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真空在罗非鱼油精炼工艺中的应用。得到最佳真空精炼工艺参数为:在真空度0.095MPa下进行脱胶、脱酸、水洗、干燥、脱色处理;在70℃下,用质量分数为80%的磷酸溶液进行真空脱胶,磷酸添加量为粗鱼油质量的1.5%,先搅拌20 min,然后静置30 min;在50℃下,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真空脱酸,超量碱添加量为理论碱量的4%,脱酸时间20 min;在50℃下,用95℃以上的热水真空水洗3次,每次热水添加量为脱酸鱼油质量的15%;在95℃下进行真空干燥,干燥时间30 min;在70℃下,用质量比为1∶9的活性炭与活性白土混合物进行真空脱色,脱色剂添加量为干燥鱼油质量的5%,脱色时间20 min。梯度降温冬化第一阶段降温速率0.2℃/min,由室温降温至5℃,第二阶段置于冰箱冷藏过夜。成品油理化指标远高于我国水产行业鱼油标准(SC/T 3502—2000)中一级精制鱼油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鳜鱼内脏粗鱼油精炼工艺,改善鱼油品质。方法: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响应值,磷酸体积分数、NaOH添加量、活性白土添加量为影响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鳜鱼内脏粗鱼油精炼工艺,并对鱼油精炼前后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最优的精炼工艺条件为:磷酸体积分数50%,NaOH添加量2%,活性白土添加量15%。在此条件下,精炼鱼油的酸价为(0.94±0.03) mg/g、过氧化值为(0.12±0.01) g/100 g,与预测值基本一致,且模型显著。精炼工艺对鱼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较小,精炼后鱼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主要为十八碳烯酸(36.73%)和共轭亚油酸(27.02%)。结论:在最佳精炼工艺条件下鳜鱼内脏鱼油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及物理特性等品质特性均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3.
对深海杂鱼粗鱼油精炼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磷酸体积分数、超量碱和活性白土添加量对鱼油酸值、回收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对精炼鱼油的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的精炼条件为采用占鱼油质量1%、体积分数80%的磷酸脱胶,脱胶油中加入占鱼油质量1.5%的超量碱和理论碱量的Na OH(4 mol/L)脱酸,脱色选用添加占鱼油质量20%的活性白土;精炼鱼油的理化指标均达到我国水产行业精制鱼油的一级标准(SC/T 3502—2000),酸值(KOH)由(5.52±0.12)mg/g下降到(0.29±0.11)mg/g;精炼工艺对鱼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较小,其中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总量约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8%,且分别占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35.99%和51.59%,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4.
海洋鱼油精炼工艺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海洋鱼油精炼试验研究,确定了其精炼工艺及其技术参数,为今后进一步工业化生产食用鱼油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鱼粉加工副产物中鱼油的精制进行研究,得到鱼粉加工副产物中鱼油精炼的最佳工艺:添加1%磷酸(体积分数60%)脱胶,3% NaOH(质量分数12%)溶液脱酸以及15%活性炭脱色,在85 ℃条件下减压蒸馏脱臭10 min。在精炼过程中,鱼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其他脂肪酸含量变化较小。所制备鱼油的理化指标均达到精制鱼油一级要求,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到0.69 g/mL,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含量分别为0.229 g/mL和0.121 g/mL。  相似文献   

6.
鱼油提取及精炼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鱼油的提取工艺和精炼方法进行了综述,鱼油因功能性脂肪酸含量比较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鱼油精制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传统的鱼油生产中,毛油经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工艺可以得到品质合格的精制鱼油,但传统鱼油生产对胆固醇、胆酸、反式脂肪酸等关乎人体健康的成分关注较少。本文通过模拟传统的鱼油生产工艺,在确保成品鱼油品质合格的同时,对鱼油中DHA、EPA、胆固醇、总胆酸、反式脂肪酸(C18:1tran,C18:2trans,C18:3trans)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品鱼油的酸值(AV)、过氧化值(POV)、碘值(IV)分别为0.53 mg KOH/g,4.35 mmol/kg和139.60 g/100 g,均达到了多烯鱼油行业一级标准(SC/T 3502-2000)。精炼工艺对DHA和EPA的影响不大,DHA和EPA的相对总含量为26%左右。成品油中胆固醇和总胆酸含量随着精炼的进行呈下降趋势,成品油中含量分别为2399 mg/kg和30 mg/kg,脱除率分别为57.4%和97.2%。反式脂肪酸含量随着精炼的进行呈上升趋势,成品油中总反式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1.42%。以上结果表明,传统的鱼油精炼工艺尚存在一定的缺陷,需及时改善工艺,进一步提高鱼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鱼油连续精炼工艺技术研究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毛鱼油不同品质,选择采用化学精炼或物理精炼连续精炼工艺以及技术要点。鱼油的特殊脂肪酸组成(富含EPA和DHA)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金枪鱼油的精炼及其脂肪酸组成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粗鱼油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非甘油三酯杂质成分,这些杂质会影响鱼油的稳定性和进一步的深加工,通过精炼可以除去这部分杂质.研究表明,黄鳍金枪鱼鱼油精炼的工艺参数为:80%的H3PO4脱胶,添加量为油量的1%;30%的NaOH脱酸,添加量为油量的2%;活性白土脱色,添加量为油量的10%;85℃减压蒸馏脱臭15 min.经过精炼,鱼油呈淡黄色,澄清透明,具有较淡的鱼腥味,理化指标均达到鱼油的SC/T 3502-2000标准的精制鱼油一级要求,精制鱼油中PUFA的总含量达37.06%,DHA和EPA含量分别为25.10%和4.45%.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国际上对食品级鱼油的卫生、理化指标的相关标准,归纳了相关企业先进的鱼油生产工艺,并检测了实验室自制和市场上的鱼油产品的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选择安全、低污染的原料,通过先进的精炼工艺,采用合理的保护措施,得到的成品鱼油,可满足欧共体法规和国际EPA和DHA组织标准,达到食用、保健级海洋鱼油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粗鳀鱼油为原料,以全氧化值为考察指标,在充氮或高真空条件下,探究碱炼工艺对鳀鱼油中氧化产物的脱除效果。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超量碱、碱液浓度、温度、时间四种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鱼油中金属元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碱炼条件为超量碱0.45%、碱液浓度3.65%、温度65 ℃、反应时间40 min,该条件下全氧化值(Totox value,TV)从123.48降低到59.35,酸价降低从2.1627 mgKOH/g到0.8843 mgKOH/g。Fe和As的脱除率分别为73.70%、97.04%。因此该碱炼工艺条件对鱼油氧化产物及重金属具有良好脱除效果,为鱼油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玉兰 《中国油脂》1999,24(6):34-37
探讨和研究了在食用油脂精炼过程中如何节约热能的问题。主要阐述了在油脂精炼过程的工艺加热、抽取真空及其他方面节约热能的措施及最大限度节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冷冻水真空系统和乙二醇型"干冰"冷凝真空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艺特点,并进行了技术性能对比。对两种真空系统应用在不同规模精炼脱臭生产线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两者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冷冻水真空系统更适用于中、小规模油脂精炼脱臭真空系统,乙二醇型"干冰"冷凝真空系统更适用于大、中规模油脂精炼脱臭真空系统。  相似文献   

14.
棉籽油物理精炼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罗晓岚 《中国油脂》2006,31(11):24-25
一般认为棉籽油不宜进行物理精炼的主要原因是其中含有棉酚,但只要工艺方案选择合理,采用合理的工艺条件,是完全可以对棉籽油进行物理精炼的。提出了针对棉籽油进行物理精炼的切实可行的工艺方案和要求,并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工艺效果和经济效益。棉籽油进行物理精炼时,应使用较低的温度,较高的真空度,将酸值降至2 mgKOH/g左右时改用碱炼脱酸,既可提高精炼率,又可脱除油中的棉酚。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两种精炼工艺(常规精炼工艺和混合油精炼工艺)的工艺流程及控制要点,并将两种工艺生产的成品棉籽油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与常规精炼工艺相比,混合油精炼得到的成品棉籽油色泽R值低1.5~2.5,酸值(KOH)低0.08 mg/g,含皂量低0.015个百分点,皂脚含油低10~20个百分点,精炼得率提高2~6个百分点。混合油精炼工艺在新疆棉籽油生产加工中的应用具有精炼得率高、成品油色泽浅、动力消耗低、维护费用低等优势,解决了新疆棉籽高棉酚含量对棉籽油生产加工的不利影响,更适合于新疆棉籽油的加工。  相似文献   

16.
17.
高新分离技术在天然多不饱和脂肪酸功能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研究了采用纯物理高新分离技术分子蒸馏、超临界CO_2萃取在开发纯天然多不饱和脂肪酸功能食品──小麦胚芽油、DHA深海鱼油、沙棘油中的应用。提出了超临界CO_2萃取以及分子蒸馏结合超临界CO_2萃取的新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8.
鱼油生产关键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优质鱼油需求量的日益上升以及许多国际性组织对优质鱼油的标准不断提高,常规的鱼油精炼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粗鱼油中有机污染物、重金属、胆固醇以及风味完善的控制.国内外对这几个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很多优秀成果和先进技术可以保证优质成品精制鱼油的生产.通过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期望能对安全优质的鱼油生产提供参考,从而保证鱼油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