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利用全二维色谱与传统色谱分析技术对石油地质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原油直接进样轻烃参数与类异戊二烯烃等参数、样品饱和烃组分和芳烃组分进样2种色谱技术获得的地化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但全二维色谱分析发现原油样品直接进样与芳烃组分进样2种色谱技术获得的部分芳烃物质如萘系及三芴化合物分析结果有明显差异,原油直接进样二甲基萘在萘系化合物中具主导地位,氧芴含量明显要高。这说明样品族组分分离前处理过程改变了样品芳烃组分的原始面貌,原有反映有机质沉积环境的三芴系列化合物关系图版已不能适用于原油直接进样全二维色谱分析结果。由于原油直接进样分析不存在前处理过程,原油全二维直接进样分析结果更为真实。   相似文献   

2.
原油中烃类化合物是最复杂的混合物体系,而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是目前分离复杂混合物体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该文采用反相柱系统对原油烃类化合物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中重要的化合物系列进行了识别,为原油中烃类化合物的反相柱系统分析和谱图识别提供了参考。分析结果表明,反相柱系统对饱和烃,尤其是低分子量的异构烷烃和环烷烃等化合物在二维上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因此,反相柱系统对生物降解油饱和烃馏分的"鼓包"化合物(UCM)的分离与研究可能将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全二维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在石油地质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石油地质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原油直接进样分析显示原油组分中链烷烃、环烷烃、单环芳烃、双环芳烃和三环芳烃非常有规律地分布在特征区域。化合物鉴别定性准确可靠,能获取原油烃组成的详细特征。和传统色谱分析相比,轻烃分析可实现C6-C10轻烃组分中的单体烃的分离和识别,能提供更为丰富的轻烃指纹信息。生物标志物多环萜烷的分析可实现高碳数低含量三环萜烷与五环萜烷的分离和识别,伽马蜡烷也得到很好的分离。研究表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石油地质勘探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原油族组分的分离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SY/T5119—2008方法、原油族组分柱色谱分离常规方法和EPA3611方法等柱色谱法对原油族组分的分离效果;并在EPA3611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型原油族组分柱色谱分离方法(简称改良方法),改良方法以较少氧化铝为固定相,以正己烷、正己烷与二氯甲烷混合溶剂(体积比3∶1)、无水乙醇为洗脱液分别洗脱出原油中饱和烃、芳烃、胶质组分,达到较好分离原油族组分的目的。同时建立了TLC/FID评价原油族组分柱色谱分离效果的方法。用TLC/FID技术评价了4种柱色谱法分离原油族组分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较其他3种方法相比,改良方法的分离效果好、溶剂用量少、分析时间短、操作简便;同时,TLC/FID技术可一次性检测柱色谱分离的4种族组分,具有快速、微量等特点,可用于原油族组分柱色谱分离效果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法分析低温氧化后的饱和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原油与空气氧化反应后原油组成变化进行分离与分析,使用改进的柱层析法将低温氧化后原油分离,使用气相色谱法对低温氧化后原油中饱和烃进行分析。实验确定了气相色谱分析条件,使用不锈钢毛细管柱OV-1(50m×320μm,0.25μm)在本文所述的色谱条件下对原油中的饱和烃进行了较好分离。  相似文献   

6.
在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定性石油样品中的金刚烷系列化合物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包括前处理方法在内的用全二维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定量分析石油样品中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正交分离的特点,使得常规的金刚烷系列化合物在色谱条件下就能很好地分离,实现了该类化合物的色谱定量分析。为减少前处理过程中低碳数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挥发损失,新方法中对现有的石油样品饱和烃馏分的分离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用小柱法分离收集饱和烃前馏分的方法,具有所需样品量少、分析时间短、实验耗材少的特点,金刚烷回收率满足色谱定量分析的需要。与传统的色谱-质谱定量方法相比,全二维色谱定量方法分离度高,重复性好,对内标物质要求低,7次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满足复杂体系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分离重油中的各种烃类组分,开发了以负载银离子的填料为固定相的新型柱色谱分离方法。将塔河减压馏分油分离为饱和烃、轻芳烃、中芳烃、重芳烃和胶质等组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GC-FI-TOF MS)分析了塔河减压馏分油各组分的烃类组成和碳数分布。该方法提高了分离效率,将单次分离时间缩短至4~5h;消除了固定相上银离子流失对组分造成的污染,实现了芳烃组分的进一步分离富集,轻芳烃组分中的单环芳烃质量分数为74.3%,中芳烃组分中的双环芳烃质量分数为37.1%,重芳烃组分中的三环以上芳烃质量分数为65.9%。  相似文献   

8.
利用原油样品碳同位素、饱和烃和芳烃的色谱、色-质等地化分析资料,对非洲B盆地轻质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类型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原油样品族组分中饱和烃含量高(含量>80%),饱和烃色谱图为前峰型,无明显奇偶优势;饱和烃生物标志物中三环萜烷系列丰度高,三环萜烷系列丰度明显高于藿烷系列;甾烷系列丰度低,C27~C29规则甾烷系列中C29甾烷丰度高,表明陆源有机质对成烃的主要贡献;芳烃生标中主要组分为萘系列和菲系列。轻质油为成熟-高成熟原油,成因类型为湖相混合型,表明为研究区湖相泥质烃源岩成熟-高成熟阶段排烃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分离重油中的各种烃类组分,开发了以负载银离子的填料为固定相的特殊柱色谱分离为了有效分离重油中的各种烃类组分,开发了以负载银离子的填料为固定相的新型柱色谱分离方法。将塔河减压馏分油分离为饱和烃、轻芳烃、中芳烃、重芳烃和胶质等组分,并采用气质联用(GC-MS)、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GC-FI-TOF MS)分析了塔河减压馏分油及其亚组分的烃类组成和碳数分布。与传统的双吸附剂法相比,提高了分离效率,将单次分离时间缩短至4~5 h;与专利方法相比,消除了银离子流失对亚组分造成的污染,实现了芳烃组分的进一步分离富集,轻芳烃组分中的单环芳烃质量分数为74.3%,中芳烃组分中的双环芳烃质量分数为37.1%,重芳烃组分中的三环以上芳烃质量分数为65.9%。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废塑料热解油的固相萃取前处理方法,使用硅胶、负载银-氧化铝的双固相萃取柱分离得到饱和烃、烯烃和芳烃组分,并分别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和质谱分析;根据沸点与保留时间的关系,将得到的气相色谱图与总离子流色谱图划分为柴油馏分和蜡油馏分(VGO),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数据可得到柴油和VGO馏分的烃类组成,实现了宽沸点废塑料热解油...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宽沸点范围微反液体产品的固相萃取预处理方法,通过分离得到饱和烃和芳烃,分别进行气相色谱和〖JP3〗质谱分析;根据沸点和保留时间的关系将得到的气相色谱图和总离子流色谱图切割为柴油组分和减压瓦斯油(VGO),〖JP〗结合气相色谱图和质谱数据可以分别得到柴油和VGO馏分的烃族组成,实现了宽沸点范围微反液体产品中柴油和VGO馏分的烃类组成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催化裂化柴油族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文勤 《石油商技》2003,21(3):40-42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可取代经典柱色谱法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烃族组成分析,可将样品分离成饱和烃、轻芳烃、中芳烃、重芳烃和胶质5个组分,而且具有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和全二维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GC-FID)构建石油基喷气燃料(简称喷气燃料)和生物基航空煤油(简称生物航煤)烃类分子水平表征方法。该方法利用 GC×GC-TOFMS的族分离特性和瓦片效应对喷气燃料和生物航煤的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等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和碳数分布规律研究,将族分类信息由GC×GC-TOFMS转移至GC×GC-FID,并利用保留时间关联方程校正后进行定量。考察了不同来源喷气燃料和生物航煤的烃组成和碳数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喷气燃料和生物航煤的芳烃和异构烷烃含量差异很大,不同来源的喷气燃料和生物航煤碳数分布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4.
刘馥  于丽萍 《广石化科技》2000,(2):51-53,47
以高效毛细管色谱柱将汽油中各烃类组分分离,采用程序升温保留时间法进行定性,给出各组分分析结果,随后按碳数(3-13)和烃族(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烃)给出族组成分析报千,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饱和烃和芳烃的高压液相色谱法精细分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介绍了用高压液相色谱对族组分中的饱和烃、单环芳烃、二环芳烃及三环以上芳烃的精细分离方法。用二级活度的氧化铝除去非烃和沥青质,用正己烷和二氯甲烷依次淋洗出(硅胶)色谱柱上的饱和烃、单环芳烃、二环芳烃及三环以上芳烃。该方法同国外方法相比具有快速、节省试剂的优点,色质谱图显示各组分有较高的分离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将重馏分油分离为饱和烃和芳烃组分,并通过气相色谱-场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C-FI TOF MS)分别进行分析。根据分子离子峰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可实现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根据分子离子峰强度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到重馏分油饱和烃和芳烃的碳数分布信息。与现有的ASTM D 2786和D 3239烃类组成分析方法相比,本方法可提供更加详细的重馏分油烃类组成信息。  相似文献   

17.
对青海七个泉油田原油进行了微生物降解试验,通过研究原油降解率、培养液表面张力、样品粘度以及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各组分在原油中降解前后相对含量的变化,分析比较了不同原油在不同菌种与不同培养基配伍时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所用菌种对原油均具有较好降解作用.色谱分析表明,经微生物作用后,原油中族组分的相对含量发生较大...  相似文献   

18.
在甲苯歧化及烷基转移反应产物的气相色谱分析中,需要定量分析溶于大量芳烃中的少量低沸点非芳烃组分(乙烷、丙烷、丁烷、戊烷等)。在适合这些非芳烃组分分离的色谱条件下,虽然非芳组分较快出峰,但那些沸点较高的芳烃却需经较长时间才能通过色谱柱,因此分析一个样品常需很长时间。如果采用反吹技术,在非芳组分出峰后,及时反吹,把刚进入色谱柱的、沸点较  相似文献   

19.
针对辽河油田杜84块超稠油油藏多轮次蒸汽吞吐开采的生产现状,对所取的馆陶组和兴隆台组残余油进行了族组分、全烃色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馆陶组原油中沥青质含量高达57.34%,非烃为14.28%,芳烃为14.34%,饱和烃为14.04%;兴隆台组原油中沥青质含量高达51.78%,非烃为26.99%,芳烃为8.78%,饱和烃为12.47%。兴隆台组原油含有少量的芳烃,正构烷烃基本上被生物降解,最后峰值为甾萜生物标志物;馆陶组原油色谱图与兴隆台组原油基本一样,但中间多了2个峰值,这是微量异构烷烃的显示。  相似文献   

20.
细硅胶层析柱对饱和烃和芳烃的分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实验方法对比研究了细粒硅胶柱与现行的石油行业标准方法分离原油中的饱和烃和芳烃的组成差异。通过实验发现,用细粒硅胶充填的柱子能够使饱和烃和芳烃完全分离,烷基苯和单芳甾组分完全进入到了芳烃中,而现行的石油行业标准方法不能完全将烷基苯和单芳甾组分冲入芳烃馏分。精密度实验结果表明误差不超过5%,证明了该方法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