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应力空间内的非线性统一强度理论,与普通应力空间内的Drucker-Prager强度理论的形式相同。类比剑桥模型采用应力参量p和q的建模方法,在?应力空间内建立了土的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首先提出了新的剪胀方程,结合正交条件,以p?,q?作为应力参量得到塑性势函数;其次模型建立过程中采用了修正剑桥模型的屈服面及非相关联流动法则;这种建模思路是一种新的直接建立三维弹塑性模型的方法。模型以岩土类材料的非线性统一强度理论为破坏条件,能够合理地反映岩土类材料的三维强度特性,较好地描述土体的变形特性,且能够退化为修正剑桥模型。  相似文献   

2.
正常压密粘土的本构定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能量方程出发,根据“正交”条件,算出了与以前(1964年)按照不排水应力路线的试验资料直接得到者完全一致的屈服面方程。然后利用塑性势概念,按照相适应的流动法则,推导出正常压密粘土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的一般形式,以及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少量试验资料的比较结果表明,它们比修正的剑桥粘土模式更接近于实测情况。实际上,后者是本文提出的模式的一种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3.
基于临界状态土力学理论,建立了一个适用于循环荷载作用的次加载面本构模型。模型采用修正剑桥模型屈服面,屈服面形式简单、灵活。模型弹性域为一点,应力反向时立即产生塑性变形,应力应变曲线形成封闭的滞回圈,符合试验现象。  相似文献   

4.
考虑两种不同性质超固结的土体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对土体的变形特性有强烈影响,土体本构模型应该反映土体的结构性。通过调研分析将土体变形表现出的超固结划分为结构超固结与应力超固结这2种不同性质的超固结,从而使结构超固结与应力超固结统一起来。土体结构超固结采用结构超固结参数来表示。模型对修正剑桥模型进行扩展,模型的屈服面形状与修正剑桥模型一致,而屈服面的大小由结构超固结和应力超固结ps之和决定,而屈服面的变化由体积硬化与结构损伤共同来描述,模型采用相关联流动法则;从而提出了一个可考虑结构性的粘土本构模型。模型概念明确,参数简单并有物理意义。初步验证表明,模型可以较好的反映结构性土体的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超固结土的变形特性,探讨了修正剑桥模型模拟超固结土受力响应的缺陷。在修正剑桥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边界面的概念来实现初始屈服面内部的弹塑性响应,并通过模拟不排水条件下超固结Lower Cromer Till的应力应变关系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在修正剑桥模型屈服面基础上,对循环荷载作用下,压缩及张拉空间的剪胀应力比Mc,ed以相变状态参数表达,模型采用与应力路径无关的硬化参数来替代修正剑桥模型中的塑性体应变增量,采用随动硬化规则。经排水及不排水循环试验结果验证,该模型较适合模拟剪胀性饱和砂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如剪胀、硬化及软化现象等。模型的10个参数,用常规三轴试验就可获取。  相似文献   

7.
基于临界状态土力学框架,建立了一个剑桥类砂土本构模型,适用于单调静力荷载,加入了剪切硬化、依赖状态的剪胀的概念。屈服面采用倒子弹头型,硬化规律不是采用剑桥模型的体变硬化,而是借鉴Hashiguchi次加载面模型的思想,推导出与Norsand砂模型相同的增量形式的塑性剪应变硬化表达式。流动法则采用加入状态参数概念的修正的Rowe应力剪胀关系,该模型能考虑砂土变形特性对密度和固结压力的双重依赖型,只用一组材料参数就能模拟不同密度和固结压力下的应力应变响应,可反映材料的软化。通过与常规三轴试验、等p路径三轴试验等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模型是合理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深圳地区某典型淤泥质粘土的修正剑桥模型参数,基于固结不排水剪切(CU)试验的有效应力路径建立了所述软土的应力应变本构方程,利用4/5阶龙格库塔法求解了微分方程的数值解,并通过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验证了修正剑桥模型对于深圳海积软土的适用性。临界状态有效应力比M值通过CU试验测得,为得到CU试验的有效应力路径方程,将孔隙水压力随偏应力的变化关系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拟合效果较好。从土的本构关系理论出发,通过室内试验与结果分析,测定了深圳地区某典型软土的修正剑桥模型参数,并通过对照组的试验予以预测和验证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一个土体的双屈服面应力-应变模型   总被引:61,自引:11,他引:6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一、引言 土体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的单屈服面“帽子”模型,如修正剑桥模型、科斯拉和吴模型以及黄文熙模型等,在用于一般加荷情况时,能获得较满意的结果;但对某些加荷情况,可能会出现不合理。譬如,受有一定荷载的三轴试样,如果保持偏应力不变而降低围压,单屈服面“帽子”模型将当作卸荷回弹,因为应力变化落到屈服面以内。而事实上,试验  相似文献   

10.
于雷  王建华  王广原 《矿产勘查》2020,11(4):818-825
针对饱和软粘土在固结不排水条件下受到循环荷载作用时的应力应变响应,采用剑桥模型屈服面,可移动的映射中心,参数意义明确的塑性模量插值函数,建立了一个简单有效的弹塑性边界面本构模型。特别是针对一般边界面模型中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通过将模型参数与应力水平建立函数关系,较好地得到了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通过预测不同应力水平作用下的三轴压缩和拉伸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Energy and Buildings》2005,37(8):897-909
Since the energy crisis of 1973, engineers have endeavoured to implement energy conservation in buildings. Unfortunately, their efforts have often resulted in energy saving which ignores the fundamental delivery of indoor satisfaction. Hence, either energy is conserved sacrificing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IEQ), or additional energy is consumed for the cooling of occupancy space. These misconceptions have prompted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design and operation protocol based on a so-called Building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Model (BEPM).The Building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Model links the IEQ and th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together. It treats a building as a system.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building services systems is the input to this system with the IEQ as the output. The BEP model incorporates two main modules: an adaptive comfort temperature control module (ACT) and a new CO2 demand control module (nDCV). These two modules (ACT and nDCV) take an innovative approach and help maintain satisfaction levels as well as optimum energy consumption.The BEP model was built into an algorithm for implementation in a Direct Digital Control system. It was used in a longitudinal monitoring study in a typical Hong Kong office, so that the usefulness of the model could be verif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BEPM was able to save up to 15% of total energy used, and maintain the occupant dissatisfaction rate of thermal comfort and indoor air quality at around 20%.The incentive of the BEPM can be deduced from a simple life cycle costing analysis. It assumes an inflation rate and bank interest rate of 8 and 10%, respectively, the total net present value (NPV) for the original airside system is higher than that employing the BEPM by HK$ 19,700,000 for 20 years of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2.
张峰 《山西建筑》2009,35(12):16-18
以城市的集中性与建筑的综合化趋势为出发点,通过对香港中环地区的历史演进的研究,以及对香港IFC综合体的解析,试图证明城市集中发展的必然性,其终极状态是建筑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新工程合同( NEC)在内地推广的可能性,通过文献综述,概述 NEC 的特征及组成结构,以内地建设工程合同借鉴的 FIDIC 条款为例,分析 NEC 在工期、成本、质量管理方面的优势。根据对香港发展局工务部门成员及 NEC 项目相关负责人的访谈,重点总结 2009 年以来 NEC 在香港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顺利开展 NEC 项目的要素,以及阻碍其推广的因素。从合作理念转变、试点项目选择、合同应用语言、团队成员配置四方面,提出在内地建设实践项目中应用 NEC 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e paper reporting the study by the authors considers the use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s) to predict the ultimate shear strength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C) beams with transverse reinforcements. Because of some paradoxes in the results, the proposed ANN model has almost no reliability. The aim of this discussion is to point out controversial points of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民中心钢牛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深圳市民中心钢牛腿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指出了原设计方案在构造方面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即钢牛腿根部S20点处存在着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针对该问题,本文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措施,并进行了进一步的试验研究。通过对比试验可以发现:加固前,S20点荷载-应力曲线上升迅速,在设计荷载处更是接近于屈服,应力达到413.3MPa;加固后,该点的荷载-应力曲线上升速度明显减缓,在设计荷载处其应力值仅为319.2MPa,比加固前降低了22.8%。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的钢牛腿模型能有效地改善其构造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结构力学教材编写的三项原则,并精心组织该教材的编写工作,出版了具有较高编写质量的应用型本科结构力学教材。  相似文献   

17.
高宏  张继文 《江苏建筑》2006,12(1):39-42
FRP材料的疲劳性能一直是对该材料研究的薄弱点。综合国外的研究成果,简述与分析了FRP材料的疲劳失效模式、基于能量的疲劳失效准则。同时,对FRP片材根据临界面概念和能量理论进行了疲劳失效分析,并阐述了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对FRP筋材的疲劳性能,根据相关试验结果,分析了应力水平、平均应力、温度、加载频率、缠绕丝形式等对FRP筋材疲劳性能有影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用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都是针对特定结构物进行单独设计,考虑到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相同及存在大量通用功能模块,提出并建立了通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框架。在此框架内,用户可以方便地设计针对特定结构物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内容及测点方案、仪器选型、结构评估方法等,从而方便快速地建立结构监测系统,不仅避免大量重复的软件开发工作,降低结构监测系统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提供了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对传统的组织内冲突—绩效模型(Conflict Performance Model,CPM)进行了改进,指出了改进模型与原模型的区别和不同。同时,着重对改进后的冲突—绩效模型曲线的关键性质进行了定量理论分析。研究表明,组织内冲突水平与组织的绩效水平有直接关系,冲突水平的大小关系到组织绩效是否最优以及绩效能否实现等关键问题。另外,根据科塞对组织间冲突特点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致性条件下组织间冲突—绩效模型,模型能较好地解释组织间实际案例中关于冲突与绩效存在的某些现象。根据两种模型不同特点,分别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冲突时的优化管理措施。为如何管理工程项目冲突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建筑信息建模(BIM)在香港的建筑行业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无论是政府还是业内人士都意识到这将是个不可逆转的趋势。BIM正逐步改变传统的以2D图表达建筑产品及其将各建筑阶段分散的设计模式,在不久的将来,BIM将可以为建筑业的相关各方提供一个可用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三维产品模型。本研究首先对BIM技术在香港目前的运用状况做了一个概述,然后主要介绍了BIM技术应用中相关各方的主要工作及其在应用的成效。其次,介绍香港建筑行业中各个相关方在现有的社会和技术环境下运用BIM技术中将面对的障碍和挑战。最后,文章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的BIM在实际运用中的好处,同时阐述了在实现"理想的状况"使用的BIM技术将面临的技术上的局限性和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