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廖慧 《华中建筑》2010,28(11):159-162
武汉里分住宅是武汉最具代表性的居住建筑形式,今天,由于各种原因里分住区环境急剧衰败,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更新方法加以改造。该文从居民的心理需求出发,调查分析里分居民的公共空间使用状态,提出里分公共空间更新需避免视线监督的观点,并从居民的自发改造行为中获得启示,提出里分公共空间更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陈铭  廖慧 《华中建筑》2008,26(6):128-132
从调查整理武汉里分自发改造的主要表现形式入手,分析了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技术的进步、经济生活的需要对自发改造行为的影响。在总结归纳自发改造存在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探讨了自发改造中所蕴涵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汉口里分研究之三:上海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百浩  严昕 《华中建筑》2008,26(3):188-191
上海村作为高等里分住宅建筑的代表,是由传统石库门式住宅向新式里分住宅转化时期的过渡型里分。该文从里分结构、住宅平面、住宅立面装饰手法等方面分析其过渡型里分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黄璐 《中州建设》2013,(12):64-65
里分建筑作为武汉最具地域特色的传统居住建筑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在当今现代社会下环境却急剧衰败,亟需得到合理的保护与更新。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汉口京汉火车站及周边街区的改造设计为例,研究里分建筑,并探求里分建筑的改造设计和更新策略,基于保留里分建筑文化,重新架构空间形式,赋予它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房俊辉  王晶 《山西建筑》2008,34(5):62-63
回顾武汉里分住宅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剖析其在新时期现状堪忧的主要原因,指出当前对其更新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新时期里分住宅保护、更新和再利用的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傅欣  王云龙 《华中建筑》2009,27(12):164-165
该文通过对近代武汉里分建筑保护与更新改造意义进行阐述,在课题论证实际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近代武汉里分建筑内外环境的风貌特色,结合具体的改造工程设计项目实践提出了对其进行渐进式重构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2,他引:11  
李百浩  徐宇  吴凌 《华中建筑》2000,18(3):116-117
以往关于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的研究,仅有部分对零散文章,且多沿用上海的“里弄”之名称。文文以近代武汉的主要住宅建筑类型里分住宅为研究对象,历史地分析了近代里分住宅的发展过程、里分和里分住宅的类型及其特点;从平面布局、结构、装饰与细部、居住形态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的特征,对于近代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以及发展具有武汉地方性的保护与更新以及发展具有武汉地方性的现代住宅设计,都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刚 《华中建筑》2012,(12):142-147
国内对于汉口里分建筑的研究可谓卷帙浩繁,但是对于里分何以在汉口落地生根并迅速普及,大都语焉不详,该文力图从历史的角度揭示里分建筑未普及之前的汉口的建筑型制,并在开埠之后(1861年)如何向里分建筑转化的历史过程。说明开埠之前汉口的狭长式进式合院和沿街商铺式的建筑型制,加上严格的产权制度构成了汉口里分形成的先天条件。开埠之后,随着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发生转换,里分建筑以增量规划建设和内涵式改造两种模式迅速普及,经历辛亥革命的炮火之后基本完成了整个汉口里分建筑的更新。  相似文献   

9.
武汉近代里分住宅发展、类型及其特征研究(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百浩  徐宇甦  吴凌 《华中建筑》2000,18(4):103-105
2.4按里分住宅的单体平面形式来分类 由于里分住宅的主要功能为住宅,部分为沿街底层商店型住宅,所以决定平面布局的主要因素为:住宅人口、起居空间、卧室空间、辅助用房(厨房、厕所、贮藏等)、天井或院子,当然还有基地大小、中国传统的居住方式、西方的生活方式等因素。 总体上看;占里分住宅中大多数的是“一底一栋”的单株式住宅;或多栋联排组合,或两栋并联组合,或为独立式住宅;在后期开始出现类似今日的“一底多户”的多层单元式住宅,如金城里、上海村(图8)等。 从开间上看;有三间式、二间式、二间半式、一间半式等平…  相似文献   

10.
李百浩  邹涵 《华中建筑》2009,27(10):143-146
该文回顾了汉口辅堂里百年来的历史与发展过程。通过调研辅堂里的现状及居民的生活状况.研究在城市环境变更中辅堂里空间形态的演变、使用功能的置换与复位以及商业市井文化的渗透。分析了其结构布局、住宅户型以及早期房地产开发模式,归纳出汉口早期里分住宅的典型特征,并建议将其作为优秀里分建筑群整体保留与合理再利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武汉里分民居的现状调查和保护研究,提出了城市建设中历史街区保护与合理重构的“渐进性更新”观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罗睿  彭雷 《华中建筑》2012,30(6):162-166
该文研究成果来源于“德中同行”子项目——中德联合设计之武汉近代欧式建筑研究与保护。通过对武汉老里分住宅片区——坤厚里的大量实地调查、测绘与研究,分析总结了这一片区的成因、整体特征和类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针对坤厚里片区一元路沿街路段的更新、保护及利用的思路与原则,提出“赋予里分新的内涵、提取里分标志元素、整合空间尺度、丰富空间层次、延续传统生活方式”五个更新保护策略,从而为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的更新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百浩  杨雁 《华中建筑》2009,27(12):169-172
该文回顾了辅义里和丰寿里的开发和建设的背景,分析了这两个里分的规划布局形态和建筑装饰特征,研究了1920年代初形成的汉口“模范区”住宅区内里分的个性与共性,并揭示了穿插其中的吉庆街对今日里分中居民生活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历史建筑类型中的里分保护更新面临的新问题与需求,从建筑构成学角度提出适用于里分更新的构成逻辑体系,从内部功能空间和外立面角度系统梳理建筑构成学理论下的里分保护更新方式,以武汉市三德里片区的保护更新为实例,尝试将构成学相关理论要点运用到设计程序中,从实践的角度剖析里分更新营造的具体做法,为里分保护更新工作提供新的设计方法与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朱佳 《山西建筑》2011,37(5):6-7
武汉里分住宅是武汉近代历史发展的产物,对里分住宅的保护与更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了简析,重点对里分住宅的基本保护内容和基本更新方法做了探讨,力求找到一种适合于当下的里分住宅保护与更新的基本途径,更好地延续和传承传统历史文脉,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它更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汉润里是汉口一条历史悠久的里分,位于汉口中山大道与南京路交界处,是西方底层联排式住宅和中国传统住宅的结合体。现在的居住者多为收入较低的市民。经过调研,笔者发现居民都或多或少对自己的生活空间进行了不少自发改造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通过分析研究这种自发改造,可以给里分住区的整体规划改造提供依据,同时这对其他住宅区公共空间的设计改造也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嘉璇  姜梅 《华中建筑》2014,(12):60-64
针对武汉传统社区——里分的巷道公共空间进行实地调研,并进一步研究影响里分住区公共空间使用的相关因素。调研采用典型时间断面调查法,统计与绘制活动分布图,记录所选时间段内的巷道活动者属性、活动类型以及人群分布等特征。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人群活动特征之差别,联系巷道公共空间的客观属性,提出社区周边环境、空间形态、巷道级别、商业类型以及设施景观等因素对居民使用公共空间的影响,从使用者的角度探索里分社区公共空间的特征与品质。  相似文献   

18.
何凤娟 《山西建筑》2011,37(23):21-22
基于对汉口坤厚里现状的测绘及多次调研,分析整理出该居住区的空间形态及其典型的居住特征。从改善居住环境出发,针对各个不适于居住的现状,从居住区层面和单体住宅户型层面,提出对该居住区保护与更新的一套策略,力求在不改变其使用性质的情况下,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优化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武汉里份是一类典型的中国近代里式住宅,它立足于中国传统住宅"院落式"的基础,兼收并蓄西方文化,呈现出现代居民的居住特征。里份住宅的空间形态变化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居住文化及特征的转变,是近代居民居住观念变化下的物质载体。文章通过对武汉里份住宅的诞生、发展及其类型分布综合归纳,探讨近代里份住宅的居住形态及建筑空间的特征演变,追溯其价值内涵,希望能够在当代语境下提供一种住宅保护、更新及改造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该文主要探讨武汉里分住宅从过去一栋一户,到现在一栋多户的居住型态。并研究在居住密度过高的情况下,居民如何藉由居住空间及使用活动的调整,来满足日常生活行为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