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结合传统香醋生产工艺,借鉴苗族民间保健醋酸饮料“黑密茶”的加工工艺和配方,以太谷大枣和糯米为发酵主料,配以银杏叶、甘草、生姜、枸杞等参与发酵,并采用根霉糖化、活性干酵母酒化和醋酸发酵,生产出具多种功能因子的新型醋酸饮料。  相似文献   

2.
以贵州省凯里地区一苗族民间保健醋酸饮料的加工工艺 和配方为基础,结合香醋生产工艺,以大枣和本地特有的 香糯米为发酵主料,配以银杏叶、甘草、生姜、枸杞等参与 发酵,采用大曲糖化、小曲酒化和固态醋酸发酵工艺,生 产出含生物黄酮等多种营养因子的新型醋酸饮料。本文 介绍了该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要点,并提出一些问题 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生姜抽提物在饮料中应用时往往会引起饮料的沉淀,影响含姜汁饮料的价值。探讨了利用复合蛋白酶对生姜抽提液进行处理的技术。所制得的姜汁抽提液澄清、无沉淀,可以任何比例与可乐糖浆混合制成姜汁可乐饮料。经贮存试验,姜汁可乐无沉淀。这一处理技术已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芦荟有较高的药用和营养价值,以美国库拉索芦荟和黍米为主要原料,黍米经过糖化、发酵后的酒液与鲜芦荟原汁按80:20的比例混合,并经勾调混匀后压滤,再经灭菌制得发酵性黍米芦荟饮料。该饮料红褐色,清澈透明,有芦荟的特有清香。  相似文献   

5.
以仙草为主要原料,采用酒饼发酵法酿制发酵型酒饮料。试验结果表明,仙草发酵酒饮料的最佳酿制工艺为:料水比例20%、酒饼添加量为1%,蔗糖添加量为10%,在发酵温度为25℃下,发酵5 d时间,可制得具有仙草独特风味的发酵酒饮料。  相似文献   

6.
以人参为原料制作人参饮料。以人参皂甙含量为指标,确定了人参的最佳浸提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人参饮料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人参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60min、料液比1∶10;人参饮料的最佳配方为:人参浸提汁10%、白砂糖8%、食盐0.05%。以此工艺条件和配方制得的人参饮料滋味柔和,具有人参饮料特有的风味和色泽。  相似文献   

7.
研究复合果蔬醋饮料的发酵、制作工艺、配方以及稳定性.以新鲜甜橙为原料,取汁,进行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制得甜橙醋酸液;以新鲜胡萝卜、番茄、山楂为原料,分别制取蔬菜汁.将甜橙醋酸液和蔬菜汁进行合理混合,通过对物料配比的研究以及糖酸比等的调整,确定最佳混合果蔬醋饮料的配方,并对饮料的色泽稳定性进行实验研究.最终制得一种口感、营养、外观俱佳的复合果蔬醋饮料.  相似文献   

8.
山珍营养保健酒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忠 《酿酒科技》1996,(5):54-54
刺梨,松针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其保健价值逐步被认识,本文报告了以刺梨,松针,黑糯米为原料,经发酵制得酒味醇厚,色泽美观,风味独特,具有较高营养和医疗保健价值的酒度饮料-山珍营养保健酒。  相似文献   

9.
以橘子和葡萄为原料,通过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工艺制得橘子葡萄复合果醋,以发酵制得的复合果醋为主要成分,添加适量果汁和蔗糖等辅料,调配成复合果醋饮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醋酸发酵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70 h,发酵温度34℃,醋酸菌种子液接种量体积分数6%;橘子葡萄复合果醋饮料的最佳配制方案为发酵果醋体积分数85%,果汁体积分数15%,蔗糖质量浓度2 g/100 m L。工艺可制得酸甜适度,口感爽润,色泽上佳的橘子葡萄复合果醋饮料。  相似文献   

10.
以生姜为原料,经切片打浆后,加入酿酒活性干酵母,在不同姜汁比例、糖度、pH值、酵母接种量和发酵温度下发酵,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取发酵得的基酒,再经勾兑调配得到生姜保健酒.发酵法生姜酒使生姜的内在营养成分释放出90%以上,完全溶入酒体,使生姜和白酒的特点得以充分结合,是一种风味独特的新型保健酒.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制出一种比传统黄酒更具养生作用的人参桂圆红枣黄酒,以传统黄酒为正常对照,采取给小鼠喂养相同剂量的人参桂圆红枣黄酒,观察其对小鼠的毛色状况、体重、耐力和生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桂圆红枣黄酒对增加小鼠的毛色亮度、增加体重、增强耐力和耐饥渴生存能力有显著作用。因此,适量饮用人参桂圆红枣黄酒具有比传统黄酒更有营养保健和滋补功能。  相似文献   

12.
红枣发酵酒是以红枣为原料,经分选、破碎、低温发酵、陈酿调制而成的低酒精滋补饮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该研究对红枣酶解条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0.25%,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40 ℃,在 此条件下酶解得到的枣浆糖度达14.2%;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5 ℃,发酵时间7 d,酵母添加量0.4 g/L,澄清条件为1%壳聚糖 溶液添加量0.9 mL/10 mL枣酒,在此条件下发酵得到的红枣酒酒精度为9.9%vol,感官评分91分,pH值3.94,糖度5.1%,透光率为75.8%。  相似文献   

13.
红枣酒是以红枣为原料,经发酵、调配等工艺制得的低酒精度饮料酒,保留了红枣原有的风味及营养成分。该文简述了单一及复合原料红枣酒的开发、红枣的预处理、酵母菌在红枣酒中的应用以及红枣酒香气成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红枣酒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红枣酒行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为红枣酒产业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常用的硫处理杀菌可能会破坏果酒的营养价值。该研究比较了高压杀菌、巴氏杀菌、NaHSO3和高压微射流处理(HPM)4种杀菌方式对发酵枣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添加NaHSO3组相比,HPM杀菌处理对枣酒的pH和可滴定酸含量影响较小,可以提升枣酒的明亮度和酒精度,同时对枣酒的营养物质含量破坏较小。在发酵第8天,HPM组仅损失了7.67%的抗坏血酸,而NaHSO3组、巴氏杀菌组和高压杀菌组则分别损失了9.35%、13.43%和18.71%。巴氏杀菌和NaHSO3处理组的枣酒感官评分分别比HPM组低了1.49和1.40。采用HPM处理有望成为枣酒发酵前的杀菌处理方式之一,既能减少杂菌污染,同时也能有效保持枣酒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5.
以甘肃地区3 个红枣品种(临泽小枣、小口枣和民勤圆枣)为原料酿造红枣酒,测定其基本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香气成分,并进行感官评价分析,以期对红枣酒的酿造及枣酒品质分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 种枣酒的理化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但临泽小枣酒样的总酸含量和色度值最高且差异显著;香气成分结合香气轮分析表明,小口枣酒样中的酯类、醇类和萜烯类香气物质含量显著较高,民勤圆枣酒样中酸类和醛酮类香气化合物含量显著较高,大马士酮、苯乙醛、己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丁酸乙酯和异戊醇可能是构成红枣酒花香、果香和溶剂味的主要成分;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小口枣酒样香气最为浓郁优雅,临泽小枣酒样具有较好的色泽和典型性,2 种枣酒的感官品质均较佳,可用于甘肃特色枣酒的生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以枸杞、大枣、人参为原料研制营养保健饮料的工艺过程、技术要点和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李兰  武庆东  陈双 《酿酒》2012,39(4):56-59
为获得优良的枣酒生产用的酵母菌,以酵母菌ZJ16为出发菌株,对其耐酒精能力和耐高糖能力进行驯化,最终获得的菌株ZJ16-8-6可以耐36Brix的高糖,在酒精度为24%时仍能正常发酵,并确定了该菌株发酵的最佳初始糖度为20Brix。最终酿制出酒精含量为9.9%、残糖为2.9Brix、pH为3.3,呈琥珀色,清澈透亮,枣香浓郁的枣酒。  相似文献   

18.
巩卫琪  姚毓才  周茹 《饮料工业》2014,17(10):16-20
本实验以红茶粉、生姜粉和浓缩红枣汁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复合茶饮料。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复合茶饮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制备工艺参数为红茶粉0.1%、生姜粉0.1%、浓缩枣汁1%、白砂糖9%、柠檬酸0.6%。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护色剂进行护色实验,结果发现采用0.3g/L Vc+0.3g/L的D-异抗坏血酸钠复配护色效果最好。所制的产品色泽鲜明,姜味与枣味突出,风味宜人。  相似文献   

19.
以枣庄长红枣发酵液和枣园土壤为酵母菌株的分离源,经过富集培养和多次划线分离纯化,来获得优良的枣酒酿造酵母菌株。经过酵母菌株的产气性能和产酒精性能比较,以及耐酒精、耐酸、耐糖、耐SO2等耐性试验,得到了发酵性能较强的酵母菌株Z03、Z13、Z34。经过染色,镜检观察其细胞形态和芽殖方式,确定为酵母菌,经WL培养基培养后观察,初步鉴定其属于酵母属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将这三株酵母与活性干酵母按照枣酒发酵工艺程序进行发酵,发酵出来的枣酒经感官评定和理化检测,最终筛选出适合枣酒发酵酵母菌株Z13和Z34,其酒精度为9.5%vol和10.8%vol。  相似文献   

20.
梨、姜复合果醋饮料酿造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开发梨、姜复合果醋饮料,优化发酵工艺和勾兑工艺,提高我国农产品资源的的利用率。[方法]以梨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鲜姜,通过微生物发酵和勾兑来生产果醋饮料。[结果]最佳发酵工艺配方为:醋酸菌接种量为12%,发酵温度为34℃,姜汁添加量为6%;混合勾兑的最佳配方为:原醋25%~30%,鲜姜汁1%~1.5%,白砂糖8%~9%,蜂蜜5%~6%。[结论]梨、姜复合果醋体态澄清透明,酸味柔和,具有食醋清香、梨香气和姜香,典型性突出;总酸含量为1.5±0.3%,细菌总数≤40个/mL,大肠菌群≤3个/100mL,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