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食品加工是通过物理技术或者化学技术将原料转变为食品,或将食品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过程,是延长食品保质期的重要技术。基于此,本文从脱水加工技术、热加工技术、新加工技术3个方面分析了加工技术对于生物活性以及功能特性的影响,以为延长食品保质期,保护食品营养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内马铃薯全粉加工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全粉作为很重要的马铃薯深加工产品,是世界公认的全价营养食品。马铃薯全粉主要作为原辅材料加工制作马铃薯方便食品,是其他食品深加工的基础,在方便食品、速冻食品、调理食品等的加工制造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马铃薯全粉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迅速。概述近几年国内马铃薯全粉应用、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对全粉行业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辐照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是食品、药品以及化工等行业加工使用的重要技术之一;就食品加工行业中的辐照技术来说,需要严格规范辐照技术流程,根据国家以及行业制定的有关标准执行,不断优化食品加工的辐照技术流程,以此保障食品安全。同时辐照技术也是一种综合性的加工技术,使用范围较广,包括食品科学、物理化学、经济学以及营养学等等。食品辐照技术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标准认可,因此逐渐在食品加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辐照技术在西欧国家中被广泛应用在鸡肉、虾等食品上,主要发挥食物杀菌的效果;同时也对其他佐料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4.
食品风味智能控释技术是指食品的风味成分通过对其在食品加工以及摄取过程的环境响应来控制其释放与否、释放速度以及释放程度。智能控释有利于食品风味在食品加工、储藏过程的稳定,也能使其充分赋予食品的功能属性。可应用于食品风味的智能控释技术包括微胶囊化技术、微球技术、纳米技术、脂质体技术、超分子形成法等。  相似文献   

5.
食品风味智能控释技术是指食品的风味成分通过对其在食品加工以及摄取过程的环境响应来控制其释放与否、释放速度以及释放程度。智能控释有利于食品风味在食品加工、储藏过程的稳定,也能使其充分赋予食品的功能属性。可应用于食品风味的智能控释技术包括微胶囊化技术、微球技术、纳米技术、脂质体技术、超分子形成法等。  相似文献   

6.
食品风味智能控释技术是指食品的风味成分通过对其在食品加工以及摄取过程的环境响应来控制其释放与否、释放速度及释放程度。智能控释有利于食品风味在食品加工、储藏过程的稳定,也能使真充分赋予食品的功能属性,可应用于食品风味的智能控释技术包括微胶囊化技术、微球技术、纳米技术、脂质体技术、超分子形成法等。  相似文献   

7.
从熟制到杀菌,热处理贯穿食品加工的整个过程,过热蒸汽技术则作为一种新兴、高效、安全、环保的热处理技术走进人们视野,虽然其已发展百年有余,但直到近些年才成为一种可行的食品加工技术,并逐渐应用于食品加工各个领域。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过热蒸汽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干燥、烘焙、杀菌、稳定化处理、淀粉及蛋白质改性等多个食品加工应用领域,分析了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讨论了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在食品加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拓宽和深入研究过热蒸汽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挤压蒸煮技术是一种高温短时、多单元操作的食品加工方法,它具有加工对象广泛、加工成本低、加工效率高等特点。食品在挤压过程中,会受到高温、高压、剪切力等作用而使其营养属性发生变化。综述了挤压蒸煮技术对食品营养属性影响研究情况,以期为挤压蒸煮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食品产业迅速发展,食品加工制造从机械化、自动化走向智能化,在保证食品安全与品质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制造效率,降低成本和资源消耗,这无疑给食品产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在食品智能制造的过程中,随着各类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传感控制功能的拓展与精度的提高,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的进步,各式各样的感知技术高度集成,以收集食品品质参数、食品装备运行参数、食品感官评价参数等全方面的信息并综合加以运用,实现食品加工的精准控制与节能降耗。本文从原位检测技术、仿生传感技术、潜在感知技术等方面综述智能感知技术在食品制造过程中的最新进展,旨在推动现代化食品加工中过程感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食品加工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并对人类提升体力和智力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从本质意义上来讲,酶属于一种催化活性生物的生物分子,其主要存在方式为蛋白质形式。酶和其他催化剂相比较而言具备底物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比较缓和、高反应效率和副产品少等多重优点,最近几年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酶技术受到广泛青睐,并对相关理论和实践指导提供支持。本篇文章主要从包括果蔬加工、肉类加工、谷物加工和乳制品加工在内的四个方面对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产业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和梳理,以此来推动食品加工工艺持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超高压技术是指对食品施加100 MPa以上的压力,使其在常温或较低温度下达到杀菌效果的冷杀菌处理技术。文章系统阐述超高压处理技术对水产品中的微生物、酶、组织结构、色泽、风味与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影响,并对超高压技术在水产品杀菌保鲜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超高压食品处理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超高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介绍了超高压食品处理技术的发展史、杀菌机理、技术优势、影响因素、工艺与装置以及协同降压措施等,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高压杀菌技术是世界食品加工业中的一项高新技术。对食品高压处理技术的产生、发展,高压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及食品高压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开发的课题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食品超高压处理是一种非热加工技术,通过对整个食品的快速、均匀加压达到对食品杀菌、保藏、改性等目的。与其他处理方式相比,超高压处理具有加工过程污染低、营养物质损失少、风味保持度好等优点。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从超高压加工技术的机理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包括杀菌、蛋白质改性、贝类脱壳、物质提取等方面综述了食品超高压处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超高压加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了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该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食品冷冻理论和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冻贮藏对食品保藏和运输具有重要意义,冷冻食品加工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与食品冷冻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也有长足的进展。本文介绍了与食品冷冻过程相关的传递、玻璃化转变和冰结晶理论的现状和进展,指出由食品物料及其在冷冻过程变化的特殊性所引起的建立系统的食品冷冻理论的复杂性;综述了超声强化冷冻、高压冷冻、冷冻蛋白技术、CAS冻结系统和冰温技术的简要原理,及其在食品行业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
超高压灭菌技术能有效对食品进行杀菌和灭酶, 是食品加工业中的一种新型的非热力加工技术。本文综述了超高压灭菌原理、主要特点以及超高压处理对食品感官品质、酶活性、微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 并分析了超高压处理产品的安全性及其在食品加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食品风味强化剂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压榨、蒸馏、萃取、吸附、超滤、顶空气体捕集和CO2高压提取等物理方法;在热加工过程中发生了分解、氧化和重排等反应,生成具有食品特殊风味的香味物质的热加工法;通过化学合成制成香料化合物,再经过设计,并按照主香、辅香、头香和定香的设计比例等一系列人工手段配制而成的化学合成法和利用酶法、微生物法获得风味物质的生物技术法;其次阐述了食品风味强化剂的分析方法分为前处理法、分离方法、鉴定方法和综合评价4个步骤;最后说明了食品风味强化刘的调配技术.其程序一般为4步。  相似文献   

18.
河鲀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营养价值高。近年来,河鲀的经济价值不断提升,为了加快实现河鲀资源的全方面高值化综合利用,本文从营养成分、加工现状和保鲜技术三个方面对河鲀进行研究,详细综述了河鲀中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成分的组成,对国内外河鲀食品开发和活性物质提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河鲀保鲜过程中常用的物理保鲜技术、生物保鲜技术以及超高压、电解水、臭氧水等新型保鲜技术及其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当前保鲜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河鲀未来保鲜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延长河鲀的货架期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冷杀菌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食品中的细菌、酵母、霉菌等微生物的存在会导致食品在贮藏过程中腐败变质,因此在食品贮藏加工工艺中,如何有效地杀菌或抑菌,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技术。 自从罐藏技术和巴氏杀菌技术发明以来,热力杀菌已成为食品工业中极为重要的杀菌技术。近几十年米,先后开发了高温短时(HTST)、超高温(UHT)、欧姆加热等新式热力杀菌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流体食品如果汁、奶制品的杀菌,明显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但是热力杀菌技术也存在着一些难以克  相似文献   

20.
高静压与温度协同加工对食品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从贵  王武  刘进杰 《食品科学》2005,26(7):239-243
高静压协同温度处理的方法已成为高压食品加工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研究着重讨论高静压协同温度处理对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致死微生物的机理及其动力学等,由此建议该技术研究应在充分利用其它有利因素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工作压力;高静压协同中温与高静压协同低温加工的对象也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