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浙江斯宅村的"传统村落声景观",对其进行调研与分析。利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数据测量等研究方法,解读斯宅村"传统村落声景观"的特点。从自然声景观、生活声景观、历史文化声景观,以及联想声景观等切入点出发,得出:此地的"村落声景观"优美悦耳,能为人们带来情感享受和精神愉悦。以"传统村落声景观"为指导,制定的村落保护策略具备可行性,亦为村落保护提供新的方向。此外,探索"传统村落声景观"还可为声学研究引入生活、社会、文化等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2.
以传统村落为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对象,分析传统村落景观与一般乡村景观和乡土景观的差异,提出了传统村落需要"弱景观"的理论,并定义了弱景观的概念。同时,从整治设计、改造设计、引入适度设计3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在传统村落景观实践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弱景观营造,以及3类景观营造方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从研究传统村落入手,在传统村落初始选址、建筑布局、景观与民建筑相辅相成三个方而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现代设计应为景观与建筑的整合设计,即景观先行的方法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村落空间的相关概念、分类、景观特征等方面进行解析,并对其空间类型进行整合,总结其景观特征。研究范围以传统村落特征及韵味比较浓厚的江南地带为主。  相似文献   

5.
南疆地区传统村落景观是当地特殊地理环境和人文印迹层积叠加的产物,拥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属性和人居空间符号特征。以"景观-基因"的异变辨识视角探析传统村落千百年来有序传承的深层基因内核,不仅有利于揭示地域聚居历史演化的动力机制,更可使现今的乡村振兴保护开发工作对地域特色基因的保持有相互印证参考之利。尝试引用文化地理学领域的景观基因理论与方法,通过村落选址、整体格局、街巷交通、平面类型、建造材料5个不同基因载体对象层面对南疆地区传统村落的景观基因特征及其异变类型进行识别与解译,从保护振兴的价值视角探究概括出其历史演变过程的"基因"承变、类变、突变形态特征,并针对当前传统村落的基因异变现状提出后续的检视修复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当下,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如何改造更新,空间如何才能被激活?文章首先对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和"活化"进行概念阐释。接着,以朱塘村为例,从理性分析出发,运用空间句法软件对村庄新旧景观空间进行对比分析,再从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由表及里地提供一条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活化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7.
城乡失衡和管理失控使得大量传统村落遭到破坏, 乡村景观风貌的解析与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福建省 泉州市肖厝村为例,在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获取村落整合信 息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村落的风貌景观进行 分类提取,并从宏观到微观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出基于数字 技术的传统村落景观风貌分析方法。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 可以快速完成数据采集并提供乡村的三维模型,有助于提升 传统村落风貌景观的研究效率;2)通过对数字表面模型的智 能识别,可生成多个三维矢量化信息图层用以叠图比对分析; 3)数字技术通过对点云数据的计算,可形成传统村落风貌要 素的量化统计并归纳其整体性特征,还可以推演出乡村风貌景 观的时空演变趋势;4)数字技术分析方法需要与传统的调研 分析相结合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村落风貌景观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蕴含独特的乡土景观遗产,具有独特的保护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传统村落及乡土景观却日渐消失、衰败,在新农村建设及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缺乏对乡土景观的保护和传承。本文以顾家台村为例,探明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和类别,分析传统村落现状问题,明确乡土景观的发展和保护策略,对乡土景观的保护与传统村落的发展规划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是乡村文化遗产的活化石,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相关研究,有利于维护民族文化多元性,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将景观基因理论引入村落研究,建立景观基因的识别指标与路径,构建系统性、可视化的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图谱,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特征。该文以“满族发源地”赫图阿拉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形态分析以及文献资料收集,对景观基因进行识别与提取,构建选址基因、布局基因、建筑基因与文化基因图谱,并分析建筑空间的演进与影响因素,为深化学科研究和保护满族传统村落提供了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0.
黎林  彭重华  马卫华 《山西建筑》2007,33(14):10-11
总结了岭南传统水乡村落常见的河道景观类型,对岭南传统水乡村落外部空间河道景观的组成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岭南传统水乡村落外部河道景观的空间形态及边缘处理,探讨了该水体营造景观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11.
从景观符号看传统景观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群  高翅  裘鸿菲 《华中建筑》2006,24(8):135-136,167
以景观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为依据,从采用传统形式,传统形式的再生,引用其它文化符号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对传统景观文化进行传承。  相似文献   

12.
乡村景观视角下传统村落现代营建监测数据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现实困境,拟解决在传统村落现代营建监管工作中,缺乏动态监测数据库平台的问题;通过建立乡村景观研究视角,进行传统村落的再认知;从实践出发,明确数据库构建的目标与原则;开展比对分析,确定空间数据库类型;构建“村域环境”监测内容;按照“人工景观”、“经营景观”、“自然景观”的景观分类,与“土地斑块”、“群体组合”、“单体要素”尺度层级,制定传统村落乡村景观的动态监测数据内容体系;最终完成传统村落现代营建动态监测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可用于比对传统村落“新”、“老”乡村景观的特征,为传统村落现代营建的动态智能监管、档案资料存储、保护规划编制、乡村景观研究等工作,提供数字平台与虚拟模型。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川西平原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独特的背景之下,通过对川西平原农村重点区域景观色彩的广泛深入的田野调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系统划分为地域环境景观色彩意象、田野种植景观色彩意象、林盘聚居景观色彩意象展开深入探讨,专注于视知觉综合的色彩特质研究,揭示色彩属性与色彩意象之间的定向关联,进而将色彩样本和语义属性整合在视觉化的意象认知空间上,为积极探索将传统川西农村景观色彩沿袭与传承、活化与发展到新农村建设的项目上提供相应的意象认知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的地域性与复杂性 影响,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表达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 方的根本差异性所在。为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避免“千村 一面”,以陕西关中地区现已公布确认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为 研究对象,运用人类学中的地方性知识理论,提出传统村落 景观地方性知识的概念内涵、分类体系和提取路径。从大地 格局景观、选址布局景观、空间形态景观、街巷格局景观、 院落布局景观和民俗文化景观6个方面,开展关中地区传统村 落景观地方性知识的提取与谱系生成,从而构建起传统村落 景观“人-地”关系语境下的知识网络,使其具备探索、分析 和解决“在地性”风景营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茨沟营村于2012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传统村落.该村落历史悠久、格局完整、历史遗存丰富,保留了完整的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运用景观基因"胞-链-形"结构分析理论,从村落景观基因形特征、街巷景观基因链特征、景观基因胞特征3个方面对茨沟营村的景观基因进行识别与提取,建构景观基因图谱,提出发展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6.
海岛渔村作为独具海洋特色的文化景观空间,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开发潜力。识别海岛渔村景观基因并构建其景观基因信息库,益于从整体视角实现对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以东沙村为例,采用ZMET识别其景观基因,引入符号学原理,借助N级编码理论,建立其景观基因信息库,结果显示:东沙村景观基因信息库主要包括布局基因、建筑基因、环境基因、文化基因4大类包含46个单元。未来对于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信息库的构建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动态可视化更新,以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是重要的地方文化载体和旅游资源。绿道的通过能为当地村落带来游客,增加村民收益,同时能够引起人们对传统村落的关注和保护,为绿道的发展创造地域特色。该文以增城绿道为例,把绿道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作为一个研究整体,将两者的发展连接在一起,并围绕如何让绿道有效地整合传统村落最终达到可持续、共赢的目标来展开。首先对增城绿道周边的传统村落资源进行梳理,针对现状总结绿道中传统村落的景观整合思路与方法,并进一步阐述绿道沿线村落景观元素的整合设计过程。希望能对广东绿道热潮衰退的现象带来一定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传统村落孤岛化、破碎化问题提出客观而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琳  杨珂 《园林》2022,(7):20-27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地域精神。使游客获得对乡村景观价值的理解和认同,使居民获得对地域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二者对传统村落的主动保护行为,是发展传统村落旅游的重要意义。以云南大理沙溪寺登村为例,通过场所依恋感知量表和景观偏好认知地图等方法对村民和游客的景观感知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显示,村民的景观特征感知普遍低于游客,景观依恋感知普遍高于游客;村民与游客都对保留了传统风貌与文化精神的典型景观具有更高的感知与偏好。针对以上问题与发现,从空间规划、游线设计、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提高村民和游客景观感知和场所依恋的策略建议,使乡村旅游能够成为促进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传承乡土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乡村携带着传统文化基因,是保存、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景观意象营造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是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要解决的急迫问题。对乡村及其概念形成、发展与演变进行了探讨,对传统文化审美视角下乡村景观意象的基本类型进行了建构。乡村景观的基本意象可分为生产意象、田园意象、山水意象、聚落意象和文化意象5个类型。并对3处典型的杏花村景观意象营造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意象营造应注重乡村景观意象的积累和挖掘、注重基调意象或核心意象特征的凝练、注重意象体系的差异化构建。希望能够对乡村景观意象营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观物取象"到"境生于象外"正是景观符号的创造演变过程。一元素,一符号,一场革命,景观有了符号的叠加仿佛有了意境的环绕,就像清代叶燮说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通过景观意象下对符号进行诗化的解读,运用"错词造句""倒装造句""复合从句"这3种符号语言模式对景观符号的创作模式进行解读并整理出其表征模式,继而探讨诗化的符号在景观意象的创作中与传统文脉记忆的关系,以及如何用景观符号去传承地域性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