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以其天然、良好的抗菌活性以及安全、可靠等优点被广泛使用。目前从乳酸菌代谢物中筛选黄嘌呤氧化酶(XOD)抑制剂鲜有报道。本文将分子对接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结合,筛选乳酸菌代谢产物中的XOD抑制剂。试验结果表明:选取的5株乳酸菌的代谢产物均对XOD有较强地抑制作用;上清液中有机酸类物质抑制了XOD活性。使用分子对接技术将代谢物中的有机酸类物质与XOD进行对接,并选择其中4种验证其对XOD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二氢咖啡酸(DHCA)、16-羟基十六烷酸、十二烷二酸(DDA)、4-十二烷基苯磺酸对XOD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16-羟基十六烷酸表现出较强的XOD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酸性磷酸酶是风味物质(肌苷酸)降解的一种关键酶,抑制该酶对保持贮藏过程中水产品的风味非常重要。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和分子对接等方法研究表儿茶素与酸性磷酸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表儿茶素能有效抑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IC50值为0.184 mmol/L,其抑制类型为混合型抑制。当表儿茶素浓度为0.1 mmol/L时,抑制常数(Ki)为1.025 mmol/L。表儿茶素可使酸性磷酸酶发生动态荧光猝灭。在298 K下,酸性磷酸酶的结合常数(Ka)为1.455×105 L/mol,酸性磷酸酶与表儿茶素之间的主要相互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表儿茶素使酸性磷酸酶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使其α-螺旋增加,而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减少。研究结果为贮藏过程中抑制水产品中肌苷酸的降解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竹叶挥发油中主要化合物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毛竹叶挥发油中含量相对较高的化合物,即正二十三碳烷、雪松脑和十六烷酸3种单体化合物,采用双层平板打孔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3种单体及各单体的混合物溶液对革兰氏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假单胞杆菌、黄杆菌)及酵母菌等菌株的抑菌功效。结果表明:雪松脑具有较强的抑菌功效,十六烷酸次之;3种单体的混合溶液亦具有较好的抑菌功效,且普遍高于单体单独作用的效果:正二十三碳烷和雪松脑混合后抑菌功效明显高于正二十三碳烷单独作用的效果,略低于雪松脑溶液的单独作用;正二十三碳烷和十六烷酸的混合液抑菌功效比正二十三碳烷溶液单独作用效果好,略低于十六烷酸溶液的单独作用;雪松脑和十六烷酸的混合液比十六烷酸溶液单独作用的抑菌功效高,略低于雪松脑溶液的单独作用;3种单体溶液混合后抑菌功效不仅比正二十三碳烷溶液和十六烷酸溶液单独作用的高,而且也比单体两两混合液的抑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乌仁核桃为我国西南地区特有品种,为筛选出优质乌仁核桃品种,对贵州11种乌仁核桃果实性状及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主要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WR03号符合一级核桃要求;脂肪酸气质分析检测出22种脂肪酸,包括乙酸、丙酸、丁酸、辛酸、壬酸、葵酸、月桂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十六碳二烯酸、十六碳烯酸、棕榈油酸、棕榈酸(软脂酸)、十七烷酸、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十九烷酸、二十碳烯酸、二十碳烷酸、山嵛酸,其中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是乌仁核桃油中的主要成分。通过分析发现本次所采乌仁核桃品质一般,未发现较优质乌仁单株。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5种优树核桃果实为原料,测定其果实特性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2号、5号核桃符合特级核桃要求,3号符合一级核桃要求,4号符合二级核桃要求,1号符合三级核桃要求;脂肪酸气质分析检测出了18种脂肪酸:辛酸、癸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7,10-十六碳二烯酸、顺-7-十六碳烯酸、棕榈油酸、棕榈酸、9,10-十七碳二烯酸、十七烷酸、8,11-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十九烷酸、花生一烯酸、花生酸、山嵛酸,其中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占脂肪酸总量的99%以上。  相似文献   

6.
GC-MS法分析脱墨污泥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造纸脱墨湿污泥与干污泥乙酸乙脂提取物的化学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湿污泥中主要有正十六烷酸和十八烷酸,干污泥中主要有正十六烷酸、2-甲氧基-N-[2-[1-(4-溴苯)-5-四唑基]乙烯基]-苯胺.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食品添加剂不饱和脂肪酸单甘酯定性表征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不饱和脂肪酸单甘酯和甘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单甘酯主要含有5种脂肪酸,即十六烷酸(棕榈酸)、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十八碳烯酸(油酸)、十八烷酸(硬脂酸)、二十二烷酸(山嵛酸)。  相似文献   

8.
分析研究金边黄杨叶、茎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金边黄杨叶、茎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经过NIST08谱库检索对比,从中分别,叶挥发油鉴定31个化合物,主要成分有:棕榈油酸(17.11%)、苯甲醛(10.66%)、(Z)-3-己烯-1-醇(8.93%)、正十六烷酸(7.92%)、苯甲醇(6.99%)、肉豆蔻酸(6.13%)、正十五烷酸(6.06%)。茎挥发油鉴定3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有:丙二醇单甲醚(12.20%)、正十六烷酸(5.52%)、6,6-二甲基二环[3.1.1]庚-2-烯-2-甲醇(5.17%)、2,4-二叔丁基苯酚(5.08%)。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抗癌活性,结果叶挥发油对对肺癌细胞A549和胃癌细胞SGC-7901抑制最强,其IC50值分别为2.77μg/m L、3.78μg/m L,对比研究表明正十五烷酸是叶挥发油中抑制两种癌细胞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平菇多糖对急性肝损伤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以四氯化碳造大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平菇多糖对肝损伤大鼠尿液代谢标志物和代谢通路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平菇多糖组能显著降低血中ALT、AST和ALP水平(p < 0.05);显著升高尿液代谢物柠檬酸、苹果酸、D-葡萄糖醛酸和1,2,3-丙烷酸水平(p < 0.05),显著降低十六烷酸水平(p < 0.05);这些标志物属于三羧酸循环、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结论:平菇多糖能改善肝损伤大鼠的症状,调节肝损伤病大鼠尿液柠檬酸、苹果酸、D-葡萄糖醛酸、十六烷酸和1,2,3-丙烷酸水平以及三羧酸循环、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通路异常,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将其开发为保肝功能性食品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IMP、GMP是否与EGCG及其蛋白络合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呈味特性,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测定光谱的变化,结果表明: IMP、GMP与EGCG会发生相互作用,改变EGCG的光谱特性,且只存在一种结合方式,GMP与EGCG相互作用的效应强于IMP与EGCG的相互作用,两种呈味核苷酸1:1混合时对EGCG影响最大;IMP、GMP均不单独与BSA发生相互作用,但两者同时存在时会对BSA产生静态荧光淬灭,结合常数为0.6634,结合位点数为0.88;与EGCG蛋白络合物相互作用中,GMP单独存在时只与EGCG反应,IMP、GMP同时存在时以与蛋白的相互作用为主,结合常数为1.1054,结合位点数为1.49。此研究可更清晰地了解茶汤的呈味机制,为茶叶品质提高及茶饮料风味改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