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氯化钠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沼气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餐厨垃圾发酵过程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氯化钠,分析厌氧消化过程中产气量、中间代谢产物、酶活等指标,考察氯化钠对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低质量浓度氯化钠对产沼气量影响不大,而添加高质量浓度氯化钠则对产气有较大的抑制作用,添加2 g/L氯化钠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沼气没有影响,添加5 g/L氯化钠产气量比对照提高7.5%,添加10、20、30 g/L产气量分别比对照减少17%、24%、51%。对不同氯化钠质量浓度下产气的情况进行了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添加5 g/L氯化钠时,产甲烷过程与Cheynoweth方程的相关系数R2为0.991,甲烷产量B0为399 mL/g,反应速率常数k为0.114 d-1。高浓度氯化钠影响厌氧代谢过程使得丙酸和总有机酸累积。添加20、30 g/L氯化钠下脱氢酶活性受到严重抑制,添加氯化钠浓度10、20、30 g/L氢酶失活15%、55%、60%。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剩余污泥固态法厌氧消化产沼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产气量和甲烷含量.其中,经酶法处理后,剩余污泥前4 h产气速率最快,平均每小时为3.29 mL/g;经热处理后,剩余污泥累积产气量最多,为45.80 mL/g,比对照提高了230%;而经微波处理后,剩余污泥所产沼气中甲烷质量分数最高,为62.26%,比对照增加了130%.  相似文献   

3.
该实验检验不同用量的白芸豆豆渣产生沼气的潜能,以探讨芸豆豆渣作为能源材料的可能性.采用不同质量的豆渣,在(35±1)℃恒温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实验,每天记录产气量并通过观察气体燃烧情况判断所产气体中的甲烷含量.发酵持续52d.豆渣浓度为60g/1500mL的发酵组产气量比30g/1500mL和45g/1500mL的发酵组产气量大,白芸豆豆渣的产气效率达到596mL/g TS.实验结果说明,和其他材料相比,白芸豆豆渣产气效率较高,因此白芸豆豆渣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能源物质利用.  相似文献   

4.
酱油渣沼气发酵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酱油渣为原料,以厌氧污泥为接种物进行实验室水平产沼气实验.结果表明厌氧污泥与酱油渣总固体(TS)比例为4∶6,温度35℃时产气效果最好,对最佳条件下产甲烷情况进行动力学模拟,发现整个产甲烷过程可以用Cheynoweth方程来描述,但反应速率常数k并不固定,0d~2d内k=0.0978d-1,2d~7d内k=1.147d-1.  相似文献   

5.
油脂降解及其对餐厨废水厌氧发酵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批次试验研究餐厨油脂厌氧发酵性能及其对餐厨废水发酵产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餐厨油脂的产气过程与Modified Gompertz方程拟合较好,其产气潜力在894 mL/g左右。油脂降解初期出现产气延滞,且浓度越高延滞期越长。油脂质量浓度为10.0 g/L时,油脂降解产气效果最佳。通过单位油脂的产气量确定油脂的半抑制浓度为11.6 g/L。餐厨油脂与餐厨废水混合发酵时,不仅使产气量增加了131%,甲烷平均体积分数从58.93%增加到64.06%,提高了8.7%。  相似文献   

6.
米粉生产过程中大米发酵液的菌相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米粉生产过程中大米发酵液的菌相变化规律,以不同发酵时间的大米发酵液为研究材料,测定pH值的变化;采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细菌、乳酸菌、霉菌酵母、球菌及肠杆菌的菌落计数和形态观察,并运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对菌落总数和乳酸菌进行生长动力学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大米发酵液主要含有乳酸菌、霉菌酵母、球菌,其中乳酸菌数量最高,达2.56×108 CFU/mL,采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大米发酵液中菌落总数及乳酸菌的生长情况,获得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为0.657 d-1、1.418 d-1,延滞期(LPD)分别为0.023 d、0.224 d,稳定期最大菌落数对数值分别为8.40、8.41,且模型的判定系数R2均>0.95。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米粉发酵剂、保证米粉发酵质量、维护食品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酒精废醪液中温沼气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薯类淀粉酒精废醪液固液分离后,其滤液的CODcr为50240mg/L,滤液采用批量发酵工艺,在恒温20℃和30℃下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实验.结果表明,恒温20℃时.发酵HRT为40 d,产沼气量为15.2 mUmL废醪液,COD产气率为304 mL/gCOD,COD去除率为93.23%;恒温30℃时,发酵HRT为20 d,产沼气量为15.5 mL/mL废醪液,COD产气率为310 mL/gCOD,COD去除率为95.22%.  相似文献   

8.
初始pH值对醋糟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预处理后的牛粪为接种物,以醋糟为发酵底物,进行厌氧发酵产氢小试试验.研究了初始pH值对发酵过程中氢气浓度、累积产气量、累积产氢量、产气延迟时间和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6.0时产氢效果最好,氢气浓度达70%以上,累积产气量为7650mL,累积产氢量为4195mL,产气延迟时间最短,仅为4h.各处理组最终pH值都呈酸性,且随着初始pH值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利用厌氧培养系统,在37℃和120 r/min分批培养过程中周期性取样,考察柠檬酸废水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可行性与优越性.研究发现废水中的柠檬酸促进了挥发性乙酸盐底物向沼气的转化,YP/V为378 mg/g,比对照提高18.4%;同时,提高了菌群厌氧发酵产沼气的效率,其YP/T230 mL/g,比对照提高30.7%.此外,还促进了菌群对挥发性乙酸盐底物的利用能力,其qV为7.52mg/g·h,比对照提高10.6%,而且菌群合成沼气的能力为2.93 mL/g·h,比对照提高了和35.7%.试验结果证实了柠檬酸废水对产气的促进是通过提高菌群的甲烷合成能力来提高产气效率,而非仅通过促进菌群生长的群体优势,并说明柠檬酸废水厌氧发酵产沼气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大豆蛋白废水厌氧发酵产气性能,通过批式实验探究纳米Fe_3O_4(Fe_3O_4nanoparticles,Fe_3O_4NPs)对模拟大豆蛋白废水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并采用2种不同模型对发酵过程中累积甲烷产量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Fe_3O_4NPs有助于提高大豆蛋白废水厌氧发酵产气量和有机物去除率,促进产甲烷过程。质量浓度为300 mg/L时,累积产气量达到652. 12 m L,比对照组提高23. 51%,平均甲烷含量为81. 63%;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SCOD)、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5)和蛋白质去除率均最高,分别为89. 11%、91. 91%和71. 52%,甲烷产率达到331. 40 m L/g SCOD;添加Fe_3O_4NPs可以降低厌氧发酵过程中氨氮和总氮浓度。Transference模型和改进的Gompertz模型均可较好地拟合大豆蛋白废水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前者拟合度更高(R~2> 0. 96),且Fe_3O_4NPs质量浓度为300 mg/L时获得的最大甲烷产率为350. 84 m L/g SCOD。  相似文献   

11.
蓝藻猪粪共发酵产沼气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蓝藻与猪粪分批混合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粪与蓝藻总固体(TS)质量比例在3∶7时产气效果最好,发酵最佳初始pH为8.0.在整个反应中,产沼气潜力分别为175 mL/g、546 mL/g、560 mL/g,发酵出料中总氮含量为2.2 g/L,总磷含量为0.14 g/L,未检出藻毒素,可以作为肥料使用.对发酵的生化产沼气潜力(BMP)的研究结果表明,最终甲烷产量 B 0 为302.5 mL/g,反应速率常数 k 为0.144 d -1 ,整个产甲烷的过程与Cheynoweth方程的相关系数 R 2 为0.976 7,能够用Cheynoweth方程较好反映蓝藻与猪粪混合产甲烷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偏低温沼气发酵促进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气池通常采用常温发酵,在低温时节产气不足,严重影响沼气的推广和使用.偏低温沼气促进剂由微生物混合茵剂辅以酒糟浸出液和微量的无机盐成分而成.实验室模拟发酵实验表明,该促进剂可加速发酵启动,6~25 d增产效果显著,实验组比对照组总产气量提高了38.9%,总固体(TS)降解率相对提高了46.3%,挥发性固体(VS)降解率相对提高了39.8%,产沼气的甲烷量也有所提高.气池投放实验表明,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促进剂投入6d后开始产生效果;实验组产气量比对照组高;作用最显著的时期为9~24d;实验组产气总量比对照组提高37.4%.  相似文献   

13.
在中温(37±1)℃条件下,对经物理预处理后获得的纤维长度分别为0.23、2.70、4.10和4.12 cm的4种香蕉秸秆样品进行了批次厌氧发酵试验,考察了物理预处理对香蕉秸秆沼气发酵情况的影响,并分析了利用香蕉秸秆在工业规模制备沼气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物理预处理强度的增强可以提高沼气发酵的日产气量及累积产气量,但对沼气中甲烷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甲烷含量在55.54%与63.88%之间)。纤维长度为0.23和2.70 cm时,高日产气量分别为333.6和319.8 mL/d,比4.10 cm和4.12 cm的样品高32.11%34.92%;沼气产率分别为306.49和340.13 mL/g(VS added),比4.10 cm和4.12 cm的样品高8.29%~17.36%。与小麦和玉米秸秆相比,利用香蕉秸秆制备沼气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发酵原料总固体含量(TS)为8%,以多粮型白酒酒糟和水稻秸秆不同比例混合废弃物发酵原料,研究了30℃下不同比例混合废弃物厌氧发酵产沼气的特性,分析了厌氧发酵过程中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p 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质量浓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以单纯酒糟作为发酵原料厌氧发酵初期启动速度很快,第2天达到产气最高峰,然后产气量快速下降。(2)以酒糟和稻秆不同比例混合作为发酵原料,发酵天数明显长于单纯酒糟,并且混合发酵物中稻秆所占比例越高,其发酵天数也就越长。(3)在温度为30℃,总发酵原料TS含量为8%,多粮型白酒酒糟与水稻秸秆质量比为1∶2混合时,累积产气量最大(8 600 m L),p H值的降低幅度最小,抑制酸化效果最佳,产气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多粮型白酒酒糟和水稻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苹果渣为原料,通过液态厌氧发酵技术制备氢气,经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苹果渣与活性污泥的比例、发酵温度、初始pH、发酵液浓度对苹果渣厌氧发酵产氢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渣液态厌氧发酵产氢的最优条件:发酵温度为(30±2)℃、活性污泥与苹果渣比率为4∶10、初始pH值8.5、发酵液浓度0.125g/mL,该务件下,苹果渣产氢率达到19.29mL/g.TS.  相似文献   

16.
在中温(37℃)及固定接种比[菌泥∶餐厨=2∶1(挥发性固体质量比,VS)]条件下,考察了底物浓度(6%、9%、12%)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底物浓度对累积甲烷产量、底物甲烷得率和容积产气率影响不同。随着底物浓度增加,累积甲烷产量逐渐增加,甲烷得率逐渐降低,容积产气率先增大后减小,相应的最大值及底物浓度分别为3 062 m L(总固体12%)、479 m L CH4/g挥发性固体(总固体6%)和730 m L CH4/(L·d)(总固体9%)。厌氧消化结束后,体系固形物去除率为19.24%~20.20%,挥发性固形物去除率为31.08%~32.63%。发酵结束后,消化液化学需氧量(COD)、碱度和氨氮浓度均随着底物浓度增加而增加,最大值分别为2 344 mg/L、7 232 mg Ca CO3/L和1 340 mg/L。采用Modified Gompertz模型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总固体为6%时Mmax和Rmax最高,分别为486 m L/g和60.58 m L/(g·d)。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反映冷却猪肉的腐败品质变化,分析15℃温度下贮藏的托盘包装和气调包装冷却猪肉中腐胺、尸胺的变化特点,应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对其进行拟合。试验结果表明:托盘包装和气调包装条件下腐胺在产品最终腐败时的含量分别为10.03 mg/100 g和7.91 mg/100 g,尸胺的含量分别为30.02 mg/100 g和56.63 mg/100 g。修正的Gompertz模型拟合的两种包装方式下腐胺和尸胺的曲线呈现典型的"S"形。修正的Gompertz模型拟合气调包装腐胺和尸胺的虚拟判定系数pseudo-R2分别是0.9987和0.9997,托盘包装拟合腐胺和尸胺的虚拟判定系数pseudo-R2分别是0.9969和0.9963,虚拟判定系数均在99%以上,其中拟合所有模型的残差平方和、均方误差值都较小,说明修正的Gompertz模型都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可以很好地描述腐胺和尸胺在整个贮藏期的变化情况,可以将腐胺和尸胺运用到预测微生物学中,应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预测冷却猪肉的腐败进程。  相似文献   

18.
应用乙醇溶液和超声波辅助的提取方法,从大豆原粒酱油渣中提取酱油色素,并利用乙酸乙酯萃取回收乙醇提取液中的大豆异黄酮。结果表明,酱油渣中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5%、料液比1∶1.75(g∶mL)、提取时间24 h、超声波时间35 min。在该条件下,酱油渣色素得率为1.8 g/100 g;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大豆异黄酮得率约为37 mg/100 g。光谱分析表明,酱油渣色素在紫外和红外区间均有非常强的吸收峰。色素稳定性分析表明,酱油渣色素容易被过氧化氢氧化,而亚硫酸钠对其有一定的增色作用;蔗糖、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和光照对酱油渣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偏酸性和80 ℃以上的高温环境对酱油渣色素具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利用异养小球藻发酵及油脂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藻渣,本文以p H、NH_4~+、COD(化学需氧量)、总含碳量、VFA(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产气量为指标,将异养小球藻发酵及油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藻渣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沼气发酵。结果表明:使用酸热法提油后藻渣为原料的发酵体系在50℃的发酵温度下,1000 m L发酵液56 d的产气量最高,为7700 m L。在发酵过程中,其pH一直下降,酸化过程良好,NH_4~+、COD、VFA含量、总碳含量变化幅度不大,说明原料利用率相对较高、发酵过程比较稳定。本研究为异养小球藻提油工艺选择及油脂生产过程中废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发酵后期的生抽酱醪中分离得到一株产酸菌,根据溶钙圈、显微形态、菌落特征及生理与生化特征等确定其为可产酸酵母。在不同食盐质量浓度下测定该酵母的耗糖量以及生长量,可以发现该产酸酵母在22g/100mL 的食盐质量浓度条件下依然能够生长,并产生酸性物质。纸层析和气相色谱法表明该酵母的产酸类型为乳酸。随着食盐质量浓度的增大,发酵液的乳酸含量下降。当培养基中食盐质量浓度为16g/100mL 时,培养8d 后发酵液中乳酸含量为1.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