5个水–岩作用周期之后的阶段劣化度明显减小并趋于稳定。(2)水–岩作用下,不同节理倾角岩样的力学参数劣化幅度不一样,阶段劣化度总体呈U型分布,节理倾角在0°和90°附近时,节理岩样从明显的张性破坏逐渐向剪性破坏转变,破坏模式变化特征比较明显,对应力学参数劣化幅度较大;节理倾角为60°左右时,节理岩样总体保持顺节理面的剪切破坏,破坏模式变化特征不明显,对应力学参数劣化幅度比较小,这些变化也使得节理岩样各向异性力学特征逐渐减弱。(3)在水库长期运行过程中,消落带节理岩体的产状直接影响水–岩作用的劣化趋势和变形破坏特征,因此,在库岸边坡长期变形稳定分析中,不仅要关注消落带岩体力学性质的劣化,也要关注节理岩体的产状差异及其在水–岩作用下变形破坏模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地基基础不连续的地质特点,总结了滑坡对线路工程的危害,根据岩质斜坡和土质斜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分析得出岩质斜坡滑坡和土质滑坡边缘至杆塔基础底面外边缘的水平距离的公式,并将分析方法应用到实际工程中,证明了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中采用杆塔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滑坡后缘水平距离来评价滑坡的影响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现有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一种新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瞬变电磁法。该法对低阻含水断层、充泥充水溶洞、含水含泥破碎带等水体不良地质体反映灵敏。通过对瞬变电磁法在隧道探测中关键技术的研究,解决了隧道背景影响和装置自身过渡过程影响等关键技术问题,成功地将瞬变电磁法用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通过对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应用瞬变电磁法进行隧道水体不良地质体超前地质预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采集大量巴东黄土坡滑坡原状滑带土样本,采用CT扫描获取原状滑带土内部颗粒分布,并初步判断样本属土–石混合体。挑选典型CT扫描图像并经过栅格化处理,对原状滑带土进行三轴数值试验,其中滑带土细组构(粒径小于2 mm)部分采用直剪试验获取其力学参数,粗粒碎石(粒径大于2 mm)部分参照滑床母岩的力学参数,根据仿真计算结果分析原状样本破坏机制,并对比土–石混合体与纯土(细组构)力学参数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与纯土剪切强度相比,原状滑带土内摩擦角提高不明显,而黏聚力却能提高80%以上。据分析,土–石混合体中含石量仅为30%左右,不会改变细组构作为骨架的实际情况,但变形过程中,碎石运动速率较细组构慢,在较大法向应力作用下对细组构产生有效阻力,从而在碎石与土界面处提供类似于挡土墙与填土界面的主动土压力外摩擦角,在莫尔圆中,该作用反映在土–石混合体系黏聚力的显著提高上,通过分析滑带中采集到的大块石表面力学痕迹找到相关依据。该研究方法可为获取真实有效的滑带土剪切强度参数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