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有效遏制可行性缺口补助PPP项目中社会资本不努力经营、谎报运营收益等机会主义行为,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政府激励与约束视角出发建立两阶段效用模型,分别求得社会资本方最佳努力水平、运营收益谎报系数以及政府方最佳绩效激励系数、经济产出奖惩系数,为此类项目政府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PPP 项目中双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根据显示原理设计了三阶段契约机制,政府方根据社会资本能力水平提出不同的契约菜单,在激励相容约束下社会资本将如实汇报己方能力水平。构建了关于政府方和社会资本的动态博弈模型,求解得到政府方提供的股权分配比例和运营补贴、社会资本方努力程度的纳什均衡解,以及相关推论和管理学启示:在当前投融资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随着高能力社会资本比例逐步提高,低能力社会资本努力程度恐大幅下降,政府方期望收益也面临较大的风险,所构建的契约机制将发挥优中选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流域综合治理PPP模式的难点,然后在收集已招标完成或处在前期采购阶段的29个案例基础上,从采购方式、PPP项目公司股权结构、对社会资本的要求以及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流域综合治理PPP模式宜采用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政府应少量股权投入项目公司,对社会资本的要求应包括融资和专业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限价房项目为例,分析不同产权结构下私人部门自利性和公益性努力水平对PPP 项目合作效率和政府激励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控制权配置能促进PPP 限价房项目的合作效率,增加公众的满意程度;有效的激励措施能抑制私人部门自利性投入,提高其公益性行为的努力水平,从根本上促进目前限价房在建筑质量、小区治安和环境等方面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社会总效益最大化。为政府缓解财政压力而采用PPP 模式提供限价房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政府在 PPP 项目中采用两阶段招标以期发挥潜在社会资本方的技术创新优势,但由于政府和投标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不具有技术优势的投标人中标。通过构建投标人博弈模型分析两阶段招标对社会资本方投入新技术的激励机制。研究结果表明,PPP 项目两阶段招标能够保证建设市场中对该项目具有技术优势的社会资本方中标,而且激励其努力投入新技术。然而,当新技术具有不确定性时,两阶段招标可能导致投标人选择投入可靠性较低的新技术。此时,政府可以设置适当的违约金抑制投标人的投机行为,保证两阶段招标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PPP 项目动态绩效激励机制中棘轮效应的作用机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建立PPP 项目单阶段静态绩效激励模型和两阶段动态绩效激励模型,通过动静态模型结果的对比,分析了棘轮效应对社会资本方努力程度、社会资本方经济效益、政府综合效益的影响;引入市场声誉机制寻求应对棘轮效应的措施,模型结果表明声誉激励有助于弱化棘轮效应,但并不能完全消除棘轮效应的影响;并提出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相结合的动态绩效激励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8)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思路,扩大开放公共服务市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健全激励补偿机制等办法,吸引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不同于传统的政府采购项目,在PPP模式下,项目投资大,合同的内容非常复杂,难以一次性地在采购文件中完整、明确的列明;政府也不再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而是向私营企业"描述产品要求",与私营企业签订长期的采购合同购买服务。在具体的选择方式上,根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PPP项目采购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磋商和单一来源采购"。由于国家没有专门针对PPP的立法,因此在实务中选择社会资本整体上适用《政府采购法》和《招投标法》,实务中经常出现相互冲突的现象,令地方政府不知所措。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对PPP项目出台的规章、办法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存在很大的争议,因此有必要对PPP项目的社会资本选择程序做出论述。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
当前,由于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社会资本方在参与养老PPP项目的过程中,存在获取超额利润、降低养老服务质量等机会主义行为。针对上述问题,从政府视角出发,结合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理论,采用KMRW声誉模型构建养老PPP项目监管博弈模型,通过效用函数及概率分析判断社会资本方的各阶段行为。博弈结果显示,社会资本方会根据博弈阶段的特征决定是否继续合作,在此基础上,针对社会资本方行为提出合理的监管建议,为健全养老PPP项目监管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PPP项目具有投资大、运营周期长、风险因素复杂等特点,寻求合理的风险分配机制,提高前期谈判效率在PPP模式快速发展的今天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针对PPP项目的需求风险分配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建立两阶段博弈模型,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在各阶段最大化其目标函数,分析影响政府方付费机制选择的各因素,据此为需求风险的合理分配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4)
保障社会资本方合理收益持续稳定是PPP项目顺利实施的经济基础,项目收益通过现金流实现。缺口补助PPP项目获取收益的有效现金流主要有工程费用现金流、使用者付费现金流、运营维护费现金流、资本金现金流、还本付息现金流等。通过对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现金流规律分析,找出有效现金流,并研究有关因子对有效现金流的影响,从而引导政府方及社会资本方在PPP项目规划及实施方案沟通完善中,能够重视项目规划方案及财务指标测算,合理制定项目边界条件,保障社会资本方的合理收益。  相似文献   

11.
为从已实施的成功 PPP 项目中总结经验,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建立了 PPP 项目成功标准清单,收集了财政部PPP 中心的 40 个国家示范项目,根据成功标准清单对这些项目进行筛选,从中识别出 29 个成功 PPP 项目作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了成功 PPP 项目的 6 个共性特征,即强大的社会资本、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竞争透明的采购程序、合理的定价机制、有力的政府支持、有效的政府监管,据此对 PPP 的推广和 PPP 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How to confirm the minimum revenue guarantee and toll revenue cap depends on the relevant experience of decisionmakers in PPP projects. But there is no effective standard because minimum revenue guarantee and toll revenue cap areoften subjective and thus leads to the unreasonable risk distribution in PPP projects. Based on the real option theory and PPP case,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government’s minimum purchase guarantee level model to determine the government minimum purchaseamount in PPP projects,and developed a revenue ceiling model to clarify the corresponding revenue ceiling. The findings arevaluable to the interest distributing and risk sharing of PPP projects,so as to improve the project performance and promote thesuccess of the project.  相似文献   

13.
刘华  袁婷 《建筑经济》2016,(7):50-53
为提升PPP项目竞争性磋商指标的专业性,结合竞争性磋商的特点分析已有PPP项目评审指标,梳理其描述不准确、变动效率不高、覆盖不全面等问题,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并对相关注意事项进行阐述,以此强化竞争性磋商评审指标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寻我国建筑类央企参与PPP 项目中“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对我国建筑类央企参与PPP 项目的可融资性影响因素进行剖析。通过访谈和网络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基于扎根理论方法,采用NVivo11 质性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归纳识别出建筑类央企参与PPP 项目可融资性的影响因素,并深入分析各影响因素对PPP 项目可融资性的影响机理和作用强度。结果显示,项目基本面、政府方因素、社会资本方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是影响建筑类央企参与PPP 项目可融资性的4 个核心因素。研究成果以期在建筑类央企参与PPP 项目前期,为PPP 项目可融资性的评估和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探究 PPP 项目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到 PPP 项目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中,以 BOT 模式 的 PPP 项目为研究对象,将 PPP 项目全寿命周期划分为前期策划、项目融资、项目建设、项目运营和项目移交 5 个阶段, 选取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包括 5 个阶段一级指标和 16 个二级指标的 PPP 项目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了 PPP 项目质量管理评价模型,并将模型应用到实际案例中。结果表明: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 评价可客观地评价质量管理效果,也为 PPP 项目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信用增级是 PPP 项目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而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一种外部信用增级方式,可有效将项目风险向第三方机构转移。梳理分析了 PPP 项目资产证券化的一般信用增级方式,将信用违约互换与政府担保、保险公司担保方式进行了对比,阐述了 PPP 项目运用信用违约互换进行信用增级的结构原理。基于 B-S 模型,对 PPP 项目结合信用违约互换进行信用增级带来的价值增值进行了计算,并对 PPP 模式的风险转移、融资落地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鉴于公共文化 PPP 项目收益性弱、对私人部门吸引力不足的特点,将私人部门公平偏好引入公共文化 PPP 项目的政府补偿机制设计,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两阶段公私 Stackelberg 博弈模型。 以柳州某文化广场 PPP 项目为例分析了私人部门公平偏好对其初始投资决策、最优投资决策及政府补偿的影响。结果表明:博弈的第一阶段中政府初步许诺的运营期补偿力度较小,私人部门公平偏好与其初始决策投资呈正比;第二阶段确定补偿力度时,政府承诺收入率与私人部门期望收入率之差超过其参照点时,若私人部门公平偏好越高,要求政府最优运营期补偿力度越大,项目最优投资规模亦越大。研究结果可为公共文化 PPP 项目的补偿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 PPP 模式,是带动城市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的新特征。公私部门合作需要利用激励约束 机制来调动参与项目建设投资的积极性,以获得经济社会公益与经济效益共赢。通过对实践案例研究发现,有效建立激励机 制,取决于政府在项目建设中为私有部门提供的报酬及其为自身积极努力的程度。激励机制效用是政府独特约束控制权确定 的关键。为了论证研究方法在项目实施中的效用,构建了激励约束机制方法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 PPP 模式的项目运 营决策标准存在差异性,激励约束机制在 PPP 项目运营中作用和风险分担能力最强,收益约束监管难度最高。因此,建立 激励约束机制便于规避 PPP 模式在城市建设运营中的风险且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9.
PPP模式下,由于公共部门吸纳社会资本,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而有效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改善了项目运营效率,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PPP模式受到我国各级政府的青睐。在市场竞争日益强化的条件下,政府公共部门在招标过程中对私人部门合作伙伴的选择对于项目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PPP项目建设全过程出发,对私营部门合作伙伴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综合能力进行分析,构建PPP模式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权理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引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