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温(100℃)处理会导致鱼糜制品凝胶品质发生劣化。以白鲢鱼糜为原料,通过测定鱼糜凝胶的质构特性、凝胶强度、持水性、白度和流变特性,研究可得然胶和氯化钙协同作用对121℃高温处理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得然胶的添加能够明显改善高温鱼糜制品凝胶劣化现象,氯化钙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高鱼糜制品的硬度、凝胶强度、白度和储能模量。当可得然胶添加量为0.4%,氯化钙添加量为0.6%时,所制得高温处理鱼糜制品具有较好的凝胶品质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白鲢鱼糜凝胶劣化温度下结冷胶对鱼糜制品凝胶强度、持水性、白度、化学作用力以及凝胶溶解率的影响来评价鱼糜制品的品质,结果表明,添加结冷胶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持水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白度值变化不明显,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含量显著增加,凝胶溶解率降低。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凝胶中的肌球蛋白重链的含量降低,这说明结冷胶能够有效促进MHC的降解,并抑制白鲢鱼糜凝胶劣化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高温杀菌处理会造成淡水鱼糜凝胶品质劣化。以白鲢鱼糜为原料,通过测定质构特性、凝胶强度、持水性、白度和流变特性,研究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对高温杀菌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TG酶所制得鱼糜凝胶经121℃,10 min高温杀菌后,硬度、弹性、持水性、白度及流变特性均有较好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5%TG酶的鱼糜凝胶强度增加48.7%。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TG酶的加入有利于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维持,减少蛋白主要二级结构破坏,使鱼糜制品维持良好凝胶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鳓鱼鱼糜在鱼糜制品中的加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制备鱼糜凝胶样品,分别从凝胶强度、全质构、凝胶化指数、凝胶劣化指数、持水性、白度和微观结构7个方面研究其与白鲢鱼糜、铜盆鱼糜、金线鱼糜的凝胶品质差异。结果:鳓鱼鱼糜的硬度、咀嚼性、胶着性、凝胶强度、持水性显著高于白鲢鱼糜(P<0.05);这与扫描电镜检测的鳓鱼鱼糜凝胶表面结构光滑致密、孔径大小规则均匀的试验结果相一致。同时鳓鱼鱼糜的白度(71.23±0.09)显著高于铜盆鱼糜(67.81±0.25)和金线鱼糜(67.16±0.55)。结论:鳓鱼鱼糜在凝胶强度、白度、持水性和微观结构等方面兼具淡水鱼糜和海水鱼糜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蓝蔚青  谢晶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0):330-335
将微生物传统生理生化鉴定技术与PCR法相结合,研究了复合保鲜剂对冷藏带鱼贮藏期间菌相变化的影响。通过对冷藏对照组与保鲜剂处理组样品贮藏期间的主要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16SrDNA序列分析与生理生化鉴定,并作系统发育树分析,最终鉴定出13株具有典型特征的纯菌株。对照组样品在货架期终点时,其主要微生物的种类与所占比例依次为:腐败希瓦氏菌(34.7%)、荧光假单胞菌(14.5%)、松鼠葡萄球菌(10.2%)、嗜水气单胞菌(8.2%)、弧菌(6.1%)、恶臭假单胞菌(6.1%)、绿色气球菌(4.1%)、金黄色葡萄球菌(4.1%)、蜡样芽孢杆菌(4.0%)、铜绿假单胞菌(2.0%)、嗜冷杆菌(2.0%)、成团肠杆菌(2.0%)、约氏不动杆菌(2.0%)。其中,腐败希瓦氏菌为特定优势腐败微生物。假单胞菌属在带鱼冷藏过程中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经复合保鲜剂处理后,能够使冷藏带鱼的二级鲜度货架期延长9d,并使其贮藏期间的细菌菌相组成比例发生变化,细菌种类减少到9种。主要优势菌的比例明显减少,表明复合保鲜剂对带鱼体内腐败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真空包装盐水鹅在4,25℃和30℃贮藏温度下的微生物菌群变化及优势腐败菌,采用平板计数法和PCR-DGGE(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各温度下不同贮藏期样品菌落总数和菌相变化进行分析,并对主要条带进行割胶测序及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菌落总数在贮藏期逐渐上升,贮藏后期菌落总数呈下降趋势;产品贮藏期间的优势腐败菌主要为耐受极端环境的芽孢杆菌和类芽孢杆菌、组织菌属和假单胞菌属。30℃条件下主要优势腐败菌为提歇尔氏菌属、泛酸枝芽孢杆菌和幼虫芽孢杆菌,25℃条件下主要优势腐败菌为短芽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提歇尔氏菌属、类芽孢杆菌属和地衣芽孢杆菌,4℃条件下主要优势腐败菌为类芽孢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它们可导致产品肉质变软、发黏、变色并产生异味。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高温杀菌鱼糜制品的品质,研究羊血浆蛋白对121℃处理鱼糜制品凝胶特性的影响。以白鲢鱼糜为原料,测定羊血浆蛋白的添加对鱼糜凝胶质构特性、凝胶强度、持水性、折叠性、白度和流变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测定分子间作用力和溶解率的变化探究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羊血浆蛋白的添加,高温处理鱼糜制品的硬度、弹性、胶粘性和咀嚼性显著增大(P<0.05),持水性显著增强(P<0.05),折叠性能增强,白度降低。当添加量为2%时,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增加了92.88%。分子间作用力和溶解率分析显示,添加羊血浆蛋白能够提高体系氢键和非二硫共价键含量,从而改善高温处理鱼糜制品凝胶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冷藏鲈鱼片贮藏期间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压力250 MPa,时间9 min的超高压条件处理鲈鱼片,并以0.1 MPa处理样品为对照组。将处理后的样品置于4℃冰箱中贮藏,分别在0,3,6,9,11,13,15 d进行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与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希瓦氏菌数、假单胞菌数和嗜冷菌数)测定,并作相关性分析,评价超高压处理对冷藏鲈鱼片品质的影响。随后分别提取两组样品在贮藏前期、中期、中后期与末期4个阶段的宏基因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冷藏鲈鱼肉不同阶段的细菌菌群。结果表明,样品经超高压处理,其TVB-N值、细菌总数、假单胞菌数、希瓦氏菌数和嗜冷菌数等指标的上升速度明显缓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表明,TVB-N值与微生物指标可作为鲜度评价指标,用于分析鲈鱼片超高压处理后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处理组样品在贮藏前期的主要细菌有芽孢杆菌属、大洋芽孢杆菌属与乳球菌属;在贮藏中后期与末期两个阶段,超高压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菌相组成呈显著差异,优势腐败菌种类不同,对照组在中后期的主要细菌为假单胞菌属,超高压处理组在中后期的主要细菌为嗜冷菌属,对照组末期主要腐败菌为嗜冷菌属、假单胞菌属、希瓦氏菌属和气单胞菌属,超高压处理组末期主要腐败菌为嗜冷菌数、假单胞菌属与耶尔森氏菌属。可见,超高压处理在抑制TVB-N值与微生物指标升高的同时,也对其贮藏期间的菌相组成产生明显的影响,使嗜冷菌与希瓦氏菌的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期鲳鱼冷藏期间优势腐败菌的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蓝蔚青  谢晶  周会  张琛杰 《食品科学》2015,36(2):226-231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时期冷藏鲳鱼(Pampus argenteus)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pH值、微生物指标与主要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规律。方法:冷藏(4±1) ℃条件下,以感官评定、pH值与菌落总数为品质评价指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结合生理生化鉴定法分别对冬、春两个时期的鲳鱼进行优势腐败菌的变化规律研究。将经细菌培养与分离纯化得到单菌落按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再通过生理生化鉴定与革兰氏染色,初步得到菌落种类,对单菌落进行DNA提取与PCR扩增并测序。结果:冬季样品获得12 种菌株,春季样品获得9 种菌株。贮藏末期时,冬季样品中优势腐败菌的种类与比例分别为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p.)21.51%、草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16.13%、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52.68%与热杀索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9.68%;春季样品为草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8.62%、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64.66%与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26.72%。结论:冬、春时期中冷藏鲳鱼贮藏期间优势腐败菌的种类基本一致,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但在细菌种类与比例上存在差异,冬季样品的微生物种类较春季丰富。贮藏期间,随着荧光假单胞菌所占比例的增加,使腐败希瓦氏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0.
分析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对鱼肉微生物及其冷藏期间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分离鉴定获取冷鲜草鱼肉中优势腐败菌菌株的基础上,开展ε-PL抑菌活性研究,并利用基于16S rR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 mg/mL ε-PL可以完全抑制草鱼中分离并鉴定成功的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属、腐败希瓦氏菌和气单胞菌)的生长;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针对V3~V4目标区域共计获得了858 964条基因序列,这些序列归属于28个门388个属;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鱼肉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假单胞菌在腐败阶段草鱼肉中占绝对优势;ε-PL对鱼肉中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度存在影响,对新鲜鱼肉中菌群黄杆菌属影响极显著(P0.01),对冷藏6 d后鱼肉中假单胞菌属影响显著(P0.05)。结论:ε-PL对鱼肉中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降低了冷藏期间微生物的菌群多样性,本研究可为ε-PL在鱼肉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蓝蔚青  谢晶 《食品科学》2012,33(14):255-260
为探讨复合保鲜剂的作用机理和延长水产品货架期,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技术研究复合保鲜剂对冷藏带鱼贮藏期间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演替规律的影响。采用SDS(sodium dodecyl sulfate)化学裂解法,分别从对照组与复合保鲜剂处理组的冷藏带鱼中提取总细菌基因组DNA,同时进行16S rDNA的V3可变区PCR扩增,再通过DGGE得到动态变化的指纹图谱。DGGE图谱表明,产品在贮藏初期具有丰富的微生物群落,说明污染微生物的多样性,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只有少数种类细菌存活并最终成为主导菌群;通过对冷藏带鱼DGGE图谱上的主要条带进行测序分析,获得12种细菌。对照组与复合保鲜剂处理组在腐败后期的特定腐败微生物种类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嗜冷杆菌为带鱼贮藏初期的优势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希瓦氏菌与假单胞菌的比例逐渐增加,在贮藏过程中成为主要优势菌,荧光假单胞菌与弧菌在贮藏期间占有较大比例。同时,冷藏带鱼经复合保鲜剂处理后,其中的希瓦氏菌与假单胞菌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鱼糜制品的品质,以白鲢冷冻鱼糜为基质,向其中添加佛手山药粉。分析了不同添加量(1%、2%、3%、4%、5%)佛手山药粉对白鲢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TPA、持水性、蒸煮损失率、白度值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当佛手山药粉的添加量为4%时,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硬度、咀嚼性和持水性均增加到最大值,分别为520.90 g.mm、1553.72 g、1211.20 g和78.18%,与空白组相比分别增加了51.11%、33.39%、24.89%和10.77%,蒸煮损失率达到最小值8.47%,与空白组相比降低了3.21%,感官评价各项指标得分均达到最佳值,不同添加量的佛手山药粉对鱼糜凝胶的白度值无显著性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佛手山药粉添加量为4%时,可以有效改善白鲢鱼糜制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PCR结合生理生化鉴定对冷藏带鱼主要细菌菌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的微生物生理生化鉴定技术与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并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冷藏带鱼贮藏期间的主要细菌组成比例进行研究。样品在(4±1)℃贮藏,分别于不同贮藏时间取样,对各个阶段的微生物菌落进行分离纯化、形态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鉴定,对最终得到的细菌纯培养物直接提取DNA,作16SrDNA PCR扩增,产物经测序后于NCBI与已知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最终得到13株具有典型特征的纯菌株。结果得出,冷藏带鱼在货架期终点时,其主要微生物的种类与所占比例依次为: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34.7%)、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14.5%)、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 10.2%)、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8.2%)、弧菌(Vibrio rumoiensis 6.1%)、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6.1%)、绿色气球菌(Aerococcus viridans 4.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4.1%)、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4.0%)、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2.0%)、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2.0%)、成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 2.0%)、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 2.0%),其中腐败希瓦氏菌为带鱼冷藏期间的主要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在带鱼冷藏过程中的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4.
以四种不同的市售鱼糜制品(鱼丸、鱼豆腐、模拟蟹棒、鱼肠)为研究对象,应用选择性培养基,分析鱼糜制品在4℃冷藏条件下贮藏最初状态和腐败状态下的菌相组成.新鲜鱼糜制品中主要存在微球菌/葡萄球菌属、乳酸菌属和假单胞菌属;腐败状态下的鱼糜制品除上述菌种外,还有大量肠杆菌属及少量含硫化氢菌属.结果表明:微球菌/葡萄球菌属、乳酸菌属、假单胞菌属及肠杆菌属是引起鱼糜制品在4℃冷藏条件下发生腐败变质的主要腐败菌.  相似文献   

15.
以罗非鱼鱼糜为原料,添加聚葡萄糖,热诱导形成凝胶,通过测定凝胶强度、持水性、白度、水分分布、微观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等指标,研究聚葡萄糖对罗非鱼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葡萄糖添加量的增加,鱼糜凝胶强度、持水性增加,并在添加量4%时达到最大值;白度变化不明显;水分分布状态测定结果表明,聚葡萄糖的加入可以缩短鱼糜凝胶弛豫时间T2,改变不同种类水的分布状态,增强与水的结合;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聚葡萄糖的鱼糜凝胶网络结构更加致密,鱼糜凝胶中肌原纤维蛋白的α-螺旋结构减少,β-折叠结构增加。综合各项指标得出,添加适量的聚葡萄糖可以改善罗非鱼鱼糜的凝胶特性。该研究结果可为改善淡水鱼糜制品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感官、色差、质构、挥发性盐基氮(TVB-N)、K值以及菌落总数、嗜冷菌总数为鲜度指标,研究4℃冷藏金枪鱼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并结合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技术,分析冷藏金枪鱼主要微生物的菌相演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冷藏期间,金枪鱼感官品质劣变明显,亮度值L*、红度值a*和咀嚼性、硬度均呈下降趋势;贮藏第4天,菌落总数自3.60 lg (CFU/g)升至4.66 lg (CFU/g),而嗜冷菌数与菌落总数之间的差异减小;贮藏第6天,TVB-N值与K值分别由初始值9.62 mg/100 g和3.22%上升至25.00 mg/100 g和23.00%;不同冷藏时期的金枪鱼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相似性,样品初始菌相中主要优势菌为噬氢菌、不动杆菌、假单胞菌、解糖假苍白杆菌、Boseaeneae、鞘氨醇单胞菌和油短波单胞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微生物多样性降低,至货架期终点第6天,红游动菌、约氏不动杆菌、假单胞菌、解糖假苍白杆菌成为主要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   

17.
冰温贮藏对鲢、草、鲤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张建斌  吴晓 《食品科学》2016,37(12):273-278
为了明确冰温对淡水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以鲢鱼、草鱼、鲤鱼鱼糜制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三者在冰温贮藏后鱼糜饼的蒸煮损失率、L*值、持水性、质构特性、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substances,TBARS)值等指标,分析冰温贮藏过程中其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冰温贮藏时间的延长,鲢鱼鱼糜制品的蒸煮损失率先降低后升高,草鱼和鲤鱼鱼糜制品呈降低趋势;3 种鱼糜制品的持水性均随冰温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鲢鱼鱼糜制品的L*值和剪切力均随冰温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草鱼和鲤鱼鱼糜制品的L*值、剪切力值随冰温贮藏时间的延长呈波动的变化;3 种鱼的硬度、弹性、黏聚性、咀嚼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呈降低。3 种鱼糜制品的剪切力值差异显著(P<0.05),鲢鱼鱼糜制品的硬度、弹性、黏聚性以及咀嚼度显著低于草鱼和鲤鱼鱼糜制品(P<0.05)。3 种鱼鱼糜制品的TBARS值均随冰温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鲢鱼、草鱼和鲤鱼鱼糜制品在冰温(-1.5±0.03)℃条件下最佳的贮藏期为3 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鲜切莲藕在冷藏期间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明确鲜切莲藕冷藏期间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及其生长规律,以4℃贮藏的鲜切莲藕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贮藏0、3、6、9、12 d的鲜切莲藕中真菌ITS和细菌16S rDNA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冷藏期间鲜切莲藕中微生物,共鉴定出真菌2个门、19个属,细菌2个门、5个属。在不同冷藏阶段,鲜切莲藕中的微生物存在差异。在属水平上,冷藏0 d时优势真菌为陶氏菌属,3~12 d冷藏阶段的优势真菌为长垣菌属,且长垣菌属在冷藏12 d时极显著富集;冷藏0~9 d优势细菌为不动杆菌属,而冷藏12 d时优势细菌为假单胞菌属,且假单胞菌属在冷藏12 d时极显著富集。通过研究初步明确了冷藏期间鲜切莲藕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变化规律,为鲜切莲藕保鲜技术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S08)作为饲料添加剂喂养罗非鱼,研究其对冰鲜罗非鱼肠道菌群的影响,尤其是对鱼体腐败菌的粘附、定植和滋生的影响,并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延缓冰鲜罗非鱼腐败的作用。通过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水体中添加腐败菌(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的方式分组喂养罗非鱼后,对罗非鱼进行冰鲜贮藏,通过高通量测序确定枯草芽孢杆菌和腐败菌对冰鲜过程中罗非鱼肠道菌群的影响,并以TVB-N和K值为腐败指标,研究冰鲜鱼腐败的程度。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罗非鱼的肠道菌群的变化具有阻遏作用,使菌群多样性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希瓦氏菌在肠道内定植程度大于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可定植在鱼肠道内,并抑制希瓦氏菌在鱼肠道内定植,最终显著遏制希瓦氏菌在肠道中的优势富集。以TVB-N和K值为指标判断鱼的鲜度,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显著延缓冰鲜鱼的腐败程度。  相似文献   

20.
冷藏带鱼贮藏期间主要微生物动态变化的PCR-DGGE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蔚青  谢晶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7):118-122
本文研究了冷藏带鱼贮藏期间的主要微生物种群演替规律,为延长水产品货架期提供参考。采用SDS化学裂解法,从冷藏带鱼中提取总细菌基因组DNA,并进行16SrRNA的V3可变区PCR扩增,再通过DGGE得到动态指纹图谱。结果表明,贮藏初期冷藏带鱼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为前期的主要优势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仅有少数种类细菌存活并最终成为主导菌群。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在贮藏过程中比例逐渐增大,希瓦氏菌(Shewanella sp.)与弧菌(Vibrio sp.)比例也有明显增加,在贮藏后期发展成为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