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研究对湛江地区7个桑葚品种青果期、转色期、成熟期三个时期桑葚果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及糖和有机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成熟过程中桑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含量呈增加的趋势,而酸则呈降低的趋势;在桑葚果实品种中检测出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琥珀酸、酒石酸、酮戊二酸、抗坏血酸、草酸共8种有机酸,其中柠檬酸的含量最高,其在不同品种不同发育期含量为44.84%~80.86%,其次为奎宁酸和苹果酸;果糖和葡萄糖是桑葚重要的糖组成,其含量在成熟期的台湾长果桑的含量分别达到57.79 mg/g和66.72 mg/g,并且只有在台湾长果桑中检测到蔗糖;通过相关性分析,可滴定酸与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葡萄糖、果重呈负相关,且可溶性固形物、果糖含量、葡萄糖含量三者之间呈极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地区六个桑葚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评价、理化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质量指标、生理指标和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白玉王、大十果实重量和果形指数均较大,黑珍珠和墨玉的硬度(3.32、2.67 kg/cm2)、固酸比(92.87、82.76)较高,也有着较高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脂氧合酶活性(LOX),而出汁率较高的是墨玉和大十,分别为63.32%和61.19%。从花青素和抗氧化能力来看,大十和红果的花青素(0.58、0.53 mg/g)和总酚(2.48、2.59 mg/g)含量较高,有着较强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其次是龙拐、墨玉、黑珍珠,白玉王最低。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表明墨玉香气浓郁、香气种类最多,达到62种,其次是大十和白玉王,其中,黑珍珠和大十的香气成分以醇类物质为主,而墨玉、龙拐、白玉王均以醛酮类、烯烃类为主,六个品种共有的香气成分以2-氨基-6-甲基苯甲酸、己醛为主。本研究为桑葚品种的品质评价和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6个品种枣果的理化品质特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可溶固形物(TSS)、可滴定酸、糖酸比、还原糖、可溶性糖、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是其主要可溶性糖,且均以蔗糖含量最高;苹果酸和琥珀酸是其主要有机酸,占有机酸总含量92%以上;脯氨酸是其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68%以上,其次是天冬氨酸。梨枣因含水量高,酸度低、可食率高、糖酸比适中,适合鲜食;哈密大枣和木枣含糖量高、含水量低、酸度较高、糖酸比高,适合干制;金丝小枣与灰枣酸度较高,但TSS与糖含量也较高,可鲜食也可干制。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获得甜瓜中18项营养品质指标数据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对甜瓜品质代表性指标进行研究筛选,再借助聚类分析方法,探讨13种不同品种甜瓜的营养品质特点。结果显示:18项指标中灰分、脂肪、V_(B1)、烟酸、酒石酸、蔗糖、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在对应主成分中的载荷值相对较高,能较好地反映数据整体变异情况;受试13种甜瓜大致可聚为两类,第1类以86、杂交伽师瓜为代表;第2类以伽师瓜、西州蜜25号为代表。综上所述:灰分、脂肪、V_(B1)、烟酸、酒石酸、蔗糖、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可作为甜瓜品质特点的代表性表征指标;以86、杂交伽师瓜为代表的一类甜瓜具有灰分、V_(B1)、烟酸、酒石酸、蔗糖、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丰富的特点;以伽师瓜、西州蜜25号为代表的一类甜瓜具有脂肪和总酸含量相对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吴琼  冯卫敏  蒋和体 《食品科学》2016,37(9):144-149
以桑葚原汁为材料,对比分析了巴氏杀菌、超高温瞬时杀菌(ultra high temperature treated,UHT)以及静态超高压杀菌(ultra 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UHHP)3 种不同的杀菌处理对桑葚原汁的微生物、品质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3 种杀菌方式处理的桑葚原汁均符合GB 19297-2003《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要求,UHT杀菌更彻底,未有微生物检出。与未杀菌桑葚原汁相比,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经巴氏杀菌和UHT处理后都出现了较显著下降趋势(P<0.05);UHHP处理对花色苷含量影响最大;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经过不同杀菌处理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UHHP处理影响最小。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未杀菌桑葚原汁及巴氏杀菌、UHT和UHHP桑葚原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分别鉴定出52、42、44、49 种挥发性香气成分。UHHP桑葚原汁各主要香气成分与未杀菌桑葚原汁最为接近。UHHP技术不仅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而且能较好的保持桑葚原汁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密封静置发酵的方式生产诺丽发酵果汁。选择p H值、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等理化指标,总糖、总酚、环烯醚萜等活性物质及挥发性物质探究诺丽果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和活性物质变化情况。研究发现,诺丽果发酵具有阶段性。前60 d,p H值、总酚含量逐渐下降,总滴定酸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上升,多糖和环烯醚萜含量呈波动变化。发酵60 d后,诺丽果汁性质稳定。随发酵时间延长,己酸、辛酸等特征风味物质无变化,2-甲基丁酸等刺激性风味物质增加,丁酸甲酯等果香风味物质减少。因此,建议缩短发酵时间,保证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7.
以菠萝皮渣和糯米为原料,进行糯米果酒发酵,并采用相关国标检测方法、液相色谱(LC)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菠萝皮渣糯米果酒在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酒精度、有机酸、挥发酸和香气成分等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糖度迅速降低、酒精度升高后维持稳定,pH值在3.50~3.80之间,呈先降后升趋势,酸度先降低直至陈酿后期轻微升高。有机酸含量在发酵过程中总体呈下降趋势,草酸、酒石酸含量逐渐降低,柠檬酸、苹果酸、丙酮酸、乳酸含量先降后升,琥珀酸和乙酸呈上升趋势。果酒中挥发酸含量不断下降,第60天甲酸、乙酸含量分别为0.30 mg/L和0.26 mg/L。菠萝皮渣糯米果酒中共检测出88种香气成分,其中41种酯类、22种醇类、10种酸类和15种其他类,发酵过程中乳酸乙酯、乙酸异戊酯、2-甲基丁酸乙酯、正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苯乙酯、癸酸乙酯、月桂酸乙酯和十六酸乙酯含量较高,相对含量在0.27%~20.57%。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不同地区的特色农家剁辣椒的品质和风味差异,本研究选用湖南6个地区的传统农家剁辣椒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测定了有机酸和挥发性成分,并比较分析其在理化指标、有机酸、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6个不同地区的农家剁辣椒盐分、酸度、各种有机酸、挥发性成分均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地区的农家剁辣椒共检测出97种挥发性成分,酯类是各样品中含量最高且种类最为丰富的挥发性物质。根据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结合阈值分析,异己酸乙酯是安化乐安(LA)、怀化洪江(HJ)、宁乡(NX)剁辣椒主要香气成分,异戊酸乙酯是安化东坪(DP)剁辣椒中主要香气成分,2-甲基丁酸是浏阳(LY)剁辣椒的主要香气成分,乙酸乙酯是邵阳(SY)剁辣椒主要香气成分。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地区特色农家剁辣椒的品质和风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为保障特色发酵辣椒风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山西老陈醋熏醅过程中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及功能活性成分的测定,分析讨论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熏醅温度呈现上升趋势,水分含量和pH值呈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酸和不挥发酸呈现上升趋势。有机酸总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于第4天达到最大值3.35 g/100 g。熏醅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共检测出64种,其中31种酯类、6种醇类、5种酸类、10种醛类、3种酚类及9种其他物质。多酚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熏醅第5天最高为533.06 μg/mL;总黄酮、乙偶姻和川芎嗪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第5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27.42 μg/mL、1.06 mg/mL、53.64 μg/mL。  相似文献   

10.
郭楠楠  王璇  李晓  谢立 《中国酿造》2023,42(2):182-188
以五味子和蜂蜜为主要原料制备五味子蜂蜜酒,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五味子蜂蜜酒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及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五味子蜂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五味子含量1.9%、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5%、酵母接种量0.16%、初始p H值4.0。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五味子蜂蜜酒的感官评分为84.2分,酒精度为11.2%vol,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木脂素、总多糖含量分别为24.6 g/L、6.1 g/L、8.8%、0.062 g/100 g、0.047 g/100 g。五味子蜂蜜酒中共检出挥发性香气成分17种,其中,酯类6种,醇类7种,烯类3种,醚类1种,主要的香气物质为乙醇、苯丙醇、2-甲基丁醇、D-柠檬烯和己酸乙酯。五味子蜂蜜酒呈琥珀色,具有浓郁果香与酒香。  相似文献   

11.
陈娟  阚建全  杨蓉生 《食品科学》2010,31(18):239-243
采用溶剂萃取结合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对农用桑椹、大十桑椹、红果2 号桑椹和红果1 号桑椹4 个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别从4 种桑椹中鉴定出挥发性成分42、51、44、46种,主要包括高级脂肪酸、脂肪酸酯、脂肪醇、芳香醇、脂肪醛、以及脂肪酮等。桑椹中高级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很高,它们是重要的香气前体物质。己醛、壬醛、己醇、3- 甲基- 丁醇、2,3- 丁二醇、苯乙醇和3- 羟基-2- 丁酮则是桑椹的主体香气成分。此外,每种桑椹还含有一些独特的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花生浸种过程中水分动态变化和浸种时间与发芽率的关系,以及发芽期间芽苗的香气成分,本实验以红皮花生和黑皮花生为研究对象,基于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仪结合反演拟合软件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花生浸种过程中的水分相态和分布特征,并采用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仪结合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测定花生发芽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含量。结果表明,浸种期间种子内部自由水数量不断增加,且其流动性增强,红皮和黑皮花生浸种时间分别选定为7h和6h;不同品种花生芽苗可食部分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有所差异,其主要成分有醇类、醛类、酯类、芳香族类、烷烃类、烯烃类、有机酸类和杂环类化合物,其中醛类含量最高,占24.5 %~66.15%,各挥发性化合物在发芽期间的总量变化有增有减,无显著规律,醇类和醛类化合物是花生发芽期间的关键性嗅感物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果桑品种成熟桑椹之间游离氨基酸综合质量的差异,利用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测定10 种成熟桑椹的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0 种桑椹的游离氨基酸成分进行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 种成熟桑椹中均含有17 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台湾一号,含量为270.073 mg/100 g;含量最低的是射阳3号,含量为38.718 mg/100 g。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第1、2、3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0.845%、27.912%、10.078%,这3 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8.835%,可代表桑椹中游离氨基酸的主要趋势,综合评价得分顺序由高到低分别为台湾一号、镇椹一号、大十、丰果桑、选100号、选20号、育721、中椹1号、镇9106、射阳3号。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并浓缩蜂蜜桑椹酒的香气成分,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GC-MS)对不同品种桑椹(混种家桑、无核大十桑椹、红果2 号桑椹和红果1 号桑椹)的蜂蜜发酵酒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品种桑椹的蜂蜜发酵酒中共鉴定出的香气成分种数为混种家桑酒59 种、大十桑椹酒56 种、红果2 号桑椹酒50 种、红果1 号桑椹酒50 种;四种酒中共有的香气成分为45 种,含量排在前10 位的成分有5 种相同,为四种醇3- 甲基-1- 丁醇、2- 甲基-1- 丙醇、苯乙醇、4- 羟基苯乙醇和一种待定物质,但其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四种蜂蜜桑椹酒中各自还含有一些独有的香气成分;这些香气成分共同构成了不同品种桑椹的蜂蜜发酵酒相似和独特的香气与风格。  相似文献   

15.
大十桑椹果汁与发酵果酒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十桑椹汁、蜂蜜桑椹发酵原酒和陈酿酒中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和数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桑椹果汁中,共检测出51种挥发性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6.97%;发酵原酒中,共检测出64种挥发性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6.42%;陈酿酒中,共检测出68种挥发性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8.90%。并分别确定了果汁、发酵原酒和陈酿酒中重要的香气成分。在此基础上,初步得出了大十桑椹汁经发酵和陈酿作用,香气成分的总体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选用两种酿酒酵母进行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发酵试验,酒精发酵过程中对发酵液的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含量及香气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酿酒酵母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均呈下降趋势,总酸含量均大于葡萄汁总酸含量;葡萄汁和发酵液中共检测出68种香气物质。相比于葡萄汁,酵母LA-DE和LA-PE发酵时发酵液中醇类、酯类、酸类、萜烯类和酚类物质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而醛类物质逐渐减少;其中酯类物质含量增加显著,发酵结束时分别为22.79 mg/L和14.57 mg/L。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香气物质在前3 d变化较为明显,两种酵母发酵液在第1天、第3天、第9天香气物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优质药食用桑叶资源,本研究结合熵权-TOPSIS法对陕西省4个主栽桑品种(陕桑305、湖桑197、707、小叶桑)桑叶的营养品质、功能品质及色泽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不同品种桑叶各项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灰分、粗蛋白、总酚、DNJ等成分含量在不同品种桑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陕桑305中紫云英苷含量最高;湖桑197中水分、灰分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亮度值L*、绿度值a*都为最高;707中粗蛋白、DNJ、总叶绿素含量最高;小叶桑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粗脂肪、总酚、总黄酮、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白藜芦醇含量,Fe3+还原能力,黄度值b*、色泽饱和度C*都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品种桑叶的营养品质、功能品质、色泽品质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氨基酸总量、总酚、总黄酮、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含量,Fe3+还原能力,a*、b*、C*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DNJ和总叶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等(P<0.05)。综合评价后筛选出小叶桑作为优质药食用桑种质资源叶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品种果桑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及药用氨基酸含量差异。方法以6个品种果桑(中葚1号、红果3号、831A、四季果桑、大白葚、江米果桑)的桑葚果实和桑叶为检测样品,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分别测定成熟期桑葚和桑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 6个供试品种桑葚和桑叶均含有19种游离氨基酸,桑叶中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桑葚中氨基酸含量,紫色果实品种的叶片中氨基酸总量高于白色果实品种,紫色果实品种果实中的氨基酸总量又都低于白色果实品种,两者呈相反趋势。结论不同品种桑葚与桑叶中氨基酸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