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首先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性分类框架,分析了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位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构成不同,但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在城市内部出现一定程度的空间分化。其次,结合这些规律和趋势,研究提出了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的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16,(10)
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直接影响城市形态及其土地利用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置及交通、居住等多个方面。特大城市处于国家城镇体系的顶层,是重要城镇群的核心和领导城市,对外来人口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文章在分析特大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天津市的人口时空分布演变特征,判断其人口分布趋势,并从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布局优化、公共设施建设和外来人口市民化方面提出应对人口增长与优化人口分布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工程勘察》2021,49(5):40-45
城市承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特定目标、特定时期城市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的承载能力。基于房屋建筑和手机信令数据,从城市管理的空间特性出发,构建以居住空间承载力、就业空间承载力、公共服务空间承载力和道路空间承载力为切入点的评价指标,并以北京市为例,结合相应的规划、标准,进行城市功能空间承载力的测算,评估北京市城市功能空间承载力的现状情况。结果表明,(1)北京市居住空间、就业空间和公共服务空间总量充足,但分布不均,承载压力由高到低显现出从城区内向城区外多中心逐级递减的趋势;(2)北京市道路空间承载力不容乐观,人均占有率较低,易产生交通拥堵;(3)北京市城市功能空间集聚现象明显,呈现出由城区内向城区外多中心逐级递减的现象;(4)进一步对比研究发现,道路空间和居住空间是北京城市功能空间发展的短板因素。  相似文献   

4.
周滔  游敏 《工程管理学报》2021,35(4):36-041
为促进城市新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提升新区发展质量,基于重庆市2016、2019及2021年POI数据,利用区位基尼系数法、标准差椭圆法、平均最近邻分析法及核密度估计法等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中心城区外围圈层城市新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重庆市中心城区外围圈层城市新区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盈利性公共服务设施下降幅度更加明显;总体分布不均衡,但逐渐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盈利性公共服务设施不均衡性更强;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呈现"东北-西南"发展方向,但方向性逐渐减弱,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扩散性更强但方向性更弱;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显著集聚,盈利性公共服务设施集聚性更强;"多核"态势明显,北区集聚程度最高,西区发展速度最快,两类公共服务设施在西区分布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时期,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将迅速缩短沿线城市的时间距离,并对区域和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可达性方法,研究中国高速铁路网络的布局和规划及其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重组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高速铁路网的空间格局与中国经济、人口分布特征一致,存在明显的空间特征差异;高铁建设能提高可达性,产生时空收敛效应,并推动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重新进行空间配置,从而引导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趋势,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引力可达性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平性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师》2015,(7)
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配套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其空间分布的公平程度深刻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研究借助Arc GIS软件平台,通过构建基于引力可达性指数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平性评价模型,从公共服务设施的引力可达性和时间成本角度,对长汀县城市现状及规划方案中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能力与空间布局的公平性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提供实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武汉市为例,基于ArcGIS 10.6创建武汉市3397个居住区内29324个确诊病例的空间分布信息,在研究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武汉市的居住环境、医疗布局和区域规划等对当前疫情发展和防控的影响,提出城市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相关规划策略:提倡组团式混合布局的城市功能区划;创造低密度分散型的城市居住环境;强调快速应急医疗设施的"平疫转换"与分级布局;营造"绿色、开放、友善"的城市公共空间;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云平台的城市风险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城市公共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采用GIS系统中“服务区”与“位置分配”算法及四种优化模型,结合绿地的面积与居住人口规模,对案例地区规划方案中公共绿地的分布、服务范围、面积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实验性调整,以探讨城市公共绿地可能的均等性优化的应对途径。希望能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城市公共绿地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杭州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我国城乡规划领域对人口老龄化研究的基本发展情况,认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城乡规划,需要对老龄人的空间分布进行动态的、整体的研究。以杭州市区为样本,在"五普"和"六普"数据的基础上,应用GIS及相关模型对2000年、2010年杭州市区老龄人口密度进行计算和空间化处理。研究发现:圈层结构是杭州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城市中心与外围地区的老龄人口密度成指数下降;城市中心地区的老龄人口密度不断提高、老龄化程度加深,且分布边界相对稳定;不同圈层的老龄人口在年龄结构上存在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与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养老设施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0.
疏解中心城区人口,改善远城区的居住和就业条件,促进其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发展,是国内外城市共同面对的课题。既有研究表明,合理规划远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并优化其产业空间布局,是引导中心城区人口向远城区疏解的着力点。以武汉东西湖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开展文献收集、问卷调查、实地踏勘和数据收集;其次通过综合分析,找出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吸引力的规律,建立武汉远城区人口吸引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再者利用多元回归模型,识别显著要素,确定模型和要素的空间效应;最后通过对比要素的空间效应和原有规划方案,提出规划建议,改进和完善规划的评估和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人口分布和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城市空间政策之间的关系,从人口分布视角探讨大都市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路径.人口持续向中心城和边缘地区集聚,新城发展缓慢,是上海上一轮总体规划实施以来表现出的突出矛盾.面对人口进一步增长趋势,如何有效促进新城发展、缓解中心城增长压力,是"上海2040"空间战略研究迫切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围绕人口分布优化的空间政策研究是上海空间结构调整的关键,通过模拟"上海2040"边缘承载、廊道承载和新城承载三种人口分布情景,分析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轨道交通建设、住房供给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空间政策的适应性,并从构建人口分布的目标导向、时间维度的行动框架、差异化的分区引导、空间政策聚焦与协同、阶段评估与动态应对五个方面,探讨上海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5年武汉市居民"脑卒中"疾病数据,运用空间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城市高密度居住环境对居民脑卒中的影响.实证表明,中国城市高密度居住环境对居民罹患脑卒中具有显著影响,城市中心区已经成为脑卒中的高患病风险区域.城市建成环境要素中的人口净密度、居住用地密度、建筑密度与居民脑卒中风险显著正相关;社区医院、公园、快餐店、公交车站等设施的可达性对居民脑卒中有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城市建成环境通过自然环境、居民体力活动、饮食习惯和社会资本等因素,对居民脑卒中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认为,在中国健康城市规划中,应降低城市中心人口净密度与建筑密度、引导老年人口向外疏解、完善街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主动干预高密度居住环境下居民脑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13.
医疗设施是重要的城市公共服务 设施,合理公平布局能够缓解中心区人口集 中化趋势和交通压力等问题。研究利用GIS 网络分析法对昆明中心城区现状医疗设施空 间分布进行研究,得出设施重叠率为400%, 覆盖率为88%,结合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的分布 情况,建立医疗设施与居住空间的量化联系, 发现其布局公平性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数量 不足、分布不均、优质设施过于集中。本文利 用空间句法局部集成度分析昆明道路现状, 提出改善医疗设施布局的建议:依托高集成 度路网布局医疗设施,分级建设医疗设施, 推广远程基础医疗模式,加强公共设施导 向开发(SOD)模式在城市空间拓展的引导 作用。  相似文献   

14.
《规划师》2016,(11)
人口空间重构是城市空间重构的重要方面,是从"人口空间"视角解读城市并探讨其规划响应的重要抓手。文章以武汉作为实证研究地区,首先利用人口普查数据,从"区域空间联系"和"城市内部结构"两个层面,跟踪研究了武汉的人口空间重构特征,并探讨了其规划意义和应对策略。研究发现,近年来武汉对外省人口的吸引力有所提升,但上游城市对武汉户籍人口的吸引作用明显,流往长三角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反映了长江经济带开发具备良好的区域合作基础。武汉在20世纪90年代所出现的很多人口分布变化"异常"现象都得到了缓解,尤其是老城区人口密度有所下降,远城区在集聚人口尤其是外来人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人口增长的重点空间正向外推移,城市向"远域郊区化"方向发展。其次,对武汉人口空间重构的规划意义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若干规划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由于长期以来的户籍制度瓶颈,外来人口在我国城市中无法享受相应的公共福利。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外来人口市民化"政策的实施,这一问题受到学术界的日益关注。本文以上海中心城边缘区为研究区域,选择外来和本地户籍人口相对集聚的社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剥夺"的视角,借助六普人口数据和问卷调查及访谈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外来社区和本地社区的公共设施供应进行了打分,并通过方差分析法检验了设施供应和居民满意度的关系。文章最后,从缓解空间剥夺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外来人口集聚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大型居住聚集区的规划设计是重庆主城深化"宜居"理念的举措,是宜居城市规划与发展的典型实践。在总体规划层面,重庆提出将大型居住聚集区作为未来承载人口的重要区域,与产业、交通、环境协调布局;在专项规划层面,各专项规划系统为大型居住聚集区做支撑;在详细规划层面,"宜居"规划重点在于细化城市风貌、居住空间、居住环境、配套设施的具体要求。重庆主城大型居住聚集区的"宜居"规划策略有:配套布置公租房,完善住房结构;倡导多元混合和功能集聚,提高城市活力;改善出行条件,倡导低碳、公交引导理念;延续山水格局,彰显重庆特色风貌。  相似文献   

17.
研究城市生活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性,对改善城市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唐山市路北区现辖街道为研究对象,以生活圈理念为指导,利用POI数据,并运用核密度分析及网络分析方法,比较分析街道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特征及其与小区布局的相关性;并通过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及住区达标率等指标,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水平。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在空间布局上存在较大差异,且相应的服务半径范围内覆盖率存在较大差异;公共服务设施的达标率在空间分布上亦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提出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优化建议,以期为城市更新工作和城市设施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杭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POI空间点要素和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等多源数据,检验了杭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水平,探析了杭州市民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杭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整体上呈现出"一核多点"的空间结构,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模式各异,但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调查结果发现,杭州城市居民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满意度略高于全国40个主要城市平均水平,主要短板为医疗设施、养老设施、教育设施和休闲娱乐设施等领域;文化设施、医疗设施和餐饮设施满意度是影响杭州城市居民公共设施整体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杭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上海人口现状发展一直突破着规划目标,在总结相关研究对人口总量预测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人口变动对空间格局的影响,探讨总量增长、空间分布、人口结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探索性地从市域城镇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口承载力资源储备方面提出相关规划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20.
流动空间对城市空间结构具有深刻影响,并使城市企业空间布局具有非传统的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文章基于杭州市典型企业数据,探究流动空间与地理空间合力作用下城市企业布局的"复合空间场景",并计算分析其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科技企业与机械电子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