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为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造园大师,张南垣的出身与家世尚未得到详细研究。通过梳理历史材料,对张南垣父、祖及以上的家世进行了详细考证,并对张南垣后人进行了考查,得到张南垣家族基本的世系表。张南垣出于上海龙华张氏,累世以诗书进身,在当时的松江文人圈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其家族提供的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社会交际网络对张南垣的造园活动起到了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南垣是我国近代造园大师之一,尤其在古典园林叠山艺术上造诣颇深,他又是一代知名的实践家,有很多珍贵的作品留传给后人。为纪念他诞生四百周年,我们请曹汛同志撰写了《造园大师张南垣》,内容有:一、张南垣的生平事迹,二、张南垣的造园叠山艺术;三、张南垣的造园叠山作品;四、张南垣造园叠山艺术的传人和影响等部分,文章将分期登出,以供读者研究、学习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曹汛 《风景园林》2018,25(11):14-16
寄畅园是张南垣一派造园叠山的重要作品,是张南垣及其传人作品中时间最早的一例,传承了张南垣造园理念的精华,营造出真实山林的境界。寄畅园由张鉽主持改筑,他与秦氏后人秦松龄合作,将其打造为一座一流的名园。如今政府部门应与秦家共同研究和保护寄畅园,秦氏的家族精神是寄畅园的核心之一,是值得复兴的中华文化。寄畅园在保护管理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恢复明清造园盛期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4.
尧云 《华中建筑》2014,(2):141-144
计成及其《园冶》的造园思想如何形成、以及与同期其他造园流派间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园林史研究的重要关注点。该文以淞沪造园大师张南阳、张南垣与计成的园林理念与造园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娄东-淞沪语境中比较解读计成及其《园冶》造园思想的源流,特别关注其与娄东-淞沪造园大师的脉络关系,揭示娄东——淞沪造园意匠作为《园冶》成书重要源头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曹汛 《建筑师》2007,(5):96-103
张熊是我国首屈一指的造园叠山大师张南垣之子,南垣有四子能传父术,次子熊、季子然最为知名。张南垣生于明万历十五年,至迟在万历末泰昌初已因造园叠山巧艺知名公卿间,张南垣卒年不详,大约在康熙十年前后卒去。张南垣应该是明末清初的造园叠山大师,旧日的记载和园林史专书及论文,多称张南垣为清代造园叠山家,殊有误,由于我多年的考证和论文的发表,现  相似文献   

6.
邵星宇 《建筑学报》2021,(11):116-123
通过回溯明末至清代有关张南垣造园风格的文人记载,在对关键文本——吴伟业《张南垣传》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其背后所包含的清初文人遗民的主观意图,辨析了其所反映出的张氏之山的实际面貌,认为传统文献中出现的对张南垣造园风格进行"多样画意"解读存在两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张南垣自身所体现出的造园活动的高度职业化、造园风格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直观地反映了传统文人主动运用文人画论构建有关"园林"的艺术话语体系的意图.  相似文献   

7.
张轶凡为造园大师张南垣之子,其事迹仅见于《祁彪佳日记》。祁氏在日记中对与张轶凡的交往及其在寓园的改造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张轶凡改造寓园对于了解和研究张氏叠山造园的内容、风格、工期,及张氏风格在越中的传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研究案例,从实例角度总结并印证张氏叠山造园的特点、内容与工期,并对张氏叠山造园风格在越中的传播和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晚明造园名匠张南垣以其独特的造园风格,引领了以吴中为中心的江南文人造园的新风尚,张南垣与其子一同形成的张氏造园风格对晚明乃至清代的园林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越地文人祁彪佳在建造寓园的后期,延请张南垣之子张轶凡为其改造寓园,并将此事记录在日记之中。这是如今发现的有关张氏在越中造园实践活动的唯一文献记载。在此以寓园为例,探究张氏造园之法对越中园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园在山中:再探张南垣叠山造园的意义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凯 《风景园林》2020,27(2):13-19
学术界对园林假山营造的理论同历史、遗存及现实状况存在差异,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叠山造园的典范。在曹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张南垣叠山造园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指出张南垣以真山境界为目标,通过"以少胜多"的方法,达到"境生象外"的画意,获得"园在山中"的体验,从而出色地实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山水栖居理想。张氏叠山在中国园林史上的意义,不仅在于所达到的造园艺术成就和引发的造园风格变革,还在于造园追求上的高度,以及其创新方法同这一目标的极佳匹配。张氏叠山是园林史发展至当时所能达到的最具艺术审美价值和实践可操作性的造园方法,为后世树立了杰出典范。其后历史上的多位叠山造园师继承并发展了他的方法,也为当代高品质的叠山造园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10.
周向频  陈路平  王庆 《风景园林》2021,28(1):112-117
晚明越中园林整体呈现广泛的造园实践与较高的艺术水平,但相关领域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所欠缺。以晚明时期越中地区极为显著的望族现象及家族营园风气为切入点,以张氏、祁氏、陶氏家族为例,分析其繁盛园林文化产生的背景与原因,探究不同家族各具特色的营园实践思想和家族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对形成园林地域特色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文人家族为晚明越中造园的主要推动者,并依靠数代间的持续实践,发展出个性鲜明的特征:如张氏崇尚“匠心”、强调“内省”;祁氏以对山水的责任感维系造园热情、明确造园观念;陶氏则擅长利用奇特的采石宕地貌造园。同时这些个性特征又依托各家族间的广泛交流,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地域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青州偶园.始于明代王府花园,康熙二十一年左右建假山.兴盛于康雍乾三朝,乾嘉之际部分成为公共园林.冯溥家族世守近三百年.流传沿革明确,是明末清初中国北方传统文人园的珍贵遗存。通过历史文献和现场调研究,偶园宅园格局风貌可基本复原。偶园假山“一邱一壑”,具有独特的北方山水空间意象.其掇山、叠石、理水、植树的具体手法具有明清之际“山子张”家族叠山技艺的典型特征,为我国园林假山珍品。冯溥与张然在北京营园活动的关系,使偶园成为中国造园史的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12.
李红  傅凡  李春青 《风景园林》2012,(6):99-100,103
明末,江南出现了三位在中国造园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即计成、文震亨和张南垣,他们三人在各自的社交范围里以造园或品园而闻名,其作品也影响了后世造园。经文献资料研究,此三人生活的年代基本相同,生活的地点也接近,而且其社会交往也有一定的重叠。本文从三人的生活年代和社会关联入手,试图找出三者之间潜在的联系。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横向比较,发现三者在造园理念上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
沈伊瓦 《新建筑》2006,(2):107-112
建筑大师张开济,亲身经历了20世纪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见证了新中国建筑事业的曲折历程。他丰富的建筑人生,几乎囊括了那一代建筑师在时代洪流中可能选择的道路;他的建筑理想和设计理念,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传统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与内心的挣扎,现代社会精英的敏锐和开放,在张开济的身上奇妙地融合起来,使他成为我国第二代建筑师的典型,也浓缩了第二代建筑师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南园滨江绿地是上海中心城区融合老公园改扩建、工业遗址保留改造及滨水区域建设于一体的建设实践。在规划设计上重点体现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旧城新貌的理念与精神;是中心城区充分利用各项资源、营造人居适宜环境的良好范例。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可给其它公园绿地的扩建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贾珺 《建筑史学刊》2021,2(1):86-99
北京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组成部分, 历史上盛极一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考证,对明清时期的 26 座北京私家园林作进一步的探究,梳理新的园史沿革资料,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园林布局、造园意匠作更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清初扬州东园是盐商乔豫之子乔国桢所筑的一座规模宏大的村庄郊野园林,现已无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图像和历史文献,图文互证,对东园方位、选址及其内部景致格局进行考据、研究,重点对其平面格局复原作进一步探讨,以期获得对东园新的历史认识,为下一步探究其营造意匠和理念提供基础分析。  相似文献   

17.
明末文人造园家米万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万钟是晚明著名的书法家、绘画家、造园家。本文力图从米万钟的文人修为入手,分析其书法、绘画中所表达的感情、性格、爱好,提炼出与文人园有关的元素、情绪。并以这些诗词图赋作为研究史料,对其三座私园的历史变迁、景点布局、园林特色与园林活动等方面进行解读,并总结分析米万钟的造园特点与园林思想。米万钟的私园是其进行文人活动的重要场所,而其文人修为成为其营造园林的指导思想,米万钟的造园活动正是古代文人营造文人园的典范,其造园思想也为古代文化遗产涂抹了重要一笔。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一个瓦罐的不同修复方式引发思考,通过一个虚拟的苏州博物馆设计,探讨在历史街区保护和新建设项目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建筑师如何抉择的问题。设计案例围绕“本土建筑”的论题,从空间研究出发讨论传统园林的空间多变性在新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