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在马北Ⅰ号圈闭形成史、油源、油气充注及输导体系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N。晚期—-N2早期,尕丘凹陷中侏罗统烃源岩生成的原油运移到马北Ⅰ号圈闭马北1井浅层(〈1000m)和马北Ⅲ号圈闭。N2中期,赛什腾凹陷中较高成熟度的中侏罗统烃源岩排烃,油气运移到马北Ⅰ号圈闭马北1井深层(〉1000m)。喜马拉雅运动晚期使马海凸起整体抬升,圈闭定型,油藏埋藏较浅。马北Ⅰ号圈闭成藏模式可归纳为:燕山运动期基岩古隆起上形成披覆构造,圈闭继承性发育,晚期定型;双源两期成藏。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的油源问题至今仍存在争议。在详细剖析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玉北1井原油的分子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以反演的思路解决该区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的油源问题。玉北1井原油作为两期成藏叠加的产物,其两期成藏的油源均为同一套寒武系烃源岩生油高峰期的产物,系不同区域烃源层的埋深差异导致成烃时序的不同。早期成藏的原油由于地层抬升剥蚀遭受严重生物降解,而晚期成藏得以良好保存。尽管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分子碳同位素分布特征与盆地内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原油具有可对比性,但玉北1井原油中芳基类异戊二烯烃分布指示塔西南下寒武统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与台盆区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以东地区地层油气藏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马海构造东南斜坡为例,从油源、储盖组合、圈闭等方面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以东地区地层油气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该区地层圈闭落实,顶、底板具有较好的封堵条件,储盖组合良好,但是由于尕丘凹陷烃源岩发育较差,厚度小且分布局限,制约了该区圈闭的有效性,因而难以成藏.综合评价认为,该区今后地层圈闭目标的重点应转向马海构造西缘和北缘油气运移通道上的有利油气捕获部位.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板块构造—沉积演化为卡塔尔古生界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石油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卡塔尔在志留系底部发育一套优质的烃源岩(笔石热页岩),发育两套有利的碎屑岩储盖组合,储层以河流—三角洲相砂岩为主,埋深普遍大于3600m,总体较为致密,以中—低孔、低渗为主,但在局部仍可能发育储层物性较好的"甜点",具备较好的产能特性。古生界圈闭类型主要有背斜、断背斜、地层上倾尖灭岩性圈闭和与不整合相关的地层圈闭,具有3种油气成藏模式,以下生上储垂向断裂输导运聚成藏模式为主。海西构造挤压和盐流活动隆升作用对古生界的圈闭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圈闭的主要形成时期为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于志留系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期,成藏条件匹配关系优越。卡塔尔碎屑岩层系勘探具有优越的烃源岩物质基础、有利的储盖组合、有利的构造圈闭聚集区和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且勘探程度极低,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主要的有利勘探潜力区为卡塔尔隆起的侧翼和东部的南海湾盐盆区。  相似文献   

5.
鄯科1井是吐哈盆地台北凹陷首次钻穿三叠系的一口科学探索井,并在三叠系发现了轻质油流。依据鄯科1井的钻后评价成果,从油源对比与烃源岩演化,储层发育特征与次生孔隙形成机理,盖层特征,圈闭演化历史,油气运移方向及通道等多方面分析了鄯深构造三叠系油藏的成藏条件,并指出鄯善弧形带和葡北构造带是台北凹陷深层下一步油气勘探的较有利的区带。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区块石油地质条件与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区块发育寒武系 -奥陶系海相和侏罗系陆相两套有效烃源岩构成的复合含油气系统 ;中生界以断裂背斜构造圈闭为主 ,成排成带展布 ;古生界以大型鼻隆背景之上的断背斜、构造岩性、地层不整合圈闭为主 ;控制油气垂向运移的通源断裂发育 ,圈源时空有效配置 ,燕山晚期 -喜山期构造变形微弱 ,有利于油气藏保存。区块内存在三类不同成藏组合的勘探领域 ,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7.
夏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中段的北部,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楚隆起南缘相继发现了一批以构造圈闭为主体的油气藏。因此,在巴楚隆起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上分析夏河地区的油气成藏规律,对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该区构造圈闭的演化特征,并结合生储盖等成藏条件分析,初步理清了成藏条件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发现:该区构造的发育主要受断裂活动的控制,现今的构造圈闭都经过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海西晚期-中生代早期为夏河地区成藏第一关键期,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处于生烃高峰期,卡北构造和卡拉沙依构造先后达到最佳圈闭形态,成藏条件达到最佳匹配关系;随后,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停止生烃,圈闭的演化决定着古油气藏的保存程度;喜山中期为夏河地区成藏第二关键期,该期构造活动强烈,卡拉沙依构造由断背斜向断鼻形态发育而使古油气藏遭受严重破坏,卡北构造的圈闭幅度有所减小,但仍具备形成中下寒武统残存气藏的条件;随后,该区构造形态基本定型,卡北残存构造能否继续捕获阿瓦提凹陷油气决定着该构造的现今油气规模及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川东北元坝地区中浅层天然气气源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川东北元坝地区中浅层(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及其以上地层)正在逐渐成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之一,由于该区油气系统错综复杂,查明其油气源及天然气成因类型,便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分析该区烃源岩分布及地化指标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天然气组成、碳氢同位素组成、硫化氢含量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层压力、断裂系统分布等地质特征,初步确定了该区中浅层天然气的来源:来自陆相地层本身,而非海相气源;自流井组为“自生自储”成藏模式,雷口坡组属于“倒灌”成藏模式。并根据目前应用较广泛的ln(C2/C3)-ln(C1/C2)等关系图版,基本明确了该区中浅层天然气的成因类型:中浅层天然气主要由干酪根直接裂解形成,但自流井组天然气中存在少量原油二次裂解所形成的天然气。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复杂,在其有利区带的评价优选过程中,目前尚存在只重视勘探目标(圈闭或储集体),而忽视其他成藏要素(如烃源岩)的问题,导致一些勘探实践的失败。为此,在系统梳理塔里木、四川等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将成藏组合作为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的重要评价单元,重点开展烃源条件、储集条件及源-储配置关系研究的观点。根据源-储配置关系,将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分为同构造期成藏组合及跨构造期成藏组合两大类型;储集体类型是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组合评价中最为重要的评价参数,也是进一步划分成藏组合类型的重要依据。对于以地层-岩性圈闭为主体的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建议采用“储层层位+储集体类型”对其命名,实用性更强。最后,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为实例,阐述了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特征,并指出该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可分为4个成藏组合,其中马五5-马五10亚段的成藏组合条件最为优越,天然气勘探潜力大,是值得加强勘探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10.
古近系文昌组-恩平组是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通过对烃源岩展布、构造活动强弱、输导体类型、储盖条件、圈闭种类的研究表明,烃源岩分布控制油气富集程度,构造活动制约油气聚集能力,输导体系制约油气聚集能力,储集条件影响油气储量大小,圈闭发育决定油气保存结果。40~15 Ma时期,文昌组-恩平组大量生烃,具备形成早期油气藏的条件;中中新世开始的东沙运动使得文昌组-恩平组早期形成的油气藏发生调整,于晚期再次成藏;中中新世晚期,恩平组SQ7层序开始生烃,利于晚期成藏。文昌组-恩平组的成藏模式分为早期成藏、早期成藏-晚期补充以及晚期成藏3种。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下扬子句容地区海相上古生界油气成藏要素与时空配置关系,通过区域地质分析及重点探井成藏过程的研究,探讨了研究区上古生界可能的油气成藏模式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1)下扬子句容地区上古生界存在以龙潭组、青龙组为源,以印支期不整合面碳酸盐岩缝洞、龙潭组致密砂岩为储层,葛村组、浦口组泥岩为盖层的生储盖组合。典型钻井构造史与成藏史表明,多期的构造运动使得圈闭处在不断形成和调整的过程中,喜马拉雅晚期的构造抬升作用对油气藏破坏十分明显,长期抬升造成了句容地区油气大量散失。(2)典型油藏解剖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次生残留型、原生保存型及晚期重建型3种油气藏。油气的保存条件是句容地区3种类型油气成藏的关键。另外,青龙组在印支期、燕山期遭受剥蚀、淋滤,形成大量的溶洞、裂缝,是控制不整合面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油气(晚期重建型)分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南鄱阳坳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的区域油气勘探与新资料评价表明:南鄱阳坳陷具有“上张下逆”双层结构的叠合盆地构造背景,晚期伸展沉积的陆相白垩系区域盖层造就了二叠系、三叠系海相-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在喜马拉雅期的二次生烃和晚期成藏条件;地处前白垩纪“南北对冲”前缘带的旧夏、二甲村凹陷,二叠系保存状况和白垩系盖层构筑的整体封闭保存条件较好,二叠系龙潭组树皮煤是该区已知的特征性优质煤成油烃源岩;“自生自储型”的龙潭组油气藏是该区其最有勘探前景的油气成藏类型,次为“下生上储型”的白垩系周家店组底部油气藏;而地处“凹中隆”的龙皮构造带则具有浅层油气勘探的现实性,可作为南鄱阳坳陷近期勘探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研究进展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21,自引:13,他引:8  
油气勘探实践和技术攻关,促进了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的深化和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理论的发展。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的深化体现在:紧邻主力烃源岩的古隆起及其斜坡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断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运聚的主要通道和成藏的有利条件;多期旋回岩溶和构造裂隙形成的优质储层是油气富集、高产稳产的关键;优质盖层、多期成藏、后期调整是油气藏保存及形成油气复式聚集的重要因素。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理论的发展主要是深刻认识到油源断层的沟通作用、广泛发育的构造圈闭、优质盖层和晚期构造运动的促进与调整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油气成藏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对于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方向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阿克库勒凸起、雅克拉断凸、塔中古隆起、和田河古隆起、古城墟古隆起和库车凹陷南缘是大中型油气田勘探的有利地区,巴楚隆起南部、孔雀河斜坡和克拉通盆地深层是值得探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4.
陈国民,刘全稳,徐剑良,胡海涛,张学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层和勘探目的层之一,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储集特征和成藏规律的认识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针对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地质条件的研究不多。该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可供勘探面积大,以此作为目的层的探井少,研究程度低。文章分析了蜀南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母质类型与生成时期、储层主要发育层位与控制因素、圈闭、保存条件及它们之间的匹配关系,搞清了影响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的各项地质因素。认为蜀南地区油气来源较为充足、有利储层广泛存在、裂缝发育程度较高、盖层条件良好;圈闭的生储盖组合良好,烃源区油气大量生成时间、运移时间与圈闭形成时间和构造改造配套,具有良好的成藏地质条件,有望获得较好的勘探效果,这为蜀南地区须家河组下一步勘探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23,自引:13,他引:10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含油气层系众多,目前探明储量主要分布于奥陶系、泥盆系和三叠系。台盆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形成3个大型古隆起。通过塔河、哈德逊及塔中11井油气田(藏)的剖析,烃源岩的分布、生烃史与古隆起、古斜坡之间的匹配关系是控制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因素。台盆区油气藏具有多期成藏和调整的特点,海西晚期是现存古生界油藏的主要形成时期,喜山期是早期油藏发生调整、形成次生油气藏的主要时期。区域盖层之下、不整合面上下、断裂带周围油气较为富集。在分析塔河、哈得逊、塔中11油气藏成藏特征及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泥盆系、石炭系和志留系及三叠系碎屑岩油气藏是下步勘探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成藏要素的时空结构与油气富集——兼论近源富集成藏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成藏要素和成藏作用的时空结构影响着油气的富集程度。在邻近烃源层与区域盖层地区的成藏组合中,成藏期与成烃期相近的时期内形成的油气藏富集程度相对较高。盆地或油气系统之中大多的主力油气藏都属于这种类型。在纵向上以源-盖之间没有大的、明显的构造变动和沉积间断作为近源组合,具体时间间隔初步暂定为不超过一个“期(在中、新生代)”或一个“世(在古生代)”,反之则为远源组合。在平面上依据分布于有效烃源岩分布区———烃灶位置的内、外,划分为“近源区”和“远源区”。现有勘探成果表明,塔里木盆地现已发现的哈德逊油田、轮古-塔河油气田、克拉2气田、牙哈油气田等大、中型油气田大多属自源或近源组合。松辽盆地已探明原油储量的95%以上分布在主要源-盖组合之间的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3个油组中。因此,坚持“近源勘探”是发现高油气资源富集区的一个重要而实用的原则。近源油气田的勘探成效一般是非常显著的,但是,许多地区的近源油气田多分布在勘探难度大的构造带、复杂成藏带或探区的深部、超深部,以至常常是在远源油气藏之后发现。  相似文献   

17.
黄骅坳陷各洼槽区断裂发育,深潜山带构造类型多,分布面积广,且沙二—三段和石炭系—二叠系两套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成藏条件有利;下古生界储集岩受潜山上覆地层分布范围及受剥蚀程度差异、断裂发育程度和潜流带发育程度这3种因素影响,其部分深潜山构造带上碳酸盐岩岩溶带也比较发育,故下古生界深潜山带具备了油气聚集有利条件。尤其是深潜山还具备5个有利成藏因素:即油气充注期较早,油气运移距离近,多期捕获油气,深层气多、储集条件要求较低,油气后期保存条件优越;但该区深潜山形成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取决于"供油窗"的存在或发育程度。南大港和港东两个深潜山带是重点目标区,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前者是南大港断裂和歧北断裂一侧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是否存在"供油窗";后者是奥陶系潜山圈闭是否落实。  相似文献   

18.
�������ǰ����ϵ������̽ǰ��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江汉盆地南部荆州—沔阳区地处中扬子区晚印支—中燕山期“南北对冲”的前缘干涉带,前白垩系经受中燕山期挤压冲断构造改造相对较弱, 晚燕山期—早喜马拉雅期构造反转形成江汉断陷盆地。巨厚的白垩系—新近系区域盖层既构筑了盆地南部断陷区晚期沉积重建型整体封存体系,又使区域展布的前白垩系源岩具有晚期深埋生烃和运聚成藏的有利条件,是江汉盆地前白垩系勘探的首选区带。鉴于已发现了前白垩系烃源岩晚期生烃形成古生中储、古生新储型油气藏的重要苗头,建议加强勘探沔阳、江陵、潜江断陷中燕山期构造不整合面及其上下附近的局部构造带,以尽早突破前白垩系烃源的潜在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由于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烃源岩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目前钻井揭示到的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烃源岩分布面积又较为局限,因此,台盆区海相原油的主力烃源岩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海相原油的主体为生油高峰-生油晚期阶段的产物。由于原油与寒武系烃源岩成熟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盆地存在多套烃源岩多期成藏的特征及原油遭受二次蚀变作用,生物标志物在台盆区油源对比中受到一定的限制,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处于生油窗范围内的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烃源岩特殊标志化合物演化规律及下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