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为探究异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以染料木素、大豆苷元、橙桑黄酮、奥沙京4 种异黄酮类分子为代表展开研究。测定了4 种分子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比对。对4 种分子进行分子模拟,得到稳定的优势构象并对其进行相关量子化学计算。结果分析表明,4 种异黄酮分子清除自由基能力与其酚羟基位置电子转移和脱氢能力有关,前线分子轨道能直观地展现抗氧化物的分子活性部位,而能隙和自由基生成热能准确表征4 种异黄酮分子抗氧化活性顺序,对于4 种分子的多羟基位自由基生成热分析可知,4’-OH是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最主要的羟基活性部位,3’-OH是橙桑黄酮和奥沙京最主要的羟基活性部位,4’-OH和3’-OH可分别作为表征这4 种分子清除自由基活性的位点。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长期野葛与粉葛的活性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不同生长期野葛和粉葛的植物化学素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野葛和粉葛的异黄酮含量。采用HPLC方法测定葛根中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染料木苷、染料木素、芒柄花黄素、鹰嘴豆芽素、异甘草素等8种异黄酮含量,研究两个品种葛根主要活性物质含量积累动态变化规律,并用DPPH、ABTS和FRAP 3种体外抗氧化方法评价生长期两种葛根的体外抗氧化性,以确定其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期增加,野葛和粉葛中的异黄酮含量均大幅增加,尤其是野葛的总异黄酮含量增加了53%。生长期野葛和粉葛中各异黄酮含量均显著性积累增加(P0.05)。体外抗氧化性研究表明:野葛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均高于粉葛,且随着生长期的增加,体外抗氧化活性随之增强,在12月份异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达到最高水平。由此确定12月份适宜采收葛根。  相似文献   

3.
四种异黄酮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异黄酮类雌激素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天然活性物质.本实验通过对不同浓度的四种异黄酮溶液的羟自由基清除实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及对猪油的抗氧化实验,比较并确定了各种不同结构的异黄酮的抗氧化能力及其与内在化学结构的关系.通过实验发现,染料木黄酮的抗氧化能力最高,而芒柄花黄素的抗氧化活性最低.这可能是由于它们含有的羟基个数及所在化学结构中羟基位置不同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大豆芽中异黄酮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芽为原料提取异黄酮,进行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大豆芽中异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增强。与相同质量浓度的大豆异黄酮相比,大豆芽中异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强于未发芽大豆中的异黄酮。  相似文献   

5.
陈皮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及抗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陈皮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及抗氧化性。通过测定陈皮提取物中黄酮含量及主要抗氧化黄酮类化合物成分——川陈皮素,研究了陈皮黄酮类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及抑制有机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陈皮提取物中川陈皮素含量为0.134%,陈皮提取物黄酮类化合物其总抗氧化能力、抑制有机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与提取物黄酮类化合物浓度有很强的量效关系,陈皮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从市场上随机抽取9个蜂蜜样品,分别检测每种蜂蜜的水分含量、酸度、淀粉酶值,并比较不同蜂蜜品种之间的抗氧化能力的大小,结果发现:水分含量与酸度成正相关;淀粉酶活性的大小可以反映蜂蜜的新鲜程度,活性越大就越新鲜,同时淀粉酶活性易受到加工方法和储存时间的影响;蜂蜜的抗氧化能力与其所含的总酚酸、总黄酮含量成正相关,同时蜂蜜的抗氧化能力与蜜源植物有很大关系;而且表明天然蜂蜜的颜色越深,抗氧化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7.
对没食子酸、咖啡酸、原儿茶酸、香草酸、阿魏酸5种酚酸类化合物进行量子化学研究。通过分子几何构型优化和能量计算,获得几种化合物分子的优化结构、前线轨道能级、O-H解离焓(BDE)和电离势(IP)。结果表明5种酚酸化合物抗氧化性能基本都源于分子中酚羟基的脱氢能力及苯环上邻、对位取代基的影响。在非极性溶剂中,5种酚酸的抗氧化活性为:咖啡酸>没食子酸>阿魏酸>原儿茶酸>香草酸;在极性溶剂中,5种酚酸的抗氧化活性为:没食子酸>咖啡酸>阿魏酸>原儿茶酸>香草酸。计算结果与实际抗氧化性能一致。  相似文献   

8.
研究比较了广西甜茶水提取物中不同分离部位的抗氧化活性。以甜茶叶为原料,经提取、溶剂萃取、柱分离、重结晶等手段,得到了3种不同分离部位提取物,包括粗品、甜茶总黄酮、甜茶素。采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法、磷钼酸盐法等2种体外试验分别测定了3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同时测定了各提取物中黄酮和甜茶素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及人工合成BHT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总抗氧化活性大小为:甜茶总黄酮BHT粗品甜茶素,甜茶素没有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活性与黄酮含量相关,黄酮含量越高,抗氧化活性越强。甜茶黄酮具有优良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很强的总抗氧化活性,均明显高于人工合成的BHT,是一种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天然抗氧化剂。研究结果与黄酮具有酚羟基和甜茶素没有酚羟基的结构特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陈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陈皮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方法:测定陈皮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总抗氧化能力,并实验在正常小鼠体内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陈皮提取物黄酮类化合物其总抗氧化能力与提取物浓度有很强的量效关系,线性关系显著,对小鼠体内的MDA(丙二醛)的产生有显著抑制,及显著提高小鼠血浆、组织中SOD(超氧化物岐化酶)、CAT(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论:表明陈皮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大豆异黄酮、总黄酮、总多酚含量的变化,结合发酵过程中浏阳豆豉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来探讨浏阳豆豉抗氧化活性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虽然总黄酮与总大豆异黄酮的含量逐步减少,但发酵初期原料中大豆异黄酮主要为糖苷型(占85.75%),而发酵末期则主要为更具活性的苷元型大豆异黄酮(占81.41%),且总多酚经发酵从2.78 mg/g提升至5.76 mg/g,发酵最后一天(L20)豆豉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OH、O2-·清除率分别增加至1088.91 U/g、93.67%、90.24%、88.38%,此外相关性结果表明苷元型大豆异黄酮要比总多酚对豆豉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更大。实验证明发酵有助于大豆中总多酚的增加以及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向苷元型大豆异黄酮转换,这是提高豆豉抗氧化能力及功能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Isoflavone aglycone‐rich calcium‐binding soy protein hydrolysates were prepared by subcritical water treatment and subsequent protease hydrolysis. Contaminated β‐glucosidase in the Protease M preparation could effectively convert glycosides into aglycones. Compared with Alcalase hydrolysates, Protease M hydrolysates exhibited higher molecular weight (>5000 Da) and more hydrophobic characteristics because of its weaker proteolytic activity.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rotease M hydrolysates was obviously improved. Initial increased DPPH and ABTS radical scavenging rate of Protease M hydrolysates may be ascribed to the conversion of isoflavones (<30 min) and a gradual release of antioxidant peptides. In the later hydrolysis, a gradual exposure of isoflavones involved in the interior of heat‐induced protein aggregates wa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further improve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Higher calcium‐binding capacity (up to 7.86%) with lower yield of peptide–calcium complex was observed for Protease M hydrolysates. These results could help researchers to develop a feasible protocol for producing nutrient‐enhanced soy protein hydrolysates.  相似文献   

12.
实验选取爆破压力1.0、2.0 MPa,维持压力时间30、40、60、80 s,对粉葛进行预处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爆破前后总黄酮的变化,旨在探讨蒸汽爆破预处理对粉葛总黄酮及抗氧化性的影响。抗氧化活性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清除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蒸汽爆破预处理后,粉葛的总黄酮提取量、甲醇提取物得率和抗氧化性得到显著提高。在最优处理条件下,总黄酮(以葛根素计)提取量达到5.43 mg/g,是未经预处理粉葛提取量的2.32 倍;甲醇提取物得率为16.92%;抗氧化活性得到显著增加,DPPH清除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由30.65 g/L降低至10.10 g/L。将蒸汽爆破预处理应用于粉葛活性物质的提取,可实现提取量和抗氧化能力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豆发芽期间维生素C、异黄酮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发芽期间不同芽长的维生素C、异黄酮含量及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确定大豆发芽的最佳长度。结果维生素C的含量随着发芽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发芽长度为5 cm时,每100g大豆芽中含维生素C为120.09 mg;大豆异黄酮在芽长3 cm时达到最高值,含量比未发芽前增加了17.28%,之后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大;较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未发芽大豆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表现出更强的清除能力;发芽后,在芽长为4 cm时对两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结论大豆发芽到4 cm时为最佳食用时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发酵+焙烤、发酵+蒸制、直接焙烤3种烘焙方式对添加天然抗氧化剂面制品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通过在面食中添加5种天然抗氧化剂(大豆异黄酮、茶多酚、花青素、植酸、VC/VE),测定面食制品在加工前后的丙酮提取液对各种自由基的清除率,通过变异系数法全面评价面制品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加工方式和添加的抗氧化剂种类是影响小麦面制品抗氧化能力的重要原因。添加大豆异黄酮的面制品用于直接焙烤能提高抗氧化性能的3.85%,添加茶多酚的面制品用于直接焙烤时抗氧化损失率最低为-3.39%,添加花青素的面制品应用于发酵+焙烤可以更好地保留其抗氧化活性,损失率为-1.77%,添加植酸和VC/VE的面制品应用于发酵+蒸制可以更好地保留其抗氧化能力,损失率分别为-4.66%、-5.14%。在天然抗氧化剂作为面制品添加剂时,针对不同的抗氧化剂选择最适的加工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面制品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品种大豆异黄酮组分和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测定了50个特色大豆品种的百粒重、色泽(L*、a*、b*),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异黄酮组分,评估不同品种大豆甲醇提取物的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并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的百粒重范围为7.05~47.46 g。不同种皮色大豆L*、a*和b*呈现显著差异(P<0.05)。HPLC分析结果发现糖苷型异黄酮含量是大豆中主要的异黄酮组分,占总异黄酮含量的90%以上。其中染料木苷含量最高。安豆115品种的大豆异黄酮的总含量最高,为2500.78 μg/g;靖江丝瓜青品种的大豆异黄酮含量最低,为888.86 μg/g。安豆115品种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分别为(16.11±0.25)和(8.12±0.04)μmol VC/g。糖苷型异黄酮含量与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有较高的线性相关性(R2分别为0.903和0.867)。主成分分析表明6项指标可用2个主成分来表示(累计贡献率达66.3%)。聚类分析将50个品种的大豆分为4类:第一类中黄豆黄素和黄豆黄苷含量较高;第二类中大豆苷、大豆苷元、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含量较高;第三类和第四类中其大豆异黄酮含量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和较低含量。综上所述,不同大豆品种的异黄酮组成、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可为其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从大豆乳清中提取出大豆异黄酮 ,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α 脱氧核糖氧化法和连苯三酚氧化法 ,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 2 ·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 ,随着大豆异黄酮浓度的增大 ,其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大大增强 ;而对超氧自由基O- 2 ·的清除能力却呈下降趋势。试验结果还表明 ,随着时间的延长 ,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对超氧自由基O- 2 ·的清除能力都迅速减弱。  相似文献   

17.
Relativ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soybean isoflavones and their glycosides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The present study compared the antioxidant potency of genistein and daidzein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glycosides isolated from soybean seeds.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assessed using three methods, namely human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oxidation, the 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 (FRAP) and the anti-DPPH free radical assays. It was found that soybean was rich in genistein and daidzein but they were present mainly in form of glycosides. Both the FRAP and the anti-DPPH assays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glycosides, as well as genistin, daidzein, glycitin, malonyl glycitin and malonyl genistein possessed similar antioxidant activities to their corresponding aglycones, genistein and daidzein. In contrast, the antioxidant potency of these glycosides was much weaker than their corresponding aglycones, genistein and daidzein, in the LDL oxidation assay. The present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genistein and daidzein were less effective, as antioxiants in the three assays, than two well-defined antioxidants, green tea epicatechin and -tocopherol. It is concluded that soybean isoflavones and their glycosides possess antioxidant activity but they are ineffective antioxidants compared with tea epicatechins and -tocopherol.  相似文献   

18.
付媛  张美莉  张宇  高韶辉 《食品科学》2022,43(23):106-112
为了探讨裸燕麦源两种活性肽在体内的抗氧化机理,从裸燕麦中分离出两种活性肽(裸燕麦活性肽I和II)并标定其氨基酸序列,测定其抗氧化活性,通过量子化学理论计算出两种活性肽的分子结构、电荷分布、分子前线轨道分布、能级差以及自由基Fukui指数(f0(r)),从而推断两种活性肽中抗氧化反应发生的活性位点,同时进行动物实验与量子化学计算结果比较。结果表明,活性肽I的最高占用分子轨道能级(EHOMO)较高,且其EHOMO和最低未占用分子轨道能级(ELUMO)能级差较小,证明其电子离域性能好,易失去电子并被氧化,是较好的抗氧化剂;f0(r)有效表征出裸燕麦活性肽I(FLWGTL)的自由基反应活性位点在色氨酸吲哚环的双键、苯丙氨酸的胺基以及亮氨酸的羧基上,裸燕麦活性肽II(VFNDRL)的自由基反应活性位点在精氨酸胍基的两个胺基以及亮氨酸的羧基上。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所得理论数据与动物实验所得结果相互印证,表明裸燕麦源两种活性肽均能有效清除D-半乳糖诱导亚急性衰老小鼠体内自由基,且活性肽I抗氧化能力更强。研究结果可为裸燕麦抗氧化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