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公私合营项目(PPP)中,政府往往通过提供担保的形式为投资方分担风险从而增强其投资信心。以PPP 模式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背景,在项目风险分担以及实物期权理论的基础上,对政府向投资方做出的最低收益担保以及政府参与投资方超额收益分享的期权价值进行了估算。通过数值分析说明了政府提供最低收益担保可以降低投资方将来收益不确定性,且依据风险承担应与所得收益相当原则,政府分担了风险就有权分享超额收益,这一期权价值的获得可有效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  相似文献   

2.
在公私合营项目(PPP)中,限制竞争担保作为政府担保的一种形式,分担了投资方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然而,当市场需求超出项目承受能力时,政府则需要通过扩建以满足公众需求而违约。此时,会对投资方做出一定补偿。基于实物期权理论,限制竞争担保是一种看跌期权,具有一定价值。考虑公私双方的风险偏好,对上述期权价值进行分配,为政府设立双方都满意的补偿额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补充政府部门关于如何选择社会资本方的理论解释,建立了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方的 stackelberg 博弈理论模型,分析效益最大化下政府选择何种特征的社会资本对其更有利。结果表明:不论政府方是风险中性还是风险规避,从政府补偿、激励支出及项目初始投资最优来看,风险规避度低、公平偏好度高的社会资本方是其最佳选择,能够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并针对提高民营企业参与 PPP 项目的积极性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投资者的参与意愿是PPP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研究以社会资本投资者参与PPP项目意愿为因变量,以企业属性、外部环境、政府特征以及项目特征为自变量,以重庆市企业作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寻影响我国西部地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驱动力。结果表明,69.4%的社会资本意愿参与PPP项目,其中愿意参与PPP的社会资本中民营企业仅占32.16%。其次,企业利润预期、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公平与客观解释法律政策、政府信用和项目特许期与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意愿正相关;政府干预和项目复杂性与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意愿负相关,政府干预越多,项目复杂性越高,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意愿越弱化。基于此,提出了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提高 PPP 项目中政企合作水平和效率,以政企控制权初始分配作为研究节点,基于政企风险偏好和有限理性状态,构建风险投资期望效用模型,得出不同风险偏好组合下的初始控制权分配情景。并从政企风险偏好组合下的 4 种情景,运用算例模拟论证不同风险偏好对控制权初始分配及政府风险投资期望效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风险中性时社会资本初始控制权份额与其风险规避程度呈负相关且有最低限度,反之与其风险趋向程度呈正相关且有最高限度。不同风险偏好组合对政府风险投资期望效用有不同影响。因此,政府应充分考虑双方风险偏好,确定最优初始控制权分配份额,以促进PPP 项目高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VFM理论与专家访谈得到27项PPP项目VFM驱动因素清单。利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提取出六个主成分因子:社会资本方因素、政府方因素、风险类因素、成本收益类因素、项目特征因素和项目合同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方因素是最重要的宏观驱动因素,合理的风险分配是最重要的微观驱动因素。基于此,构建PPP项目的VFM驱动因素影响框架和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VFM管控流程,提出提升PPP项目VFM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2)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共养老资源日益紧张,PPP作为社会资本融资的新路径得以应用。基于对财政部PPP项目库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将养老PPP分为养老福利院、医养综合体和大型养老社区三种服务模式,通过比较各模式的项目特征和融资结构把握我国养老PPP发展趋势,探索公私双方的供给责任关系与资本参与规律。研究发现,服务模式的差异源自不同层次的市场定位和投资环境,政府与社会资本投资都具有明显的风险规避倾向,其中政府以保证资源充分供给为目标,投资水平与项目公益性程度有关,并通过可行性缺口补贴和让渡分红吸引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以获得稳定收益为目标,投资水平与项目市场化程度及收益性有关,而政府的补偿性优惠措施能够调节该投资偏好。  相似文献   

8.
公私合营(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合理的政府担保对促成政府部门和投资者协议的达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担保实质上是一种看跌期权,然而该提供多少担保,如何使项目风险在政府部门和投资者之间得到合理的分配成为了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实物期权理论基础上,采用讨价还价博弈理论,基于政府部门和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对政府担保的期权价值进行了分配,同时建立了PPP项目超额收益分配原则。数值模拟说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政府提供的担保量呈负相关,与超额收益分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旨在提升社会效益,因此与谁合作能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就成为政府选择合作伙伴时的重要依据.通过构建一个国企和民企混合竞争的社会资本市场,基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视角,站在PPP项目政府方角度,综合考虑政府补贴和项目可运营,探讨不同付费模式下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的最优合作伙伴选择.在给定政府合作伙伴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内投资方视角,针对“一带一路”基础设施PPP 项目投资风险问题,以投资高风险的东南亚三国(柬埔寨、老挝、缅甸)为例,通过调查问卷获得投资风险相关数据,确定高等级风险:政府腐败/不作为、政府信用不足。其次利用贝叶斯网络建立“一带一路”基础设施PPP 项目投资风险网络模型,使用改进的Leaky noisy-or gate 模型完善网络参数。采用团树传播算法获得东南亚三国投资关键性风险:市场收益不足、外汇风险、政府腐败/不作为,运用GeNIe 2.0 软件获得敏感性风险:违背PPP 国际规则。并给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PPP 项目投资风险应对措施和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 PPP 项目中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间的博弈问题,引入 Fehr-Schmidt 行为模型刻画了社会资本的公平偏好,构建了 Stackelberg 动态博弈模型;通过逆向归纳法求解,得到纳什均衡下公共部门的最优股权分配比例和社会资本对项目最优特许价格;以广州市某 PPP 项目为例采用敏感性分析研究了相关参数变化对均衡解的影响,并得到管理学启示。结果表明:股权比例越高社会资本越倾向于提高特许价格,同时社会资本的公平偏好越高,政府部门应提高社会资本的股权比例。本研究可为解决现实 PPP 项目股权分配比例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 PPP 模式,是带动城市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的新特征。公私部门合作需要利用激励约束 机制来调动参与项目建设投资的积极性,以获得经济社会公益与经济效益共赢。通过对实践案例研究发现,有效建立激励机 制,取决于政府在项目建设中为私有部门提供的报酬及其为自身积极努力的程度。激励机制效用是政府独特约束控制权确定 的关键。为了论证研究方法在项目实施中的效用,构建了激励约束机制方法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 PPP 模式的项目运 营决策标准存在差异性,激励约束机制在 PPP 项目运营中作用和风险分担能力最强,收益约束监管难度最高。因此,建立 激励约束机制便于规避 PPP 模式在城市建设运营中的风险且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3.
国家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但与国营企业相比,我国民营企业发展BOT项目还存在明显劣势,BOT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民营企业的挑战。对民营企业投资的某污泥处理BOT项目出现的争议进行分析,发现该项目存在着公共部门协调能力、费用支付、项目变更、技术创新及过程控制、费用计算方式等主要风险。结合BOT项目的风险管理理论和特点、风险分担原则和目标、民营企业的常见劣势,进一步揭示民营企业在政治风险、建造风险、运营风险、市场和收益风险、金融和法律风险等方面的管理和分担失误,最后提出民营企业发展BOT项目的风险管理建议。为今后民营企业参与类似BOT项目,在风险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鉴于公共文化 PPP 项目收益性弱、对私人部门吸引力不足的特点,将私人部门公平偏好引入公共文化 PPP 项目的政府补偿机制设计,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两阶段公私 Stackelberg 博弈模型。 以柳州某文化广场 PPP 项目为例分析了私人部门公平偏好对其初始投资决策、最优投资决策及政府补偿的影响。结果表明:博弈的第一阶段中政府初步许诺的运营期补偿力度较小,私人部门公平偏好与其初始决策投资呈正比;第二阶段确定补偿力度时,政府承诺收入率与私人部门期望收入率之差超过其参照点时,若私人部门公平偏好越高,要求政府最优运营期补偿力度越大,项目最优投资规模亦越大。研究结果可为公共文化 PPP 项目的补偿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从已实施的成功 PPP 项目中总结经验,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建立了 PPP 项目成功标准清单,收集了财政部PPP 中心的 40 个国家示范项目,根据成功标准清单对这些项目进行筛选,从中识别出 29 个成功 PPP 项目作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了成功 PPP 项目的 6 个共性特征,即强大的社会资本、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竞争透明的采购程序、合理的定价机制、有力的政府支持、有效的政府监管,据此对 PPP 的推广和 PPP 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邵宇  刘菁 《工程管理学报》2020,34(2):117-122
制约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 项目发展的关键是合理的风险分担问题。项目参与各方之间存在权力不平等、利益诉求差异等因素,使得地下综合管廊PPP 项目中庞杂的风险无法在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合理分担。依托长春市城区地下综合管廊PPP 项目,针对私营部门各参与方之间的风险分担,引入风险承担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合作机制及风险属性等影响因素,运用熵权-ANP 模型计算风险分担指标主客观组合权重,优化Shapley 值,进而得到风险分担的最优比例。改进后的风险分担机制克服了以往综合管廊PPP 项目风险分担考虑因素不全面、分担方法不科学、承担主体不明确的研究瓶颈,可为地下综合管廊PPP 项目风险分担提供合理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合理分配公租房PPP 项目的收益,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参与公租房项目的合作意愿,选取公租房PPP 项目中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以及项目特许经营单位3 个核心部门为收益分配对象,综合考虑合作意愿、风险分担、投资比例及努力程度对公租房PPP 项目收益分配的影响,采用层次分析法法确定合作意愿因子、风险分担因子,构建基于合作意愿、风险分担、投资比例及努力程度等因素修正Shapley 值的公租房PPP 项目收益分配模型,使用该模型得到的公租房PPP 项目的收益分配结果更加合理,使项目参与各方满意,充分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收益分配对于促进养老 PPP 项目成功实施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养老 PPP 项目预期收益的特点,建立基于区间 Shapley 值的项目收益分配模型,并在综合考虑资源投入、风险分担、合同执行度、绩效贡献度等因素的基础上,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收益区间进行修正。实例表明,修正后的收益分配区间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体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努力水平,从而促进双方的成功合作。  相似文献   

19.
为探寻我国建筑类央企参与PPP 项目中“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对我国建筑类央企参与PPP 项目的可融资性影响因素进行剖析。通过访谈和网络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基于扎根理论方法,采用NVivo11 质性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归纳识别出建筑类央企参与PPP 项目可融资性的影响因素,并深入分析各影响因素对PPP 项目可融资性的影响机理和作用强度。结果显示,项目基本面、政府方因素、社会资本方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是影响建筑类央企参与PPP 项目可融资性的4 个核心因素。研究成果以期在建筑类央企参与PPP 项目前期,为PPP 项目可融资性的评估和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