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建华 《山西建筑》2012,38(15):79-80
简要介绍了水上挤密砂桩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实践证明:采用沉管挤密砂桩可对水下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地基沉降、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2.
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洋山深水港区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并同增量加载方法、经典的Prandtl法及荷载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同其它方法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验证了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地基承载力的可行性,该法能够运用于实际工程中。研究结果对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林军 《山西建筑》2005,31(8):87-88
结合具体的挤密砂桩施工实践,从施工前准备工作、现场2r_艺性试验桩等方面,阐述了挤密砂桩的施工工艺,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并对其挤密砂桩质量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4.
挤密砂桩作为深水原位处理地基新技术在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工程中得到了大量应用.对挤密砂桩复合地基水下原位载荷试验测试的桩土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在加载过程中实测桩土应力比始终维持为6左右.对大面积水下堆载过程中的复合地基沉降进行了现场实测,对实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与现有的理论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现有普遍应用的日本...  相似文献   

5.
采用锚桩法进行加载试验,通过试桩获取了在深水区域、复杂海况下进行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施工的工艺参数,对砂桩桩身质量、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固结沉桩特性有了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施工工艺,使最终桩基承载力和固结沉降特性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外海筑港,海上人工岛等工程建设向深水区的推进,地基加固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很多情况下成为必不可少的施工手段.挤密砂桩这种地基处理方法在外海筑港及人工岛建设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目前由于国内工程界对挤密砂桩承载力计算的认识和掌握的不够透彻,使其在国内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为研究挤密砂桩的承载特性,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总结挤密砂桩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以上海洋山深水港区挤密砂桩复合地基为例对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对比承载力的各种计算方法,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安徽建筑》2019,(7):172-174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很多,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文章结合福州沿海地区高速公路某施工合同段工程实践,介绍了振动挤密砂桩软基处理的施工工艺,同时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实践表明,振动挤密砂桩对解决软土路基的稳定、沉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挤密砂桩对深厚软弱地基的加固效果,以西南地区的深厚软塑粉质黏土地基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 GTS软件,从固结沉降、超孔隙水压力、桩土应力比等角度对挤密砂桩加固原深厚软塑粉质黏土地基的加固效果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挤密砂桩既可起到承受上部负荷的作用,对原有软弱地基的排水固结也具有一定的加速效果。已加固的地基完成排水固结后,沉降表现明显,从中心部位开始,沉降区域逐渐收缩到路基两侧,形成U形收缩趋势。孔隙水压力左右两侧呈对称分布。挤密砂桩加固区的土体应力明显高于附近未加固处理的土体,加固区总沉降量明显,可通过砂桩计算土体沉降量。静置365d后,地基的固结沉降工作基本完成,此时对行车基本没有影响。研究成果以期为挤密砂桩加固软弱地基的设计及施工提供理论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置软基试验段,对挤密砂桩加固软基处理前后进行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等原位试验,同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获取各项指标,分析并研究挤密砂桩的固结时间、加载预压前后以及不同的挤密砂桩间距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泉州地区某新建公路为例,针对沿线砂土液化的振动挤密砂桩的处理方法,通过处理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试验、桩身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结合理论分析,探讨了挤密砂桩对该公路液化地基的处理效果。分析结果显示,挤密砂桩对该公路的液化地基的处理效果良好,同时施工简洁,成本低廉。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依托,结合理论分析,具有一定代表性,以期能为相同地区的液化地基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振动沉管挤密砂桩凭借造价低廉、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软黏土、淤泥质土以及松散砂性土的地基处理中.以揭阳潮汕机场地基处理工程为例,结合地质情况,介绍排水固结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详细阐述振动沉管挤密砂桩的施工原理、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质量通病防治.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处理淤泥和淤泥质土等软弱地基,减少沉降.  相似文献   

12.
挤密砂桩(SCP)作为一种排土桩法,能够使周围粘土强度获得较高的歇后增长。本文提出估算歇后增长值的简化方法,并通过载荷试验获得其值。理论计算和试验测试表明:挤密砂桩(SCP)对软粘土的处理效果很好,尤其是深层软粘土。  相似文献   

13.
在高桩码头后方陆域形成的软基处理中,大直径砂桩起到了对深层淤泥进行挤密、固结排水、提高地基承载力的作用。以厦门港龙海客运站工程(水工及陆域形成部分)大直径砂桩的施工为例,结合以往砂桩的施工经验,对大直径砂桩的施工工艺,如何有效地控制振动挤密砂桩成桩质量,软基处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可液化粉土中单独采用挤密砂桩和采用挤密砂桩、水泥搅拌桩联合处理的检测结果的分析,说明了该方法处理可液化粉土地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以某高速公路为例,对振动挤密砂桩软基的相关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与此同时,还总结了软土地基的质量问题,最后对解决方法进行探讨,旨在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港珠澳大桥岛–隧过渡段沉管基础下部存在深厚软土,为实现岛–隧转换部位基础刚度的平滑过渡,经比选设计采用挤密砂桩地基处理方式,通过控制面积置换率来实现这一目标。给出设计依据及具体的设计参数并通过原位堆载试验进行验证,通过水下安装液体压差式沉降仪实测加载过程中的地基沉降,获得较好试验数据。采用指数三点法、双曲线法及Asaoka法预测地基最终沉降并与设计计算结果比对。试验表明:通过原位堆载验证设计计算的方法直接有效,可作为重要工程地基分析的辅助手段;3种预测方法得到的结果差距不大,双曲线法得到的预测值略大;使用三点法应尽可能选取较大时间间隔来获得理想结果;对于高置换率挤密砂桩,使用日本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比明显偏大,而采用与低置换率相同的经验公式得到的结果与实测值较接近。本文研究结果期望对于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和现场原位测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建筑技术》2012,(3):280-280
中交三航局自主研发的挤密式水下砂桩是一种基床处理新技术.它是在专用船舶上通过振动设备和管腔增压装置把砂强制压入水下软弱地基中,经过振动拔管、回打、挤密扩径,形成大直径密实砂桩柱体,从而达到置换软土地基的目的。该局还研发了套管及管端结构、砂桩船专用GPS定位系统、砂料计量与输送系统、施工自动化系统和砂桩施工管理软件等新型工艺,形成具有特色的挤密砂桩施工与控制全套技术。已应用于洋山深水港建设中。  相似文献   

18.
以海口某填海筑岛工程为例,研究了挤密砂桩在直立式护岸抗液化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介绍了挤密砂桩抗液化处理的加固机理、计算分析方法及关键施工技术。工程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砂桩置换率和严格的施工技术,可有效提高砂土地基抗剪强度和密实度,从而增强抗液化能力,保证地基稳定,所得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实例,介绍了挤密砂桩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关键环节质量控制。经检测,该方法能有效地消除砂土液化问题,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实例,介绍了挤密砂桩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关键环节质量控制。经检测,该方法能有效地消除砂土液化问题,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