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超声辅助作用下,采用微波辐射对水酶法制取菜籽油过程中产生的乳状液进行破乳。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超声辅助微波破乳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破乳工艺条件为:乳状液体积分数60%,pH 5.0,超声强度400 W,超声温度40℃,超声作用时间30 s,微波强度600 W,微波作用时间70 s。在最优工艺条件下,破乳率可达96.30%±1.20%。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对大豆乳状液破乳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浴和油浴加热对水酶法制得的大豆乳状液进行破乳,研究了乳状液浓度、pH、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对破乳效果的影响,得出热处理破乳最佳条件为乳状液浓度85%、pH4.5、加热温度120℃,加热时间15min。经过验证可知,在最优加热破乳工艺条件下破乳率可达到90.76%左右。  相似文献   

3.
以水代法提取核桃油过程中产生的乳状液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微波破乳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微波破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1 000 W、微波处理时间5 min、pH 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破乳率可达94. 94%。微波破乳是一种可应用于水代法提取核桃油生产中有效的破乳方式。  相似文献   

4.
采用冷冻-解冻的方法对紫苏籽水酶法得到的乳状液进行破乳,研究冷冻温度、冷冻时间、微波解冻时间以及微波解冻强度对破乳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破乳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得出影响破乳率的因素次序为:冷冻温度微波解冻时间微波解冻强度冷冻时间。最佳的条件为微波解冻时间60 s,微波解冻强度450 W,冷冻温度-20℃,冷冻时间13 h,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得到破乳率为94.53%。  相似文献   

5.
普洱茶籽乳状液的冷冻微波解冻破乳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酶法提取普洱茶籽油过程中形成的普洱茶籽乳状液的冷冻微波解冻破乳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了冷冻时间、微波解冻功率、微波解冻温度及微波解冻时间对破乳率的影响,得出冷冻微波解冻最优破乳条件为:-20℃冷冻时间4 h,微波解冻功率500 W,微波解冻温度50℃,微波解冻时间30 min。在最优冷冻微波解冻破乳条件下,破乳率可达到97.53%。  相似文献   

6.
以葡萄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水酶法提取葡萄籽油,对超声波预处理条件、酶解条件和微波破乳条件进行优化。经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了水酶法提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分步酶解条件为:首先添加2.0%的纤维素酶,在p H 5.0、温度50℃、液料比6.6∶1条件下,酶解2.0 h;然后加入1.0%的中性蛋白酶,在p H 7.0、温度50℃条件下继续酶解1.5 h。在最佳条件下,葡萄籽油提取率为77.48%。在此基础上通过超声波预处理以提高提取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超声波预处理条件为:超声波功率225 W,超声时间15 min,超声温度50℃。在最佳条件下葡萄籽油提取率为87.65%,比未经超声波预处理的提高10.17个百分点。再对此体系下制得的乳状液进行微波破乳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微波破乳条件为微波功率500 W、微波时间7 min,最终葡萄籽油提取率达到93.83%。试验最佳条件下得到的葡萄籽油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均符合国标(GB/T 22478—2008)要求。超声波预处理和微波破乳是可应用于水酶法提取葡萄籽油的有效辅助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7.
水酶法提取油脂工艺的技术关键是酶解及乳状液破乳。研究水酶法提取米糠油工艺,结果表明,膨化米糠粉碎过40目筛,按1∶7.5(w/v)料液比加入超纯水,pH值9.0、57 ℃添加2%的碱性蛋白酶(Alcalase 2.4 L)酶解150 min,离心后调节乳状液pH值至7.0,60 ℃下搅拌60 min破乳,此工艺可获得84.1%以上米糠提油率;水酶法提取米糠毛油的品质特别是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明显优于传统溶剂法提取米糠毛油;糖酶无法提高挤压米糠的提油率,碱性条件更利于米糠油脂提取;碱性条件及CaCl2处理,无助于水酶法提取米糠油乳状液的破乳;20%~30%乙醇处理,可提高乳状液的破乳率。研究创制的水酶法提取米糠油工艺,可促进水酶法制油工艺在植物油脂行业的推广与应用,实现米糠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水酶法提取南瓜籽油的提油率,采用地衣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并联合化学破乳法对水酶法提取南瓜籽油过程中产生的乳状液进行破乳研究。通过单素试验并结合响应曲面优化试验,得出酶法破乳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0.9:1.0(mL/g)、酶添加量3 078U/g、pH 10.4、酶解温度51℃、酶解时间2.5h,验证实验得破乳率为88.39%。酶解破乳后调节pH对乳状液稳定性及破乳率影响的研究发现当酶解破乳后调节pH至4.5时,破乳率增至95.47%。  相似文献   

9.
紫苏乳状液酶解破乳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酶法进行紫苏油脂的提取时会形成乳状液,乳状液是由油脂、蛋白、磷脂以及碳水化合物共同组成的稳定的乳化体系,由于乳状液中富含油脂,因此如何对乳状液进行有效的破乳是提高水酶法油脂得率的关键 以水酶法提取紫苏油过程中所形成的乳状液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次酶解的方法对其破乳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了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以及加酶量对紫苏油脂回收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破乳工艺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在Protex 6L酶解时间1.6h,酶解温度62.6℃,pH9.4,加酶量1.9%条件下,紫苏油脂回收率为85.52%;利用酶解进行破乳,此方法可行,操作安全,具备工业化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彭姣 《中国油脂》2020,45(10):41-46
通过电泳和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探究芝麻内源性蛋白酶的水解性质,在内源性蛋白酶最适的水解条件下,探究水解时间、破乳pH、固形物含量、粒径大小、蛋白质含量对破乳的影响。结果发现,芝麻粗油体中内源性蛋白酶在pH 4、50℃条件下水解速度相对最快,且在此条件下水解4 h后,破乳p H为5时破乳率高达97%。但是综合风味和破乳率的增长速度,发现2 h水解时间为最佳,破乳率可达87%。粗油体固形物含量在50%时破乳率最高。粒径越小、蛋白质含量越高,越难以破乳。实验结果为利用芝麻内源性蛋白酶进行水酶法提油提供了工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水酶法提取稻米油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乳状液,降低了稻米油的提取率。为了提高水酶法提取稻米油的提取率,以破乳率为指标,研究最佳乳状液破乳技术。首先优化了酶法提取稻米油的破乳时间及破乳温度,在此基础上,比较调节pH破乳法、CaCl2破乳法和乙醇破乳法的破乳效果,研究最佳破乳条件下乳状液粒径、Zeta电位的变化并观察破乳前后乳状液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稻米油乳状液最佳破乳工艺条件为采用调节pH破乳法,调节乳状液pH至7,60℃下300 r/min搅拌60 min。在最佳条件下,破乳率可达93.15%。经过破乳的乳状液油滴表面的蛋白膜被破坏,油滴之间发生聚集,平均粒径增大,Zeta电位降低。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酶解时间(1、2、3 h)、不同酶添加量(1%、2%)生物解离大豆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蛋白质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乳化活性指数(emulsion activity index,EAI)和乳化稳定性指数(emulsion stability index,ESI)、表面疏水性、氨基酸分析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表征乳状液蛋白质/多肽表面性质及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随着酶解的进行,乳状液中蛋白质由致密有序的网状结构变为疏松、多孔结构,EAI和ESI呈逐渐降低趋势;同时,疏水性氨基酸比例增多,表面疏水性指数(S0)下降,由于疏水性残基之间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发生聚集,对蛋白质的疏水区域产生屏蔽作用,导致S0下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显示,随着酶解程度的增加,α-螺旋、β-折叠结构减少,无规则卷曲结构增加,表明酶解过程中引起了分子间作用力变化,导致乳状液蛋白质的构象变化。上述结果是酶解过程中乳状液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生物解离乳状液破乳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微波预处理对脱脂豆粕蛋白水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屾  廖永红  杨春霞  徐曼 《食品科学》2012,33(2):119-123
为得到高水解度的脱脂豆粕蛋白酶解液,在相同酶解条件下,研究微波预处理对脱脂豆粕蛋白水解度的影响,并运用响应面法对微波预处理的功率、温度和持续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质量分数2%、功率414W、温度79.6℃、持续时间111s;而后经碱性蛋白酶Alcalase酶解水解度能达到30.46%,比未经预处理的样品水解度提高了18.45%,这说明微波处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酶解预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以水酶法从红花籽中提取油脂和水解蛋白为目的,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碱提温度为60 ℃,碱提时间为60 min,在水解蛋白酶Alcalase 2.4L、果胶酶和纤维素酶(1:1:1)共同作用下,酶解温度为55 ℃,酶解时间为3 h,料液比为1:5 (w/w),酶总添加量为4.5%,此时,红花籽游离油得率为58.21%,水解蛋白得率为41.32%。对于酶解后得到的乳状液选取最佳破乳方法为冷冻破乳,离心转速为8000 r/min,此时的破乳率为35.28%,总油得率为63.94%。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水酶法提取大豆油过程所产乳状液的稳定性,得到较高的游离油回收率,研究了α-淀粉酶、纤维素酶、Alcalase碱性蛋白酶、7L中性蛋白酶的破乳效果;通过破乳率、Zeta电位、粘度、粒径分布和平均粒径指标,分别考察了Alcalase碱性蛋白酶和7L中性蛋白酶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所选酶中Alcalase碱性蛋白酶、7L中性蛋白酶破乳效果最好,相同水解条件下,Alcalase碱性蛋白酶的破乳率高于7L中性蛋白酶。2%的7L中性蛋白酶酶解60 min时破乳率达100%,而在相同酶解时间内,1% Alcalase碱性蛋白酶即可实现100%破乳。经Alcalase碱性蛋白酶和7L中性蛋白酶水解后,乳状液的粘度变低,电位电势减弱,油滴发生聚集,导致乳状液稳定性下降。随Alcalase和7L蛋白酶浓度和酶解时间的增加,相应地,乳状液的粘度进一步降低,破乳率上升。  相似文献   

16.
采用挤压膨化预处理水酶法提取大豆油的同时,也有较高的多肽得率。利用水酶法应用于大豆多肽的提取,并应用响应面优化方法得出大豆挤压膨化后水酶法提取多肽的最佳工艺为加酶量1.6%、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3h、料水比1:5、酶解pH9.6。经过验证与对比实验可知,在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下大豆多肽得率可达到41.36%左右,比相同酶解条件下未经挤压膨化预处理大豆多肽得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大豆为原料,大豆种子经萌发处理后的油脂体乳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乳化稳定性、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值)及酸价等指标,比较了大豆种子不同萌发时间油脂体乳液的稳定性,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NaCl浓度、pH、贮藏温度)对大豆种子萌发后油脂体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萌发后油脂体提取率逐渐降低,20 h(12.36%±0.21%)至27 h(10.89%±0.28%)油脂体提取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27 h后提取率下降显著(P<0.05)。室温下贮藏14 d样品出现不同程度的絮凝。不同萌发时间油脂体乳液稳定性也不同,27 h表面疏水性(99.78±0.88)最大,且乳化稳定性(23.49±0.39)最好。经不同NaCl浓度、pH、贮藏温度处理后,随NaCl浓度的增加,萌发后的大豆油脂体乳液乳化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乳化稳定性在NaCl浓度为0~150 mmol/L时呈下降趋势,大于150 mmol/L时无显著变化,150与200 mmol/L时分别为(4.75±0.12)和(4.74±0.14)min,但过氧化值在贮藏0~6 d时显著增加(P<0.05);pH越高,萌发大豆油脂体乳液的ζ-电势及乳化活性越小,pH为4时乳化活性为(19.13±0.23)m2/g,过氧化值和TBARS值变化显著(P<0.05);贮藏温度上升,萌发大豆油脂体乳液过氧化值升高,酸价无显著性变化(P>0.05)。不同萌发时间大豆种子油脂体乳液稳定性均存在差异,且萌发27 h后的大豆油脂体较其他萌发时间更稳定。NaCl浓度和pH都对萌发大豆油脂体乳液稳定性有较大影响,且贮藏温度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可为今后萌发大豆油脂体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微波处理提高谷朊粉乳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谷朊粉为原料,研究了利用微波处理对谷朊粉乳化性的改善作用,通过pH值,谷朊酚浓度,微波能量及加热时间对谷朊粉乳化性的影响,确立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探讨了微波处理提高谷朊酚乳化性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高谷朊粉乳化性的明显程度依次为:加热时间>pH值>谷朊粉浓度>微技能量。正交试验分析表明,微波处理提高乳化性的最佳作用条件为:pH值=10.0、谷朊粉浓度=9.0%、加热时间=100和微波能量=560W。在最佳条件下,谷朊粉的乳化活性及乳稳定性均为100%,溶解度=37.6%。说明微波处理显著提高了谷朊粉的乳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