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光尺     
门光尺又叫做门尺,也称为“八字尺”,在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一带则称之为“鲁般尺”,这是古代木工用以量度、掐定门户尺寸乃至屋宇、庭院、床房器物尺寸的尺子。门光尺历史悠久,使用时在古代是相当讲究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中所讨论的鲁般尺是将其一尺分作八寸,每寸各配一字,以文字吉凶来定尺寸吉凶的“八字尺”。按《鲁班营造正式》、《鲁班经》等匠书所云:“鲁班尺乃有曲尺一尺四寸四分,其尺间有八寸,一寸准曲尺一寸八分,内有财、病、离、义、官、劫、害、吉也。”以八个字来论定建筑、门户、器物等尺寸的吉凶,  相似文献   

3.
压白尺考     
压白尺,也叫"飞白尺",又称为曲尺、门尺,与门光尺一样,亦属于中国营造用尺的占筮尺体系,是在营造建筑,制作器物时,用来度量、掐定屋宇、庭院、门户乃至床房器物尺寸吉凶的专用工具(图1),进制有二,一为九进制,一为十进制,寸位以洛书九宫和天文  相似文献   

4.
1八字墙门的形成 八字墙门是门楼与影壁之结合体,显得造型气派、端庄精美(图1)。古云:“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徽商效仿官府之门显示望族高贵门第,取“宅门八字开,财气滚滚来”之意。并应风水之说,若增强旺气,开门要得其法。《八宅明镜》之门路篇曰:“宅无吉凶,以门路定吉凶”。一幢民居的风水好坏,主要是门的影响最大。《门向辩论三十篇》曰:“阳宅首重大门者,以大门为气口也,气口如同人之口,人之口正,  相似文献   

5.
“鲁般尺”,是中国传统建筑工匠的一种用尺。然而就“鲁般尺”的概念,在历史文献与各地的民间匠师中是不统一,甚至是有点混乱的。它同时指代两种尺系:一种是十进制的木工尺,但在尺面将各寸单位按“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的顺序与紫白九星相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3):35-36
尺度不仅是丈量长度、空间的标准,也是吉凶转化的依据,笔者在《<鲁班经匠家镜>研究》文中深有体会。因此笔者从子思尺、鲁班尺、曲尺在古建筑上的运用角度,来阐述尺的源流、尺度演变、形制中的内容及寓意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尺度的新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益 《南方建筑》2006,(4):77-79
建筑所形成的空间为人所用,建筑内的器物为人所用,因而人体各部的尺寸及其各类行为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寸,是决定建筑开间、进深、层高、器物大小的最基本的尺度。在建筑设计时,除了那些因为宗教、政治以及艺术原因需要夸张、夸大的尺度外,都不会离开以人体尺度为本源来决定建筑尺寸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释“聚”     
"聚"字代表了人类最早的居住形态,文章通过考察该字的演变规律,发现其两条演变轨迹:其一,由"聚"至"邑",后至"城",最后至"城市";其二,由"聚"至"乡",后至"乡村"。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挖掘出其演变规律背后所暗含的城乡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更深层次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正在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灵山脚下,当地的居民,特别是年纪大的人,从来不称鲁班为"鲁班",而称"鲁班爷"。时至今日,滕州市当地人仍敬奉鲁班,并把敬奉鲁班作为当地的一种民风或是民间自发传承建筑文化的一种真实体现。据书本上记载,鲁班不姓"鲁",鲁班的姓为复姓"公输",名字叫"班",历代称"公输班""公输盘""公输般"或"公输子",这是因为古文字中"般、盘、班"3  相似文献   

10.
《新建筑》2020,(4)
《新编鲁般营造正式》是我国古代建筑技术书籍,是明清《鲁班经匠家境》的成书底本。书中的建筑内容是匠人对当时当地营造技艺的真实记录,包含了建筑技术体系的方方面面。由于历时久远,受编写及传承条件的限制,该书存在不少语词错讹和图样缺失。因此,文图校正、补遗及术语考证成为研究、保护与利用的首要任务。文章校对并解读《新编鲁般营造正式》中的大木作术语,以此为线索复原书中的"地盘图",通过探讨术语形成规律与内在逻辑,揭示宋元时期成书地区传统建筑技术特征和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元尺长度早期学者指出与宋尺同,这一观点长期影响着学术界,而后来史学者通过元代文献堪比出的元尺长度长期被忽视得不到学术界的讨论和检验。以建筑开间尺度设计原理检验发现,元代文献堪比出的元尺长度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然后基于定量分析的角度采用数理统计的 T 检验法对通过五座元代建筑还原的尺长分析,得出“《元典章》官尺”长 39.5 厘米 / 尺作为五座元代建筑设计施工用尺有 95% 的能。另一方面,永乐宫无极门的开间面阔均能被“省部所降官尺”40.8 厘米 / 尺还原为整 10 尺的现象,反映了 40.8 厘米/ 尺从定性研究的角度上看也具有作为元代官方建筑设计建造用尺的可能。再结合重阳殿的当心间和次间以及北京元代住宅遗址的当心间均能被 39.5 厘米 / 尺或 40.8 厘米 / 尺还原为 10 尺看,这一尺长为认识、研究元代建筑设计尺度规律提供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和谐",这个词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运用得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在艺术领域,审美的标准之一就是和谐美。和谐,最早使用在音乐领域,随着它的发展迅速,在古典园林建筑的领域里,在这样一门综合艺术的领域里,和谐,更是被作为了一个造园准则。本文阐述了古典园林建筑特色与植物搭配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古典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配置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以及对南北园林的建筑和它所体现出的文化,还有园林里不同的植物搭配都进行了分析,期望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3.
对于城镇的历史文化遗迹、园林建筑景观、自然与人文名胜,历来流行一种传统做法,就是经由当地或过往的知名人士、文人和骚客的题咏赋颂后,择优精选出城镇的八至十个具体的景点,以此命名为某"八景"、"十胜",作为城镇形象化的典型代表和城镇的"名片",以此对外宣传自己的城镇,借此提升城镇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0)
<正>要准确地用长沙话写字并不容易,首先是不容易在字典里找到对应的字。其次是找到了对应的字,未必能准确的让读者理会到你想表达的意思。比如"这杯水很烫",长沙人绝不会说"烫",而说"沃"。但肥沃的"沃"字并无烫的意思。我查了字典,所有带水旁的沃音字,如:"涹、渥、涡"都没有烫的意思。如果写成肥沃的"沃",长沙土著一读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5):90-93
公元前约300年《孟子·离娄上》书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其本义是"为圆以规,为方以矩"、"圆者中规(直经),方者中矩(正方形边长)"。规和矩分别是作圆与方的工具,是"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百工为圆以规,为方以矩"。中国古代以矩尺(纵黍尺)为本,度制有历史不同阶段(身为度、黍尺)之分,又有不同尺型(十、九、八、七寸尺)之别;有名异而实(长)同(仞、寻、步、轨?),也有同名而实(长)异(尺、步;里、亩、井),形成了数种不同单位长度的尺型。文章推算了相互间的比例关系,讨论了《隋志》"十五等尺"。认为当今学界所推定的从战国到秦汉的尺长为23.1cm者,系从"鞅升"、"莽量"反算而来的间接数据,其当属古量尺,与黄钟管之长(七寸尺=23.328cm)相近,只是不同尺型,而决非唯一尺,更非古度制的本尺(矩尺)。而现代汉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已多有引伸之义。本文仅讨论方、圆、规、矩与度制有关联的问题,以及对古代度制的一点探析。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何为压白尺的基础上,以压白尺的进制为切入点,推理出了堪舆师所创九进制尺与匠师所创十进制尺均由九宫术而来,从九宫飞白、阴阳平衡、五行生克三方面阐释了压白尺所蕴含的哲学义理,以期对中国传统建筑、器物设计理论研究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要尺度法则,是我国传统营造工事的理论基础,也是造物艺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当今工匠文化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营造尺作为理解营造技艺的一把密匙,可以有效总结传统营造尺度规律,探究匠作技艺原理和传统造物思想。该文从民间营造用尺的考古调查出发,梳理“俗间尺”历史脉络与演变规律,研判器用工具所附载的文化理论及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8,(1)
早期西王母画像多见于西汉中期至东汉初期的汉代画像砖中,这类画像中西王母多手持"工"字形之类器物,学界尚未给出此类器物的具体名称。我们赞同西王母所持器物即古代绕线用具的观点。本文首先列出所收集的九幅此类西王母画像,考察西王母所持器物的具体形制。接着结合考古发现所见古代绕线用具,考察文献中所见的绕线器及其名称,考证出此类器物的名称应即文献中所说的"纴器"。《山海经》中的西王母"戴胜"应读为"持纴",汉代画像砖中所见此类西王母图像宜称为西王母持纴器图。西王母所持纴器的不同形状应是绕线过程中线在纴器之形的分解图。西王母持纴器图与汉代社会强调妇女应遵循以织纴为业的女德有关,具有善以示后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8)
同形字是指一个字符记录了几个音义之间互无联系的词。讨论汉语字词关系时,同形字问题不可逾越,字典辞书的编写也必须妥善处理。《汉语大词典》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也还存在不少可商榷之处,如"奥"、"脸"、"麻"等。讨论这个问题,有利于对汉语字词的深入研究和字典辞书的编写与修订。  相似文献   

20.
宋玉立 《现代装饰》2015,(2):168-169
各式各样的以点、线、面等要素通过不同排列方式所组成的抽象的几何纹样,在世界各地出土的史前大量的工具、器物装饰上都可窥见其踪迹,具有普遍的性质。几何装饰纹样在它出现之后,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并在器物装饰上大量的运用,和几何形纹样所体现的独特美感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