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该试验采用比色法测定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中多酚、黄酮、萜类的含量,酶底物反应法测定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并研究二者的相关性。采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抑制作用最强的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互作机制。结果表明: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溶剂萃取物中多酚(0.62 mg/g~23.79 mg/g)、萜类(6.50 mg/g~214.29 mg/g)、黄酮(0.35 mg/g~3.27 mg/g)的含量均具有差异性。醇提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强弱为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水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强弱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水萃取物。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分别为1.662 mg/g和0.017 mg/mL)。相关性分析表明提取物的萜类和多酚含量与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呈显著相关(p<...  相似文献   

2.
芭蕉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芭蕉花与根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并与阳性对照Acarbose比较,发现芭蕉花与根提取物均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除芭蕉花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外,其他提取物活性均远大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103.01μg·mL-1)。其中,芭蕉根和花的石油醚提取物的活性最高(IC50=32.03μg·mL-1和49.37μg·mL-1)。不同部位比较,芭蕉根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好于花;同一部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比较,石油醚提取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高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提取不同月份准噶尔山楂叶,系统溶剂萃取其醇提物得到环己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分别测定其总黄酮含量,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铁离子还原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准噶尔山楂叶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准噶尔山楂叶各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以总黄酮含量最高的乙酸乙酯部位(28.87 mg/g)效果最佳,其对DPPH清除活性(IC_(50)=0.026 mg/m L)远强于阳性对照BHA(IC_(50)=0.996 mg/m L),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_(50)=191.71 g/m L)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_(50)=1 044.32 g/m L)。各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与其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性,说明黄酮类化合物为影响其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研究桐花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桐花树叶70%醇提取物经萃取获得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5个部位。对各部位进行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DPPH·清除活性测定,从中筛选出活性物质含量高、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强的桐花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其用α-葡萄糖苷酶进行体外活性抑制作用试验,通过酶促动力学方法与绘制Lineweaver-Burk曲线,推断桐花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酶抑制类型,所得的结果与阿卡波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桐花树叶乙酸乙酯部位和桐花树叶水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均优于阿卡波糖,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0.59μg/m L和60.79μg/m L。桐花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类型为混合Ⅱ型抑制,对游离酶(E)的抑制常数(Ki)为0.245 mg/m L,对酶-底物络合物(ES)的抑制常数(Kis)为0.023 mg/m L。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广西食用海藻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及抑制作用动力学。采用萃取法制得食用海藻(海带、裙带菜、紫菜)的甲醇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水部位,采用体外筛选(PNPG)法筛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部位。通过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高抑制活性部位的反应动力学,绘制Lineweaver-Burk曲线,判断抑制剂与酶作用的抑制类型。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食用海藻(海带、裙带菜、紫菜)的不同极性部位均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紫菜的乙酸乙酯部位抑制活性相对较高,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7.89 mg/mL,其抑制活性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_(50)=11.45 mg/mL)。食用海藻(海带、裙带菜、紫菜)的乙酸乙酯部位的抑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属于混合型抑制类型。广西食用海藻的不同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有望开发为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明日叶不同极性部位的活性,将明日叶粗提取物过HPD-600大孔树脂,收集50%乙醇洗脱物。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对50%洗脱物进行液—液萃取,将50%洗脱物分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三个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测定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研究各萃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能力和总还原能力以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的总黄酮含量以及总多酚含量高于其他溶剂相,且体外抗氧化能力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最强。明日叶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普洱熟茶在不同溶剂(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中儿茶素和黄酮醇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的差异,构建一种有效提取普洱熟茶中儿茶素及黄酮醇类物质的方法.方法 以普洱熟茶(2008年生产)的水提物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溶剂萃取的萃取层为分析供试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榅桲子不同提取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及其正常小鼠糖耐量的影响。方法以4-硝基酚基α-D-吡喃葡萄糖苷(4-nitrobenzophenone-α-D-glucopyr anoside,PNPG)为底物,测定榅桲子乙酸乙酯、正丁醇、水部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并对筛选出的活性强的部位进行酶动力学研究;考察各部位对蔗糖负荷小鼠糖耐量的影响。结果酶活性抑制实验显示,榅桲子乙酸乙酯部位及水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值分别为43.1、5.8),且乙酸乙酯部位抑制类型属于混合型抑制,水部位抑制类型属于竞争性抑制。糖耐量实验结果表明,榅桲子乙酸乙酯、水部位在15、30、60min明显降低蔗糖负荷的正常小鼠糖耐量,且其作用比阿卡波糖强。结论榅桲子乙酸乙酯、水部位中含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成分,可用于糖尿病治疗。  相似文献   

9.
将泽泻水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萃取后的水相过大孔树脂柱得到水洗脱部分和95%乙醇洗脱部分,然后测定各部分的酶抑制活性,对高活性部分进行酶抑制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正丁醇萃取部分的抑制活性最高,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达92.30%,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正丁醇萃取部分的抑制作用属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10.
探讨酸荔枝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将酸荔枝干燥核粉碎,用乙醇超声波法提取,对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采用α-葡萄糖苷酶体外活性抑制模型,测定酸荔枝的4种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这4种提取物对α-葡萄苷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活性均高于阿卡波糖,其中水部位的抑制作用最强,提示酸荔枝在抗糖尿病产品开发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试验揭示酸荔枝核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羊栖菜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及降低餐后血糖活性,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羊栖菜乙醇提取物得到各萃取物,测其总多酚、黄酮含量;运用DPPH·、ABTS·、FRAP三种方法评价抗氧化活性,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及DNS法测定其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抑制率,小鼠糖耐量实验评价其降低餐后血糖作用。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总多酚和黄酮含量最高,分别是34.47 mg/g和5.77 mg/g,其抗氧化活性仅在DPPH·试验中略低于正丁醇萃取物,当浓度为1.6 mg/mL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分别是90.17%(DPPH·)、0.35 mmol/mg(ABTS·)和0.72 mmol/mg(FRAP);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中,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物的IC50值分别是0.54、0.29、0.27 mg/mL;前三种萃取物均能明显降低餐后血糖。本研究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作为膳食补充剂或糖尿病治疗药物的潜力,为羊栖菜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黄饭花不同部位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乙酰胆碱酯酶和对亚硝酸根离子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黄饭花6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和正丁醇部位提取物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2.998 mg/m L),其IC50值为1.640、0.952、1.900 mg/m L;黄饭花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酶(acetyl cholinesterase,ACh E)的抑制作用效果强于阳性对照利斯的明(IC50=0.745 mg/m L),其IC50值为0.503 mg/m L;黄饭花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对亚硝酸根离子的清除活性约高于阳性对照VC(IC50=1.199 mg/m L),其IC50值为1.079 mg/m L。黄饭花乙酸乙酯部位的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ACh E活性及清除亚硝酸离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白叶单枞黑茶降血糖活性成分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白叶单枞黑茶的60%乙醇提取物,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导向下,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获得活性流分,进一步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进行分离纯化研究.结果显示,黑茶60%乙醇提取物具有较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经D101柱层析所得的流分D-6、D-7及D-8在25 μg/mL浓度下具有较黑茶60%乙醇提取物强的酶抑制活性,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69.31%、77.53%及75.23%.对活性流分D-7采用溶剂系统: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醇-水-乙酸(4∶1∶1∶4∶0.1,v/v)进行了HSCCC分离,得到化合物1、2,纯度均大于95%,经结构鉴定确定二者分别为牡荆苷、异牡荆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青钱柳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溶剂(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无水乙醇和水)回流提取和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法制备青钱柳提取物,采用α-淀粉酶的抑制模型评价其活性筛选最佳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来源青钱柳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结果:石油醚回流提取法获得的提取物对α-淀粉酶活性抑制最好;在30 mg/m L时,不同来源青钱柳石油醚提取物的抑制率分别为:江西修水(36.4%),湖南八大公山(71.0%),湖南张家界(67.6%),湖南绥宁(58.3%),湖南邵阳(59.6%),贵州榕江平阳(35.3%),贵州榕江小丹江(65.7%),贵州贵阳(67.7%)。结论:石油醚回流提取法适于获得青钱柳α-淀粉酶抑制活性成分;不同来源青钱柳提取物对α-淀粉酶均具有抑制作用,但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高通量筛选研究茯砖茶对FXR模型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茯砖茶水提液分别用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制得三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及水层样品,茶渣用95%的乙醇提取,制得乙醇提取物,通过高通量药物筛选测定各样品对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模型的激活和抑制作用,研究茯砖茶的降脂减肥功效,结果显示茯砖茶各部份对FXR都有抑制作用,乙酸乙酯层样品激活作用较明显,从中分离制得儿茶素EGCG及ECG单体对FXR模型有很好的激活作用,证明茯砖茶有较强的降脂功能,有望开发成天然的降脂药物。茯砖茶中其他活性成分的分离有待进一步进行。  相似文献   

16.
利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阻止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是治疗糖尿病的1种有效方式。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对香蕉花中不同极性组分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各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一定抑制活性,其中石油醚部分对-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达788.36 g/mL,低于对照阿卡波糖(IC50=999.31μg/mL),乙酸乙酯(IC50=1 877.77μg/mL)和正丁醇部分(IC50=2 117.78μg/mL)活性次之。该提取物最高活性部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根据Lineweaver-Burk方程求得Ki值为250.70μg/mL;对石油醚部分进行GC-MS分析,鉴定出29种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为有机酸类(71.58%)、酯类(13.01%)、胺类(5.88%)、醛类(1.52%)、酮类(0.42%)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旨在比较广金钱草乙醇提取物及其各萃取相的体外降脂及降血糖活性。以φ=75%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得到广金钱草醇提物,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依次萃取,利用比色法检测乙醇提取物及各萃取相中总黄酮、总酚含量,并根据胰脂肪酶和胆固醇酯酶的抑制率评价乙醇提取物及其各萃取相的体外降脂活性,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评价体外降血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乙酸乙酯萃取相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54.57 mg/g和34.27 mg/g。乙醇提取物对胆固醇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最高,抑制率分别为53.24%和68.52%;正丁醇萃取相对胰脂肪酶表现出最高的抑制活性,抑制率达到77.39%。石油醚萃取相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达到78.60%。研究表明,广金钱草乙醇提取物及其各萃取相具有显著的降脂和降血糖活性,可为其深入研究药理活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太行菊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相中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特征,采用萃取法制得太行菊黄酮的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使用体外(PNPG) 法建立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筛选模型,通过酶促反应动力学绘制Lineweaver-Burk曲线,分析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作用的抑制类型。太行菊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活性与黄酮的质量浓度之间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中黄酮质量分数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萃取相,且高于阿卡波糖,而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中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低于阿卡波糖。酶抑制活性乙酸乙酯(IC50=1.01 mg/mL)<正丁醇(IC50=1.25 mg/mL)<阿卡波糖(IC50=1.47 mg/mL)<残余水相(IC50=1.77 mg/mL)<石油醚(IC50=2.12 mg/mL)。酶抑制动力学研究发现,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中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是混合型抑制类型中竞争与非竞争关系;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中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是竞争与反竞争的混合抑制类型。太行菊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相黄酮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在开发成辅助降血糖的保健食品或药品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有望将太行菊醇提物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黄酮开发为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溶剂对云南普洱茶及其原料进行萃取分离,然后使用分光光度法分别对不同提取物的总多酚(含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糖等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云南普洱茶及其原料晒青毛茶不同溶剂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总多酚(含儿茶素)、氨基酸、蛋白质、多糖等成分在普洱茶乙醇浸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乙醇溶解物中的含量均低于其原料晒青绿茶相应提取物中的含量;而在各种溶剂提取物中云南普洱茶中的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较其原料晒青绿茶中的含量低,茶褐素含量则较高。实验结果为合理选择普洱茶有效成分的提取溶剂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青砖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初步探明其体外抗氧化作用及活性部位,同时将其开发成抗氧化性产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DPPH·)、清除ABTS自由基(ABTS·~+)及测定总还原能力3个体外指标来评价青砖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能力。结果:青砖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中清除DPPH·能力和测定的总还原能力排序一致,为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水提取物水层氯仿层;清除ABTS·~+能力为正丁醇层乙酸乙酯层水层水提取物氯仿层。结论:青砖茶具有体外抗氧化作用,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以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较强,水提取物和水层较弱,氯仿层很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