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正向构造带勘探难度的增加,洼槽区逐渐成为渤海湾盆地富油凹陷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而成藏机理的特殊性制约了洼槽区勘探的深入。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洼槽生烃能力、油气成藏时期、成藏动阻力条件以及输导体系等分析,探讨了富油凹陷洼槽区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及模式。研究表明,饶阳凹陷富油洼槽区有效生烃范围大,热演化程度较高,存在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新近纪明化镇组沉积期2期主要生烃及成藏过程;东营组沉积末期油气充注范围较小,储层物性好,成藏阻力小;而明化镇组沉积充注时期,储层物性差,成藏阻力大,但剩余压力大,油气成藏动力强。洼槽中心区的油气多沿源岩层系中的砂体、裂缝和小断层等进行短距离运移聚集形成岩性为主的油气藏;洼槽边缘区往往发育深切入烃源岩的油源断层,成为油气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油气沿断层运移聚集形成构造为主的油气藏。富油洼槽区存在"源内-两期成藏-隐蔽输导-短距离运移"与"源外-单期成藏-断裂输导-垂向运移"2种油气成藏模式,成藏动、阻力条件控制着洼槽区有效烃源岩层系内油气成藏的物性下限,而断层为主体的输导体系分布特征及有效性控制着洼槽区源外油气的分布和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2.
冀中富油凹陷弱构造带是指文安斜坡带和蠡县斜坡带,其勘探程度较低,但具良好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通过对成藏地质要素的综合分析,结合物理模拟实验,阐明弱构造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揭示油气成藏规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为深入开展弱构造带的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富油凹陷弱构造带的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输导体系和鼻状构造的控制,烃源岩控制了油气分布的范围和富集程度,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层位和油气藏类型,鼻状构造则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方向。根据烃源岩与输导体系的配置关系,弱构造带主要存在两种油气成藏模式:一种是宽缓斜坡带远源-阶梯状油气成藏模式,油气在超压和浮力的共同驱动下,以砂体的侧向输导为主,配以断层的垂向调节呈阶梯状运移,具有多层系、远距离成藏特征;另一种是平缓斜坡带近源“-Z”字型油气成藏模式,油气主要在浮力的驱动下,通过断层的垂向调节和砂体的侧向输导呈“Z”字型运移,具有多层系、近距离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油气藏的成藏条件研究出发,建立了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油气藏的成藏模式,并对油气藏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天然气主要源自古近系恩平组烃源岩的干酪根热裂解气,凝析油主要来源于恩平组烃源岩;②低隆起东部有一个北东向并向北掀斜的隆起脊,为油气低势区,油气汇集于此并向北部运移;③控洼反向断裂一直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雁行断裂系是断块升降期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顺向同沉积断层是断坳过渡期和坳陷期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④渗透砂体和长期风化剥蚀的不整合面是油气侧向运移的通道。油气藏分布预测结果:受构造演化和沉积作用的控制,油气藏多分布于珠江组底部和韩江组中下部;雁行断裂带主要发育断鼻构造油气藏,顺向断裂带发育构造-岩性或逆牵引背斜油气藏。在该区同沉积断裂坡折带已成功钻获了构造-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冀中坳陷潜山具有多期构造运动和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油气输导体系一直是该类油气藏研究的难点,成为制约潜山勘探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中元古代以来的构造格架、沉积充填和油藏特征等,认为冀中坳陷潜山主要发育断层、不整合以及碳酸盐岩储集层等3种油气输导类型,其中断层和不整合共同构成了潜山油气藏的主要输导体系,并与碳酸盐岩储集层一起控制了潜山的油气运移与成藏。依据断层和不整合对油气输导作用的大小,将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输导体系组合划分为断层主导型、不整合主导型及断层-不整合复合型这3种类型,结合潜山区带分布及构造特征的差异性,建立了断阶带、斜坡带和中央隆起带3种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其中断阶带和斜坡带将是今后潜山勘探的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   

5.
从油源、构造背景、油气运移通道、储集空间、圈闭等因素及其配置关系对柴西南地区昆北断阶带基岩油藏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昆北断阶带紧邻切克里克生烃凹陷,为一持续发育的古隆起,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以裂缝、溶蚀孔等为主的储集空间,油气运移通道为基底断裂和不整合面。建立了昆北断阶带基岩油藏的2种成藏模式:一种是断层-裂缝输导的纵向成藏模式,另一种为断层纵向输导-不整合面侧向运移的远源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
北部湾盆地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部湾盆地主要发育早期伸展断裂、中期走滑伸展断裂、晚期伸展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等4种断裂类型。盆地演化总体经历了古近系裂陷期和新近系坳陷期两大演化阶段。盆地伸展裂陷期主要有3期断裂活动,在古新世-始新世形成NE向、NEE向伸展断裂;渐新世在走滑伸展作用下形成了NEE向走滑伸展断层和近EW向次级断层。断裂的形成和演化控制了生烃洼陷的分布和促进了烃源岩的热演化,形成多种类型圈闭,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主要的运移通道。与生油洼陷相邻且长期继承性活动的断裂带和凹陷中央的隆起带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7.
通—王断裂带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它和更广范围的牛庄洼陷及东南斜坡带的地温-地压系统在剖面上表现为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其浅部为静压型温-压系统,深部为超压型温-压系统,下第三系在平面上基本由较高的能量环境覆盖.本区构造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主要受流体势控制,在相对低势区发育,而岩性油气藏不受区域流体势场的限制,可以在相对低势区上分布,也可以在相对高势区内出现.砂层和断层是本区油气侧向和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不整合面对油气侧向运移也起着重要作用,油气运移具有明显的阶梯式运移特征.   相似文献   

8.
渤中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最大的生烃凹陷,位于渤中凹陷北侧的石臼坨凸起在潜山继承性发育的新近系背斜上发现了数亿t的石油地质储量,而处于亿t级油气田群油气运移必经之路上的石臼坨凸起南斜坡区的钻探成果十分有限,成藏规律研究相对不足.在对石臼坨凸起南斜坡区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成藏条件进行了认真分析,明确了石臼坨凸起南斜坡区的成藏规律:主要目的层系为古近系,新近系油气藏主要在具有断穿馆陶组以下断裂附近富集;石臼坨凸起边界断层和斜坡区油源断层附近是寻找新近系油气藏的有利区域;相对洼陷区具有古隆起构造背景的区域是寻找大型气藏的优良场所.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和惠民凹陷作为济阳坳陷南部两个相邻的、构造格局相似的陆相箕状断陷,其石油地质特征有相似之处,但油气富集程度有明显差异。控制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有油源条件、构造特征、火山活动以及生储盖组合与构造的配置等。生储盖组合与构造特征的配置,是造成不同构造部位主要储油气层位和油气藏类型差异性的直接原因。结合油源特征、生储盖组合和输导系统特征,东营、惠民凹陷的油气成藏模式可归为5种类型:洼陷带自生自储-侧向运移成藏模式、洼陷区上生下储-垂向运移成藏模式、中央隆起带和北部陡坡带下生上储-垂向运移成藏模式、南部斜坡带下生上储-复合运移成藏模式和周边凸起区新生古储-复合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余油层油气运移及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系统查明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余油层油气运聚过程和富集特征,详细研究其油气运移条件,并通过油田开发动态数据验证,总结油气富集的主要特征。大庆长垣以东地区具有垂向-侧向双重油气运移方式,垂向运移主要发生在上覆烃源岩垂向排烃范围内,油气在超压作用下,沿开启的T2油源断层“倒灌”进入下伏扶余油层;侧向运移主要有3种类型:源内沿砂体向油源断层上升盘短距离侧向运移;近源沿构造轴向向继承性局部隆起带短距离侧向运移;远源沿砂体沟通的Ⅱ类断裂密集带向朝阳沟阶地长距离侧向运移。油源断层发育部位和烃源岩垂向排烃范围附近、构造轴向与断层走向近一致的鼻状构造为富油区带;因特征不同,断裂密集带在三肇凹陷不是主要富油部位,而在朝阳沟阶地为有利储油构造。图8表3参21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油气成藏定量研究是油气勘探研究的难点。文章基于三维地震、测井以及录井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富集模式和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气主要富集在走滑反转带和断隆带两类构造单元,具有两种不同的成藏模式。其中,走滑反转带新近系的油气运移能力受油源断层的活动强度和古近系区域盖层厚度共同控制;断隆带新近系油气运移的能力受仓储层的输导脊和切仓断裂共同控制。并建立了两类不同成藏模式下表征油气输导能力的定量模型和公式。进一步指出,新近系构造-岩性圈闭在具备供烃条件时,其成藏规模仍受到“断-砂”接触程度的控制。砂体与油源断层的总接触面积越大,其内部油气充满度一般越高。  相似文献   

12.
断层的垂向运移能力是源上复杂断裂带油气勘探的关键。针对断层垂向运移能力的评价问题,基于油气泵吸式运移原理,结合环渤中凹陷区新近系油田勘探实践,提出了构造形变体的概念,将研究对象由以往的单一断层面转变为三维的活动断裂体,建立了构造形变体的定量计算方法。研究认为:①成藏期断裂活动造成的间歇式应力释放是油气垂向快速高效运移的动力,构造形变体能够更加客观地表征断裂带的整体活动强度,进而科学地表征油气的垂向运移能力;②构造形变体包含释放体积与波及体积两大关键参数,二者与油气的垂向运移能力均具有正相关关系,释放体积和波及体积越大,油气的垂向运移能力越强;③构造形变体控制着凹陷区油气的垂向运移,从不同层面控制了油气富集区、富集带与富集块的分布。构造形变体体积的非均一性形成了多个泵吸汇烃单元,进而控制了应力释放区和油气富集区;泵吸单元构造形变的体积越大,浅层油气的富集程度越高。在同一泵吸单元,形变中心控制着油气优势富集带的分布。断裂带内的局部强构造形变控制着油气的优势充注点,进而形成油气富集断块。构造形变体概念的提出为泵吸机制下油气的垂向运移能力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高效指导渤海海域一批大型新近系油田的发现与评价,对成熟区勘探的再认识和再挖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洼陷区复杂断裂带勘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新近系油气富集特点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背景及分布特征,探讨了新近系油气富集特点与主要控制因素。研究区新近系油气来源于古近系沙一下和沙三上亚段烃源岩,平面上油气富集于主力生烃洼陷中心附近、新近纪断裂活动性较强且砂泥比适中的地区,油气呈条带状富集展布;纵向上,新近系油气主要富集于馆陶组,与下伏古近系、前古近系层系中的油气分布呈互补关系。新近系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包括:主要生烃洼陷控制油气的宏观分布格局,新近纪油源断裂活动时间和强度决定油气纵向输导能力及富集区块,古近系碎屑岩和前古近系碳酸盐岩潜山圈闭的发育影响了新近系油气的富集程度,盖层厚度和质量影响新近系油藏的含油高度。  相似文献   

14.
区带资源定量评价方法及在苏北盆地溱潼凹陷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TSM盆地模拟计算生、排烃量的基础上,通过势场分析,利用油气运移路径模型,探索建立区带以及构造带资源量动态、定量的计算方法,确定运聚资源量和所处位置,从而达到资源动态定量评价的目的。在苏北盆地溱潼凹陷的应用中,依据排烃势能,结合构造特征,把凹陷划分为断阶带、内斜坡带、枢纽带和外斜坡带4个区带共11个构造带,定量计算了三垛组沉积(35.2 Ma)以来,作为主要目的层的泰州组、阜宁组一段、阜宁组三段、戴南组、三垛组等在各带上的油气运聚量。计算结果表明,凹陷演化至今,主要油气运聚发生在盐城组沉积(23.2 Ma)以来。从这时期看,在三垛组运聚至断阶带的油气约为9.98×106t,占该层的52.0%;在戴南组运聚至内斜坡带的油气约为21.59×106t,占该层的为51.0%;在阜宁组三段运聚至内斜坡带的油气约为145.19×106t,占该层的58.4%;在阜宁组一段运聚至内斜坡带的油气约为54.80×106t,占该层的51.6%;在泰州组运聚至内斜坡带的油气约为46.86×106t,占该层的48.5%。从运聚至断阶带上的绝对量看,阜宁组三段约为61.70×106t、泰州组约为25.39×106t、阜宁组一段约为19.70×106t。因此,从资源定量评价的角度分析,勘探重点在断阶带应以阜宁组三段、三垛组为主,在内斜坡带应以泰州组、阜宁组一段、阜宁组三段、戴南组等为主。  相似文献   

15.
渤南地区的BZ28-2S/N油田为下生上储模式,明化镇组下段目的层具有砂泥互层、泥包砂且油水关系复杂等特征。为了指导该油田开发区扩边,实现油田的增储上产,开展了油气成藏与油水分布主控因素研究。平面上油气主要分布在有效烃灶范围内,断裂下盘断块、背斜负花状断块和背斜断阶断块等正向构造为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剖面上NmⅡ、NmⅠ和Nm0油组砂岩集中发育,在断裂活动时期有利于油气沿断裂运移时向其充注。NmⅡ油组顶部和NmⅠ油组顶部断裂带泥质含量相对高,在断裂活动趋于静止时,断层侧向封闭性相对更强,油气聚集程度也相对更高。控藏断裂主要为近EW-NEE向展布的规模较小的晚期张扭断裂,其分段生长的交叉或弯曲部位控制主力油区油气的充注运移,是断面油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控藏断裂T01断距小于150 m的区段在成藏期之后再活动强度小,对断层岩破坏程度低,控制了主力油区的油气保存。有利的钻探目标砂体为源断裂与砂体接触程度大的背斜砂体。  相似文献   

16.
处于活动期的断层是油气纵向运移重要通道,油气运移受到断层活动时期及活动部位的控制。在油气成藏时期内活动的断层会成为油气纵向运移的有效通道。文中利用地震资料对饶阳凹陷新近系主干油源断层生长指数及断层落差进行计算。定量确定了油源断层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活动强度及活动部位。对与烃类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进行测温.准确界定新近系油气藏的成藏时间。在油气成藏期持续活动的断层部位。就是油气由古近系向新近系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也是新近系油藏的有利聚集区。研究发现,饶阳凹陷新近系油藏的成藏期为明化镇末期,凹陷内主要油源断层的局部位置在新近纪活动性较强。饶阳凹陷已探明新近系油藏多分布在新近纪活动较为强烈的主干断层附近。  相似文献   

17.
库车前陆盆地走滑断裂形成机理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天山造山带中,产生了分别平行和垂直于天山的走滑断裂系。平行于天山的走滑断裂对盆地不同构造带的形成及改造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垂直于天山的走滑断裂则造成了库车前陆盆地的构造分段现象。走滑断裂可形成一系列与走滑相关圈闭,为油气提供聚集场所。主干走滑断裂分隔性较好,派生走滑断裂的连通性较好,因此库车前陆盆地的油气主要聚集在派生走滑断裂发育的地区,而主干走滑断裂则使油气性质东、西分段,南、北分带。  相似文献   

18.
断块运动与潜山油气藏的形成——以渤海湾盆地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渤海湾盆地断块运动的机理出发,对其潜山油气藏的形成及运聚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盆地的断块可划分为倾斜断块、翘倾断块和陷落断块3种类型。据此可将渤海湾盆地的凹陷或洼陷划分成倾斜断块区、翘倾断块区和陷落断块区等3个区。断块运动不仅形成古潜山构造,而且对其储层、圈闭及油气运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运距较近,圈闭油气充满度高,断裂带控制油气聚集。陷落断块区虽然埋藏最深,但仍具有较好的油气潜力,提高地震采集及信息处理的技术是未来努力的重要方向。倾斜断块区油气前景较好,翘倾断块区更好,并容易形成较大规模的油气藏,应是未来深部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