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进行了寺庙景观,禅宗景观以及道观景观是如何通过造景以及植物的配置来达到它们独特的环境现象的研究。从寺庙建筑布局,景观主要造景元素以及景观铺装材质等不同角度对中国寺庙园林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古典禅宗寺庙园林空间布局和元素对现代景观园林环境设计的意境塑造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历史村镇文化景观作为人类生产与地域文化的反映载体,在城镇化进程中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全球化与资本的深入,历史村镇文化景观的地域性"文化形态"与"景观结构"面临巨大的冲击。从历史村镇文化景观的内涵认识出发,总结历史村镇文化景观的研究领域、研究主题、实践模式及方法技术等研究现状与进展,探讨城镇化、旅游业、社会流动以及自然灾害作用对历史村镇文化景观变迁的影响,进而从理论体系拓展、实践研究转向与方法技术深入方面提出历史村镇文化景观保护研究趋势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华中建筑》2021,39(9)
传统古镇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景观财富,然而在旅游介入过程中,古镇文化景观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遭受到一定的破坏,对旅游发展呈现出不适应性。该文在探索旅游适应性涵义的基础上指出其与文化景观保护与传承的关系,结合三河古镇的实地调研与考察,从古镇文化景观构成中提炼出物质性景观要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基于旅游适应性理论,研究三河古镇发展旅游过程中在景观风貌、文化表达以及旅游介入带动的商业发展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最后提出在形态、文态和业态三个方面保护和传承三河古镇文化景观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吴赛男 《山西建筑》2012,38(17):3-4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传统建筑文化景观特色,建筑景观的整体性与多样性统一形成了城市的特色,结合义乌市的建筑景观特色分析,从布局的半开放性、设计的地域性、装饰的工艺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城市传统建筑文化景观的整体性保护,从而使传统文化景观在新建筑、新城市中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景观的属性入手,分析并更新了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及类型。根据康区佛教文化景观现状,将康区佛教文化景观构成分为三个子系统,分别是自然要素系统、人为构造系统和文化精神系统,其中自然要素系统包括山水植被和自然地理空间要素;人为构造系统包括建造空间、理想布局以及建筑及行为要素。文化精神系统由僧伽组织、宗教仪轨以及纯粹宗教意志等要素组成。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划分了康区佛教文化景观的三种类型,并对构成要素与类型进行了独立与从属关系的复杂性论述。  相似文献   

6.
柳婕 《华中建筑》2011,29(1):112-115
通过对文化景观和城市风貌设计关系的研究,阐述了文化景观在整个城市景观风貌设计中的作用和存在方式。对景观设计与文化保护的关系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思考,用分散与整合的方式将文化景观和城市风貌设计结合起来,并在贵州省安顺市的实际项目中得到了实践论证。目的在于把文化景观这一宽泛的概念浓缩到实际生活中,让文化景观真正体现于生活的同时,增加整个城市景观的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7.
面对我国历史文化景观的旅游开发现状,提出以文化游憩为导向的历史文化景观研究方法,提出从文化、游憩及其时空布局来进行历史文化景观发展策划与规划的理论方法,着重论述了文化、景观、游憩的三元关系以及传统文化在景观中的物化。以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为例,论述了其文化游憩定性、定位、文化景观的发掘及其传统文化的景观物化。  相似文献   

8.
杜春兰  周容伊 《中国园林》2023,39(10):44-50
寺庙是古代城镇生活与社会文化的空间载体。三峡地区的寺庙景观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基因与生态营建智慧。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结合ArcGIS软件、数理统计等分析方法,对三峡地区寺庙的空间分布特征、驱动因素以及成因机制进行解析,提出影响要素之间的互动平衡机制,并归纳“借势”“变通”“善用”“适应”等景观营建智慧,以期为三峡地区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谭刚毅  曹劲  廖志 《华中建筑》2002,20(5):86-90
该文首先对中国古代建筑的通用式设计与古代小说的结构进行了类比,并简单分析了建筑和小说共有的形象迭用和纹理组织的手法,然后结合江西大金山寺规划与建筑设计阐述了山林寺院规划中带故事的形式、文化景观与景观文化以及寺庙的典型配置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校园环境景观建设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景德镇陶瓷学院新校区环境景观设计,阐述了其具体设计理念及景观布局方式,为我国高校文化景观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博山古窑址村落作为当今极少存有古窑址的聚集地之一,在当今地域文化景观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文章以博山地区古窑址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与测绘,基于地域文化风貌,分别从古窑村落的物质景观和价值景观两大层面对村落景观特色进行剖析,通过认识、分析和归纳古窑村落的景观形态,提炼出该村落一些形态构成模式,最后总结与评价古窑址村落的景观内涵。  相似文献   

12.
别府地区的温泉文化景观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之一,这种景观包含物质形式的地域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也承载着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地域文化体系,展现了别府地区人们与自然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丰富文化内涵,能够阐明这一地区景观独特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以及景观价值。通过对别府传统温泉文化景观历史发展以及景观现状和景观构成要素的研究,结合实例分析别府地区景观独特性的表现形式与维护方式,挖掘别府温泉文化景观形成背后的动因,并总结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政教合一"、"寺院供养"、"寺院教育"的制度背景下,各类宗教场所尤其是寺院对西藏城镇的形成、发展以及空间组织具有显著的影响,是西藏城镇空间中最具特色的构成要素,以至形成了独具藏区文化特征的寺庙型城镇。本文以典型寺庙型城镇桑耶镇为例,分析寺庙对其选址、布局、城镇发展的影响机制,总结寺庙影响下桑耶城镇空间的形态特征,并从形态延续、结构控制和风貌塑造三个角度,探索寺庙型城镇的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玄武湖景观区发展的扩容与开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从文化、游憩及其时空布局来研究历史文化景观发展策略和方法,研究了玄武湖历史文化景观的演化,论述了玄武湖发展的扩容与开放的方法措施。提出从整合景观空间环境、增加旅游功能、弘扬历史文化意境3个方面的“容量”扩充,以及玄武湖原环湖道路的公园部分免收门票等一系列将玄武湖景观区部分地带面向市民游客开放的规划布局与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是自然环境与当地居民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其生态完整,文化特色鲜明。作为文化和生存的载体最能反映出该区域的独特性。文章以景观基因图谱为视角,以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构成为研究对象,结合了分子生物学里面的“基因图谱”理论,对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构成进行分析,并将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进行基因提取,进而构建该区域的聚落景观“基因图谱”,为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切入,运用文化景观基因识别技术,构建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体系,从环境、布局、建筑以及文化等方面对石门河沿线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特征进行挖掘并解析,再运用GIS对区域内传统村落分布特征、地理环境、水系河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石门河沿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方面:环境对村落选址影响较大,形成了山中谷地、背山面水、近山山麓的选址类型。布局方面:村落整体布局可分为组团型、条带型和离散型三种形态。街巷结构可分为网格型、鱼骨型和树枝型。建筑方面:院落以合院式布局居多,材料大多为砖、石和木。文化方面: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民俗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川西地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受藏传佛教影响,聚落形态多为多处村庙结合布局。寺庙对川西少数民族乡村的形成、发展以及空间组织具有显著的影响,是乡村空间中最具特色的构成要素,形成了许多独具少数民族文化特征的寺庙型乡村。以四川省九寨沟县朗寨村为例,达吉寺对其选址、布局和乡村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随着九寨沟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原来以寺庙为核心的"单核"发展呈现"双核"发展的转变。尝试从宗教文化承继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探索川西寺庙型乡村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嘉绒藏族是藏族社会中的重要文化组成,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村落选址与布局能映射出当地独特的宗教文化,而对于嘉绒藏族选址及布局的研究较为少见。嘉绒藏族主要分布在以马尔康市为中心的四土地区,因此文章选取了以马尔康市为代表的7个国家级嘉绒藏族传统村落,经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踏勘以及GIS数据处理,归纳总结出了嘉绒藏族传统村落的选址布局特征与规律,结合村落演变与当地宗教信仰与文化特征,总结出了宗教场所对村落整体布局的影响,最后得出了村落选址与布局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9.
俞晓牮 《山西建筑》2010,36(31):20-22
以野餐点的历史解读为例,对美国人文景观的演变以及各个时期的景观形态和内涵进行了叙述,并总结了给我国文化景观保护提供的一些启示,从而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益阳市地域性文化景观的保护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益阳市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对象,以保护及延续地域性文化景观为研究内容,通过挖掘地域性文化景观的内在价值和特点,从分析建设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出发,总结归纳了产生问题的原因,着重强调设计与保护地域性景观的和谐完整性和特色性(传统景观风貌、特色民俗文化、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探索出对地域性文化景观保护的措施、途径方法,同时结合现代的设计手段及创新技术。在保护好地域性文化景观的基础上,创造设计出新的城乡地方特色文化景观,使得益阳市新农村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及特色之路起到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