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志军 《浙江建筑》2010,27(4):21-23
结合温州市信河街中段改造工程地下室坑中坑支护施工实例,介绍了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体,在高压缩性,流塑,含水率高的淤泥土层中进行深、大承台施工的可行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王新 《低温建筑技术》2012,34(7):116-118
结合上海西藏南路越江隧道浦东接线段基坑工程,对某一工况下的坑中坑基坑进行动态施工模拟得出:内坑开挖对左侧地表沉降影响明显,且后一开挖步最大沉降量约为前一步骤的2倍.当开挖至内坑底部后,右侧最大沉降为左侧的1.8倍.土体发生较大侧移处位于内坑坑底0~8m范围内.内坑开挖造成左墙墙前被动土压力减小,底部往坑内发生侧向位移.中墙顶部发生坑外位移,墙底发生了坑内侧移.随开挖步,右墙中底部侧移加大,且最大侧移处位于开挖面以下2m.  相似文献   

3.
黄鹭君 《绿色环保建材》2020,(1):148-148,151
在基坑开挖的末端阶段,通常会进行坑中坑施工,这一阶段的施工质量,会对施工整体效果造成影响。故本文结合厦门某坑中坑项目施工概况,对深基坑工程坑中坑支护施工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坑中坑是非常普遍却未能进行系统研究的基坑工程问题,其自身形态的多变性不但给设计、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更增加了其影响范围内地层变形的复杂性。通过对虚拟开挖线和功能土体的假设阐述了坑中坑周边地层变形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其力学机制;结合地层损失法和相关的经验公式提出了适用于北京地区坑中坑工程的地表沉降曲线及最大沉降值的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将之与数值模拟法及经验公式法进行比较,分析了所提预测方法的合理性与适应性,并得出了坑中坑周围地表沉降对内坑开挖深度最为敏感的结论。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北京地区及其他地区同类基坑的设计与施工,对防止工程事故、避免资源浪费意义重大,同时也为城市坑中坑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精细化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文辉 《福建建筑》2014,(11):97-100
以福州某设有坑中坑的软土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工有限元分析技术,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建立基坑开挖模型,土体采用HS模型模拟,分析围护桩水平位移变化特性,研究坑中坑开挖对外坑基坑变形的影响。通过与实际监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了坑中坑的存在对外坑围护结构的变形有很大影响,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在坑中坑工程中有良好适用性,对于类似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深大基坑坑中坑的建设过程中,创新性地采用钢板桩与钢围护组合转换施工技术,顺利解决了滨海地区高水位、厚大淤泥层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坑中坑施工难题,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转换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坑中坑基坑支护设计与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软土地基坑中坑支护设计计算深度的取值进行了探讨。通过某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施工过程和信息化施工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对测试资料的分析、研究,证明了设计的安全合理性,对于坑中坑支护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工程取得的经验对于类似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沿海软土地区的坑中坑开挖面积小、施工速度快,因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此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工程事故和损失。根据沿海软土地区的地层特点,提出不同开挖深度下坑中坑的支护方式,例如放坡支护、土钉墙支护、钢沉井支护、悬臂桩支护、重力式挡墙支护、桩+内支撑支护等,为软土地区坑中坑的支护选型提供参考。最后,以宁德市某基坑作为工程案例,采用理正深基坑软件验证U型钢板桩+两道钢支撑超前支护坑中坑的可行性,进一步证明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调整坑中坑的开挖顺序,达到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9.
地铁交通枢纽大型基坑施工在有承压水的复杂地质情况下,为确保基坑和构筑物的安全,探索了基坑降水与群坑施工的顺序关系,并通过工程实例监测,分析了基坑降水对土体和构筑物沉降的影响,认为长时间间歇性降水对土体及围护墙体造成的沉降是不可逆转的,且后期降水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0.
结合深圳前海某银行、办公楼工程实例,介绍了填海区软土深基坑"坑中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三月,春风送暖,人们沉浸在“两会”召开的喜悦中。当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工业总体规模已经不小,但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不高,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一项紧迫任务”的时候,我坐在会场,心情异常激动。它说明,早在13年前国家建材局提出的中国建材工业要走“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道路,是正确的。这也勾起我对一段往事的回想……  相似文献   

12.
"大"和"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度和效率是大工业化时代的标志."大"和"快"是当代中国建筑师普遍面临的问题:在席卷全国的建设大潮中,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设速度都是史无前例的.建筑师们所承担的工作,与膨胀的建设规模相对应的往往是被大大压缩的设计周期.但是,对发展指标和速度的追求却驱赶着中国建筑师们不得不"大"干"快"上!  相似文献   

13.
"读"与"展"     
《建筑知识》2008,28(4)
展览中心是一个城市甚至国家对外交流的平台之一,某种意义上说,展览中心以及展会的层次能体现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地位。图书馆是精神世界的乐土,它的意义在于体现民众对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体现对国民的精神层面的满足。展览中心和图书馆,乍看之下,两者并无多大瓜葛,但在2008年这个特殊时期的北京,随着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二期工程和中国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的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这两者的并置,从中似也能读出些许意味。  相似文献   

14.
"趣城",尝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带来新的微型趣味空间,解决城市问题并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从字面意思来说,"趣城"首先就是"趣",方案要有趣,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高大上"项目,而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另外一种解读,是一种轻型的空间提案,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空间策略.另外一个就是"城","趣城"项目针对是城市公共空间,尽管它的尺度很小,但是所有的出发点均基于城市角度,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城市策略.因此,我们认为"趣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城市空间实践项目,它尝试从中间往上下探索,是一种结合了极大尺度与极小尺度创新的实验.因此,有趣(Fun)且有效(Effective),这是我们开始思考"趣城"项目的最原始的出发点,每一个提案都要至少满足这两个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十几年前,商品楼盘多喜欢称"花园"、"广场",那时还引出不少讥评,说你那不过是些楼房,怎么能这样叫呢?其实那称谓是从GARDEN和PLAZA译转过来的,一度在香港非常流行.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与"现代"之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人们思想观念中关于“传统”和“现代”的种种误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文化的含义以及现代化的本质等问题予以深入的论述,进而针对当代中国城市和建筑发展中如何正确理解“传统”和“现代”,如何正确思考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住宅设施》2009,(8):32-32
8点15分,方太的上班时间,展厅接待主管谷陶已经在忙忙碌碌的做接待准备。今天的来宾是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油烟机分会一行,共四十人,几乎网罗了全国的厨电知名企业精英人员,更不乏国内排得上名的厨电巨头。谷陶介绍,今天总共要接待五批客人,这是今天的第一批。  相似文献   

18.
境物之间     
“即境即物,即物即境”,这是大舍为他们在北京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研究中心举办的X-微展所起的名字.“即”意为接近,境是指“一个空间及其氛围的存在”,而物是指“建筑的实体”.[1]从题目中不难读出,大含将自己的建筑历程定义为对“境”与“物”这两个建筑本体主要构成元素的探寻.它像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却因为目标与路径的迷惑而产生曲折与跌宕.这种情节也暗藏在这个命名中:“即境即物,即物即境”,词序的转换在这里有着特别的含义,它用一种简单而分明的方式体现出大舍在“境物”之间的权衡与选择.如果说,大舍早先的设计策略更倾向于“境”的营造,那么,他们近期作品中的一个新动向是“物”的构筑开始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这种变化戏剧性地体现在龙美术馆与大舍之前作品的强烈差异之上,在设计策略与建筑语汇背后,所隐含的是建筑师对于建筑本源价值与实现手段的不同思考.  相似文献   

19.
高技派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的采用与构件的装配化、标准化方面;20世纪70年代则以强调和表现现代工业技术为主要特征;20世纪90年代,在现代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下开始蜕变,转向改变自身以适应信息时代高技术与高情感相融合的要求,以及更加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城市文脉、生态环保及人类的感情需要等高情感环节上,而成为建筑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潘莹  施瑛 《华中建筑》2009,27(1):149-154
岭南文化的“重商”思想的发展成熟影响了明清以后“岭南派”建筑的形成,“岭南派”建筑注重实用、追求享受的功能观,张扬显露、追逐潮流的装饰风格,人神共居、求财祈福的环境意象和中西合璧、多元兼容的建筑文化特征都深深根源于“重商”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