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馆陶组馆五段是孤东油田七区西的主力油层,储集层为曲流河沉积的疏松砂岩。油田开发中,新钻井目的层剩余油饱和度与预期不符,无法实现原来的设计目标;老井实施的调整和挖潜效果与地质认识不匹配,加大了油田增产的难度,急需明确曲流河点坝储集层内部构型要素与剩余油的关系。通过对密闭取心井岩心的研究,总结出点坝内部侧积层的数量和岩石类型,分析不同岩性侧积层渗流及点坝内部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利用密井网资料,对点坝内部构型要素进行解剖,明确侧积层厚度、产状及展布特征,进而推算出点坝的长度与宽度,曲流河的深度与满岸宽度;并对研究区的废弃河道进行了识别,得到研究区废弃河道平面展布特征;结合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解剖对子井点坝内部构型,对紧邻注水井的新钻井高剩余油给出了合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点坝内部构型是控制剩余油分布最为重要的因素,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物性较差侧积层之上的储集层中。  相似文献   

2.
以扶余油田东16-2区块为例,探索了一套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河流相储层构型的研究方法。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取心、测井、吸水剖面等静态、动态资料,以层次分析法为指导思想,分3个层次(单一河道、点坝、点坝内部侧积体)对研究区储层构型进行详细解剖。综合现代沉积的研究成果、经验公式以及对子井技术,计算出研究区侧积层的倾角为3°左右,宽度为35~70 m,建立了点坝砂体内部构型定量模式;结合动态资料,进行模式拟合,达到解剖点坝内部构型系统的目的;建立了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控制的剩余油模式。点坝构型解剖成果在研究区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而且对类似油田储层精细研究以及剩余分布预测都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点坝是曲流河单砂体沉积单元中最重要的储集砂体,其内部侧积层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以港东油田二区五先导试验块为例,综合运用测井、岩心、密井网、水平井等资料,对点坝内部构型进行解剖,定量认识试验区侧积层厚度为0.2~0.3 m、倾角3.5°,侧积体规模、期次、大小不一。分级次嵌套式二次加密建立构型级别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并开展了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同时结合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认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砂体顶部和侧积层附近。应用地质-建模-数模一体化研究成果,指导方案部署与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为点坝内部构型精细研究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曲流河点坝地下储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   总被引:90,自引:3,他引:87  
以胜利油区孤岛油田11J11密井网区为例,应用岩心、测井,动态等资料,对前人关于河流相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的原型模型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套点坝识别及精细解剖点坝内部构型的方法,确定了地下点坝的识别标志。根据嫩江月亮泡曲流河段的卫星照片资料,推算了点坝长度与河流满岸宽度的关系式,并将其用于识别研究区点坝。总结了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的三类分布模式,应用经验公式、水平井及小井距资料确定了侧积体和侧积层的规模及产状,进而根据侧积层模式、规模及产状进行了研究区点坝内部构型解剖,用检查井动态资料进一步验证了解剖结果,最终建立了研究区真正意义上的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及参数模型,并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剩余油主要富集在点坝中上部。该方法在研究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可用于类似油田储层精细研究及剩余油分布预测。  相似文献   

5.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含水率高,剩余油分布零散,油田稳产难度非常大.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预测井间砂体展布,掌握地下剩余油分布规律,迫切需要建立更为精确的地质模型.以垦西油田垦71断块密井网区为例,应用岩心、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等多尺度资料,对河流相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的原型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了点坝识别及精细解剖其内部构型的方法,确定了地下点坝垂向和平面上的识别标志.总结了点坝空间组合特征,应用经验公式、水平井及小井距资料确定了研究区侧积体和侧积层的规模及产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点坝内部构型进行解剖,最终建立了曲流河点坝三维构型模型.  相似文献   

6.
以南堡凹陷柳赞南区明化镇组(Nm)曲流河沉积为例,应用"垂向分期、侧向划界"的方法,通过标志识别确定单河道、点坝及其内部构型分布,重点对点坝内部各构型要素进行定量描述,建立点坝内部构型模型,分析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柳赞南区L25-26井区NmⅢ11-2单层发育的点坝长度为587.7m,由13个侧积体叠加而成,侧积层水平间距约29m,侧积层倾角为8°,倾向指向废弃河道外法线的北东方向。由于泥岩侧积层的影响,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点坝侧积体的上部,可通过水井卡封无效注水循环层、在油水井之间点坝上部钻水平井的方式挖潜剩余油。研究结果有效地指导了柳赞南区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开展的层内剩余油精细挖潜。  相似文献   

7.
孤岛油田曲流点坝构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详细解剖点坝砂体的内部构型,在层次细分、模式拟合的思想指导下,提出利用砂顶相对深度法研究点坝的边界废弃河道。通过对现代曲流河沉积规模的统计分析,得到了点砂坝与满岸河道宽度的统计关系式,结合前人对点坝内部单一侧积体宽度与河流满岸宽度具有正相关关系及侧积层倾角与河流满岸宽度的研究成果,进而研究了点砂坝的沉积规模以及点坝内部侧积层的产状和分布范围。研究发现,孤岛油田中一区中11-J11井区曲流点坝的长度约为900m,侧积层的倾角约为5°~10°,单一侧积体水平宽度约为116m。  相似文献   

8.
曲流河砂体三维构型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岩心、测井和动态生产资料,采用"模式预测,分级控制"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对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曲流河砂体沉积单元、沉积微相、单一河道砂体、单一河道内部点坝砂体以及点坝内部构型进行了分级描述,精细研究了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建立了点坝砂体侧积夹层的规模、产状定量分布模式,确定了描述侧积夹层产状的倾向、倾角、延伸和水平间距4个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序贯指示模拟与人机结合再处理的方法建立了小网格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及参数模型,进行了实际区块的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三维地质模型油藏数值模拟。根据层内数值模拟的结果总结出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曲流河砂体内部4种剩余油分布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层内挖潜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萨北油田主力油层曲流河砂体单一河道宽度为200~800m,点坝长度为120~500m,侧积夹层倾角为7°~10°,可延伸至河道砂体的2/3左右。采用完善单一河道内部注采关系及挖潜点坝之间剩余油的方式设计的北X-4-144井取得了较好挖潜效果,为油田开发后期层内剩余油精细挖潜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岩心及密井网的点坝构型与剩余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大庆油田杏北地区葡Ⅰ332单元密井网及直井与水平井岩心资料,参照现代沉积及古代露头模式,岩电结合求取侧积夹层构型参数,进而分析三角洲分流平原曲流型分流河道点坝侧积夹层三维构型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杏北地区葡Ⅰ332单元点坝侧积夹层具有薄、缓、密的特点:夹层的厚度多为2~25 cm;夹层上部和下部倾角较小,多在2°~5°,中部较陡,为7°~10°;平面分布密度达到0.11条/m。侧积夹层平面上呈新月形排列,剖面上呈叠瓦状、斜列式分布的三维空间结构特征。受侧积夹层构型特征及侧积体物性差异影响,点坝中下部水淹严重,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中上部。水平井水平段应设计在点坝中上部,可钻穿多个侧积体的中上部,增加供油单元,提高采收率。图13表1参19  相似文献   

10.
大港油田储集层河道砂体内部构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骅坳陷港西开发区明 化镇曲流河储集层为例,探讨了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分析方法。研究了曲流河道砂体内点坝分布模式及规模、废弃河道及点坝的识别标志,以及点坝内部构型定量分布模式。进一步研究了侧积层倾向、倾角及侧积体宽度,并在单井泥质侧积层解释的基础上,以点坝内部构型为指导,结合动态分析,对泥质侧积层的井间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以杏北油田密井网区高弯度分流河道储层为例,基于储层构型理论沉积模式,采用层次分析法,按复合河道、单河道、点坝、点坝内部侧积体四个层次对储层构型进行精细解剖,并在基于密闭取心井和水淹层测井解释的"静态剩余油分析"与基于三维构型模型油藏数值模拟的"动态剩余油分析"的相互验证下,总结高弯度分流河道储层剩余油分布模式。结果表明:在河道内,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点坝上部;在河道外,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点坝顶部和废弃河道遮挡的部位、注采系统不完善的溢岸砂体末端和孤立溢岸砂体内以及动用程度较差的薄层溢岸砂体中。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大部分厚油层类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水淹严重,剩余油高度分散.为明确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在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面控制建模方法建立点坝精细构型地质模型;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与单因素实验相结合,对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剩余油整体分散,局部富集;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点坝顶部、侧积层遮挡部位以及井间水驱未波及区域;侧积层倾角、注水方式、侧积面曲率、侧积间距、井网以及侧积层连通性等因素均会对剩余油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侧积层倾角越小,连通性越差,侧积间距越大,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的开发效果越好.根据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剩余油分布特征,可采取在其上部钻水平井、中部转换注水方式和下部调堵油水井的方式进行挖潜.  相似文献   

13.
水平井挖掘曲流河点坝砂体顶部剩余油方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曲流河点坝砂体中、上部侧积夹层发育,使点坝形成半连通体,油层顶部剩余油较富集.此类剩余油即使应用较密的三次采油井网挖潜难度也较大.大庆杏北油田通过曲流河点坝砂体识别、三维地质建模和层内数值模拟研究,搞清了水平井目的层砂体发育特征和剩余油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依据水平井数值模拟结果,通过优化布井方案、井轨迹设计以及钻井跟踪调整,成功地钻了5口点坝砂体顶部水平井,投产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19 t,综合含水49.1%,其产能是周围直井的6~7倍.其中杏6-1-平35井进行了点坝砂体顶部、中部、底部取心,取心总长339.42 m,顶部连续取心176.39 m,为杏树岗油田及储层性质相类似的其他油田挖掘点坝砂体剩余油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4.
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储层内部构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单元储量动用程度高、水淹严重和剩余油分布复杂等问题,对其曲流河沉积主体点坝砂体内部构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曲流河活动河道满岸宽度约为300m,单一曲流带宽度约为2400m,点坝长度约为1430m,点坝砂体内部侧积层斜列式分布,单一侧积体宽度约为200m,侧积层倾角为3°-5°,侧积层间距为50~130m;点坝砂体内的剩余油分布主要受侧积层的位置与注采井射孔井段组合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点坝是曲流河沉积中主要的储油砂体发育区,其中的侧积层(体)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立超精细的点坝内部构型模型有助于认识剩余油分布规律特征,满足目前老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和二次开发的需要。以港东油田一区一断块为例,通过分析岩心、测井、动态等资料,对单砂体进行超精细研究,深度解剖点坝内部构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超精细点坝内部构型地质模型,采取层次模拟、试验筛选、分级预测交互方式,利用多点统计法最终确定2m×2m×0.5m的超精细模型,通过验证符合点坝内部构型规律,为点坝内部构型建模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孤东油田七区中单元新近系馆陶组点坝构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胜利油区孤东油田七区中新近系馆陶组上段曲流河沉积,按照层次分析思路及模式拟合的方法对地下点坝构型进行表征分析,总结了曲流河各沉积微相的岩电特征,并结合曲流河沉积模式,划分了研究区沉积微相,识别出两个点坝。综合应用开发动态资料及测试资料,认知了点坝内部构型单元的定量模式,即侧积层的倾向、倾角、间距以及单一侧积体水平宽度,以模式为指导,以井数据为约束,对点坝内部构型进行精细解剖,最终建立曲流河点坝构型三维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水平井技术在胜利油区应用非常广泛,已成为胜利油区持续高效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但是在河流相正韵律油藏当中使用却非常有限.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定量描述侧积层分布间距和倾角的方法,通过基于河流相沉积构型控制的数值模拟研究,详细阐述了曲流点坝沉积中各沉积要素及不同注水开发方式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并通过对已经实施的水平井生产效果的分析,总结了影响水平井生产效果的因素.研究发现:点坝沉积中侧积层间距越小,采出程度越低,剩余油越多,水平井实施效果越好;当点坝砂体中侧积层倾角大于15°时,随着倾角度数加大,油层稳产时间明显缩短,含水上升明显加快,剩余油越多,水平井实施效果越好;注入井和采油井的连线与侧积层走向垂直时,水平井实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扶余油田J19密井网区为例,结合现代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综合应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内部构型进行了精细解剖。水下分流河道内部构型要素主要可分为前积体和前积层2种,前积层根据被破坏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保留型、破坏型和混合型,随湖平面升降及沉积物供给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加速率的比值不同,前积体可分为进积型、退积型和加积型,各自具有不同的成因及沉积演化模式。应用岩电标定、公式拟合、密井网、对子井等资料对前积层和前积体进行了定量识别描述,建立了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内部的三维构型模型。剩余油分析表明:前积层对剩余油的垂向分布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而在前积体内部剩余油主要在前积体的上倾方向富集。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于曲流河点坝构型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结果"的分析和描述,而对于点坝内部侧积体"成因"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鉴于此,通过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密井网等资料,在废弃河道和点坝砂体的识别以及多种构型参数估算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采用"相邻相似"原则对单一河道相邻点坝侧积体进行组合,然后按先后发育顺序揭示曲流河道横向迁移、摆动与演化规律,再现曲流河道沉积演化过程。这种方法重建了曲流河道水动力学演化过程,解析了曲流河点坝砂体的层次建筑结构。该研究成果不仅使曲流河点坝内部砂体建筑结构解剖结果更合理、更可信,而且还丰富了地下河流相储层构型理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一区一断块为例,探索了一套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河流相地下储层构型的研究方法。该方法综合岩心、测井、试井以及吸水剖面等静态、动态资料,以露头、现代沉积地质知识库为指导,分层次对储层进行解剖。具体步骤包括沉积微相分析、复合砂体内识别单一河道、单一河道内识别点坝、点坝内识别侧积体,最终建立研究区代表性点坝三维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