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鉴别不同生产类型的金银花酒,该研究利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及二者拟合技术结合人工感官评价对金银花酒样品进行检测,对所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分别从气味和滋味两方面进行评价鉴别。不同生产类型金银花酒样品在电子鼻、电子舌和二者拟合结果的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成分(PC1)与第二主成分(PC2)的贡献率之和分别达到了90.97%、90.91%、95.00%;电子鼻判别因子分析总贡献率为89.72%,佐证了主成分分析结果;滋味雷达图显示小曲酿造金银花酒在鲜味上的响应度明显高于大曲酿造和大曲配制的金银花酒,这与人工感官评价相一致;以上表明电子鼻、电子舌技术能够准确的鉴别不同生产类型的金银花酒样品,可用于今后对不同金银花酒的比较分析中。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使用热水、果胶酶、微波和微波辅助果胶酶4种浸提方式浸提红枣后发酵红枣酒,利用旋转蒸发仪及密度瓶、色度仪、电子鼻和电子舌等仪器分别对上述4 种红枣酒的酒精度、色度、风味和滋味进行分析,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评价比较4种不同浸提方式发酵红枣酒的整体品质。结果表明,不同浸提方式发酵红枣酒的整体品质差异显著(P<0.05)。采用微波辅助果胶酶浸提发酵红枣酒与热水浸提发酵红枣酒的酒精度最高,分别为12.71%vol和12.84%vol;采用微波辅助果胶酶浸提发酵的红枣酒色泽最为黄亮,芳香类物质含量最高而萜类物质含量最少,苦味及其后味与涩味及其后味在四种红枣酒中最淡,极差分别为2.00、1.39、3.36和4.69,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其他3种浸提方式发酵的红枣酒。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子鼻技术分析不同年份兼香型白酒中的香气物质,通过特征响应分析、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法(LDA)和方差分析法(ANOVA),优化出了可以区分识别年份酒的操作条件,分别为酒精度14%vol、加热温度40 ℃、加热时间30 min。结果表明,10个传感器中贡献最大的三个是W5S、W1S和W2S,LDA的区分识别效果要优于PCA。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下,对兼香型各年份酒进行电子鼻检测分析,其结果表明LDA对原始数据信息的保留量达到了96.78%;逐步线性判别分析得出储存期为12年内的酒样能获得100%的准确率,超过12年的储存年份也能获得较高的准确率,因此电子鼻技术对兼香型各年份酒具有良好的区分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紫甘薯为原料,经蒸煮打浆、液化糖化、酒精发酵和巴氏杀菌酿制紫甘薯酒,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紫甘薯酒主发酵条件,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后发酵温度对紫甘薯酒主要成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紫甘薯酒酿造最佳的主发酵条件为初始糖度22%、酵母接种量0.3%、发酵温度22℃、初始p H 3.8、时间10 d,合适的后发酵条件为温度15℃、时间30 d。按该发酵条件酿造的紫甘薯酒色泽呈紫红色,具有紫薯特有的香气、酒味醇厚、口感柔和、酒体协调,酒精度为12.7%vol,总酚和花色苷保留率分别为59.5%和49.4%。  相似文献   

5.
以市场上常见的8种活性干酵母作为山葡萄北国蓝的发酵剂,通过比较发酵速率、定性定量分析蒸馏酒中香气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综合得出适合酿造山葡萄北国蓝蒸馏酒的酿酒酵母。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发酵速率最快的是酵母ADT,酵母CEC01次之;发酵完成后,酵母菌MST的发酵原酒酒精度最高,为(9.80±0.11)%vol,发酵最彻底,产酒能力优于其他酵母(P<0.05),其次是酵母CEC01,为(9.79±0.01)%vol;酵母菌CEC01发酵的山葡萄蒸馏酒中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为16 394.24 μg/L,其次是酵母VF(16 163.22 μg/L)、ADT(15 576.32 μg/L);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最高的是酵母CEC01,其次是酵母ADT。由此可得,酵母CEC01、ADT发酵能力强,产酒率高,且蒸馏酒的酒香浓郁、品质较好,适合酿造山葡萄蒸馏酒。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1):207-211
风味是鉴别汾酒品牌最重要的标准之一。针对传统品酒师品评的主观性及现阶段光谱仪、色谱仪等大型仪器检测汾酒的局限性,实验采用表面声波型电子鼻zNose~(TM)对6种不同品牌的汾酒酒样进行指纹图谱采集。通过比较指纹图谱差异,对酒样特征峰进行提取,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用贝叶斯判别函数验证其准确率,采用概率神经网络建立了识别模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因子分析都能对不同品牌汾酒进行区分,且判别因子分析法的区分效果优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的概率神经网络模型其识别率达到100%。研究发现,表面声波型电子鼻zNose~(TM)对不同品牌汾酒具有较好的鉴别和分类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非酿酒酵母代谢产物可提升酒的香气和风味物质,将两种非酿酒酵母柠檬形克勒克酵母(Klockera apiculata)和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用于柿子酒发酵,研究两种非酿酒酵母对酒精、二氧化硫、单宁的耐受性和产β-葡萄糖苷酶的能力;对它们分别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发酵柿子酒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方伊萨酵母在各方面耐受性均优于柠檬形克勒克酵母,但产β-葡萄糖苷酶的能力却较弱;两种非酿酒酵母单菌发酵性能都较弱,东方伊萨酵母单菌发酵结束酒精度为4.51%vol,而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单菌发酵酒精度只有3.05%vol;两种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混菌发酵7 d后,酒精度均达到10%vol以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子鼻技术对不同轮次酱香型白酒的香气差异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样品量、加热温度、顶空进样体积的最佳值分别为1 000 μL、25 ℃、100 μL。在此最佳条件下,比较了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因子分析在处理电子鼻传感器响应信号时对不同轮次酱香型白酒的区分识别效果。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的区分识别效果要优于判别因子分析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泸型酒蒸馏过程基酒中挥发性物质的馏出特性和酒精度的变化,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确定不同蒸馏时间基酒中的特征挥发物质。结果显示,泸型酒开始蒸馏时酒精度为75.6%vol,蒸馏结束后酒精度下降到13.9%vol,且酒精度的迅速下降是在蒸馏15 min后开始的。通过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确定了泸型酒蒸馏过程中各阶段基酒的特征挥发化合物,即第一阶段(0~1 min)主要为乙酸乙酯等酯类物质;第二阶段(2~7 min)主要为丁酸丁酯等酯类物质和异戊醇、壬醛等;第三阶段(8~15 min)主要为苯甲酸乙酯等酯类物质和己醇等高级醇;第四阶段(16~19 min)主要为苯乙酸乙酯等酯类物质和己酸等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长期大剂量饮用经酒用除杂炭分子筛处理后的53%vol酱香酒与普通53%vol酱香酒对KM小白鼠体重、生育、脏体系数及死亡率的影响,将60只KM小白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Ⅰ组(53%vol酱香酒)、Ⅱ组(除杂后53%vol酱香酒)、对照组三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每日灌胃给酒1次,连续5 d后停灌2 d而后继续灌胃5 d,连续60 d,剂量20 mL/kg·d。结果表明,Ⅰ组、Ⅱ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增长显著降低(P<0.01),Ⅱ组体重增长显著高于Ⅰ组(P<0.01);Ⅰ组、Ⅱ组与对照组生育率分别为64.9%、70.5%、81.3%;Ⅰ组的心脏系数和肾脏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脾脏系数和胸腺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Ⅱ组的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Ⅱ组死亡率分别为70%、55%。53%vol酱香经酒用除杂炭分子筛除杂后显著降低了对小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市售不同种类酒(白酒、露酒、配制酒、果酒(配制型)、黄酒)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酒样中的13种有机酸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有机酸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LOD)为0.10~3.67 mg/L,定量限(LOQ)为0.31~5.05 mg/L,加标回收率为87.39%~105.24%,保留时间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3%~0.46%,峰面积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3%~1.50%。该方法测定不同酒样中有机酸组成及含量差异明显,乳酸主要存在于黄酒,己酸主要存在于浓香型及其衍生香型白酒,葡萄糖酸和柠檬酸主要存在于果酒及部分露酒。CA和OPLS-DA可有效将不同种类酒样归为4类:白酒、配制酒;黄酒;露酒;果酒(配制型)。PCA结果表明,影响黄酒分布的特征有机酸为乳酸和丁二酸,浓香型及其衍生香型白酒为丁酸、己酸和戊酸,果酒(配制型)为柠檬酸、葡萄糖酸和苹果酸,部分露酒为甲酸。  相似文献   

12.
在白酒原酒加浆降度生产低度白酒的过程中酒体会失光、浑浊,用感官或浊度计评价酒体的浑浊程度难以准确指导后处理工艺的合理设计。该研究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了不同酒精度的降度白酒的粒径及其分布。结果表明,40%vol、30%vol、20%vol和10%vol降度白酒的粒径分别集中在800~1 300 nm、430~550 nm、235~260 nm和180~215 nm范围内,且降度白酒产生最大粒径时的酒精度与其出现最大浊度时的酒精度明显不同。气相色谱(GC)法的分析结果表明,降度白酒的粒径分布主要取决于酒体中部分酯类、醇类、醛酮类成分,特别是高级脂肪酸乙酯的析出情况。用动态光散射法快速检测降度白酒得到的粒径分布可以为更精准地选择降度白酒的后处理工艺参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不同年份的浓香型白酒基酒的快速区分和识别,该研究以5个不同年份浓香型白酒基酒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舌对样品进行判别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对白酒的年份进行分类,将得到的模型分别通过簇状独立软模式法(SMICA)、判别因子分析(DFA)对白酒的年份进行识别和验证。研究表明,SMICA分析的结果能够准确的识别导入的样品数据是否是模型以内和模型之外的年份基酒,而DFA分析可以准确的对导入的白酒样品的年份进行识别,确定其白酒样品的年份。综上所述,利用电子舌结合化学计量学,可以快速、准确、稳定的对白酒基酒年份进行分类和识别,可为白酒掺假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并促进白酒产业和白酒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玉米和高粱为原料进行小曲酒的酿造,通过对比酿酒原料及酿造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差异,结合对玉米原料不同的处理工艺,以期改善玉米酿造小曲酒的酒质。结果表明,高粱的粗淀粉含量与玉米差异不显著(P>0.05),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玉米(P<0.05)。高粱酒样的酒精度显著高于玉米酒样(P<0.05);高粱糟醅的酸度、残余淀粉以及其细菌数量显著低于玉米糟醅(P<0.05),水分及其酵母菌数量显著高于玉米糟醅(P<0.05)。对玉米先蒸粮再粉碎能够有效提升玉米酿造的小曲酒酒质,酒样酒精度由14.3%vol提升至24.4%vol,乙酸乙酯的含量由0.2 g/L提升至0.6 g/L。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定量评价红星白酒感官风格特征,更好控制产品质量,借鉴酒类风味轮建立方法,建立品评小组,对红星系列白酒进行感官定量评价,分别计算其M值,得到感官描述语;并通过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感官描述语进行筛选、归类。得到代表红星白酒的23个香气描述语、4个口味描述语和5个口感描述语;进而从香气、口味、口感3个方面绘制红星白酒风味轮。同时对各系列白酒进行单独分析,建立各自产品风味轮,以表达不同系列白酒感官特征差异。总体来说,该研究方法使得红星白酒感官评价更为定量化、直观化,从而更好地指导红星白酒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产地清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等12种主体香味成分的含量,利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和判别分析,可以将12个指标提取3个主成分,建立3个判别典型函数。利用建立判别函数可以对5个不同产地的78个白酒样品100%进行正确判别。该方法为不同产地白酒的溯源和真伪鉴别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侯茂  杨浩  郑茜  游玲 《中国酿造》2020,39(11):199
以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咖啡为主要原料,添加蔗糖,以安琪酵母8型菌为发酵剂,酸奶感官品质评分和酸奶黏度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凝固型咖啡酸奶配方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发酵咖啡酸奶的工艺与配方。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为42 ℃条件下发酵6 h,脂肪含量3.4%,咖啡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6%,8菌型发酵剂添加量0.1%,发酵后在4 ℃条件下冷藏24 h,获得的发酵酸奶的感官品质评分为89分,黏度为5 640 mPa·s,产品组织状态均匀,口感细腻,略带有咖啡香味,感官评价最佳。最佳发酵条件下的酸度为88 °T,pH值为4.24,乳酸菌活菌数为1.25×108 CFU/mL,符合GB 19302—2010对酸奶品质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以贵州省仁怀市为核心产区的酱香型白酒,在中国酒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日渐成为国人酒类消费的一大选择。在认清当下中国白酒市场特征的基础上,探寻酱香型白酒品类的市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酱香型白酒的营销策略,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和产业的发展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