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仪直接进样法,对甘肃地产固态发酵浓香型大曲基础酒的微量香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一次性检测到38种微量成分。微量成分平均含量8.82 g/L,最高含量13.45 g/L;酸类9种,含量范围0.46~4.05 g/L;酯类14种,含量范围为4.83~10.84 g/L;己酸乙酯最高为3.10 g/L;醇类中最高的是异戊醇和正丙醇,其次是仲丁醇和正丁醇;酮、醛类化合物总量范围0.34~0.51 g/L,含量较接近。甘肃地产浓香型白酒不同品种酒质差异较大,部分品种存在同质化现象。陇酒与川酒、江淮流域白酒基础酒在主要组分含量、总量、平均含量及最高值等方面存在差异或较大差异,甘肃D地区白酒酒质接近于川酒和江淮流域白酒。  相似文献   

2.
范文来  徐岩 《酿酒科技》2007,(11):75-78
应用直接进样的毛细管色谱法检测了浓香型、清香型和酱香型白酒原酒(60%vol),共获得38种微量成分,其中醇类10种,醛酮类化合物5种,酸类化合物9种,酯类化合物14种。通过比较各种酒中的微量成分发现浓香型、清香型和酱香型白酒原酒的微量成分具有较大的差异。同时也发现,四川SL地区所产的浓香型原酒不同于四川其他3个地区(SG地区、SC地区和SS地区)的原酒,也不同江淮流域所产的原酒,而这3个地区所产的原酒与江淮流域所产的原酒类似。聚类分析的结果与成分分析的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3.
应用直接进样的毛细管色谱法检测了浓香型、清香型和酱香型白酒原酒(60%vol),共获得38种微量成分,其中醇类10种,醛酮类化合物5种,酸类化合物9种,酯类化合物14种.通过比较各种酒中的微量成分发现浓香型、清香型和酱香型白酒原酒的微量成分具有较大的差异.同时也发现,四川SL地区所产的浓香型原酒不同于四川其他3个地区(SG地区、SC地区和SS地区)的原酒,也不同江淮流域所产的原酒,而这3个地区所产的原酒与江淮流域所产的原酒类似.聚类分析的结果与成分分析的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古井贡酒中的风味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直接进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浓香型白酒的微量香味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共分离和鉴定了102种化合物,其分别属于酯类、醇类、酸类、醛酮类、呋喃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古井贡酒和其他浓香型名优酒的微量香味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古井贡酒在微量香味成分的含量与川酒存在差异,正是这差异赋予古井贡酒独特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5.
论浓香型白酒的流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因酿酒原料、制曲原料及配比的不同;入池条件、发酵周期等生产工艺的不同;地理环境及空气中栖息的微生物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使浓香型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及量比关系不同,风格上各有特点,形成了浓香型白酒的不同流派。即以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为代表的“浓中带陈”或“浓中带酱”的川派;以洋河大曲、古井贡酒为代表的“纯浓型”或“淡浓香型”的江淮派。  相似文献   

6.
从产品分析看苏鲁豫皖与四川浓香型白酒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浓香型白酒作为中国白酒生产消费的主流,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川派"和"苏鲁豫皖派".因地域、气候及酿造工艺的不同,使得川酒与苏鲁豫皖白酒在口感及色谱骨架成分上各有特色.分析了两个派别的白酒在主要微量成分及口感品尝上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7.
研究利用气相色谱仪等检测仪器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牌的川酒(浓香、酱香和清香型)中的微量香气成分进行全面检测与分析,并分析了其含量区间和最佳含量范围。为探索最适宜人体健康的川酒微量成分区间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浓香型白酒中,就其风格而言存在三种不同的流派,我们从区域上界定为“川派”、“江淮派”、“北方派”三大流派。本文简要分析了三大流派的风格特点及理化指标差异性,介绍了在浓香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合工艺香型,并浅谈对浓香型白酒发展趋势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筛定北派浓香型白酒年份差异标记物,并表征差异标记物对北派浓香型白酒感官品质的贡献。方法 采用吸附笔-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鉴定不同年份北派浓香型白酒的微量成分数据集及品质因子,应用定量描述性感官分析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斯皮尔曼相关分析(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SCA)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化学计量学方法非靶向筛选关键年份差异标记物,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标记物对北派浓香型白酒感官属性的贡献。结果 共鉴定出94种微量成分,其中48种香气品质因子、8种滋味品质因子,筛选出6种关键年份标记物,各标记物对北派浓香型白酒感官品质贡献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从仪器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构建微量成分与酒体感官品质的关联,有效筛选影响北派浓香型白酒感官品质差异的年份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河套王”系列酒与“江淮派”、“川派”酒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苏鲁豫皖派、川派和北方派浓香型代表白酒的主要色谱骨架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个地域的浓香型白酒,其香味成分含量与比值各有差异.不同的含量及其量比关系,使得3个地域的浓香型白酒在风格上各有特点.苏鲁豫皖白酒突出香气优雅飘逸、绵甜柔和、醇和协调、爽净;川派浓香型白酒窖香浓郁、绵甜甘洌、丰满醇厚、香味协调、余味悠长;北方河套王酒窖香幽雅、绵甜爽净、香味谐调、酒体丰满、后味长、风格独特.  相似文献   

1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大曲在发酵和贮存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数挥发性化合物含量从发酵的第1天开始增加,到第5天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20 d后趋于稳定;含氮类化合物从发酵的第5天快速增加,第9天达到最大值,发酵20天后含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GC-IMS分析典型浓香型白酒挥发性成分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洋河、中华杜康、古井贡酒等8种典型浓香型白酒为试样,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分析白酒中挥发性物质成分,同时采用指纹图谱、动态主成分分析(DPCA)和欧氏距离对样品进行鉴别。结果表明,样品中共检测出挥发性成分34种,其中酯类17种,醛类7种,醇类6种,酮类2种,酸类1种和吡嗪类1种;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不同样品中均检出己酸乙酯、戊酸乙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丁酯等物质,其中己酸乙酯为浓香型白酒的标志性挥发性成分,不同样品其他挥发性物质成分存在特征差异,五粮液酒样中挥发性物质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最突出;DPCA和欧氏距离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区分不同类型浓香型白酒特征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分别提取清香型牛栏山二锅头酒和浓香型牛栏山白酒中的香味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两种香型白酒共检测出65种香味成分,其中:清香型牛栏山二锅头酒中共检测出34种香味成分,主要呈香化合物有酯类化合物、烷烃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主要香味成分有3-甲基-1-丁醇、2-羟基-丙酸乙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浓香型牛栏山白酒共检测出43种香味成分,其主要呈香化合物有酯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和酸类化合物,主要香味成分有己酸乙酯、1,1-二乙氧基乙烷、3-甲基-1-丁醇、己酸和2-羟基丙酸乙酯。表明酿酒原料和工艺不同导致的香味成分的差异,是赋予两种白酒不同口感和风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该文概述酯化酶的特性,酯化酶在酯类合成中的重要作用,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中微生物发酵产酯化酶在酯化大曲、黄水及酿造发酵过程中的研究应用情况。分析酯化酶对于提高浓香型白酒出酒率、优质酒率及减少用曲量等方面的积极效果,并对目前酯化酶在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为酯化酶在浓香型白酒品质提升中的应用研究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5.
Daqu is a fermentation starter and substrate complex that is used to initiate the solid ferment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hinese liquor. The aroma of Daqu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flavor of Chinese liquor.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otent aroma-active compounds in Daqu. Odorants of Daqu extracted by 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 (SAFE) were investigated by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GC–O) system with two olfactometric methods: detection frequency (DF) method and aroma extract dilution analysis (AEDA). A total of 43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Daqu. Thirty-eight aroma-active components were further detected among which 33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se compounds, 4 odorants seem to contribute actively to the aroma of Daqu: hexanal (green grass), unknown (no.u2, nutty, roasted), phenylacetaldehyde (floral, rose) and 4-ethyl guaiacol (clove, spicy).  相似文献   

16.
大曲在白酒酿造中有产酒和生香的作用,而这些风味物质的形成与大曲中的酶系有很大的关系,从大曲生化性能中水解酶类、酯化酶和其他酶类与酒体中微量成分关系的分析,探讨了大曲酶系与白酒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温度对大曲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和提取大曲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最佳前处理温度。方法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e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和感官评价手段研究了大曲在4个不同前处理温度下的挥发性化合物。结果 共鉴定出57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酯类、醇类、醛类、酮类、吡嗪类、烃类、芳香族化合物;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从57种挥发性化合物中筛选出20种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t in projection,VIP)值大于1的标志性差异物,并计算其香气活力值(odor activity value, OAV),解析了不同前处理温度下样品风味的变化。感官评价的结果显示4种不同温度下样品的风味特征差异显著。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挥发化合物的挥发从而改变样品的风味特征,同时阐明了在60℃条件下样品的萃取效果较好,为大曲风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应用液液萃取和分馏技术研究了绵柔型洋河蓝色经典酒微量挥发性成分,经GC-MS检测,共检测到933个峰,已经鉴定的化合物672种,未鉴定但有色谱峰的化合物261种。白酒微量成分除原先检测到的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芳香族、酚类、硫化物、呋喃类、氧杂环/环氧化合物、缩醛类、吡咯及吡啶类等化合物外,首次检测到萜烯与内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贮存时间对中高温大曲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选择较佳贮存时间。该研究对秋季安曲的0~120 d之间共5个贮存时间点的成品大曲样本的理化生化指标值、感官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GC-MS,HS-SPME-GC-MS)及主成分分析探究贮存时间对大曲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存0 d与60 d成品大曲之间水分含量差异显著;贮存0 d与30 d成品大曲之间酒化力值差异显著,其余时间点的大曲样本理化生化指标值、感官评分没有显著性变化。5个贮存时间大曲样本中有31种共有风味物质,且均以酯类物质为主,其质量占比为72.70%~85.04%。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大曲的风味物质种类数和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乙酸戊酯、乙酸乙酯、2,3,5,6-四甲基吡嗪等39种风味物质含量在贮存30 d后减少;十八酸乙酯和2,3,5,6-四甲基吡嗪在贮存120 d后质量百分比分别减少了82.61%、81.25%。贮存期间大曲质量的变化可能与水分和温度等环境因素、以及物质挥发、物质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20.
通过选取高温、中高温和中温三种工艺大曲及不同贮存期(分别贮存一年、半年和未贮存)大曲进行实验室固态酿酒发酵实验,分析不同工艺、贮存期大曲及大曲酶活(糖化力、液化力、发酵力、酯化力)酿造所得酒样风味构成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大曲工艺对酒体主要高级醇类和醛类产生显著影响,而大曲的贮存期对二者无显著影响;高温曲酒样的总酸(767.39 mg/L)和总酯(3493.21 mg/L)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工艺大曲,经贮存大曲酒样总酯含量高于未贮存大曲(一年曲和半年曲分别高于未贮存曲43.6%和46.1%)。大曲发酵力与正丙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酯化力与β-苯乙醇和乙醛、液化力与总酸和总酯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大曲理化指标中,酯化力对酒体整体风味影响较大。故大曲的工艺与贮存期对白酒产品风味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从大曲因素对白酒产品风味进行更深地认识和调控及对大曲标准建立和企业酿酒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