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霞草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霞草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霞草花分离出7种化合物,分别为丁香醛(Ⅰ),皂草黄素(Ⅱ),大豆脑苷Ⅰ(Ⅲ),3,4-二羟基苯甲酸(Ⅳ),熊果苷(V),β-谷甾醇(Ⅵ),胡萝卜苷(Ⅶ).结论 化合物Ⅰ~Ⅶ均为首次从霞草花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Ⅳ,V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瓦松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瓦松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Sephadex LH-20色谱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光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瓦松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Ⅰ),胡萝卜苷(Ⅱ),草质素-8-O-α-D-来苏糖苷(Ⅲ),3,4-二羟基苯甲酸(Ⅳ),尿嘧啶(Ⅴ)。结论化合物Ⅱ~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葎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葎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柱色谱法分离,利用化合物的波谱学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β-谷甾醇(Ⅰ)、Ⅳ-P-香豆酰酪胺(Ⅱ)、胡萝卜苷(Ⅲ)、芹菜素(Ⅳ)、豆甾醇(Ⅴ)、木犀草素(Ⅵ)、大波斯菊苷(Ⅶ).结论 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此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葎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葎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柱色谱法分离,利用化合物的波谱学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β-谷甾醇(Ⅰ)、Ⅳ-P-香豆酰酪胺(Ⅱ)、胡萝卜苷(Ⅲ)、芹菜素(Ⅳ)、豆甾醇(Ⅴ)、木犀草素(Ⅵ)、大波斯菊苷(Ⅶ).结论 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此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瓦松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Sephadex LH-20色谱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光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瓦松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Ⅰ),胡萝卜苷(Ⅱ),草质素-8-O-α-D-来苏糖苷(Ⅲ),3,4-二羟基苯甲酸(Ⅳ),尿嘧啶(Ⅴ).结论 化合物Ⅱ~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新疆产薰衣草花CO2 超临界萃取部位的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CO2 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及多种柱色谱法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 种化合物,经光谱方法依次鉴定为白桦酸(Ⅰ)、β-谷甾醇(Ⅱ)、胡萝卜苷(Ⅲ)、胆甾醇(Ⅳ)、7- 羟基-6- 甲氧基香豆素(Ⅴ)、芳樟醇(Ⅵ)、乙酸芳樟酯(Ⅶ)、硬脂酸( Ⅷ) 、硬脂酸甲酯( Ⅸ) 。结论:化合物Ⅳ为首次从唇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Ⅱ、Ⅲ、Ⅳ、Ⅴ、Ⅷ和Ⅸ为首次从薰衣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桑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桑叶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石油醚提取桑叶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分用柱色谱、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用光谱学方法分析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Ⅰ),大黄素甲醚(Ⅱ),三十四烷酸(Ⅲ),三十四醇(Ⅳ),豆甾醇(Ⅴ),羽扇豆醇(Ⅵ),硬脂酸(Ⅶ),胡萝卜苷(Ⅷ)。结论化合物Ⅱ,Ⅲ,Ⅳ,Ⅵ,Ⅶ是首次从桑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泰山白首乌块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分离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采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泰山白首乌块根中分离得到12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首乌乙素(Ⅰ),白首乌二苯酮(Ⅱ),戟叶牛皮消苷-C(Ⅲ),2,5-二羟基苯乙酮(Ⅳ),3-羟基苯乙酮(Ⅴ),4-羟基苯乙酮(Ⅵ),白桦脂酸(Ⅶ),2,4-二羟基苯乙酮(Ⅷ),β-谷甾醇(Ⅸ),琥珀酸(Ⅹ),胡萝卜苷(Ⅺ),对苯二酚(Ⅻ)。结论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华猕猴桃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结合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华猕猴桃根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硬脂酸葡萄糖苷(Ⅱ),胡萝卜苷(Ⅲ),表-儿茶素(Ⅳ),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Ⅴ),正丁基果糖苷(Ⅵ),蔗糖(Ⅶ)。结论化合物Ⅱ和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华猕猴桃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结合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华猕猴桃根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硬脂酸葡萄糖苷(Ⅱ),胡萝卜苷(Ⅲ),表-儿茶素(Ⅳ),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Ⅴ),正丁基果糖苷(Ⅵ),蔗糖(Ⅶ).结论:化合物Ⅱ和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高良姜的化学成分及所得部分苯丙素类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毒活性。方法用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细胞培养MTT染色法测定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毒性。结果分离并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二乙酸-反式-对香豆醇酯(Ⅰ),对乙酰氧基苯内烯醇(Ⅱ),对乙酰氧基苯丙烯醚(Ⅲ),1-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Ⅳ),反式对羟基桂皮醛(Ⅴ),反式对羟基桂皮酸(Ⅵ),反式-对羟基桂皮醛乙酯(Ⅶ),二对乙酰氧基苯乙烯甲烷(Ⅷ),对羟基苯甲醛(Ⅸ),2,5-二羟基苯甲酸(Ⅹ);化合物Ⅰ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抑制作用较强,化合物Ⅱ~Ⅵ无明显细胞毒作用。结论化合物Ⅱ,Ⅹ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化合物Ⅰ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毛泡桐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柱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毛泡桐果中分离出11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泡桐素(Ⅱ),熊果酸(Ⅲ),胡萝卜苷(Ⅳ),芹菜素(Ⅴ),香草酸(Ⅵ),异香草酸(Ⅶ),对羟基苯甲酸(Ⅷ),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Ⅸ),3′-甲氧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Ⅹ),diplacone(Ⅺ)。结论化合物Ⅵ、Ⅶ为首次从该属中分得,化合物Ⅱ、Ⅸ、Ⅹ为首次从毛泡桐果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藏紫菀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等进行分离纯化,用物理、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6种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α-菠菜甾醇(Ⅱ)、18,19-二羟基-5α,10β-新克罗烷-二烯*丁烯羟酸内酯(Ⅲ)、胡萝卜苷(Ⅳ)、水杨酸(Ⅴ)、芹菜素(Ⅵ)。结论化合物Ⅱ、Ⅴ系首次从此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硅胶、凝胶、反相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手参属植物手掌参(Gymnadenia Conopsea R.Br.)块茎中水溶性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测定结合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为今后开发含有手掌参块茎成分的保健食品做准备.结果表明:从手掌参块茎的正丁醇层萃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醇((Ⅰ))、香草酸((Ⅱ))、对羟基苯甲醛(Ⅲ)、腺嘌呤核苷(Ⅳ)、对甲氧基苯基β-D-葡萄糖苷(Ⅴ)、对甲基苯基β-D-葡萄糖苷(Ⅵ)、对羟基苯基苄基β-D-葡萄糖苷(Ⅶ)、蔗糖(Ⅷ).  相似文献   

15.
以连云港花果山野生山麻楂为原料,研究山麻楂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三因素三水平进行响应面试验,建立黄酮提取率的二次回归方程,确定提取工艺的优化组合条件。结果表明:提取工艺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112min、液料比27:1(mL/g)、提取2次。该条件下黄酮提取率预测值为2.652%,验证值为2.649%。对山麻楂不同部位黄酮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山麻楂不同部位黄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叶中最高,为5.264%,花、茎次之,为2.983%和2.145%,根最低,为1.861%。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南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氯仿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南瓜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顺-15-十八烯酸(cis-15-vaccenicacid,Ⅱ)、硬脂酸(stearic acid,Ⅲ)、顺-15-十八烯酸甲酯(cis-15-vaccenic acid methyl ester,Ⅳ)、大豆脑苷Ⅰ(soya-cerebroside Ⅰ,Ⅴ)和蔗糖(sucrose,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系首次从南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黄精属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层析和制备HPLC等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及质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N-trans-feruloyl tyramine,Ⅰ),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2-furfural,Ⅱ),(-)-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Ⅲ],3β,14α-二羟基-(25S)-螺甾烷醇-5-烯[3β,14α-dihydroxy-(25S)-spirost-5-ene,IV]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V)。结论化合物I系首次从黄精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Ⅲ系首次从玉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李磊 《食品工业科技》2012,(1):289-291,294
丝瓜正丁醇相采用AB-8大孔树脂,利用水和30%、50%、70%和95%的乙醇溶液洗脱提纯得总糖苷。30%洗脱部分以氯仿-甲醇-异丙醇-水(5:6:1:4)为溶剂系统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得到4个酯苷类化合物和一个酸,分别为:阿魏酰-β-D-葡萄糖(Ⅰ);1-O-p-香豆酰-β-D-葡萄糖(Ⅱ);对羟基苯甲酰葡萄糖(Ⅲ);咖啡酰-β-D-葡萄糖(Ⅳ);香豆酸(Ⅴ)。50%洗脱部分以氯仿-甲醇-水(13:7:8)为溶剂系统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得到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为:香叶木素-7-O-β-D-葡萄醛酸苷甲酯(Ⅵ);芹菜素-7-O-β-D-葡萄醛酸苷甲酯(Ⅶ)。70%洗脱部分以氯仿-甲醇-水(13:7:8)为溶剂系统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得到1个皂苷化合物丝瓜皂苷H(Ⅷ)。化合物Ⅰ-Ⅶ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出。  相似文献   

19.
针对‘檀香’橄榄果实冷藏期间易发生冷害现象,本实验研究了7 个采收期(Ⅰ、Ⅱ、Ⅲ、Ⅳ、Ⅴ、Ⅵ、Ⅶ)对(2±1)℃、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冷藏橄榄果实冷害的影响。定期测定贮藏期间橄榄果实冷害指数、果皮褐变指数、果实好果率和质量损失率、果实呼吸强度和细胞膜相对渗透率、果实表面色度角、果皮叶绿素含量、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采收期Ⅰ、Ⅱ、Ⅲ、Ⅳ、Ⅵ、Ⅶ相比,采收期Ⅴ能保持冷藏橄榄果实较低的冷害指数、果皮褐变指数、果实质量损失率和较高的好果率,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和呼吸峰值,延缓果实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升高,保持中后期较高的果实表面色度角、果皮叶绿素含量、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因此认为,采收期Ⅴ可作为减轻冷藏‘檀香’橄榄果实冷害发生的适宜采收成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