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设计、合成含精氨酸-精氨酸-亮氨酸(RRL)多肽序列,并用氯胺-T法进行131I标记,该标记方法131I标记率60%左右,标记物放化学纯度大于95%。体外放置24 h放化学纯度仍高于90%。动物体内分布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对131I标记的RRL多肽的摄取在注射后明显高于对照肽。  相似文献   

2.
设计合成含精氨酸-精氨酸-亮氨酸(RRL)序列的多肽,并用氯胺-T法对其进行^131I标记,标记率约60%,放化纯度〉99%。体外放置24h放化纯度仍≥90%。肿瘤对^131I标记多肽的摄取在注射后明显高于其他器官,注药后24h,肿瘤对^131I-多肽的摄取约为0.65%ID/g,肿瘤与肌肉的放射性摄取比(T/NT)达9.08。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氯胺-T法对该多肽进行^131I标记是可行的,标记物可在体外稳定存放24h;^131I-多肽可以靶向肿瘤血管,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建立肺癌特异性靶向小分子多肽cNGQGEQc的~(131)I标记方法,研究~(131)I-cNGQGEQc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特性。采用氯胺-T法对N端连接有酪氨酸的cNGQGEQc进行~(131)I标记,测定~(131)IcNGQGEQc的标记率、放化纯度、脂水分配系数及在生理盐水(NS)和正常人血清中的体外稳定性,并对标记物在正常小鼠体内的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31)I-cNGQGEQc的标记率大于90%,比活度为0.4TBq/g;~(131)I-cNGQGEQc在正常人血清和NS中较稳定;~(131)I-cNGQGEQc的脂水分配系数lgP为—1.68,体内生物分布结果表明,肾脏的放射性摄取率在1 h和12 h分别为(10.59±4.66)%ID/g和(1.79±0.89)%ID/g,肾脏的放射性摄取明显高于其他脏器,表明~(131)I-cNGQGEQc主要经肾脏代谢。以上结果表明,~(131)IcNGQGEQc的标记率较高,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131)I-cNGQGEQc为水溶性,可用于进一步的靶向诊断与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卢霞  王荣福  张春丽 《同位素》2011,23(3):177-181
研究能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特异结合的小分子多肽显像剂精氨酸-精氨酸-亮氨酸(RRL)对黑色素瘤小鼠模型的肿瘤分子显像应用价值。采用氯胺-T法对小分子多肽RRL进行131I标记,并对标记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标记条件为:RRL用量50 μg,Na131I用量10 μL(74 MBq),氯胺-T用量90 μg,反应总体积100 μL,振荡反应 3 min。标记率>69%。用Sephadex G25柱对标记产物进行纯化,纯化后放化纯度>95%。采用绿色荧光素(FITC)标记RRL,并进行体外细胞结合实验,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弱观察RRL在不同细胞中的结合能力。体外细胞结合实验结果显示,RRL不仅能够特异性结合于肿瘤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而且能够与肿瘤实质细胞结合;131I-RRL对黑色素瘤动物模型进行SPECT显像结果显示,131I-RRL能够特异性浓聚于肿瘤组织,24 h后放射性浓聚灶清晰可见。以上结果表明,小分子多肽RRL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肿瘤放射性核素分子显像与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氯甘脲和氯胺T标记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SOD用氯甘脲标记法~(131)I标记率(55.34%)较同样条件下氯胺T标记法~(131)I标记率(42.37%)为高;而且用氯甘脲标记方法的SOD酶的活性(0.5 U/μg)较氯胺T标记方法的SOD酶活性(0.2U/μg)要高。且前者具有操作简单、经济、高效、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羰基铼[188Re]标记含RGD多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ac-[188Re(CO)3(H2O)3] 为前体标记了2个含RGD的多肽:HGRGD(D)F(组氨酸-甘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和H CRGD(D)FC(组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半胱氨酸)。75℃反应30 min即得到了标记产物188Re-HGRGD(D)F和H CRGD(D)FC,标记率和放化纯度均>90%。体外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两个标记产物在小牛血清中稳定性都差于磷酸缓冲溶液;相比之下H CRGD(D)FC稳定性稍好于188Re-HGRGD(D)F。标记产物不会引起红细胞的溶血和凝聚现象,表明这两种标记物均可用作注射用药。  相似文献   

7.
~(211)At和~(131)I通过氯胺T和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标记牛血清白蛋白和胰蛋白酶,采用凝胶色谱Sephadex G-75柱洗脱分离蛋白质,γ计数测量和相对比较法计算标记产额。一般认为~(211)At标记蛋白质时使用H_2O_2较好,~(131)I标记蛋白质时则适合使用氯胺T,且蛋白质的结构强烈影响标记结果。在八个不同的实验中,过氧化氢氧化标记的~(211)At-牛血清白蛋白产率为96.9%,氯胺T氧化标记的~(131)I-牛血清白蛋白产率为66.1%。  相似文献   

8.
电荷是药物分子的重要性质,可以影响其在体内的生物学行为。为了研究不同电性质的肿瘤乏氧显像剂在体内的生物分布行为,合成了3种带有不同电荷的肿瘤乏氧显像剂(S)-3-(4-羟基苯基)-2-(3-(2-硝基咪唑基)丙酰胺基)丙酸甲酯(NI-Y-M)、(S)-3-(4-羟基苯基)-2-(3-(2-硝基咪唑基)丙酰胺基)丙酸(NI-Y)和(S)-N-(3-胺丙基)-3-(4-羟基苯基)-2-(3-(2-硝基咪唑基)丙酰胺基)丙酰胺(NI-Y-A),并进行了131I标记。3种化合物的标记率均大于95%,体外稳定性好。纸上电泳结果表明,在生理条件下,[131I]NI-Y-M为中性分子,[131I]NI-Y和[131I]NI-Y-A则分别呈现负电和正电的电性质。从荷S180肉瘤小鼠体内分布结果发现:3种标记物在肿瘤组织呈现出快摄取慢清除的趋势,并且在肿瘤中的放射性活度明显高于肌肉和心、脑、脾等组织;随着时间的延长,肿瘤的相对摄取率提高;4h时,动物肿瘤与肌肉、肿瘤与血液放射性摄取的比值数据显示,带正电荷的标记物[131I]NI-Y-A是最优的肿瘤乏氧显像剂。  相似文献   

9.
陈皓鋆  吴华 《核技术》2012,(9):715-720
恶性肿瘤的持续生长、侵袭、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整合素是细胞表面受体的主要家族,在多种肿瘤细胞表面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有较高的表达,是参与调控肿瘤血管增生的重要因子之一,对肿瘤血管生成起着重要作用。含有RGD氨基酸序列(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的小分子多肽能够与整合素αvβ3特异性结合。因此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RGD多肽在肿瘤的靶向显像和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目前RGD多肽分子探针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探讨RGD探针的优化策略。本文就靶向整合素αvβ3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探针优化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氧水法对23-羟基白桦酸进行131I标记;以硅胶纸为支持介质,V=氧甲烷∶V甲醇=9∶1为展开剂,测定标记率及标记物放化纯;ICR小鼠和荷肝癌HepA肿瘤鼠尾静脉注射131I-23-羟基白桦酸(0.74 MBq/只)后考察标记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及荷瘤鼠体内分布.结果显示,131I-23-羟基白桦酸标记率达98%,其放化纯在1、4、8 d分别为98.5%、97.3%、95.8%.131I-23-羟基白桦酸在正常小鼠体内血液清除较快,其药代动力学模型符合二室模型.注射后0.5 h荷肝癌HepA肿瘤鼠肝摄取最高(9.14%ID·g-1组织),其次为肾、血、脾、肠、肺、肿瘤,脑中分布最少,仅为0.28%ID·g-1组织;肿瘤/肌肉比值>3.表明碘标23-羟基白桦酸标记率高,标记物稳定;碘标记物在荷肝癌HepA肿瘤鼠中的肿瘤靶向摄取提高2倍,可能是一新型增效的核素靶向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99 Tc m(CO)3-BPHRGD,并进行体内外生物学评价。在pH=7、75℃条件下反应30min,99 Tc m(CO)3-BPHRGD的标记率均大于80%,纯化后标记物的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8%;体外稳定性实验显示,在37℃时,标记物在生理盐水、胎牛血清及半胱氨酸溶液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正常小鼠体内生物分布数据显示,99 Tc m(CO)3-BPHRGD在血液中清除较快,主要通过肝肾代谢。  相似文献   

12.
~(18)F标记正电子药物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在肿瘤受体研究中,用18F标记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arg-gly-asp,RGD)肽靶向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内膜细胞和肿瘤细胞膜上高表达的αvβ3整合素以揭示血管生成、肿瘤生长和转移,已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其研究进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18 F标记多肽的发展历程。本文就目前国内外18F标记正电子药物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以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尼妥株单抗(nimotuzumab)为载体,开展211At和131I一步法标记流程的建立和对荷U87MG胶质瘤裸鼠的初步治疗研究。结果表明,标记率约95%,在磷酸缓冲液(PBS)和10%胎牛血清(FBS)中能保持一定稳定性;瘤内注射24 h后,药物在肿瘤的放射性摄取率仍然能保持在(28.2±4.7)%ID·g-1;131I/211At-ATE-nimotuzumab均可对U87MG实体瘤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相关性;整个治疗过程中,药物对荷瘤鼠体重无明显影响并且有效地延长了生存时间;相较而言,20 μCi的211At-ATE-nimotuzumab治疗组荷瘤小鼠中位生存时间长于200 μCi 131I-ATE-nimotuzumab治疗组荷瘤小鼠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5 d和31.6 d。该工作进一步确定了α核素211At在放射性靶向治疗研究中的潜力,为相关药物的临床前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以后,对海洋环境中关键放射性核素的快速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放射性核素~(131)I在核反应裂变产物中活度相对较高且半衰期短,是用来快速评价核污染的关键性核素之一。本工作从亚铁氰化钾、硝酸铜及硝酸银为原料出发,制备出亚铁氰化铜和亚铁氰化银混合(CuFC/AgFC)吸附材料并分散于聚丙烯纤维富集柱上,来实现水环境中~(131)I现场快速富集。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发现:在流速为6.25L/min,~(131)I在海水中I~-初始浓度为24μmol/L时,单次吸附效率即可达到50%以上;而当海水中I~-初始浓度为4μmol/L时,一定体积的海水在连续循环8次后(CuFC/AgFC)聚丙烯纤维富集柱吸附效率达到100%。本方法制源时间约40min,测样时间约12~24h,故最快可在30h内完成海水中~(131)I的分析。本方法的检测限与分析周期均低于目前GB/T 13272-1991水中~(131)I的分析标准,极大地提高了~(131)I的分析时间。除此之外,该法可以同时分析海水中的~(137) Cs(~(134) Cs),有望作为淡水和近岸环境中常规监测和应急时对关键核素~(131)I和~(137) Cs(~(134) Cs)进行快速测定的备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129I在我国深地质处置库重点研究区围岩中的迁移行为,为选址预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利用批式吸附实验法和改进的毛细管内扩散法研究了碘离子在北山花岗岩粉中的吸附和扩散行为,分析了不同控制条件对碘离子的表观扩散系数(D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液比为20 g/L,碘离子在北山花岗岩粉上的吸附几乎可以忽略;扩散实验中125I-的Da值为8.2×10-11~1.4×10-9 m2/s,表明碘离子在压实北山花岗岩岩粉中的扩散速率很快;125I-的Da值随扩散温度的升高而变大,随扩散源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变大,随同位素载体浓度的升高而变大,125I-的扩散速率随溶液pH值的上升整体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一种可特异性结合纤维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的早期血栓显像剂131I-YSSCREKA肽(酪氨酸-(D)丝氨酸-(D)丝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谷氨酸-赖氨酸-丙氨酸),对其标记、SPECT显像及初步生物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YSSCREKA八肽在室温下通过氯胺-T法反应5 min的标记率为(77.2±1.1)%(n=3),放射化学纯度为(90.0±3.1)%(n=3),体外稳定性较好。新西兰家兔SPECT显像显示在131I-YSSCREKA肽注射后20 h血栓能较清晰地显像,血栓/血放射性比值为1.36。SD大鼠生物分布实验显示:20 h 131I-YSSCREKA肽在血栓中的摄取率为(0.19±0.06)ID%/g(n=5),血栓/肌肉及血栓/血放射性比值分别为3.80和1.90。131I-YSSCREKA肽有可能作为早期血栓的显像剂,但其在血栓中的摄取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双功能偶联剂5-(三正丁基锡)-3-吡啶甲酸-N-琥珀酰亚胺酯(SPC)将131I标记到小分子融合多肽VP2上,研究了131I标记多肽VP2的体内外稳定性及在正常小鼠体内的代谢与分布。结果表明,该标记药物室温下放置48h后放化纯度仍可达97%,其在小鼠体内可通过胃肠道快速代谢,在甲状腺的摄取较低。用间接标记法得到的131I-SPC-VP2在体内外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已建立的裂变99Mo分离纯化工艺,即AgNO3沉淀法、α-安息香肟沉淀法、阴离子交换色层法与活性炭色层法联用工艺流程,对放射性碘的去除效果,本研究以131I为放射性示踪剂,研究两种不同放射性碘化学形态131I-131IO-399Mo分离纯化工艺中的行为及其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于131I-,AgNO3沉淀能够去除模拟溶液中98.2%131I-,α-安息香肟沉淀法分离99Mo工艺能够去除97.9%131I-,AG1-×8树脂上阴离子与I-发生交换可以除去Mo样品中99.9%的131I-,活性炭色层法通过吸附作用除去75%的131I-,最终131I-的累积去污系数为1.90×106131I-的去除率大于99.99%。对于131IO-3,加入AgNO3对其去除没有影响,ɑ-安息香肟沉淀法能除去99%以上的131IO-3,AG1-×8树脂上阴离子与131IO-3发生交换可以除去Mo样品中99.9%的131IO-3,活性炭色层法能除去约70%131IO-3,最终131IO-3的累积去污系数为2.52×105131IO-3的去除率大于99.99%。已建立的裂变99Mo分离纯化工艺流程对131I-131IO-3均具有出色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9.
Purpose: The objective ofthis project is to evaluate biodistribution of [131I]Iodosennoside Ain normal mice and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n the diagnosis of myocardialinfarction. Methods: Iodogen method was used to radioiodinate sennoside A with131I.[131I]Iodosennoside A was intravenously injected into mice. Threegroups of mice were killed at 4 h, 24 h and 48 h post injection respectivelyand the radioactive uptake in major organs were calculated. Rats were subjectedto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to induce 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 Rat model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intravenouslyinjected [131I]iodosennoside A. 24 h after injection of [131I]iodosennosideA,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radioiodinated sennoside A was determined byradioactivity counting technique. 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 (TTC)staining and autoradiography were performed with 2 mm thick sections of heartsfor postmortem verifications. Results: The study showed high uptake of [131I]iodosennosideA in kidneys and fast blood clearance. At 24 h post injection, radioactivityconcentration in infarcted myocardium was over 11.9 times higher than in normalmyocardium. Preferential uptake of the [131I]iodosennoside A innecrotic tissue was confirmed by perfect match of images from TTC staining andautoradiography. Conclusion: The result proved that [131I]iodosennosideA has myocardial necrosis affinity and may serve as a marker on the diagnosis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相似文献   

20.
131I是一种重要的医用放射性同位素,但因湿法分离技术上的缺陷,使得从铀裂变产物中获取131I的工艺具有环境污染严重、提取效率低的缺点。因铀裂变产物中131I的产额较高,为拓展131I的获取途径,提高铀裂变产物的利用效率,开展铀裂变产物中131I分离的新工艺研究十分必要。与传统湿法分离工艺不同,本工作采用了干馏法进行铀裂变产物中131I的分离。为了得到高的131I分离效率,将分离过程分为低温粉化、高温干馏和中低温保温三个阶段,并研究高温干馏阶段温度对131I分离效率的影响。实验发现:当干馏温度高于950 ℃时,131I的分离效率≥98%。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在该干馏温度下,碘和103Ru 均可挥发出铀靶片,但产物收集液中却仅含有碘。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对碘的分离过程进行分析,结合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推测挥发物中碘和103Ru分离的原因为:103Ru与氧反应生成挥发性RuO4,从铀的裂变产物挥发出;因加热管内温度较高,RuO4在迁移过程中发生了分解,生成RuO2沉积在加热管内部。因此,利用干馏法从铀的裂变产物中分离131I时,为了得到放化纯度高的碘产品,不仅要合理规划分离过程,还需科学设计加热管的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