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传统食品中存在大量的伴生性纳米颗粒,其纳米尺度的构造赋予它们特殊的活性与功能,然而这类纳米颗粒对人体细胞的影响尚未被充分揭示。以河蚬汤及其伴生纳米颗粒为例,采用狗肾上皮细胞(MDCK)、人结肠腺癌细胞(Caco-2)、人正常肝细胞(L-02)和大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模型,研究以液相色谱方法分离制备的河蚬汤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以及其对大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5.63~500.00μg/mL河蚬汤伴生纳米颗粒对4种细胞均无明显毒性;这些纳米颗粒能被大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对正常巨噬细胞的膜电位和吞噬功能无明显影响,抑制AAPH诱导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膜超极化,拮抗线粒体的氧化应激与细胞吞噬功能损伤。抗氧化测试结果显示,河蚬汤伴生纳米颗粒具有FRAP、ABTS抗氧化活力,但不具有ORAC活性。研究旨在为后续深入开展河蚬汤及其伴生纳米颗粒的功效以及作用机制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成分的自组装行为会产生大量微纳米级别的胶体颗粒。这类胶体颗粒在人体的吸收、转运及其生理功能尚不完全明确。本文研究了河蚬汤中的纳米颗粒对消化道黏膜免疫细胞的影响。在消化道黏膜来源的巨噬细胞模型中,观测该纳米颗粒进入细胞的过程以及对细胞毒性、细胞膜电位和线粒体超氧自由基的影响。结果显示:河蚬汤纳米颗粒无明显细胞毒性,可进入巨噬细胞胞内并保持颗粒结构,可以改善巨噬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本研究结果提供了食品纳米颗粒与免疫细胞之间直接相互作用的证据,揭示了一种食品与人体相互作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食品过敏原的检测特点和难点,比较了目前常用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酶联免疫法、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法等检测方法的优劣势。主要介绍了电泳技术的特点,总结了经典电泳技术在食品过敏原分析上的应用现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毛细管电泳技术在食品过敏原检测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列举了区带毛细管电泳法、亲和毛细管电泳法、凝胶毛细管电泳法、动态涂层毛细管电泳法和芯片毛细管电泳法在致敏蛋白分析方面的应用,并对电泳法在食品过敏原分析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进行牛乳掺假检测,解决原料乳收购环节,快速判定是否有非乳源蛋白的掺杂的难题。方法:本文通过优化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条件中的缓冲体系及其pH、进样条件、毛细管长度、分离电压,最终建立适于牛乳蛋白的最佳检测条件。结果:适于牛乳蛋白的最佳检测条件为60 cm毛细管柱,pH2.75的磷酸盐缓冲液,6.895 kPa、10 s的压力进样方式及25 kV的分离电压。利用优化的方法建立牛乳蛋白中14种毛细管区带电泳图谱,以及常见的掺假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和水解胶原蛋白的检测方法,明确其在原料乳中的特征定性峰、定量回归方程(相关性指数均大于0.996)及其最低检测限(4.5%和4.8%)。结论:本文通过优化牛乳蛋白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条件,最终建立起牛乳蛋白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图谱,并将其应用于原料乳蛋白组成和原料乳蛋白掺杂测定,为原料乳收购环节的乳蛋白掺假检测提供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常用于反式脂肪酸检测的区带毛细管电泳和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食品中反式脂肪酸检测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食品胶体一般指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及其自组装所形成的多尺度微纳米构造。食品胶体作为食品结构的骨架基础,承载着食品的质构、风味、口感、稳定性、营养及健康特性,是维持食品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食品胶体与食品组分互作、食品胶体与未来食品结构设计、食品胶体与细胞互作(胶体营养学)、食品胶体的体内代谢与安全性等方面,总结近年来食品胶体相关最新研究进展,展望食品胶体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促进该领域朝前沿方向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区带毛细管电泳对乳粉中三聚氰胺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同时研究了尿素、甘氨酸、亚硝酸钠和硝酸铵这4种非蛋白氮对毛细管电泳分离乳粉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较优分析条件分离舍有三聚氰胺的乳制品,三聚氰胺在11 min左右有一明显峰型,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39%和2.87%,三聚氰胺的最低检出限为2.78 mg/L,回收率介于98.2%~102.1%之间.乳蛋白保留时间介于20~35 min之间,不与三聚氰胺的峰型重叠.利用同样的分析条件,尿素、甘氨酸、亚硝酸钠和硝酸铵无峰型且不对区带毛细管电泳分析乳粉蛋白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河蚬糖蛋白对小鼠体外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与不同质量浓度(5、25、125、625μg/mL)的河蚬粗糖蛋白和高纯度糖蛋白CFP共同培养,采用MTT法测定其对淋巴细胞增殖和腹腔巨噬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在无有丝分裂原诱导下,125μg/mL的粗糖蛋白和4个浓度的CFP都有促进脾淋巴细胞的作用。在有丝分裂原刺激下,粗糖蛋白和CFP的刺激指数都比未加有丝分裂原时增大。125μg/mL粗糖蛋白和4个浓度的CFP都有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且2种河蚬糖蛋白都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河蚬粗糖蛋白和CFP均有免疫增强活性,其中CFP的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经提取纯化后黄泥螺黏液中3种活性多糖EBPA、EBPB1和EBPB2的单糖组成。方法:7种单糖标准品经α-萘胺衍生化以后,用不同浓度(55~85mmol/L)的硼砂作为电泳介质,探寻最佳电泳条件实现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得到标准的a-萘胺衍生单糖的毛细管电泳区带电泳图谱。将提纯后的黄泥螺黏液中的3种活性多糖分别水解成单糖,用相同的方法在最佳电泳条件下经毛细管电泳分离,得到水解单糖的毛细管电泳图谱。结果:最佳工作条件:运行缓冲液为75mmol/L、pH10.4的硼砂水溶液,分离电压10kV,进样压力0.5Psi,进样时间10s,柱温25℃。通过与标准谱图对照分析,黄泥螺黏液中的活性多糖EBPA由鼠李糖、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和岩藻糖组成,EBPB1由鼠李糖、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岩藻糖和半乳糖组成,EBPB2由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岩藻糖和半乳糖组成。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能有效分析多糖中单糖组分,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是人体所有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组成的多肽链经过盘曲折叠而构成。由于蛋白种类多且结构复杂,传统方法很难对其进行分离分析,电泳方法由此诞生。毛细管电泳是一种将电泳和色谱有机结合的快速分离技术。本文针对食品和药品领域,对毛细管电泳在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分析中的最新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文章主要从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类型、毛细管电泳与其他技术的联用及应用现状、毛细管电泳在食品和药品中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的分析应用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并展望了毛细管电泳技术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蛋白质和多肽分子量测定方面的发展前景,以期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整蛋白及多肽分子量分布测定方法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