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磷肥肥效的试验研究,本省曾连续进行过几年,但由于多采用普通化学分析和一般田间试验的方法,对于不同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和肥力基础与磷肥效果的关系考虑得较少,故未能得到肯定的结果,为此本试验欲在全省土壤普查的基础上,利用P~(32)示踪研究全省几种主要耕作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和不同土壤的磷肥施用效果,为今后我省制定不同土壤合理施用磷肥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获得了我国磷酸盐矿石、磷肥和农田土壤中铀、钍、镭和钾-40活度的系统数据资料。磷肥中的放射性成分及活度随品种的不同而异。以磷矿石为原料的磷肥的放射性成分与磷矿石相同,活度为磷矿石的0.5~0.6倍。以磷酸为原料的复合肥料中,天然铀含量比磷矿石高几倍,而其它放射性核素在磷酸生产过程中被分离出去。土壤中放射性活度随土类不同而异,南方红壤含铀偏高,方黑土的钾-40含量较高,但均处于正常的本底水平。磷矿石和磷肥的放射性活度一般处于农田土壤自然本底和国家规定防护卫生限制量标准之间。仅有贵州、湖南的个别矿及磷肥的~(226)Ra含量超过国家限制标准。根据我国每年磷肥用量计算出铀、钍、镭随磷肥向农田迁移的速率,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获得了土壤和农作物体内铀、镭的活度与施用的磷肥中天然放射性活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获得了我国磷酸盐矿石、磷肥和农田土壤中轴、钍、镭和钾-40活度的系统数据资料。磷肥中的放射性成分及活度随品种的不同而异。以磷矿石为原料的磷肥的放射性成分与磷矿石相同,活度为磷矿石的0.5~0.6倍。以磷酸为原料的复合肥料中,天然铀含量比磷矿石高几倍,而其它放射性核素在磷酸生产过程中被分离出去。土壤中放射性活度随土类不同而异,南方红壤含铀偏高,北方黑土的钾-40含量较高,但均处于正常的本底水平。磷矿石和磷肥的放射性活度一般处于农田土壤自然本底和国家规定防护卫生限制量标准之间。仅有贵州、湖南的个别矿及磷肥的~(266)Ra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根据我国每年磷肥用量计算出铀、钍、镭随磷肥向农田迁移的速率,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获得了土壤和农作物体内铀、镭的活度与施用的磷肥中天然放射性活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磷矿和磷肥中放射性核素迁移及其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磷矿中伴有放射性核素,故在磷矿开采、加工、生产等各个环节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介绍了不同的磷肥处理工艺对放射性核素迁移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湿法处理磷矿石,所得的磷产品的放射性含量均较高;总结了从磷矿石开采到磷肥生产,再磷肥施于土壤被植物吸收等各个阶段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规律,研究得出起始于磷矿石中的放射性核素迁移的活性与其自身的价态、存在形式以及周围介质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针对磷矿开采利用和磷肥生产施用等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在1983~1986年间应用同位素~(15)N和~(32)P中研究作物对氮肥和磷肥的吸收利用。实验表明,在淹水条件下,水稻对(~(15)NH_4)_2SO_4和~(15)NH_4NO_3形式的铵态氮利用率分别为40.58%和33.80%;而对NH_4~(15)NO_3和K~(15)NO_3形式的硝态氮利用率分别为15.99%和15.30%,水稻对铵态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硝态氮。在旱地条件下,谷子对(~(15)NH_4)_2SO_4 和~(15)NH_4NO_3的利用率分别为52.4%和42.2%,而对NH_4 ~(15)NO_3和K~(15)NO_3的硝态氮利用率分别为71.6%和59.5%,谷子对铵态氮的利用率明显低于硝态氮。用~(15)N、~(32)P作示踪剂研究表明:水稻对氮磷复合肥中氮的利用率分别是:尿素磷铵44.65%,氯磷铵45.54%,尿素44.12%,尿素+普钙40.51%,硝酸磷肥36.65%。水稻对上述几种肥料的肥磷利用率是:硝酸磷肥22.55%,氯磷铵22.36%,尿素磷铵21.08%,尿素+普钙20.74%,普钙11.87%。用放射性扫描和放射自显影方法研究了,肥料磷在土壤中经过20天的垂直移动距离。  相似文献   

6.
某些磷酸盐矿铀的品位达万分之三,所以随着磷肥在农业上日趋广泛地应用,农作物中铀的含量有增加的倾向。因此有必要对磷肥、土壤、农作物样品进行铀含量测定。这就必须建立一个灵敏、准确可靠的方法来测定这些样品中的铀含量。 荧光法灵敏度与分光光度法、目视荧光法相比要高2~3个数量级。因此对铀含量极微的农作物子粒(10~(-6)gU/kg)、土壤(10~(-7)~10~(-6)gU/g)等,用荧光法测定则可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本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含铀量极微的农作物子粒、土壤中的铀和低品位铀含量磷肥中的铀。  相似文献   

7.
【美国《保健物理》1991年5月号第691页报道】磷石膏是磷酸和磷肥生产的副产品。用于磷酸和磷肥的磷矿石,含有天然存在的放射性物质铀及其衰变产物。在处理过程中,铀一般保留在磷肥或磷酸中,而子体镭—226则倾向于浓集在磷石膏中。  相似文献   

8.
利用~(15)N技术在灌溉条件下研究施氮水平(75,150,225kg/hm~2)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和土壤残留态无机态氮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75kg/hm~2和150kg/hm~2施氮处理的冬小麦获得最高产量,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而225kg/hm~2处理的冬小麦因过量施氮造成籽粒产量下降,并低于不施氮处理。植株对氮素的利用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下降,分别为38.5%,32.3%和22.4%。作物收获后发现,225kg/hm~2处理中所施氮的46%仍存在于50cm表土层中,高于其它施肥水平的处理。试验中仍有30.2%~36.7%的化学氮素通过各种途径损失而影响环境。在作物收获后,225kg/hm~2处理的土壤无机氮含量最高,并在玉米后效试验中获得最高产量,但土壤中较高的无机氮含量增加了对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硫砷铁矿中砷含量远远高于磷含量,5价砷对磷的测定干扰大,要准确测定硫砷铁矿中的磷则必须把砷进行分离除去。本试验通过硼氢化钾对砷挥发的原理将溶液中砷进行了挥发分离,并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硫砷铁矿中磷。同时,探讨了5价砷对磷钼蓝光度法测磷的影响、硼氢化钾除砷的量化关系、溶液中共存离子的影响、显色酸度和显色温度在本实验中对磷显色的干扰等。试验表明:过量硼氢化钾挥发除砷结果满意,且在酸性介质中不干扰磷钼蓝光度法中磷的测定。采用本法测定硫砷铁矿中的磷,快速、准确,线性回归r为1.000, RSD(n=11)在0.58%~1.36%之间,回收率在99.0%~99.7%之间,分析结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土壤中的磷、钙和硫都是植物生长中很重要的元素,速生用材树种对这些元素的要求都是较严格的[如杨树每百克干物质(叶)中含P_2O_5量为0.35克左右,含S量为0.3克左右,含Ca量为2.5克左右]。根据我们的材料(见表1),北京淋溶褐色土中钙与硫等元素的含量并不很多,而磷的含量也很缺乏,因此这些元素在该土壤中的移动与分布对速生用材林木的生长来讲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连续施用无害化污泥堆肥(以下简称堆肥)对土壤全氮(TN)、不同活性氮组分含量及土壤δ~(15)N的影响,为堆肥改良和培肥沙质潮土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河南省小麦-玉米轮作区沙质潮土为研究对象,通过2013-2016年田间连续定位试验,基于不同土壤活性氮组分分组技术和氮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土壤活性氮组分和土壤δ~(15)N对堆肥施入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连续施用堆肥显著增加了土壤碳氮含量,随施入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中施堆肥量达45t·hm-2时效果最为显著,较单施化肥(CK)处理分别增加了265.83%和284.31%(P0.05)。施用堆肥可以提高活性有机氮组分含量,其中颗粒态有机氮(PON)增加了104.57%~280.91%;处理间各活性氮组分含量呈现:颗粒态有机氮(PON)轻组有机氮(LFON)水溶性有机氮(DON)微生物量氮(SMBN)。增加堆肥施入量提高了PON/TN和SMBN/TN分配比例,显著降低了LFON/TN和DON/TN分配比例(P0.05),从而降低土壤活性氮组分在全氮中的分配比例,说明高堆肥施用量促进土壤氮素以稳定态有机氮形式储存,有利于土壤氮素的累积。2)施用堆肥显著降低了土壤δ~(15)N,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δ~(15)N与土壤氮含量受堆肥施入量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δ~(15)N与土壤TN、PON和LFON含量呈显著相关性,表明土壤δ~(15)N变化特征可指示土壤氮组分受堆肥处理作用的响应。3)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土壤水分及土壤肥力水平(IFI)均会对土壤氮组分含量、活性氮组分分配比例及δ~(15)N产生影响,其中对土壤IFI和土壤pH作用显著(P0.05),解释率分别达48.2%和17.5%。综上可知,施用堆肥提高了土壤有机物含量,施用量达45t·hm-2时,显著提高了土壤氮储量和活性氮组分含量,对沙质潮土的培肥效果明显,同时,土壤稳定性同位素δ~(15)N变化特征可作为堆肥对沙质土壤质量提升效果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12.
由风化作用、土壤形成或沉积作用而形成的次生黄色铀矿物,广泛分布于以色列Negev北部干旱地区和Judean沙漠中,这些矿化有几百平方米,散布在700km~2的范围内,手标本中的铀含量为200—3900ppm,大多数样品中的铀,相对于它的亍元素是不平衡的。地质研究认为铀是从Hatruvim层的Senonian磷灰岩(白垩系上新统-古新统)中淋滤出来,迁移至局部基准面(主要迁移至死海断陷谷地)。铀酰离子和矾酸盐、磷酸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连续施用无害化污泥堆肥(以下简称堆肥)对土壤全氮(TN)、不同活性氮组分含量及土壤δ15N的影响,为堆肥改良和培肥沙质潮土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河南省小麦-玉米轮作区沙质潮土为研究对象,通过2013-2016年田间连续定位试验,基于不同土壤活性氮组分分组技术和氮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土壤活性氮组分和土壤δ15N对堆肥施入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 连续施用堆肥显著增加了土壤碳氮含量,随施入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中施堆肥量达45 t•hm-2时效果最为显著,较单施化肥(CK)处理分别增加了265.83%和284.31%(P<0.05)。施用堆肥可以提高活性有机氮组分含量,其中颗粒态有机氮(PON)增加了104.57%~280.91%;处理间各活性氮组分含量呈现:颗粒态有机氮(PON)>轻组有机氮(LFON)>水溶性有机氮(DON)>微生物量氮(SMBN)。增加堆肥施入量提高了PON/TN和SMBN/TN分配比例,显著降低了LFON/TN和DON/TN分配比例(P<0.05),从而降低土壤活性氮组分在全氮中的分配比例,说明高堆肥施用量促进土壤氮素以稳定态有机氮形式储存,有利于土壤氮素的累积。2) 施用堆肥显著降低了土壤δ15N,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δ15N与土壤氮含量受堆肥施入量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δ15N与土壤TN、PON和LFON含量呈显著相关性,表明土壤δ15N变化特征可指示土壤氮组分受堆肥处理作用的响应。3) 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土壤水分及土壤肥力水平(IFI)均会对土壤氮组分含量、活性氮组分分配比例及δ15N产生影响,其中对土壤IFI和土壤pH作用显著(P<0.05),解释率分别达48.2%和17.5%。综上可知,施用堆肥提高了土壤有机物含量,施用量达45 t•hm-2时,显著提高了土壤氮储量和活性氮组分含量,对沙质潮土的培肥效果明显,同时,土壤稳定性同位素δ15N变化特征可作为堆肥对沙质土壤质量提升效果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14.
研究和建立了铀、钼有机萃取剂中无机磷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100 g·L~(-1)的Na_2CO_3溶液为反萃取剂反萃取有机相,反萃取相比为1:1,反萃取时间为1 min,连续萃取3次,温度为25~30℃,无机磷的反萃取率优于98.0%。采用磷钼蓝比色法测定反萃取溶液中磷的含量,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加标回收率为96.3%~101.0%。该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准确度良好,加标回收率符合要求,适用于铀、钼萃取有机相中无机磷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对环境土壤中129I的分析过程中,使用了混合碱熔融和碱-过氧化物熔融2种预处理方法。结果显示,前者操作相对简单,但化学回收率稍低。采用AMS对129I进行测量。对IAEA土壤参考物质IAEA-375中129I含量的分析结果为(1.59±0.04)mBq·kg-1,与IAEA推荐值(1.7±0.4)mBq·kg-1在95%置信度下一致。说明两种预处理方法均适用于土壤样中129I分析的样品预处理。环境土壤样品中~(129)I的测定@常志远 @赵敏 @蒋崧生 @赵永刚  相似文献   

16.
氡在土壤中的分布受许多因素影响,目前对这些因素的了解尚不够。已经发现,一天内在同一测点上所测得氡浓度结果不一。达说明测量结果受未知因素的影响,因此任何仅根据单一的测量结果进行解释,都会导致很大的错误。土壤中的氡含量不仅来自分散于土壤中的母体物质,而且还来自于母体元素含量较高的其它源体;该源体产生的氡经过扩散而迁移至土壤层中。在解释氡异常时,必须判明氡的分布是由哪一种源体产生的。因有未知因秦的影响存在,使解释工作更为复杂。氡从其母体元素含量很高的远处源体向外扩散迁移与气象因素有很大关系,因此,如果所测得的氡值有着不同一般的变化时,则说明在该地区内的一定距离上存在有大的源体,或有铀矿床。  相似文献   

17.
以H2 SO4 HNO3 H2 O2 作氧化剂 ,采用湿式灰化法将UO2 C2 O4 ·TRPO配合物中的有机磷氧化成磷酸盐 ,并在 0 14mol/LH2 SO4 介质中 ,以水溶性聚乙烯醇为稳定剂 ,用碱性染料乙基紫与磷钼杂多蓝形成较高灵敏度的离子缔合物 ,在波长 6 2 0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磷含量。结果表明 ,当溶液中质量比Rm(UO2 2 + /P)≤ 1 4× 10 3 ,Rm(C2 O4 2 - /P)≤ 8 8× 10 2 和Rm(C2 O2 2 - /P)≤ 3 6×10 4 (1次湿式灰化 )时 ,可在水相中直接显色测定磷。与聚乙烯醇 罗丹明B 磷钼杂多蓝测定磷的方法进行对照 ,结果符合良好。本法对有机磷转化为无机磷的平均转化率为 99 8%~ 10 1 1% ,磷的检测限为 0 0 2mg/L ,相对标准偏差为 3% ,回收率为 97%~ 10 3%  相似文献   

18.
用25kGyγ射线辐照含水量25%的土壤。盆栽试验表明,新疆灌耕灰漠土和浙江潮土经辐照后种植的冬小麦、辣椒和枸杞的株高、生物量和光合强度均有显著提高。6种类型土壤经过辐照,氮、磷、钾有效量明显提高,铁、锌、铜有效量也有所增加,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的氧化稳定性明显下降。经辐照处理,新疆灌耕灰漠土和浙江潮土的有效氮供应量分别提高59.26%和82.35%,作物吸收的土壤氮分别增加4.48%和24.97%;灌耕灰漠土有效磷供应量提高15.69%,作物吸收的土壤磷增加34.00%;灌耕灰漠土的氮、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49.47%和17.88%,浙江潮土的氮肥利用率提高75.53%。对于辐照效果,25kGy和35kGy二种剂量处理无明显差异,土壤含水量则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在1983~1986年间应用同位素~(15)N和~(32)P研究作物对氮肥和磷肥的吸收利用。实验表明,在淹水条件上,水稻对(~(15)NH_4)_2SO_4和~(15)NH_4NO_3形式的铵态氮利用率分别为40.58%和33.8O%;而对NH_4~(15)NO_3和K~(15)NO_3形式的硝态氮利用率分别为15.99%和15.30%,水稻对铵态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硝态氮。在旱地条件下,谷子对(~(15)NH_4)_2SO_4和~(15)NH_4NO_3的利用率分别为52.4%和42.2%,而对NH_4~(15)NO_3和K~(15)NO_3的硝态氮利用率分别为71.6%和59.5%,谷子对铵态氮的利用率明显低于硝态氮。 用~(15)N、~(32)P作示踪剂研究表明:水稻对氮磷复合肥中氮的利用率分别是:尿素磷铵44.65%,氯磷铵45.54%,尿素44.12%,尿素 普钙40.51%,硝酸磷肥36.65%。水稻对上述几种肥料的磷肥利用率是:硝酸磷肥22.55%,氯磷铵22.36%,尿素磷铵21.08%,尿素 普钙20.74%,普钙11.87%。 用放射性扫描和放射自显影方法研究表明,肥料磷在土壤中经过20天的垂直移动距离依次是:硝酸磷肥4.21cm>尿素磷铵4.20cm>氯磷铵4.0cm>尿素 普钙3.50cm>硫磷铵3.02cm>普钙3.0cm。  相似文献   

20.
土壤中硫是继氮、磷、钾之后的第四位重要的营养元素,它的形态转化对农作物生长等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利用同步辐射中能X射线近边吸收谱(XANES)方法研究用于长期定位试验的不同施肥制度的潮土,利用实验谱拟合出土壤中硫的不同价态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还原态,中间价态和高氧化态的硫在土壤中都存在,但主要以高氧化态的形式存在;不同的施肥制度对土壤全硫的含量也有不同的影响,不同氧化态的硫的比例和含量也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